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郭慶祥
擴展閱讀
什麼時候買股票有股息 2025-08-22 06:11:29
股票行情查詢300194 2025-08-22 05:58:59
新三板是什麼意思 2025-08-22 05:47:52

郭慶祥

發布時間: 2021-09-25 05:35:27

Ⅰ 山東有多少書法名家

中國書法家協會山東省會員名單1980-1999 山東省 丁興才 丁捍東 於明泉 於太昌 於春建 於春桂 於振才 於建波 於書亭 於勝濤 於佔德 馬 明 馬 博 馬建鈞 馬英慶 巴忠鼎 尹日泰 牛盛海 烏 峰 韋忠泰 王 軍 王眾音 王顏山 王義誠 王志遠 王行宏 王建強 王樹春 王清元 王其耀 王運昆 王光勝 王世祥 王慶德 王法顏 王伯昌 王建平 王樹先 王步強 王長水 王錫慶 寧蘭智 田慶山 龍 岩 龍敦聚 葉崧光 劉 崢 劉 傑 劉 光 劉 霖 劉文海 劉建峰 劉述伶 劉銘偉 劉崇文 劉德璞 劉玉鼎 劉克文 劉顯超 劉鴻田 劉繁昌 劉錫山 劉聿鑫 劉世奎 劉家相 劉大海 劉舫溪 劉曉剛 劉永強 劉文泉 劉錫銅 劉恆章 劉慶平 劉大明 劉承闓 劉志耘 關天相 安廷山 紀 君 曲 彬 呂金光 呂文厚 呂建德 齊愛君 孫 治 孫振民 孫有勛 孫墨龍 孫堅奮 孫元富 孫東正 江仁元 江繼甚 朱學達 朱學德 邢增慶 許 光 任全書 喬明和 畢和生 張 君 張 正 張 偉 張 弩 張連之 張百行 張銘元 張建智 張秀嶺 張其鳳 張魯家 張德政 張乃森 張炳南 張本友 張樹林 張立濤 張建銘 張振國 張劍萍 張肇瑞 張非子 張國英 張鏡遠 張承宗 張世易 張開賢 張仲亭 張士棟 張遜三 張茂榮 張錫城 張業法 李 越 李 元 李春雷 李建國 李茂芳 李毓遴 李貴欽 李哲先 李福崇 李福增 李連崧 李向東 李儲恩 李學斌 李萬柱 冷繼讀 邵 岩 邵世慧 邵敬訥 陳建民 陳 鑄 陳壽榮 陳威光 陳本勇 陳梗橋 陳衍緒 宋 歌 宋殿香 宋文建 宋道永 何冠麟 何江林 何愛民 何心振 杜顯震 鄒振亞 吳 耀 吳勇軍 蘇昭明 蘇東河 楊寶敏 楊從強 楊在茂 楊崇進 楊學峰 肖振峰 陸明君 汪海權 武 斌 武曉臨 苗楓林 單國防 范正紅 范國強 林光旭 林建敏 林鳳雲 林書香 鄭訓佐 鄭小宇 鄭培亮 孟繁成 孟慶柏 孟鴻聲 孟慶星 岳經一 