⑴ 預防洪水災害的措施有哪些
1.洪水到來時,來不及轉移的人員,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樓房、避洪台等地轉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層、大樹、高牆等高的地方暫避。
2.如洪水繼續上漲,暫避的地方已難自保,則要充分利用准備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門板、桌椅、木床、大塊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紮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圍,要設法盡快與當地政府防汛部門取得聯系,報告自己的方位和險情,積極尋求救援。
4.如已被捲入洪水中,一定要盡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東西,尋找機會逃生。
5.發現高壓線鐵塔傾斜或者電線斷頭下垂時,一定要迅速遠避,防止直接觸電或因地面「跨步電壓」觸電。
6.洪水過後,要做好各項衛生防疫工作,預防疫病的流行。
⑵ 中國防洪措施有哪些
中國防洪措施:
1949年後,為了減輕洪災威脅,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整治江河,制定、修訂江河防洪規劃,開展防洪工程建設。
到20世紀末,全國共培修、新建堤防、海塘26萬余km,興修了多處分洪工程,開辟了行蓄洪區98處,有重點地整治了河道,共修建大中小型水庫8萬余座,大中型水閘2000多處。
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引進防洪非工程措施的概念,加強了非工程措施的建設。全國已建設水情、雨情報汛站8600多處,利用計算機、氣象衛星等高科技手段觀測、預報洪水。已制定頒布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河道管理條例、防汛條例等一系列防洪法規。
到20世紀末,從中央到地方已初步建成了具有一定基礎的防洪體系。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遼河松花江等七大江河皆已初步建成了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為主要內容的防洪體系。在抗禦實際發生的歷次洪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1世紀,中國在防洪措施方面還要繼續更新觀念,進一步實現:
①加強和完善防洪工程措施與防洪非工程措施的密切結合。
②提高防洪工程的運行管理水平,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防洪工程的除害興利和環境生態等綜合效益,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做出更多貢獻。
③加速推廣高新技術,盡快實現防洪措施的信息化、數字化,不斷完善水文、氣象測報手段,提高洪水預報和調度的水平,使防洪工程體系發揮更大作用。
④隨著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防洪措施要不斷增加和日趨完善,以盡量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防洪日益增高的要求。
防洪措施是人類為防禦洪水災害而採取的各種手段和方法。按對洪水的處理方法不同,分為防洪工程措施和防洪非工程措施兩類。
⑶ 防汛應急預案
機構職責:揮部組織機構應急總指揮: 應急副指揮: 指揮部成員 搶險隊成員:由安保部、工程部全體為主力隊員,其他部門員工為協助隊員。
揮部職能督促檢查各部門按制訂的處置突發事件預案及時有效地進行。組織向上級領導機關報送有關突發事件的信息。
物業各職能部門,各機構按照分類負責的原則,分別負責處置各類突發事件, 組織預案的演練。負責召集參與現場工作的各部門的現場負責人,明確各部門在突發事件中承擔的工作。
Ⅰ級響應行動:
