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江南歌詞
《江南》是林俊傑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林秋離作詞,林俊傑作曲,蔡政勛、陳建瑋編曲,收錄在林俊傑2004年6月4日由海蝶音樂發行的專輯《第二天堂》中。
歌詞:
風到這里就是粘,粘住過客的思念。
雨到了這里纏成線,纏著我們流連人世間。
你在身邊就是緣,緣分寫在三生石上面。
愛有萬分之一甜,寧願我就葬在這一點。
圈圈圓圓圈圈,天天年年天天 的我。
深深看你的臉,生氣的溫柔。
埋怨的溫柔的臉,不懂愛恨情愁煎熬的我們。
都以為相愛就像風雲的善變,相信愛一天抵過永遠。
在這一剎那凍結了時間,不懂怎麼表現溫柔的我們。
還以為殉情只是古老的傳言,離愁能有多痛痛有多濃。
當夢被埋在江南煙雨中,心碎了才懂。
圈圈圓圓圈圈,天天年年天天的我。
深深看你的臉,生氣的溫柔。
埋怨的溫柔的臉,不懂愛恨情愁煎熬的我們。
都以為相愛就像風雲的善變,相信愛一天抵過永遠。
在這一剎那凍結了時間,不懂怎麼表現溫柔的我們。
還以為殉情只是古老的傳言,離愁能有多痛痛有多濃。
當夢被埋在江南煙雨中,心碎了才懂。
相信愛一天抵過永遠,在這一剎那凍結了時間。
不懂怎麼表現溫柔的我們,還以為殉情只是古老的傳言。
離愁能有多痛痛有多濃,當夢被埋在江南煙雨中。
心碎了才懂。
(1)江南擴展閱讀:
《江南》是一首走過時代與時空錯亂的特殊情歌,在西洋R&B的節奏中特別加入了非常中國的洞簫與古箏,與樂器中的「尺八」和Koto有一種異曲同工之妙:想藉由中國古代「俠士」的精神,傳達愛情里所謂的忠貞。此首歌其實想表達即是由古自今恆久不變的愛情觀。讓在21世紀的我們再重新感受一下永遠不變的愛情魔力。
《江南》這是一首時空與想像交錯的奇妙情歌。一開場,撲面的和風就吹來了江南特有的雨絲和氣息,而在編曲中特別加入的洞簫樂器,更是增加了特別的神秘氛圍。
這是林俊傑想藉由古老的東方樂器傳達愛情理念里的忠貞。不管在哪個時空,愛情還是一樣的甜蜜。這樣處理表現了時光交錯、如同夢境的虛幻而唯美的感受 。
《子彈列車》Hip-hop的節奏中加入非洲民族樂器U Drum,讓現代人的科技造成生活中的疏離產生的矛盾,做一個原始和現代的反差。加上Davc Scott的編舞,也讓歌曲顯示出韓國舞曲的風格。
《豆漿油條》「豆漿油條」在詞義的創意性上也是令人莞爾的,把愛情中的男女比作豆漿油條,可能是中國歌手和音樂創作者很少會用的,不是他們想不到,而是豆漿油條離我們實在太近了,近到我們都忘了用這樣的東西來作愛情的比喻。
而作為新加坡人的林俊傑,能在這種中國的傳統飲食上做文章,也的確是匠心獨具了。這首歌里最讓人喜歡的是那種從容和淡淡的灑脫,假音只在不能不出現的時候才露出臉來。雖然歌詞寫得普普通通,但音樂卻超越了歌詞把這種簡單又平凡的生活情趣一覽無遺的呈現在你我的面前。
Ⅱ 《江南》這首古詩的全文是什麼
《江南》
漢代:漢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譯文:江南水上可以采蓮,蓮葉多麼茂盛,魚兒在蓮葉間嬉戲。魚在蓮葉的東邊游戲,魚在蓮葉的西邊游戲,魚在蓮葉的南邊游戲,魚在蓮葉的北邊游戲。
詞句注釋:何:多麼。田田:蓮葉長的茂盛相連的樣子。
(2)江南擴展閱讀
宋朝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100卷,是我國古代最為完備的一部詩集。它廣泛而深刻地反映當時底層人民日常生活,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形式樸素自然,句式以雜言和五言為主,語言清新活潑,長於敘事鋪陳,為中國古代敘事詩奠定了基礎。
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後,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匯集,它開創了詩歌現實主義的新風,用通俗的語言構造貼近生活的作品,由雜言漸漸趨向五言,採用敘事寫法,刻畫人物細致入微,創造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較為完整。