岳國鋒 柳志光 柳中朝 修士良 侯玉麟 侯西成 侯宇爽 侯承義 姜紹華 姜玉松 姜伯超 荊向海 俞黎華 種炳錚 姚東升 姚山晨 胡元田 趙 引 趙 明 趙長剛 趙世清 趙鳳硯 趙汝君 趙衛東 趙學倫 趙德成 趙立新 趙慶元 施邦華 婁以忠 段玉鵬 賀中祥 徐 明 徐 偉 徐 超 徐葉翎 徐國軒 徐永田 秦 英 秦 玉 秦吉良 欒明賢 耿 飛 耿 彬 耿玉亮 袁玉森 袁承光 袁相富 顧亞龍 郭 強 郭 立 郭子宣 郭慶祥 郭洪亮 高 岱 高 靖 高東岳 高景林 高慶榮 高寶慶 高小岩 賈 鵬 賈敦超 陶厚先 黃 斌 黃廷惠 梁 修 梁有新 戚立江 韓延燕 韓冬冰 傅合遠 傅小泉 董 瑋 董文旭 董志強 蔣正和 蔣開征 蔣華亭 謝孔賓 謝金伯 溫元華 褚衍舉 蒯 憲 賴 非 裴墨石 綦宏偉 翟衛民 蔡金山 蔡金山 蔡省廬 潘衛東 潘英琪 潘景年 潘漢箎 顏世舉 燕守谷 魏啟後 魏永年 戴 軍 戴金梁 山之南 葛進戰 王 磊 王玉璽 王世舉 王夢凡 卞葆彤 叢榮啟 孫仁銘 關天駿 劉宗漢 許 明 任 真 辛顯令 庄步金 李予昂 張維健 張叔愚 陳左黃 杜頌琴 孟庄泰 姜樂平 趙 元 高 東 高吉傑 董鳳基 魯 特 孫乃全 劉 毅 李英令 蘇劍君 杜西維 趙子富 於勝生 毛智華 方建光 仇 東 尹 芾 王 瑞 王 岩 王 雷 王飛虎 王琪璋 王奎強 王始鈞 王傑昌 王培偉 王春生 王學傑 王漢起 王維志 王龍田 王承典 白 爽 寧全之 田泰珠 畢玉奇 畢紅文 鞏作義 鞏海濤 許洪國 許好成 任艷梅 任寶忠 朱 民 朱春生 朱秀利 劉 元 劉 石 劉 建 劉 詠 劉宗超 劉從強 劉希龍 劉從智 劉升語 孫長業 孫建軍 孫光磊 孫成振 孫晉海 呂偉光 庄澤智 陰元炬 李 波 李 檣 李溪源 李遠見 李國柱 李熙孔 吳 苓 何晉雲 陳 靖 陳錫山 陳增勝 陳彥豪 陳師超 楊 雯 楊 靜 楊中良 楊乃瑞 楊秋平 張 峰 張 偉 張 偉 張星斗 張國永 張同君 張青春 張法舜 張瑞民 張志慶 張傑三 張仁德 張衛華 張國華 張燦森 宋秉民 鄒方臣 林 玲 林中全 苗向陽 柳紅海 姚素華 趙 准 趙向森 趙雪松 宮秀芬郝守波 婁尚坤 婁立新 姜悅新 侯軍強 郭 強 郭繼常 郭清山 徐 林 徐華東 徐俊峰 徐廣征 殷永泉 殷延國 曹仕強 康義軍 高 石 隋守訓 謝 瑞 謝長偉 嵇小軍 魯大東 褚衍志 褚衍興 翟永華 翟建平 管杯君

