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以逸待勞計
擴展閱讀
京東股票價格圖 2025-08-22 07:58:21
五糧液股票2015年價格 2025-08-22 07:14:24

以逸待勞計

發布時間: 2021-09-24 15:52:53

㈠ 三十六計第四計以逸待勞的含義是什麼

「以逸待勞」這個成語出自《孫子兵法·軍爭》,原文為:「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又見於《後漢書·馮異傳》:「今先據城,以逸待勞,非所以爭也。」

據《後漢書·馮異傳》記載:漢光武帝劉秀剛建立東漢政權時,全國還未完全統一。公元30年,依附於劉秀的隴西隗(wěi)囂投靠了四川的公孫述。劉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囂,結果反被隗囂打敗。劉秀再派征西大將軍馮異,前去佔領栒(xún)邑。隗囂得到消息,命令部將行巡立刻去栒邑搶佔有利地形。馮異的部將們知道後,都勸馮異不要和行巡大軍作戰。馮異斬釘截鐵地說:「我們必須搶占栒邑『以逸待勞』。」馮異命令部隊急行軍,搶在行巡之前,佔領了栒邑。馮異嚴密封鎖消息,緊閉城門,偃旗息鼓,讓將士們休整。行巡的部隊急匆匆地剛趕到城下,城樓上突然鼓聲大作,亮出了馮異的帥旗。行巡的軍隊毫無防備,嚇得四下逃竄。馮異大開城門,領兵沖出城來,大敗敵軍。

「以逸待勞」指作戰時,以我方的安閑暇整、養精蓄銳對付敵人的疲勞,以便乘機出擊取勝。

㈡ 誰知道三國里以逸待勞計是誰想出來的

這個智謀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占對山黃忠逸待勞據漢水趙雲寡勝眾」。
黃忠在定軍山和曹將夏侯淵相遇,初戰告捷。夏侯淵於是堅守山寨,不再出來交戰,黃忠率領部隊逼到定軍山下。法正四面望瞭望定軍山的地勢,對黃忠說:「在定軍山的西面,有一座巍然聳立的高山,四面的山道崎嘔艱險,在這座山上,能夠充分探察定軍山夏侯淵的虛實。將軍如果能攻佔這座山,再攻打定軍山就易如反掌了。」黃忠抬頭看了看,見山頂比較平緩,山上人馬也不是很多,就決定先攻打這座山。「這天夜裡,黃忠帶領軍士,趁著敵軍防範鬆懈的時候,突然敲鼓鳴鑼,一直殺上山頂。這座山是由夏侯淵的部將杜襲把守的,只有幾百人。當時望見黃忠大批人馬一擁而上,聲勢駭人,慌忙丟下營寨,逃下山去。黃忠非常輕松地佔領了山頂,正好和定軍山相對立,地勢特別優越。法正說:「將軍可以駐守在半山腰,我守住山頂。等夏侯淵來進攻時,我舉起白旗將軍按兵不動;等他倦怠了,疏於防備時,我就舉起紅旗,將軍迅速地下山沖擊曹軍。我們以逸待勞,一定能夠獲勝。」黃忠聽後,連說妙計,便帶領大部人馬在半山腰紮下營寨。
杜襲丟了山寨,逃回定軍山,說黃忠奪取了對面的山頂。夏侯淵非常惱怒,說:「黃忠佔領了對山,不由得我不出戰!」張郃勸阻說:「這是他們的計謀,將軍只宜堅守,不能出戰。」夏侯淵說:「他佔了我的對面山頂,觀察我的軍情虛實,我怎麼能不出戰呢?」張幾次苦苦地勸阻,夏侯淵就是不聽。
夏侯淵命令兵士圍住黃忠佔領的對山,大罵挑戰。法正在山頂上舉起白旗,任憑夏侯淵在山下怎樣百般辱罵,黃忠就是不出戰。等到中午以後,法正見曹兵已經疲倦,心不在焉,不見絲毫銳氣,大都下馬,倚在石頭旁休息,有的竟昏昏欲睡,就舉起紅旗。黃忠見山頂上紅旗招展,一聲令下。戰鼓齊鳴,蜀漢的軍隊大喊著沖下山來,那種陣勢猶如天崩地塌。夏侯淵措手不及,黃忠閃電般已經來到他的面前,大喝一聲,像平地驚雷。夏侯淵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見黃忠的寶刀落下,連頭帶肩被砍成兩段。曹兵見主帥被斬,潰不成軍。黃忠乘勝追擊,佔領了定軍山。