國家防總總指揮主持會商,防總成員參加。視情啟動國務院批準的防禦特大洪水方案,作出防汛抗旱應急工作部署,加強工作指導,並將情況上報黨中央、國務院。國家防總密切監視汛情、旱情和工情的發展變化,做好汛情、旱情預測預報,做好重點工程調度。
並在24小時內派專家組赴一線加強技術指導。國家防總增加值班人員,加強值班,每天在中央電視台發布《汛(旱)情通報》,報道汛(旱)情及抗洪搶險、抗旱措施。財政部門為災區及時提供資金幫助。國家防總辦公室為災區緊急調撥防汛抗旱物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國家防汛應急響應級別
⑷ 防洪有哪些措施
全面發展農林牧漁業
(4)提高環境質量,因地制宜,發展高耗能工業
(3)利用土地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資源
(2)電力先行:
(1)從防洪入手措施
⑸ 已至,防汛措施有哪些
防汛是指在江河漲水時期採取措施,防止泛濫成災。。防汛的主要內容包括:長期。中期。短期天氣形勢預報,洪水水情預報,堤防、水庫、水閘、蓄滯洪區等防洪工程的調度和運用,出現險情災情後的搶險救災,非常情況下的應急措施等
⑹ 防洪措施有哪些
防洪措施 1.主要防洪措施:工程措施 主要防洪措施是採用標准水力學工程措施,利用改善河道和上游水庫調蓄來控制水位。水庫需要築壩,但在城區這種地方非常少。因此必須通過改善河道和堤防系統來防洪,另外一般還要用到河道支流入口處的泵站。在河道渠道化的條件下,這個措施從水力學角度看一般是最有效的。 2.自然方式防洪措施:非工程措施 自然措施代表非工程的措施。它提倡盡量保持河流的自然狀態,或通過在河道及岸坡上種植植被來試圖把河流恢復到自然狀態。修建堤防和防洪建築被認為是不適宜或不美觀的。這種措施通過土地治理方式來削減洪水,這些方式有:洪區濕地,上游濕地或洞穴,保留蓄滯洪區,加大滲透能力,阻水結構。但這些措施在削減洪峰上作用有限。濕地對小而頻繁大雨形成的洪水有一點效果,但暴雨和洪水越大這種效果越小。滲漏系統需要大面積的土地,在先期洪水已使土地飽和時也很難削減洪水。在一些上游有空地的地方滲漏系統很值得考慮,但要知道它對控制城市洪水效果有限。Freeman等人於1994年在美國三個中西部鄉村水域進行了一項科學評測,結論是最徹底的土地整治加上阻水結構也只能削減洪峰5%到15%。實際應用這個措施要求河邊地區允許被淹沒,還可能進一步要求工程有溢洪的權力。 3.生物工程防洪 這是一種過渡性措施,對河道進行一些蓄洪要求的半工程改造。河岸一邊加寬,另一邊不動,河道材料不變,邊坡是基於生物工程技術的。 4.地下防洪 在城市河道非常密集的地方,可以考慮地下措施。這主要包括隧道和地下水庫以及泵站。一些城市用這種措施來控制下水道漫溢。但若要控制大洪水,此法與改善河道表面相比從費用考慮一般是不可行的。
⑺ 防洪有哪些措施來源
1、加強汛期應急值守
築牢防汛安全屏障。嚴格執行24小時領導帶班值班和值班制,完善天氣預警和信息上報制度,確保汛情信息快速、准確傳遞,做到「電話有人接、上報有人答、應急有人應」,對脫崗、漏崗或遲報、瞞報的將嚴肅追究責任。
遇有突發汛情,及時啟動防汛應急預案,迅即派出人員趕赴一線,進行調查、核實和協助搶險救災工作,保障全鄉安全度汛。
2、加大災情隱患排查力度
重點關愛弱勢群體。根據氣象、水文預報情況,超前安排,及早部署,組織全體幹部職工對重點河段、易發地質災害點、水庫、危房戶、五保戶、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等弱勢群體進行全面排查和登記。
大力宣傳汛期安全知識,指導群眾做好降雨防範工作,發現隱患和險情,及時將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切實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3、做好防汛搶險物資儲備工作
提高汛期防禦能力。按照防汛物資儲備規范要求,儲備足夠的帳篷、棉被、應急簡易床、救災應急包、應急燈、救生衣等抗險救災物資,並實行專庫貯存保管,做到物資、管理、人員三到位,確保物資能夠隨時調用。
4、疏浚河流水系,提高泄洪能力
城市建設與水利建設統籌協調,疏浚城市和周邊區域的河流水系,降低河床底部標高,拓寬河道,增大泄洪斷面,注重近期建設,嚴格按照規范標准加強河流堤防建設,提高抗禦洪水的能力。
5、增大滲水地面,減緩徑流速度
增大滲水地面,採用擴大綠地面積,建設滲水道路、廣場等方式,使雨水滲入地下,並減緩地面雨水徑流速度,減緩、減少雨水驟積。同時,在綠地中適量開挖河池水面,納洪、蓄水造景,使周邊街區不受淹。