Ⅱ 乾隆皇帝題跋毀了多少珍貴藏品

近日,藝術評論家石建邦一篇「炮轟」乾隆皇帝收藏品位的「檄文」引起了許多爭論。在文章當中他指出,一向以儒雅風流、熱愛收藏著稱於世的乾隆皇帝根本就是個「破壞狂」。在好端端的玉器上刻味同嚼蠟的「御詩」、以累累印章和御題占滿傳世畫作,將其弄得傷痕累累,都是這位皇帝經常做的事。皇宮內所藏的書畫、瓷器、玉器、銅器、景泰藍、竹木牙角,無不被他起勁兒地折騰過。乾隆皇帝那數不清的題跋長詩,是珍貴的歷史遺存,還是傳世典藏身上的「牛皮癬」?作為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皇帝收藏家,乾隆究竟是以他的曠世收藏惠澤後世,還是至今仍以他不健康的收藏觀影響著我們的收藏「潛意識」?今天,我們請來幾位專家談談他們各自的看法。著名收藏家郭慶祥:中國畫題跋泛濫成災乾隆皇帝開了「壞頭」我們今天說中國畫講究所謂的「流傳有序」,重視題跋,其實是個「壞習慣」,而這個「壞頭」正是乾隆開的。至今影響深遠,已經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包括齊白石、張大千,喜歡在自己的作品上寫長跋,就算畫個白菜,也要在旁邊解釋一番這個白菜是怎麼回事,都和這個「壞習慣」一脈相承——這是繪畫沒有本事的人才會做的事。作為視覺藝術,繪畫應該通過色彩、構圖給予人美感,而不是靠大家互相吹捧,更不是靠文字來解釋這幅畫畫的是什麼意思,有多好。繪畫又不是文學作品。畫家本身的文學素養當然也是重要的,但這個東西應該蘊含在畫當中,最終還是用畫「說話」。我們可以對比西方的繪畫大師,你看有誰在自己的畫面上搞這些東西?人家連名字都不在畫面上簽。乾隆對傳世書畫做的事情就是一種破壞,沒有第二種解釋。問題是,乾隆為何要搞這個「破壞」?這不僅僅是炫耀,我覺得他是在尋開心。他覺得自己是皇上,所以可以隨心所欲。最要命的一點是:他不懂繪畫知識,不懂鑒賞,但是又不懂裝懂。一部《石渠寶笈》中記載的歷代書畫中有多少贗品就不說了。我要說的是:為什麼明明是一些不入流的畫家的作品,但只要乾隆喜歡,有他的「御筆親題」,身價就被抬高了。比如「四王」,再比如《清明上河圖》——如同圖紙一樣的匠氣十足的作品,只因是「乾隆御覽之寶」,便被抬到了非常不恰當的位置。當然我們後人也有問題。乾隆不懂行,我們不買賬不就完了嗎?可現在很多所謂搞收藏的人,不知道乾隆是個外行,也跟著一起不懂裝懂。拍賣市場上,但凡和乾隆扯上關系,刻著他的章,有他的「御筆親題」,都能身價倍增。長此以往,這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繼而影響到整個民族的審美觀和審美教育。總之,中國畫當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壞的,《石渠寶笈》說的不算,乾隆的「御筆親題」也沒有權威性。我呼籲,針對這個問題,最好是來一次公開的大討論。學者、畫家、評論家都參與進來,什麼是好的作品,為什麼好,都討論一下。這才是真正負責任的態度。職業畫家、獨立藝評人奚耀藝:御題印章密密麻麻 傳世名作都給「悶」死了《富春山居圖》仿本《子明卷》,乾隆當時以為是真跡。於是他在畫面的空白之處又是賦詩題字,又是蓋御覽大印,對一幅頗具文人氣息的山水畫「寵幸」有加。他的書法水準暫且不論,單就那滿滿的紅印黑墨,已使得《子明卷》了無生氣而滿紙滄桑。後來,當《富春山居圖》的真跡《無用師卷》出現在乾隆面前時,他認為是「贗鼎無疑」,雖然自己不去「寵幸」了,但命手下大臣在真跡醒目位置的天水交際處長題乾隆御識。雖然《富春山居圖》真跡基本保留了原來的面貌,但猶如在自然環境優美的地方造了一間不倫不類的建築,讓人看了心堵。南齊謝赫提出的中國畫的繪畫「六法」,第一法也是最重要的一法,就是氣韻生動。筆墨和空白的畫面虛實統一關系,是歷代畫家追求氣韻生動的創作美學准則之一。中國繪畫與西方繪畫在畫面視覺上的最大本質區別,是對畫面空白的處理。中國歷代人物、山水、花鳥等作品,畫面均留有大量空白,這不僅是畫意的需要,更是人們崇尚空靈思想精神的需要。「疏可走馬,密不透風」說的就是中國造型藝術的構圖美學。不著筆墨的畫面空白可寓意天,可寓意水,可寓意雲,調整了畫面空間的氣息,是畫「透氣」的地方。