而且能突出思想內涵,著重描繪典型細節,開拓敘事詩發展成熟的新階段,是中國詩史五言詩體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
漢樂府在文學史上有極高的地位,與詩經,楚辭可鼎足而立。《江南》這首詩是《相和歌辭·相和曲》之一,算得上是采蓮詩的鼻祖。此詩不寫花而只寫葉,意為葉尚且可愛,花更不待言。
純屬天籟,自然淳樸地顯現一片大自然的勃勃生機。這種文化經典給我們現代誦讀者以無限的想像、豐富的情感體驗,高雅的意境之美。
自古以來,大自然就給人以快樂和美的啟迪,大自然的質朴、神奇、和諧與壯美,在這個得天獨厚的特殊課堂里,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釋放天性,激發出自身潛能。
所以讓孩子從小就接觸大自然、習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懷抱里成長、感悟,一定能具有更豐富的個性與情感,更敏銳的感覺和注意力,更具有創造性。
Ⅲ 江南指的是哪些地方
江南,意為長江以南地區。狹義上即現在長江流域下游南岸的浙江、蘇南及上海地區。廣義上還包括江西北部地區、安徽南部長江以南的地區。
又號吳越、江東、江左。江南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杭州、南京等古都,以及歷史文化名城如蘇州、紹興、寧波、無錫、徽州等,歷史上長期是東亞乃至世界最龐大的城市群以及經濟中心,數次庇佑中華文明正朔。
江南作為地理概念與關中和河洛呼應,對中國和東亞的歷史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先秦時期,史書中已經存在江南的說法。《吳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賜勾踐,已受命號去,還江南」。
《爾雅·釋地篇第九》寫道:「江南曰揚州。」「江南」在成書於秦、漢以前的古籍之中屬於揚州之地。
在不同歷史時期,江南的文學意象不盡相同。江南最早出現在先秦兩漢時期。在東周時期是以吳國、越國等諸侯國所在的長江中下游,即今上海、浙江北部、江蘇南部、安徽東南部、江西東北部等長江中下游以南部分地區。
昌);江南西路包括袁州(宜春)、吉州(吉安)、江州(九江)、虔州(贛州)。
元朝開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詞還有被用於行政區劃。明代袁可立在蘇州為推官,史官在評價他的政績時稱呼道,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神君訖威訖富之譽,(袁可立)為江南冠矣!」
清朝初期,江南省即如今江蘇、安徽的統稱,兩江總督指的便是江南省與江西省,但文化意義上的「小江南」越來越明確地特指傳統的江浙地區。
代表城市
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湖州、杭州、紹興、嘉興、上海、寧波、揚州、南通、蕪湖、宣城、黃山、馬鞍山、池州、銅陵、安慶、九江、上饒、景德鎮等。
(3)江南擴展閱讀:
文化上的江南
文化上的江南是江南的重要概念。在地域文化上,江南文化常與吳越文化高度關聯。
泰伯所建之句吳古都梅里被認為是江南吳文化的源地(無錫),最早的都城建立在今無錫市的梅村一帶,於春秋時期遷都至姑蘇城(今蘇州),之後吳文化和越文化、楚文化存在頗多交融,漢末東吳都金陵(南京),囊括了吳、楚、越廣大地區,南朝時期,中華文化繁盛,江南文化名揚海外,佛教文化大放異彩。
東晉,南朝(宋,齊,梁,陳)首都建康(南京)語言(古代吳語)為基礎的「金陵雅言」作為中華正朔,成為中國漢語的源頭,更東傳日本變作吳音。江南文化也在變遷,如姑蘇(蘇州)又稱吳都,東吳首都建業(南京),金陵(南京)又稱吳京,後來的揚吳政權仍建都南京。
江南建築