[評析]
此計名出於《孫子兵法·軍爭篇》:「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這篇文章還提出,「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隋歸。」黃忠、法正之所以能取勝,是因為他們在戰爭中善於應變,占據有利地形,改變被動的態勢,採用了「以逸待勞」的妙計。在兩軍對壘時,逸者勝,勞者敗。所以要千方百計創造條件,使敵勞,使己逸,這是掌握作戰主動權,伺機殲敵的法寶。

㈢ 以逸待勞計的案例賞析

【案例】
友尼利福公司以退為進平安渡過難關
英國友尼利福公司經理柯爾在企業經營中,有一個基本的信條,即「不拘束於體面,而以相互利益為前提」。依據這一信條,他在企業經營和生意談判中常常採用退讓策略。在一定情況下,甘願妥協退步,以贏得時機發展自己,結果可能是退一步,進兩步,實質上還是自身獲益。
友尼利福公司在非洲東海岸早就設有大規模的友那蒂特非洲子公司,那裡有豐富的肥料,並適合於栽培食用油原料落花生,是友尼利福公司的一塊寶地,也是其主要財源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和發展。友尼利福這些肥沃的落花生栽培地一塊塊地被非洲國家沒收,這使該公司面臨極大的危機。針對這種形勢,柯爾對非洲子公司發出了6條指令:第一,非洲各地所有友那蒂特公司系統的首席經理人員,迅速啟用非洲人;第二,取消黑人與白人的工資差異,實行同工同酬;第三,在奈及利亞設立經營幹部養成所,培養非洲人幹部;第四,採取互相受益的政策;第五,以逐步尋求生存之道;第六,不可拘束體面問題,應以創造最大利益為要務。柯爾在與迦納政府的交涉中,為了表示尊重對方的利益,主動把自己的栽培地提供給迦納政府,從而獲得迦納政府的好感。後來,為了報答他,迦納指定友尼利福公司為迦納政府食用油原料買賣的代理人,這就使柯爾在迦納獨占專利權。在同幾內亞政府的交涉中,柯爾表示自行撤走公司,他的這種坦誠的態度反而使幾內亞受到感動,因而允許柯爾的公司留在幾內亞。在同其他幾個國家的交涉中,柯爾也都採用了退讓政策,從而使公司平安地渡過了難關。
小作坊後發制人反敗為勝
先發制人是戰爭與競爭的一般規律,而後發制人是敵強我弱時常用的謀略。後發制人運用得當,常可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從政治上講,後發制人容易爭取人心,動員民眾,取得國際同情和支持;從軍事上講,後發制人強調以我之持久,制敵之速決,避免在不利時進行決戰,以便爭取時間,創造條件取勝;從市場競爭上講,後發制人避免與強大對手硬拼,而等到對手走下坡路時,再乘機出擊。
後發制人的謀略主要表現為8個字:避其銳氣,蓄盈待竭。蓄盈,即保持和壯大自身的力量;待竭,即消耗和削弱對手的力量。「後發」的計謀是有目的、有預見、胸有成竹的,決不是畏敵怯戰,而是尋機待戰。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如果有強大對手企圖用削價拋售來佔領市場,聰明的企業家決不競相削價爭奪,而是保持價格,提高質量。因為削價拋售決不能持久,待對手衰竭,就可以高質量奪回市場。
50年代日本布制玩具小狗很受歡迎,有許多廠家競爭,有用綢制的,有五顏六色的,有能搖頭的,都增加了不少成本,而售價卻高不上去,難以持久。三鷹市有個酒井小作坊,人少本微,快被競爭擠垮了。可他靈機一動,用紅色塑料管斜截一段插入狗嘴巴,使這個小狗宛如伸出鮮紅的小舌頭,有了特色,頗受孩子們的喜愛,成本也不用增加多少。酒井就是靠這後發制人的謀略,反敗為勝,成為名氣越來越大的玩具公司。
【賞析】 在生意場中,必要的退讓可以換來更大的利益;一味地咄咄逼人則有可能使你陷入死胡同。當然,退讓策略的運用,既要適時,又要得體,一定要充分掌握對方的心理活動,使自己有必勝的信心,同時,要對自己控制局勢的能力有正確的估計,萬不可不分時機地濫用。
「以逸待勞」在現代經商賺錢之中也是經常用到的一計。利用此計需要經營者心理承受能力好,在和對手進行鬥智斗勇的過程中,要耐得住時間,耐得住各種各樣的誘惑和小恩小惠,保持良好的自我狀態,才能取得自己真正的需求。
在生意場中,甘願妥協退步,不是目的,而是以退步贏得時機,休息靜思,想出奇招,也使自己獲益。因為必須的退步是換來更大的利益,萬不可在經營不利的情況下,盲目行事與對手硬拼,定要停下來尋找機會,等待時機,再來競爭,反敗為勝。