而乾隆把這些空白都用印章敲滿了,沒有了流動的氣韻,這就是死畫一張,失卻了風采。分析原因,我認為乾隆對漢族文化的理解有失偏頗。他妄自尊大又肆意妄為,隨意處置認為是他自己的任何東西,確確實實破壞了他人藝術作品的完整性。他幾乎把宮藏的作品題了個遍。曾被他「凌辱」過的古代書畫作品有晉王珣所書《伯遠帖》、唐人摹本《王羲之姨母帖卷》等等,不勝枚舉。後人在他過手的書畫作品中,已看不到清雅、蕭逸、淡泊的文人格調,留下的只是呼吸淤堵、暮氣沉沉的筆墨痕跡,難以讓人獲得真正的藝術欣賞,也難以讓人獲得審美的愉悅。廣東省博物館研究館員朱萬章:明朝開始就有名家題跋詩書畫印相結合是中國畫特色說題跋是從乾隆開始開創的風氣,我不敢苟同。事實上從明朝開始,包括文徵明、董其昌等人,都既是書畫家,也是大鑒藏家,今天存世的許多前代名跡上都有他們的題跋。這些題跋目前已成為研究這些大畫家藝術理論、鑒定方法、鑒定水準很重要的資料。相形之下,乾隆的題字確實比較多、蓋的章也比較多。但在今天,這些東西反而無形中增加了原作品的附加值,成了一件好事。我們必須得承認的一個現象是:在今天的拍賣行,只要有乾隆蓋印的,即便這個畫得不是很好,也是價值不菲。留白對於傳統中國畫確實非常重要。所以歷史上大多數的情況,可能會在手卷的最後專門留個地方來題跋,不太會寫在畫心的位置。如果說乾隆做的有點稍稍過分的話,就是他喜歡在畫心題跋。但是就我目前見過的書畫作品來看,說乾隆的題跋對這個作品造成了多麼嚴重的破壞,我沒有看到過。另外需強調的是:中國畫和西畫完全不是一種表達體系。西畫的畫家通常只會在最不起眼的地方簡單簽個名。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一幅油畫上寫著一長串的英文或者法文字母,那會是非常不協調,毫無美感可言的事。但中國畫,特別是文人畫,它特別講究一個詩、書、畫、印相結合,這是一個與西畫完全不同的文化風貌。也正是因為詩、書、畫、印共同的存在,才構成了中國畫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意蘊。在這個方面,硬是將中國畫和西畫做對比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張廣文:古玉上刻御詩是破壞行為現存清代宮廷玉器中,刻有乾隆題詩的古玉有很多。乾隆那個年代對古玉的識別和鑒定非常困難。乾隆根據《周禮》的記載,把新石器時代的古玉普遍認作是西周的,目前台北故宮所藏的一批新石器時期的玉圭就是例子,不僅年代搞錯了,而且乾隆認為它不是圭,是尺。這些認識都以詩的形式被刻在了玉圭身上。乾隆作為一個皇帝,「理所當然」地覺得宮里的藏品都是他個人財產,想怎麼樣都可以。當時的社會風氣也是如此。從明代開始,很多的收藏家都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對自己的藏品進行品評。不過大部分人是在作品的附件上進行一些解讀,或者將藏品放到匣子里,然後在匣子上刻詩——不過這樣也有隱患,會出現藏品和附件分離的現象。乾隆的選擇是將自己的考古探索和心得直接刻在古玉上。我分析他這么做的心理,一是他有獨自佔有這些東西的想法,二是希望自己的品評和作品共存亡。這樣的做法客觀上無疑對文物造成了破壞。但現在有個現象:凡是帶有乾隆刻詩的,有宮廷收藏印記的文物,往往在市場上賣得很好。也正因此,乾隆對古玉的破壞所造成的不良影響至今仍然存在。現在拍賣行里,有人為了賣個好價錢,就把乾隆的詩刻在各種假文物或者真文物上。這已經成為玉器收藏界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了。但是從另外的角度來看,乾隆在對文物的收藏、整理和保護方面,確實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清代的宮廷收藏比較成系統,和乾隆喜歡「亂塗亂畫」的習慣有一定關聯。同時,作為一位相當重要的歷史人物,乾隆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可以使我們對文物本身的來龍去脈更加清楚,也對當時的收藏文化和社會風氣都有所了解。更多

