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楊元慶
擴展閱讀
京東股票價格圖 2025-08-22 07:58:21
五糧液股票2015年價格 2025-08-22 07:14:24

楊元慶

發布時間: 2021-09-24 18:33:30

『壹』 楊元慶的故事

楊元慶楊元慶,他從2001年開始成為聯想集團總裁兼CEO,楊元慶領導聯想成功進行了「Lenovo」品牌的塑造、收購 IBM - PC 部門,聯想的國際化步伐也走得更快。2008年被《財富》中文版評為「2007年度中國商人」,成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2009年2月5日,隨著柳傳志重回聯想集團董事長職位,楊元慶重歸CEO職位。

楊元慶1986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89年在中國科技大學取得計算機專業碩士學位,同年進入聯想集團工作。1994年,出任聯想微機事業部總經理;1995年,出任聯想集團助理總裁;1996年,晉升為集團副總裁;1998年,任集團高級副總裁兼聯想電腦公司總經理。2000年,任聯想集團高級副 楊元慶
總裁兼聯想電腦公司總裁。2001年,成為聯想集團總裁兼CEO。2004年12月8日,出任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為國家高級工程師,享受政府專家特殊津貼,同時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委員會委員,中國企業家協會理事,中國科技大學客座教授。1998年被評為「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1999年獲得全國青聯授於青年的最高榮譽——「中國五四青年獎章」。在《亞洲周刊》的推進亞洲發展的20名千禧英雄中,作為兩名中國大陸代表之一入選;2001年6月,獲得「商業周刊」亞洲版評選的「亞洲之星」稱號。 楊元慶對聯想和中國信息產品製造業的突出貢獻,曾先後榮獲「1993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地區)優秀青年」稱號,1994年北京市「青年科技企業家之星」獎提名獎,1996年第二屆中國優秀青年科技創業獎,1997年中國科學院十大傑出青年等一系列獎勵,1998年榮獲第三屆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稱號,1999年5月光榮獲得「中國五四青年獎章」,同年在《亞洲周刊》的推進亞洲發展的20名千禧英雄中,作為兩名中國大陸代表之一入選;2001年6月,獲得「商業周刊」亞洲版評選的「亞洲之星」稱號。2003年被中國媒體評為2002年度十大明星企業及十大最具價值經理人之一。2004年,楊先生入選「2004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5年被《財富》雜志亞洲版評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25位商業領袖」。2006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8年,被《財富》中文版評為「2007年度中國商人」,成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貳』 聯想創始人是楊元慶嗎


『叄』 要楊元慶的背景詳細資料

聯想集團總裁兼CEO

在聯想2000財年誓師大會上,柳傳志將深藍色的聯想旗幟正式授給了楊元慶,伴隨著這位締造聯想傳奇的第一代導演正式謝幕的是:年輕的楊元慶開始登上聯想的歷史舞台。此次的重心轉移,被香港《信報》當時視為「以楊元慶為首的管理層已獲市場接受,聯想開始真正地進入『後柳傳志』時代」。楊元慶將面對的是一個從來不曾遇到的局,對這個局的正解不僅僅來自對手,更來自公司上下無時無刻傳遞出的壓力。

勇者的勝出

對於楊元慶來說,這一次是他事業中一次重大變化,而對於聯想而言,這一次變化是決定聯想命運的第三次戰略選擇中一個必然結果:聯想按自有品牌和分銷代理兩大核心業務分拆為新的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集團。在「柳傳志時代」由於開拓PC業務,力挽狂瀾救聯想於危難的楊元慶從幕後走到了台前,有機會最大限度地在聯想釋放自己的能量。

1995年中國PC產業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時,聯想集團在中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中排名第56位,負責個人電腦業務的楊元慶成為聯想的關鍵力量。習慣了在聯想做業務一直高歌猛進的楊元慶,一如既往地為自己定了很高的標准,2000年,楊元慶提出了聯想的第一個「3年規劃」,將業務劃分為消費IT、手持設備、信息服務、企業IT、IT服務和部件/合同製造6大業務群組。對所有這些業務楊元慶定下的目標是:在2001財年將實現260億的營業額,在三年規劃內,聯想的年增長率將達到50%,利潤的年增長率將達到40%,到2003/4財年終止,整個聯想集團的營業額將達到600億。

實現這樣一個目標無疑會將聯想演變成中國IT產業中頂級的巨無霸企業,通過這個目標人們還是可以看到年輕的楊元慶在執掌聯想後表現出的勇氣,盡管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根據聯想2003年5月在香港公布的2002/3年的財務數字,聯想在2003年的營業總額是202.3億港元(摺合人民幣約214億元),不言而喻楊元慶並沒有實現自己的三年戰略計劃。但是這三年中,已經背負新一代企業領袖的楊元慶頻頻為聯想的大事記上添載歷史,人們還是能夠看出由執行者到戰略家之間的距離在逐步縮短。