㈣ 以逸待勞的用計分析

《孫子兵法》對「以逸待勞」的詮釋表明,凡是先在陣地上等待敵人來的,他就安逸而充滿主動性,而後來到作戰陣地的,必定是被動者和疲憊者,雙方交戰,先行者就佔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在雙方作戰力量均衡的條件下,「逸者」取勝「勞者」的勝率較大。而在雙方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力量寡者,如果「以逸」,就可以戰勝力量強勢的「勞者」。所以,作為一位善戰的指揮員,要充分了解、挖掘和及時掌握對方活動的規律,善於挑選一到數個恰到好處的伏擊地點,要善於把敵人引誘到為之布好的「口袋」陣里,而加以殲滅。但是,如果雙方軍事力量(主要是武器裝備)過於懸殊,「逸」者就不一定能戰勝「勞」者。如:在《我的兄弟叫順溜》的電視劇中,新四軍六分區選擇在村莊伏擊日軍,剛開始交火,日軍被打得暈頭轉向,但,由於日軍人多、武器裝備遠遠強於我軍,幾個回合下來,六分區就漸漸地敗下陣來,多虧一分區及時趕到救圍,才避免了六分區被日軍全殲的敗局。
因此,以逸待勞計,並非萬能的,也並非千篇一律的,尤其是現代戰爭,信息化作戰成為戰爭的主導,「逸」、「勞」之間,相輔相成,而關健在於誰更擁有對戰爭的主導、主創和人文優勢!

㈤ 以逸待勞是什麼戰役

1、夷陵之戰和淝水之戰都是以逸待勞取勝的。

2、以逸待勞,多指作戰時採取守勢,養精蓄銳,讓敵人來攻,然後乘其疲勞,戰而勝之。

3、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4、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㈥ 以逸待勞的計策

曹瑋用計
一年,西夏的軍隊屢次騷擾北宋的西北邊境,百姓不得安寧。皇帝召見大將曹瑋,命他率部前往平定。
曹瑋帶兵直驅西北邊疆。西夏的軍隊一見「曹」字旗幟,便知常勝將軍曹瑋軍到,稍一交鋒便潰逃了。
曹瑋心想:「我軍一到,他們便逃。我軍一走,他們又來騷擾,如此進進退退總不是辦法。只有把他們引出來,徹底消滅方能解除後患。」
第二天,曹軍趕著敵人撇下的牛羊,抬著繳獲的戰利品,散散漫漫地往回走。
西夏軍統帥聽探子飛報:曹軍貪圖戰利品,部隊毫無紀律,一片混亂。
西夏軍覺得這是戰勝敵方的機會,便率軍回馬攆上宋軍交戰。
曹瑋部隊拖拖拉拉地走到一個地勢很有利的山口,即擺陣迎戰。
過了半天,遠處飛馬驟馳,塵土遮天,西夏軍隊趕來了。曹瑋笑笑,即派人到西夏軍隊那邊傳言說:「貴軍遠道而來,將士十分疲乏,我們不想趁人之危而作戰,先請你們休息一下,待會再決勝負。」西夏統帥一聽,認為對自己有利,便同意了。
過了一會兒,曹瑋認為時機已到,又派人過去通知:「休息好了,開始吧!」
當即,山谷中戰鼓震天,雙方人馬好一番廝殺。沒多久,西夏軍隊就被打得屍橫山野,死傷大半。
曹瑋的幕僚覺得奇怪,堪稱剽悍驍勇的西夏軍怎麼沒經好好交戰就落花流水了呢?
便問將軍。曹瑋說:「匹夫之勇在戰場上是不行的,要動腦子。昨天我們雙方一交戰,他們就逃,其實這是為了保存實力,不與我主力硬拼。為了徹底解決他們,我便以貪圖戰利品的幌子迷惑他們,裝作軍紀渙散的樣子引他們上鉤。不出我所料,他們果真上了當,100多里路追來,肯定相當疲勞;而我們休整了半天,以逸待勞穩操勝券。但當時迎戰,我方必定會傷亡較大,因為他們的士氣還很盛,決戰的精神很足。我便故意讓他們休息,這下就挫傷了他們的士氣,精神亦鬆弛下來。要知道:走遠路的人,乾重活的人,停下來會渾身散架。這時出擊,我們就很輕松地取勝了!」