Ⅲ 10個文化名人事跡簡介`

1鄭海翔(筆名芳洲),男,52歲,濰坊市作協主席,市文聯創作室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一級作家。1984年開始文學創作,迄今已發表文學作品150餘萬字。市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中國作協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2胡培玉,男,52歲,作家,長期從事文學創作,共創作了110多萬字的文學作品,多次被全國重點期刊轉載以及出版社結集。1996年在《山東文學》發表小說《對門》,同年被《小小說選刊》選載。2000年在《山東文學》發表中篇小說《罷官》,後被《中篇小說選刊》選載。2007年《鄉鎮幹部》(中國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獲山東省「精品工程」獎。
3郭建華,男,60歲,中國作協會員、中國大眾文學學會會員、山東省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文學作品200多萬字,20多次在省以上獲獎,出版個人專著3部,100多萬字,電視、電影30多集(部)在中央電視台播出。
4韓忠亮,男,63歲,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省作家協會理事、市作家協會顧問、研究館員,原濰坊市文聯副主席。長期從事文藝創作,發表文學文藝作品300餘萬字。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拜年》、《散香》,長篇小說《曹操》、《貂禪》等,電影劇本《神鳳威龍》被拍成電影。相聲《百花叢中》、《相馬》獲全省曲藝調演創作獎,故事《書記蓋房》曾獲《故事會》新故事獎第一名並改編成電視劇。
5劉滿奎,女,44歲,濰坊市圖書館文獻查閱室主任,副研究館員,組織了「送書下鄉」、「文化進社區」、「圖書文化節」等社會文化活動;20餘部(篇)論著、論文出版、發表或獲獎,發揮圖書館教育職能,培訓專業人員3300餘人次;建立了10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市(縣)支中心,指導幫助50餘家基層圖書館實現業務自動化管理,多次受到國家、省、市有關部門表彰。
栗祥忠,男,54歲,濰坊市圖書館館長,研究館員,全國中小型公共圖書館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市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圖書管理工作,承擔兩項省重點科研課題,主編、參編圖書20餘種,20餘篇論文發表、獲獎;填補多項本館收藏空白;在全市組織建立了四級圖書館網路
6王華慶,男,原青州博物館館長,副研究館員,在《人民日報》、《中國文物報》等報刊上發表文博專業文章幾十篇,主編《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藝術》獲第十二屆中華圖書獎。組織了青州龍興寺窖藏佛像的發掘工作,此項發掘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中國二十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
7鄧華,男,62歲,原濰坊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濰坊學院兼職教授。長期從事濰坊歷史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曾與濰坊市政協編著《清代大收藏家陳介祺》(文物出版社出版),與王剛再版陳介祺藏拓青銅器銘文全集等。已出版文集、長篇小說、詩集、攝影集等16部。