江南園林是以開池築山為主的自然式風景山水園林,興盛於宋明清。以蘇州、揚州、南京、無錫、常州、湖州、上海、嘉興、杭州等地為主,其中又以蘇州、揚州最具有代表性,有「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林勝」的贊譽,而當今留存的私家園林則以蘇州為最多。徽派建築是徽州一帶影響深遠的建築風格。
地形地貌
相對於北方而言,江南地區的地形地貌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多丘陵多平原和多水。江南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勢,其北部地勢平坦,以平原、丘陵為主,南部則分布有一些山地;另外除了降水豐富以外,江南地區還擁有長江和錢塘江兩大水系,兩者通過運河相互連通。
江南地區河道棋布、湖泊眾多,有中國著名的三大淡水湖,即江西的鄱陽湖和湖南的洞庭湖、江浙兩省的太湖。在長期的開發過程中,又興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之相互勾連,如伍子胥開胥溪、夫差開鑿邗溝與江南運河等等,所以歷來就享有「水鄉澤國」的美譽。
在這樣的氣候和地形地貌下形成的江南自然地理有著和北方顯著的不同
Ⅳ 古詩《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Ⅳ 江南主要指哪些地方
江南,意為長江以南地區。
狹義上即現在長江流域下游南岸的浙江、蘇南及上海地區。廣義上還包括江西北部地區、安徽南部長江以南的地區。
又號吳越、江東、江左。江南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杭州、南京等古都,以及歷史文化名城如蘇州、紹興、寧波、無錫、徽州等,歷史上長期是東亞乃至世界最龐大的城市群以及經濟中心,數次庇佑中華文明正朔。江南作為地理概念與關中和河洛呼應,對中國和東亞的歷史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先秦時期,史書中已經存在江南的說法。《吳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賜勾踐,已受命號去,還江南」。
《爾雅·釋地篇第九》寫道:「江南曰揚州。」「江南」在成書於秦、漢以前的古籍之中屬於揚州之地。
(5)江南擴展閱讀:
一、歷史上的江南
《爾雅·釋地篇第九》寫道:「江南曰揚州。」「江南」在成書於秦、漢以前的古籍之中即特指淮南之地,即開始泛指大約今江蘇、上海、安徽淮河以南部分、浙江、福建全部,江西、廣東的一部分。
在先秦時期也有其他關於江南的說法。《史記·秦本紀》中亦載:「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為黔中郡。」這里的江南指的是現今湖南全境和湖北南部部分地區。錢大昕以為《項羽本紀》雲「江東雖小,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中的「江東」,那時的「江東」是現在江南的一部分。
王莽時曾改夷道縣為江南縣,是今日湖北宜都。《後漢書·劉表傳》載「江南宗賊大盛……唯江夏賊張庄、陳坐擁兵據襄陽城,表使越與龐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設立江南道,江南道的范圍完全處於長江以南,後來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成為定義現代江南含義的開端,往後江南成為江東地區的專稱。歷史上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區的演化:
唐代以後,江南一詞所指區域囊括長江以南以及長江沿岸廣大地區,包括荊州(鄂東南、湖南)、揚州(江西、皖南、福建、蘇南、上海、浙江,非今日揚州市)。
唐代時設立江南西道(鄂東南、湖南、江西、皖南)、江南東道(福建、蘇南、上海、浙江)。
宋代時設立江南西路(江西大部、鄂東南)、江南東路(贛東北、皖南、蘇南部分地區一帶)。
明朝設立南直隸,清初改稱江南省,1667年分為江蘇省(含上海)、安徽省。但江南省不僅包括部分江南地區,還包括了大片的蘇皖的江北地區。