逆水行船

在IT產業一片蕭瑟、寒風凜凜中,從2001年到2003年,聯想一度跨出符合其身份的幾大步,雖然無法在三年規劃中迅速結果,卻是在廣泛借鑒優秀企業基礎上的聯想式的跨步,對聯想今後的發展不可或缺,2001年接手聯想之初,楊元慶就曾走訪20餘個國際企業,並現學現賣,將心得融入當時的三年規劃之中。

聯想在2002年12月份推出以「Legend World」命名的技術大會,楊元慶斬釘截鐵地表示自己打造「技術聯想」形象的決心、目的是想改變聯想的「純市場血統」的策略,為數字化的3C融合時代爭得有利的座席。為了「關聯應用」能夠成為最終標准,當「閃聯」成立之後,所有的風吹草動幾乎都來自聯想。將中國電信拉入聯盟陣營之後,聯想試圖迅速完善標准所需要的產業鏈、推廣「關聯應用」、擴大用戶量,最終使「關聯協議」上升為國家標准。

為了不讓三年之後,人們提起聯想時只是想到PC,也為了將聯想打造成三星那樣成功的企業,楊元慶三年來在聯想的工作概括起來就是多元化。在楊元慶設計六大業務群組之後,通過收購或者控股,分別利用廈華、漢普、智軟、中望四家公司的力量,聯想的業務也同時進入手機製造業、IT咨詢服務、保險業軟體和電信業系統集成四個領域。

從1992年起,聯想先後在歐洲和美國成立了7家海外分公司,但遠沒有涉及國際化問題,2003年4月藉助lenovo換標之際,楊元慶將國際化的聯想列為發展之重。

至此可以說以「科技、服務和國際化」為特徵的聯想布局已現雛形。對於楊元慶來說,真正的難題在於怎樣將這套戰略執行到底,從成為媒體關注人物之後,楊元慶所做的留給人的印象遠比他所說的更深刻。怎樣將已經進入的四大領域連成一體,最後通過服務形成一套綜合的市場解決方案,這種整合,與其說考驗著聯想的研發能力與執行能力,不如說考驗著楊元慶對聯想方向的把握能力。

『肆』 查查楊元慶是不是美國安插的漢奸

從曾經的民企驕傲,到如今的全民唾棄,聯想走到這種地步確實令人唏噓不已。我們不假思索,聯想是做錯了什麼嗎?為何一個已經走向國際舞台的企業,卻成了「美帝良心」?

這一切的源頭都是「禍從口出」,這個鍋聯想的高層必須得背。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言多必失」,聯想就是這樣被幾位高層口不遮攔的話語,一步步推向深淵的。

從5G投票門開始,楊元慶的「科技無國界」成為萬千網友的眾矢之的。因為投票給高通,導致華為的5G提案以一票之差慘敗。為了平息國民的憤怒,楊元慶提出「科技無國界」的謬論。

今年,華為再次被美國進行技術和產品的封鎖擠壓,使國民終於認清了楊元慶的丑惡嘴臉。什麼「科技無國界」,純屬扯淡。

不僅不以為恥,反而更加驕橫。在華為面對各國的打壓時,楊元慶卻宣布聯想迎來「最好時刻」,營業額首次突破5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PC也重回全球第一寶座。