8孫敬明,男,56歲,濰坊市博物館研究室主任,研究館員。1996年聘為山東大學兼職教授。現為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中國殷商文化學會理事、中國錢幣學會理事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文物專家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文博系統高評委等。濰坊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9鄒金祥,男,61歲,諸城市地方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長期從事舜文化研究和蘇軾「超然文化」研究,主編了《《蘇軾密州作品賞析》、《中國第十屆蘇軾研討會論文集》等專著,共100多萬字;發表有《蘇軾中秋詞創作考實》等學術論文。
郭慶祥,男,53歲,濰坊畫院院長、濰坊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長期從事書畫專業教學工作,培養書畫學員近3000餘名,近些年來研究文博系列專業和近現代中國畫的鑒定工作:收藏古今名人書畫作品800餘幅,明清瓷器近200件。多次參加省級以上大型展覽,並獲省級以上獎項近20次,先後三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文化工作先進個人。
10曹元起,男,57歲,濰坊市博物館保管部主任,研究館員。中國考古學會、中國博物館學會、中國先秦史學會會員,山東省博物館學會、山東省考古學學會理事。1995年獲個人考古領隊資格。曾被授予濰坊市中青年專業骨幹、山東省文物系統先進工作者。
11竇寶榮,男,63歲,山東四達工貿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收藏佛造像1萬余尊,大量古籍圖書、名人字畫、陶瓷珍品等各類藏品多達近百萬件。《人民日報》、《大公報》、《鳳凰衛視》等媒體先後報道。參與錄制了中央電視台《藝術品投資》、《鑒寶》等欄目的12場節目。
12潘建強,男,52歲,原任濰坊風箏博物館館長,現任山東科技職業學院高級藝術顧問,主編暢銷書籍《中國當代名人名家書畫集》。多次組織邀請全國各地著名書畫家來濰舉辦展覽,進行藝術交流。將82幅名人名家字畫及500冊書籍捐獻,成立「中華名人名家書畫珍藏館」,在山東省及濰坊市書畫界和收藏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動。
13馬永安,男,42歲,濰坊醫學院衛生管理學院副教授。曾任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和連續十幾年濰坊電視台春節晚會的總撰稿,策劃撰稿的多台晚會獲全國和省級獎勵。作詞的歌曲獲中國電視金鷹獎提名、省評一等獎和省級「精品工程」獎;撰稿的廣播音樂節目和廣播專題多次獲得全國一等獎。新聞等多項作品獲得山東省新聞獎。長篇小說《雜碎》在國內引起較大反響。
14王居明,男,46歲,濰坊日報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市美協副主席兼秘書長。編發美術專版300多個,70多件設計作品在全國和省獲獎,策劃大型公益活動和各種展覽150多次,其策劃案例榮獲「中國諸葛亮策劃獎最佳優秀案例獎」。被授予「中國十大企業策劃專家」、「國際商業美術設計師協會專家委員」、「濰坊市十大文化建設傑出人物」稱號。
15張嘉慶,男,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的總顧問、總設計師。為菜博會的創辦和發展壯大做出了重大貢獻。菜博會已成為世界性的年度例會,國內規模最大的蔬菜專業盛會,全國農業五大會展之一。濰坊市十大文化建設傑出人物。
16梁文道,男,53歲,濰坊國際風箏會辦公室副主任、山東省包協設計委員會主任、濰坊市專家協會副會長,高級工藝美術師。連續承擔了20多屆濰坊國際風箏會美術設計工作,設計的風箏會入場券榮獲全國旅遊門券評比一等獎。獲得省級以上設計獎100餘項,獲「世界之星」設計大獎一項,「中國之星」設計金獎一項,銀獎二項,「華東大獎」八項。被授予「中國優秀包裝設計師」等稱號。濰坊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17王明江,男,45歲,濰坊天地人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濰坊市美協油畫藝委會委員。先後組織並承辦了「俄羅斯」油畫大展,「濰坊人畫濰坊」油畫大型活動。參加上海、北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舉辦的大型文化博覽會。目前,天地人和畫廊已建成為山東省規模最大的油畫專業畫廊。