清代設兩江總督署,轄江蘇省(含上海)、安徽省、江西省,兩江即含江南省、江西省,東部的部分為江南省(今江蘇,上海,安徽)。
二、文化上的江南
文化上的江南是江南的重要概念。在地域文化上,江南文化常與吳越文化高度關聯。泰伯所建之句吳古都梅里被認為是江南吳文化的源地(無錫)。
最早的都城建立在今無錫市的梅村一帶,於春秋時期遷都至姑蘇城(今蘇州),之後吳文化和越文化、楚文化存在頗多交融,漢末東吳都金陵(南京),囊括了吳、楚、越廣大地區,南朝時期,中華文化繁盛,江南文化名揚海外,佛教文化大放異彩。
東晉,南朝(宋,齊,梁,陳)首都建康(南京)語言(古代吳語)為基礎的「金陵雅言」作為中華正朔,成為中國漢語的源頭,更東傳日本變作吳音。江南文化也在變遷,如姑蘇(蘇州)又稱吳都,東吳首都建業(南京),金陵(南京)又稱吳京,後來的揚吳政權仍建都南京。
自東吳起的六朝時期以至隋唐,江東士族在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歷史貢獻,對江南地區的文化教育也有重要影響。江南文化對整個中華文化有重要貢獻和影響。
自南北朝以及隋唐以後,經濟文化重心南移,江南常被視為古代中原的承替地區,南京常被視為華夏正朔的象徵城市,江南地區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貢獻著中華文明的發展。
在華語語音方面,晉代門閥播遷衣冠南渡,中原雅音南播,和建康中古吳音融合而成的金陵雅音,在南北朝分割結束後的隋唐時期,和洛陽鄴下語音一起成為修復雅言、確立通語的兩大依據。及至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又以南京音作為確立漢語官方標准音的基礎,對漢語標准通語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孔子家族的大宗因宋廷南遷分為南北兩宗,北宗位於曲阜,孔氏南宗遷至江南衢州;民國時期「衍聖公」改稱「奉祀官」,中央政府封「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於曲阜,封「大成至聖先師南宗奉祀官」於衢州,此亦可見江南地區在中國政治和文化上的作用。
江南向以文化教育發達著稱,不少地方有「鄒魯」之譽,如「江南鄒魯」、「東南鄒魯」、「海濱鄒魯」。江南有許多藏書家、藏書樓,也有許許多多的書香世家。江南以文學、繪畫、音樂、戲曲等的繁盛聞名。江南地域特色的戲曲有崑曲、越劇、黃梅戲等。
許多文人墨客和江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如郭璞、王羲之、陶淵明、謝靈運、駱賓王、王昌齡、李白、白居易、劉禹錫、李煜、柳永、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蘇軾、李清照、陸游、唐伯虎等人。
江南地區有發達的學術、科學和技術,涌現出了許多思想家、哲學家,如朱熹、陸九淵、王陽明、黃宗羲、李贄、顧炎武、王夫之等人,以及許多傑出科技人物,如祖沖之、葛洪、陶弘景、沈括、畢升、楊輝、宋應星、徐霞客、方以智、黃履庄等人。
江南的歷史文化和自然環境造就了許多聞名遐邇的江南景觀,如南京的秦淮河、夫子廟、鍾山、玄武湖、莫愁湖,蘇州的拙政園、滄浪亭,杭州的西湖、雷峰塔,鎮江的金山寺,揚州的瘦西湖,無錫的黿頭渚等。
江南的物產,蘇州的刺綉,揚州的玉器,南京的雲錦,宜興的陶,景德鎮的瓷,宣州的宣紙,徽州的徽墨和歙硯,揚州漆器,杭州的西湖龍井,蘇州的碧螺春,徽州的祁門紅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等等,享譽天下。
江南的生活方式與飲食文化也名聞遐邇,崇尚「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文雅生活[3]。淮揚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為新中國第一餐國宴選用。蘇幫菜、揚幫菜、杭幫菜、本幫菜等也是經典江南菜風格。