㈦ 以逸待勞是什麼意思

以逸待勞——逸:安閑;待:等待;『勞:疲勞。指在戰爭中做好充分准備,養精蓄銳,等疲乏的敵人來犯時給以迎頭痛擊。以逸待勞,多指作戰時採取守勢,養精蓄銳,讓敵人來攻,然後乘其疲勞,戰而勝之。原作「以佚待勞」。《孫子·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若未可入,則深壁高壘,以逸待勞。」以逸待勞,也是三十六計之一,指作戰時不首先出擊,養精蓄銳,以對付從遠道來的疲勞的敵人。「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近義詞:養精蓄銳、用逸待勞反義詞:疲於奔命

㈧ 以逸待勞的用計概述

古人按語說:此即致敵之法也。兵書雲:「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孫子》.虛實篇 )兵書論敵,此為論勢,則其旨非擇地以待敵;面在以簡馭繁,以不變應變,以小變應大變,以不動應動以小動應大動,以樞應環也。如管仲寓軍令於內政,實而備之。(《史記》卷六二《管晏列傳》);孫臏於馬陵道伏擊龐涓(《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李牧守雁門,久而不戰,而實備之,戰而大破匈奴(《史記》卷八—《廉頗藺相如列傳》)。
古按語舉了管仲治國備戰,孫臏馬陵道伏擊龐涓,李牧大破匈奴的事實,來證明調敵就範,以逸待勞,是「無有不勝」,法。強調用中心樞紐,即關鍵性的條件,來對付無窮無盡、變化多端的「環」,即廣大四周的情況。掌握戰爭的主動權是本計關鍵。誰人不知,兩個拳師放對,聰明的拳師往往退讓一步,蠢人則其勢洶洶,劈頭就使出全副本領.結果往往被退讓者打倒。《水滸傳》上的洪教頭,在柴進家中要打林沖,連喚幾個「來來」,結果卻是退讓的林沖看出洪教頭的破綻,一腳踢翻了洪教頭。
「以逸待勞」在現代經商賺錢之中也是經常用到的一計。利用此計需要經營者心理承受能力好,在和對手進行鬥智斗勇的過程中,要耐得住時間,耐得住各種各樣的誘惑和小恩小惠,保持良好的自我狀態,才能取得自己真正的需求。在生意場中,甘願妥協退步,不是目的,而是以退步贏得時機,休息靜思,想出奇招,也使自己獲益。因為必須的退步是換來更大的利益,萬不可在經營不利的情況下,盲目行事與對手硬拼,定要停下來尋找機會,等待時機,再來競爭,反敗為勝。
以不到500美元起家,最後主持年營業額達數億美元的「國際管理顧問公司」的美國人麥科馬克,在他寫的《哈佛大學商學院里學不到的學問》一書中,道出他成為暴發戶的一個成功秘訣:「自己的地盤有地利。」
在經銷活動中,最大的「地利」莫過於使自己能夠以逸待勞,從容地應付遠道而來的生意對手。運用以逸待勞之計,不在自己的地盤里也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只需設法使對方感受到猶如遠道跋涉般的疲憊就行了。比如,你是一個采購員,到外地去采購貨物。你在排除競爭夥伴的獨居買方「皇帝」位置之後,就可以開始設法調動你的貨主,使其疲於奔命。你可以以檢查樣品質量為由,一而再、再而三地讓他拿出一件件貨物讓你觀看,再一件件地放回原處;你還可以以落實貨源為由,催他四處檢查;如果你有耐心和時間,還可以佯作拿不定主意,請他如此這般再做一遍。貨主為你花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折騰得焦頭爛額。這筆生意若做不成,便覺得十分冤枉,於是在價格等許多方面你就有利可圖,貨主也會做出讓步,從而成功地施展你的以逸待勞之計。

㈨ 誰能給我解釋下,36計中「以逸待勞」是啥意思

以逸待勞之計,就是在敵人氣勢正盛之際,採取不直接進攻的戰略,而是堅守住自己的陣地,消磨敵人士氣,使敵人疲於奔命.同時審時度勢,尋找最有利的戰機,從而後發制人、一舉破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