18王建勇,男,44歲,濰坊市廣播電視網路中心主任、工程應用研究員。組織完成了數字電視整轉任務,使我市數字電視用戶達到12萬戶以上。在國家級專業刊物上發表了近10篇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業務論文。2006年被評為全國廣播電視技術維護先進個人、濰坊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19王亮行,男,38歲,濰坊市中百大廈總經理、中國書協會員、省青聯委員、市書協副主席。2002年創建中百美術館並成功運營。先後舉辦《於希寧先生藝術精品展》等52次藝術展覽,承辦了以「東方之韻-2003中國水墨」等為代表一系列的美術展覽及理論研討活動。2007年,中百大廈以美術館運營和企業文化塑造為核心的文化營銷案例當選「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EMBA案例示範企業」。
20田紀文,男,37歲,濰坊集文齋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經理。2006年組織全市知名品牌畫廊20餘家,組建濰坊市畫廊協會,並當選為會長。被文化部評為中國誠信畫部經紀人,被中國書畫經營家協會評為文明誠信五星級畫廊策展人。
21馮傑,男,中國書畫家經營協會副秘書長,兼書畫鑒定委員會秘書長。所經營畫社先後被評為「全國名家畫廊藝術機構」、「全國文明誠信四星級畫廊」、「全國收藏家畫家最喜愛的中國20家講信用五星級文明誠信畫廊」等榮譽稱號。
22劉曉陽,男,38歲,山東京廣書城有限公司總經理。1997年成功開辦濰坊京廣書城第一家民營書店,現已發展成為一家成熟運營的擁有42家連鎖書店的管理公司。獲「濰坊市優秀青年興業領頭人」等稱號。企業被省新聞出版局授予首批「山東省版權局正版產品經營示範單位」。
23徐永斌,男,36歲,中仁文化產業集團董事長、沈學仁美術館館長,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山東工作站主任。中仁集團是以沈學仁美術館(畫廊)為主體的集美術館、畫廊、藝術家推廣、文化發展基金會、商務、酒店等多種業態的綜合性文化企業。固定資產1.2億元,建立了全國各地十幾家分公司或機構。沈學仁畫廊先後榮獲「五星級畫廊」、「中國十大畫廊」、「中國誠信畫廊」等稱號。
24戴曰禮,男,魯鳶美術館總經理。以「展示精品,創建一流」為經營理念,以收藏、展示美術精品,開展高層次的學術交流為經營宗旨。其館藏作品集中展現了當代畫家的整體實力,體現了當代畫家的風格與藝術的最高境界,得到全國眾多著名畫家和文化界的關注,現已經成為山東省,乃至全國極具影響力的專業美術館。
25戴瑞德,男,57歲,山東金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累計籌集資金6000餘萬元,建設了「三區一園」,即:文化活動園區、旅遊園區、教育園區和濰坊文博園,並將投資建設金寶名人書畫博物館群。每年組織承辦大型文化活動和書畫等藝術展覽30餘次,客流量達200餘萬人次帶動了全市文化產業的發展。企業被命名為山東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26馬玉珍,女,75歲,濰坊市春暉老年藝術團團長。參與成立了市春暉老年藝術團,常年活躍在我市大街小巷。十幾年來,組織各類演出300多場次,多次參加市裡組織的老年會演,年年參加慶祝老人節、風箏節及慰問老年公寓演出活動。
27范希榮,男,53歲,高密市姜庄鎮文化站站長。長期從事民間藝術的搜集、挖掘和保護工作。該鎮的民間藝術撲灰年畫、聶家莊泥塑先後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姜庄鎮被評為「民間藝術之鄉」。開展了姜庄鎮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發展了庄戶劇團、地秧歌隊、高蹺隊二十多支。