著名菜式有:糖醋鱖魚、芙蓉雞片、鹽水鴨、清蒸鰣魚、蟹粉獅子頭、大煮干絲、三套鴨、水晶餚肉、軟兜長魚、開洋蒲菜、文思豆腐、蟹黃湯包、蜜汁火方、松鼠鱖魚、碧螺蝦仁、白什盤、響油鱔糊、清蒸大閘蟹、姑蘇鹵鴨、櫻桃肉、太湖三白、西湖醋魚、宋嫂魚羹、東坡肉、龍井蝦仁等。
三、江南經濟
江南經濟在秦漢以及六朝時期取得很大發展,此後在全國經濟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至中唐時,經濟重心由中原南移,到了北宋中期,江南經濟已經成為全國經濟最重要的核心地位。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
長江三角洲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指以長江入海而形成的沖擊扇平原所形成的江蘇、上海和浙江一帶,以此為中心的經濟帶,被稱為「長三角經濟圈」。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蘇,浙,皖三省及上海已經佔全國稅收總和一半以上。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自改革開放以來,江南東部一帶的十幾個城市被人們稱為「長三角」,成為中國經濟版圖上與「珠三角」、「環渤海」等並列的一極。
Ⅵ 餘光中的《江南》
如果《江南》是詩歌的話,沒有找到。
牽涉到江南的詩歌只知道《春天,遂想起》,該首詩出自《餘光中抒情詩選》。
原文如下:
————————
春天,遂想起
餘光中
春天,遂想起
江南,唐詩里的江南,九歲時
採桑葉於其中,捉蜻蜒於其中
(可以從基隆港回去的)
江南
小杜的江南
蘇小小的江南
遂想起多蓮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吳王和越王的小戰場
(那場戰爭是夠美的)
逃了西施
失蹤了范蠡
失蹤在酒旗招展的
(從松山飛三個小時就到的)
乾隆皇帝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
的江南,想起
太湖濱一漁港,想起
那麼多的表妹,走在柳堤
(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
走過柳堤,那許多的表妹
就那麼任伊老了
任伊老了,在江南
(噴射雲三小時的江南)
即使見面,她們也不會陪我
陪我去采蓮,陪我去采菱
即使見面,見面在江南
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在江南的杏花村
(借問酒家何處)
何處有我的母親
復活節,不復活的是我的母親
一個江南小女孩變成的母親
清明節,母親在喊我,在圓通寺
喊我,在海峽這邊
喊我,在海峽那邊
喊,在江南,在江南
多寺的江南,多亭的
江南,多風箏的
江南啊,鍾聲里
的江南
(站在基隆港,想——想
想回也回不去的)
多燕子的江南
——————————————————
如果是散文的話,那我也沒看過。
愛莫能助……
Ⅶ 哪些地方稱為江南
經濟文化上的江南專指江蘇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通,揚州和上海以及錢糖江以北的
地理上的江南就是指長江以南,但是經濟和文化上的江南是一個特定稱謂,是專門稱呼經濟自古就發達和文化出色的並且在地理上必須是水鄉的地方,江南之所以是江南,就是因為是水鄉,江南的文化就是水文化上孕育的吳文化和淮揚文化,而且江南必須是自古富蔗的地方。一個字,水,象安徽江西湖南浙江錢糖江以南這樣的地方是水鄉嗎?有蘇南那樣水鄉氣息嗎,有蘇南那樣發達的經濟嗎,有蘇南那樣的自古富蔗嗎?有蘇南那樣的水鄉吳文化嗎?沒有就是了,這些地方僅僅是地理上的江南(長江以南)而已,而經濟文化上的江南專指江蘇的揚州,蘇南(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京),上海,嘉興和湖州(包括錢江以北杭州),什麼紹興寧波溫州,都是越地,都是山區,不是吳地也不是水鄉平原,所以不是特定稱謂上的江南,還有安徽江西湖南,窮就一個字,既不是水鄉,都是山區,又不是吳文化或者淮揚文化,怎麼是江南呢?