『伍』 介紹下楊元慶基本情況

http://index.it.sohu.com/person/plist.php?userid=273
姓名:楊元慶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64年11月 籍貫:浙江 職務:聯想集團總裁兼CE
楊元慶,男,漢族,生於1964年11月,祖籍浙江。國家高級工程師,享受政府專家特殊津貼,同時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委員會委員,中國企業家協會理事,中國科技大學客座教授。現任聯想集團總裁兼CEO。
1986年,楊元慶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專業,同年進入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部深造。1989年,楊元慶進入聯想集團。
1991年楊元慶任聯想集團CAD部總經理。自其上任後,該部的經營額每年均以超過100%的速度增長,多次獲得美國惠普公司「全球最佳代理獎」。
1994年,楊元慶出任聯想電腦公司總經理。在其帶領下,當年聯想自有品牌電腦銷售出4.2萬台,躋身於中國市場三甲之列。楊元慶也因此被中國各界譽為「銷售奇才」、「科技之星」。時年楊元慶29歲。
1995年,楊元慶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集團執委會副主席,成為聯想集團決策層核心成員,是年聯想電腦以超出130%的速度增長,以年銷售10.5萬台穩居國內市場前三名,成為國內電腦市場銷售前5名廠家中唯一國產品牌電腦產品。
1996年,楊元慶領導的聯想電腦公司取得中國PC機銷量第一名,同時拓展了自有品牌產品線,向伺服器產品方向、向筆記本電腦產品方向投入了研發、製造、銷售資源。
1997年,聯想電腦繼續位居中國市場PC銷量第一,並代表中國品牌首次進入亞太六強。
1998年,聯想電腦躍居亞太市場第五(不含日本),這是亞太前十位廠商中唯一一家持續5個季度市場份額和排名都攀升的電腦廠商。1998年聯想製造的第一百萬台電腦下線。
2000年,楊元慶人聯想電腦公司總裁,聯想電腦銷量達到262萬台,再次奪得亞洲(不含日本)銷量第一,筆記本銷量11萬台,連續5個季度蟬聯中國市場第一。產品線進一步豐富,自有品牌產品已經發展為包括計算機板卡、電腦整機、伺服器產品、筆記本電腦產品、信息家電產品、數字助理設備、消費電子產品、數字輸出產品、信息增值服務在內的幾乎所有的信息前端設備及部件。
1999年到2001年間,楊元慶先後就網際網路對以電腦為代表的信息產品的影響,對伴隨著網際網路而來的電子商務對傳統製造業各個環節的沖擊進行了深入的、有指導意義的分析研究工作,這一段時期的思想與實踐成果主要體現在楊元慶的《信息產業的第三次變革》、《聯想、與中國電子商務一起成長》等重要講話中。楊元慶認為,互聯網時代給了中國企業(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IT企業)一個跟上世界步伐的絕好機會。基於這思想,在2001年4月20日的聯想誓師大會上,楊元慶鄭重宣布了聯想未來幾年發展的戰略,即聯想未來的定位:高科技的聯想、服務的聯想、國際化的聯想。
由於楊元慶對聯想和中國信息產品製造業的突出貢獻,曾先後榮獲「1993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地區)優秀青年」稱號,1994年北京市「青年科技企業家之星」獎提名獎,1996年第二屆中國優秀青年科技創業獎,1997年中國科學院十大傑出青年等一系列獎勵,1998年榮獲第三屆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稱號,1999年5月光榮獲得「中國五四青年獎章」,同年在《亞洲周刊》的推進亞洲發展的20名千禧英雄中,作為兩名中國大陸代表之一入選;2001年6月,獲得「商業周刊」亞洲版評選的「亞洲之星」稱號。

『陸』 柳傳志和楊元慶在聯想的職位誰高誰低

楊元慶現任聯想集團董事長、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 柳傳志現任聯想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

『柒』 楊元慶是如何履行職責的

楊元慶的話,這個履行職責的話,就是比較負責,然後的話,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然後值守

『捌』 楊元慶是哪裡人

難不成你就是楊元慶?

『玖』 如果聯想沒有了楊元慶會怎麼樣

聯想最近今年一直過得不好,處在輿論漩渦里。比如5G投票事件,聯想不是中國公司等等。這說明聯想在危機公關上處理失當,這一定跟聯想管理層包括楊元慶是有關系的。
聯想現在的問題不是楊元慶本身的問題,而是聯想的戰略定位的問題,究竟「貿工技路線」要不要修正?要不要跟華為一樣走「濟工貿路線」?

所以聯想沒了楊元慶沒有什麼不一樣,說不定會更好。

『拾』 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宣布離職,後來者楊元慶被質疑了多久

在大多數人的心目當中,聯想不只是一家普通的電子公司,作為中國最老的國產品牌,聯想的電子產品一直以來都享有盛望,被譽為是中國的國產產品之光,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中國的電子產品行業可以說得上是人才凋零,沒有好的公司,沒有好的人才,更沒有好的產品。




也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引起了比較嚴重的一個蝴蝶效應,作為一家電子公司,手機與電腦其實本身沒什麼聯系,但由於新時代到來,這兩個電子業務都涉及到了系統與軟硬體以及互聯網,所以手機電腦就形成了連體嬰兒的局面,也就是說電腦手機必須要一起抓,而可惜的是聯想在手機這方面已經持續9年被打趴下了。

中國目前採用的手機系統都是谷歌的安卓,這是一個已經被研發完善的智能手機系統,也是目前大多數的智能手機准入門檻,一開始聯想並不懂得這張所有人都能擁有的門票代表著什麼,還是拘泥於自己以前的手機研發套路,但後來發現,由於任何人都可以獲得安卓使用的使用權,所以國內突然之間就百花齊現,出現了太多的手機廠商,有大品牌也有小品牌。




這代表著以前的一個戰略已經行不通了,因為競爭激烈程度瞬間就激烈了百倍,手機當時並沒有足夠的性價比,也沒有特殊的一些手機優勢,換句話說就是價格比較高的同時,性能也就那麼回事,用起來也流暢度沒有達到平均水平,所以聯想手機的完蛋其實也在很多人預料之中,由於現在智能手機越來越多的取代了電腦,所以聯想要在未來重新王者歸來,還是得在手機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