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慶日報》第4 版《戶籍制度改革100問.》
歷史以來,農民如果是完全自願的進入城市戶口,那是個好事情。但是,重慶市現在的這個做法根本就是對「中央」和「農民」的雙重欺騙。即:以「自願」欺騙中央,以「有償」欺騙農民,但實際上,這就是一個騙局:
原因如下:
一、現在大規模的強制在渝農村學生轉戶口,已經戳破了其大肆宣稱的「自願」原則。
二、所謂「保留土地三年」更是對農民徹頭徹尾的欺騙。
因為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律規定,農村土地屬於村集體所有,因此與農民的戶籍是一個捆綁在一起的關系。一旦農民的戶籍遷到城市,他就完全失去了對村集體土地的任何權益。
至於重慶市政府宣稱的「可以保留土地三年」的規定,是違背土地管理法的,因此是非法和無效的。這並非重慶市政府不懂法,而是他們給農民們故意留下的陷阱,因為三年之後可以再宣布這個規定違法,到那時,那些手裡「保留」著土地並進入了城市戶籍的「農民」們必須無償放棄土地。
三、動機:重慶市政府這種行為的動機來源於城市規劃從現有的1000平方公里左右大規模擴張到3000平方公里之後,未來涉及的農村拆遷面積達2000平方公里之巨,而且絕大多數是農民集體所有的土池,這樣,需要的農村征地費用將是一個巨大的天文數字:按照即使現有價格計算,這筆征地費用也將達1萬億元之巨,而通過這種欺騙農民進城的方式,他們自己也說了,最多不過3000億就可以搞定。——這就是重慶市政府這種不可理喻行為的根本原因所在。
四、強制遷出戶口的行為將會涉及的范圍:全重慶,而不僅僅是那些已經進入城市規劃的2000平方公里的農村。因為其他地區退出的土地可以通過「地票」的方式作為指標「流轉」到重慶市政府需要的任何地方,到時候農民就只有哭的份了。
廣大農民朋友們,只有團結起來堅決抵制這種欺騙行為,你們的合法權益才會得到真正的保障。
我們要團結 團結 團結 再團結 不轉 不轉 堅決不轉.....................
B. 人民日報和重慶日報哪個大
人民日報和重慶日報哪個大,這怎麼比較呢,要比較哪一方面呢,佔地?員工人數?如果從影響來講,應該是人民日報影響更大。
C. 網上轉學怎麼轉·重慶日報數字報
轉學。學生因家庭住址變化、戶口遷移等因素確需轉學的,由學生或其法定監護人提出申請,經教育局、學校確認轉學理由正當,可准予轉學。但是,不得隨意轉學。
1、學生轉入。由外地轉入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須由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持轉出學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門確認後的轉學申請或者「同意轉學」證明材料、我區戶口簿或戶籍遷移證明、房產證或相關證明材料,到教育局申請辦理轉學手續。經審查同意後,由教育局出具《同意轉入證明信》。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持《同意轉入證明信》到轉出學校換取學生檔案,由教育局按照相對就近入學原則安排入學。《同意轉入證明信》由轉出學校存入義務教育檔案。
2、學生轉出。義務教育段學生轉往外地的,須由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持戶口遷移證明及工作調動證明,向學校提出書面申請。經學校同意、教育局審查確認後,到轉入地教育行政部門申請辦理轉學手續。轉入地教育行政部門同意接收後,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持轉入地教育行政部門或學校出具的《同意轉入證明信》到學校換取學生檔案。《轉出學生審批表》、《同意轉入證明信》由學生轉出學校存入義務教育檔案。
D. 在哪裡可以查到重慶晨報和重慶日報當天印刷報紙的電子版
重慶晨報數字報
http://epaper.cqcb.com/html/2016-10/13/node_2.htm
重慶日報數字報
http://epaper.cqrb.cn/html/cqrb/2016-10/13/001/node.htm
E. 據《重慶日報》報道,重慶雲陽縣和湖北巴東縣同處三峽庫區,但在對待生長了幾十年的森林上卻採取了不同的
13.D14.B
F. 重慶黔江 武陵都市報有電子版或數字報嗎 你好,沒有,這樣的報紙首先要盈利,所以就不會放在網上了,像人民日報這樣的有,因為這是國家的報紙,不差錢,也不差銷量。 G. 華龍網 和 重慶日報 相比之下 哪裡更權威
華龍網華龍網是重慶乃至西部地區最大的出版型網站,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和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台)獨家授權華龍網在互聯網上使用、發布、交流14報1刊,16個電視頻道和6個廣播頻率的內容信息。華龍網打造了《重慶日報》、《重慶晚報》、《重慶晨報》、《重慶商報》、《新女報》等七大數字報,一個網站同時擁有七張數字報,位居全國同類網站前列。另外,華龍網率先與中國最大的無線互聯網門戶網站3G門戶合作共建的重慶3G門戶網,已成為重慶手機上網第一門戶。http://ke..com/view/1250148.htm H. 重慶日報農村版怎麼沒有電子報了 I沒有 I. 哪裡可以下載重慶日報80年代以來的報紙數字版
這個應該沒有電子版的 J. 重慶市永川區的媒體郵箱
重慶電視台新聞中心通聯部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