為明確江南的地理區位,寫個流程圖。
特定稱謂的江南:
中心:江蘇蘇南蘇錫常,太湖金三角。
吳文化鼻祖,水鄉平原文化,中國2000年的經濟重心,
中國自古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方,江南一詞最先就是形容蘇南的。
副中心1:江蘇蘇南的南京,鎮江。
水鄉文化,皇城故都,兼有淮揚文化和吳文化。
2:江蘇蘇中的揚州(包括淮安,泰州,和南通)
水鄉平原淮揚文化,是歷史上唯一能和蘇南比及的經濟發達之地。
3:浙江嘉興,湖州和錢江以北的杭州,
水鄉吳文化,是蘇南吳文化開拓地(說難聽點就是蘇南殖民地)
支流:明清時安徽的徽州算是可以,但咎其現在經濟實在無法和江蘇或是浙北相提並論,所以現代很少人提它是江南。
紹興,寧波,溫州,台州等浙南地區都是越地,而且都是山區,不是水鄉,和蘇南文化差異太大,雖然是長江以南,雖然高山很秀麗,但不是文人和經濟學家筆下特定稱謂的江南。
什麼湖南什麼江西,說起來更離譜了,說地理江南無所謂,但真向經濟江南文化江南上硬靠,真的很牽強,是水鄉平原嗎?是吳文化嗎?經濟自古發達嗎?不客氣說,根本和江南一點邊都不搭,還整天喊著江南兩個字不放,比蘇南喊得還響亮,對此蘇南人只會說一個詞語:痴鬼(痴婆子)。
Ⅷ 江南地區包括哪些地方
眾所周知,中國國土面積遼闊,分為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地區,比如今天趣聞君要跟大家分享的江南地區。從目前廣義的看待江南地區,是中國地理區域的一個概念,顧名思義就是處於長江以南的地區,從城市劃分包含了上海、浙江北部、蘇南、皖南以及贛北等長江以南的城市。
皖南(寧國,徽州黃山歙縣))以及贛北(上饒、婺源)
婺源是中國最美鄉村之一,徽派建築加上秀麗的自然風光,豐厚的民俗文化更是彰顯江南之風采。
其實江南在明朝時期還曾是直屬於應天府南京的南直隸,後來在清朝時為江南省,無論是南直隸、還是江南省,該地區在當時都是全國最富裕的地區之一,人才輩出,還有著「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一說。雖然如今江南地區包含了眾多省份和城市,但歷史底蘊以及經濟發展,還是相當不錯的一個地區。
Ⅸ 江南是指哪裡
廣義的江南包括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五省一市中位於長江以南的地區。廣義的江南面積博大,地貌多樣,因而常被看作是「大江南」。
狹義的江南則是指上海、蘇南、浙北,皖南地理在長江以南。《明清時代江南市鎮研究》中表示,江南是指長江以南屬於今江蘇省的南京、常州、無錫、蘇州,上海市全境。
(9)江南擴展閱讀:
從審美文化的角度看,江南文化本質上是一種詩性文化。與中國其他區域文化相比,江南地區的兩個最顯著的特點是物產豐富與人文發達。但僅此並不足以發現江南文化中超功利的審美內涵與詩性精神。
引申言之,僅僅有錢、有雄厚的經濟基礎不是江南文化的獨有特色,有著「天府之國」之稱的巴蜀地區在富庶上就可與它相媲美;另一方面,僅僅文人薈萃、或者說有豐富的精神文化傳統也不能算是它的本質,與之相去不遠的齊魯地區在這一方面更有資格作中國文化的代表。
江南之所以可以成為一個民族魂牽夢縈的對象,恰是因為它比「財賦」與「文人」要多一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