(7)防汛措施擴展閱讀:
防洪的管理
包括防洪工程的養護維修和防汛中的調度運用。要求工程完好,汛期能靈活運用;調度運用合理,既能夠滿足預定的防洪要求,又要保證工程安全。主要工作如下。
1、檢查觀測
及時掌握工程設施的工作狀態,如發現問題,即迅速處理。
2、養護維修
對主體建築物進行經常性的維修和定期大修,以保持工程設施的完好安全,保證能在正常和非常情況時靈活運用。
3、防守搶險
汛期對防洪設施組織防守,出現險情時,及時搶護,充分發揮已有防洪工程的作用,保障保護區的安全。
4、防洪調度
根據防洪調度規程,針對可能出現的洪水和防護區的實際情況,按照渡汛計劃和緊急措施方案,對防洪系統中的各項設施進行調度。做到在洪水不超過設計標准時,可滿足保護區安全渡汛的要求;遇超標准洪水則要兼顧主體建築物安全和重要地區、城市的安全,使洪災損失減少到最小限度。
5、防洪法規
用作防洪工作的行為規范,有利於加強工程管理;保護防洪設施安全;發揮防洪系統的效益;調整人們在生產、生活、經濟建設中所產生的相互間的利益矛盾。此外,在管理中還要不斷地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
⑻ 防洪減災的主要措施
防洪減災措施主要分為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兩類。
防洪減災工程措施分別是堤防與河道的整治、水庫與水庫調度、分滯洪區建設、防汛搶險。
防洪減災非工程措施,通常指通過法律法規、行政管理、經濟杠桿、科學技術等手段來減少洪澇災害損失的措施。一般包括防洪法律法規、洪水預警預報、洪水風險分析與管理、洪水保險制度、防汛指揮調度、搶險救災與災後恢復等方面。
其中,防洪法律法規因具有強制力,可以有力地促使防洪減災走上法治化、規范化的軌道。
洪水預報和警報系統,則是通過在洪水到達之前,利用衛星、雷達和計算機,把遙測收集到的水文氣象數據進行綜合處理,准確預報洪峰、洪量、洪水位、流速、洪水到達時間、洪水歷時等洪水特徵值,進行洪水調度並組織居民撤離和搶救,減少洪災損失。
洪水分析與管理實指為把洪水災害損失控制在最小程度,分析發生洪水災害程度的大小,採取相應的對策,對受洪水威脅地區的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管理的工作。
防洪非工程措施的特點:
1、不改變洪水本身特徵
防洪工程措施是通過控制和改變洪水本身,將洪峰流量、洪水位等洪水特徵降低到安全線以下,以避免或減輕洪水災害損失;
而非工程防洪措施不改變洪水本身特徵,而是改變保護區和保護對象本身的特徵,減少洪水災害的破壞程度,或改變及調整災害的影響方式(范圍),將不利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
2、保護對象為局部范圍
防洪工程防洪措施的保護對象是大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口、建築物及其財產,強調的是總體,不過分考慮個別防護對象;而防洪非工程防洪措施考慮的是小范圍土地、少數人口以及局部的居住區和設施。
3、決策靈活投資較少的主動措施
防洪工程措施主要著重於現有或擁有的設施和土地的保護,是人口、財產受到洪水威脅時所採取的事後被動保護措施或事後補救措施,制約因素多,難度高,工程星大,一股需要較大的投資;
而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著重於防洪規劃,是在土地利用、人口和財富聚集有可能造成重大洪災損失之前,通過避讓或提高財產本身抗洪能力而採取的主動措施,制約因素少,事前決策靈活,一般費用較低。
4、屬於管理問題
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涉及工程建設,是工程技術問題;而非工程措施涉及法律法規、行政管理、經濟、技術等方面,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管理問題。
5、防洪減災指標是隨機性指標
防洪工程措施的防洪指標明確,如洪水重現期、設計流量、水位、工程投資、防洪效益等;而非工程措施的防洪減災指標具有隨機性,如風險度、減災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