Ⅳ 魏紹武書法價格是多少

魏紹武.長期活躍在民國政壇,曾任寧夏省主席、建設廳長等民國要職,解放以後任甘肅省政協委員、文史館的館員。享有98歲高壽。他的一生與書法結下不解之緣,書風高古,神韻獨顯,自成一體。作者畢生醉心於書法,晚年時還曾學習繪畫,先生去世後,甘肅首書法協會專門舉辦「遺墨展」
按目前行情來看
每平尺4000-6000沒有問題,不過因為時間問題,品相完好的作品不多
無論如何,魏紹武先生的作品都很值得收藏

Ⅳ 我為什麼告范曾.范曾確實過於炒作了。雖然我知道藝術是需要炒作的。但,要把握一個度,郭慶祥果然有水平

很有水平。
幾年前,南京的極端份子說:收藏書畫等於收藏廢紙,應該是針對范曾之流工廠式流水作業出的作品而言的。有創造性,負責任的國畫家,不復制自己的國畫家還是有的。
如果說范曾是大腕,那深圳福建河南一帶的繪畫作坊里流水作業的工人全是大腕,那就滿工廠都是範式大腕。。。。。。。。。。

Ⅵ 郭慶祥的介紹

郭慶祥,男,教授、博導,纖維素化學中的實驗室學委會主任1975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1982年蘭州大學研究生畢業並留校任教;1986年至1989年,美國田納西大學訪問學者;1994年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作。現任國際學術刊物《Journal of Inclusion Phenomena and Macrocyclic Chemistry》編委、亞洲-大洋洲環糊精科學學會副會長、IUPAC東亞地區綠色化學網路中方聯系人。

Ⅶ 范曾缺錢花,就讓老客戶買畫,一幅1.2萬買了200幅,多久畫完了

范曾是一位耳熟能詳的國畫大師,他的衣服畫作能夠賣出千萬計的天價,就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可是他在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因為手頭缺錢,無奈之下,他就向一位老客戶提出買它的話,以解燃眉之急的請求。老客戶也是比較仗義,就買了它200幅畫一幅畫12,000元。范曾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內,就畫完了200幅畫。他是如何做到的呢?這件事又引發了什麼樣的後續反應?



范曾作畫特寫

范曾缺錢花,就讓老客戶買畫,這個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事情。至於,郭慶祥一幅1.2萬買了200幅,這是他的個人意願,並沒有什麼見不得人不光彩的事情。人們既然認可范曾為「國畫大師」,就應該心懷包容,像包容齊白石那樣的包容範曾。畢竟,人家也是八十多歲的老人了,藝術生涯還是豐富多彩的。他終究會給我們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欣賞的眼光來看這位「國畫大師」。大家能否稱其為一聲「范先生」?

小小有話說

流水線:亦稱裝配線,為工業生產的一種方式。對比范曾作畫來說,就是將每一個畫畫的細節,在特定時間段就做這一細節,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畫作的工作效率。

Ⅷ 范·曾i人品怎麼樣

文學泰斗沈從文評價:因為揭發我最多的是范曾,我自然也感到十分痛苦,巨大震動,到我家前後不會過十次,有幾回還是和他愛人同來的。過去老話說,十大罪狀已夠致人於死地,范曾一下子竟寫出幾百條,若主要目的,是使我在群眾中威風掃地,可以說是完全作到了。事實上我本來在群眾中就並無什幺威風,也不善於爭取任何威風,只想在毛主席領導的新中國,平平實實做一個文物工作者。 著名畫家李苦禪在辭世前的最後時刻評價:「沒有范曾這個學生,子系中山狼,得志變猖狂」。 思想家、自由主義大師李敖評價:范曾人品有問題,當屬可信。他的畫,乍看不錯,但看多了,千篇一律。 他的字,做作討厭,帳房的毛筆字而已。 清華大學肖鷹評價:我不確定什麼時候知道「范曾」,但我確切知道,無論美術界,還是學術界,對「范曾其人其畫」(更不用說其詩作與書法)評價低者不乏其人。收藏家郭慶祥的《藝術家還是要憑作品說話》一文,不點名批評范曾「自我吹噓」和「過度包裝」,要旨也是范曾雖博得「名滿天下」,卻虛而不實。 東方學大師季羨林評價:我認識范曾有一個三部曲:第一步認為他只是個畫家,第二步認為他是一個國學家,第三步認為他是一個思想家。在這三個方面,他都有精湛深邃的造詣。 文學泰斗錢鍾書評價:畫品居上之上,化人現身外身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評價:今天在座的范曾,他沒問題,是當代的大師,是當代的大書法家,是當代的大畫家,而且以我外行的看法,他不只是當代的,也是幾百年來,沒有一個像他這樣的大。

Ⅸ 中國當下出了哪些中山狼

著名畫家李苦禪在辭世前的最後時刻評價:「沒有范曾這個學生,子系中山狼,得志變猖狂」。


清華大學肖鷹評價:我不確定什麼時候知道「范曾」,但我確切知道,無論美術界,還是學術界,對「范曾其人其畫」(更不用說其詩作與書法)評價低者不乏其人。收藏家郭慶祥的《藝術家還是要憑作品說話》一文,不點名批評范曾「自我吹噓」和「過度包裝」,要旨也是范曾雖博得「名滿天下」,卻虛而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