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面子為什麼大過法律
遼寧女商人於瑾因被原撫順市委書記周銀校設計陷害,深陷囹圄509天。其得罪周銀校的原因是1998年周任市長時,於向新聞媒體舉報市政府開發的一個劣質樓盤。用周銀校自己的話來說:「因為於瑾以前告過我,讓我很沒面子,我恨死她了。」(《中國青年報》罷官) 讓一個手握實權的官員丟掉面子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若不是周銀校被罷官判刑,於瑾能否活著走出監牢乃未定之數,即便她現在獲得自由,也因為這場無妄之災已家產耗盡。 面子,是中國一種很有特色的文化現象,向不熟悉中華文化的外國人解釋「面子」,難盡其意。因為面子不同於世界各民族都能理解的尊嚴,有尊嚴的人未必有好面子的虛榮心,而一些生活得毫無尊嚴的人卻死要面子活受罪。考察「面子」的文化背景,我以為有兩大特徵。一是植根於農耕文明為主的熟人社會,面子,只有在彼此相識的熟人圈才有意義,一些人在陌生人中間行為不堪一旦回到熟人圈裡像換了個人似的,因為他要面子。最典型的故事是《孟子》里那個齊國乞丐,在墓地乞食祭品回家卻向妻妾吹噓有人宴請他。二是「面子」和熟人社會中的差序格局關系密切,社會地位高的人比地位低的往往更要面子,成年人比小孩要面子。《紅樓夢》中的賈母顯然比奴僕焦大更在乎有沒有面子。 面子大過法律,對身為市黨政一把手的周銀校來說,其實是合乎邏輯官場思維。周銀校的面子,就是不能受到挑戰的官威。即使周在工作中並無太大失誤,他可以坦然面對輿論和上級,但他依然不願意看到治下的轄區某件不光彩的事被舉報。身處周銀校的位置上,他看重的不是一時一事的是與非、得與失,而是一種長期能對人產生威懾力的權威。如果他被舉報了卻坦然大度,不採取任何反制措施,那麼就等於失去了面子,讓人得罪他沒有什麼了不起的,那麼這類舉報行為一旦多起來,對其仕途是災難性的,面子,是他最大的利益所在。所以必須殺一儆百,絕他人效仿之念。而與失掉面子的後果相比,作為黨政一把手,其違法的風險很低。在他管轄的那個城市,其權力幾乎不受制約,因此他能公然違法卻無人可以阻擋,而且他手握通吃一切的權力,使當地的司法機關願意出謀劃策並付諸行動,充當構陷於瑾的幫凶。這種成本低-----幾乎不需要自己太費勁、技巧高-----有司法部門大力配合、效果強----能讓對方家破人亡的違法行為,他當然樂意選擇,以此來維護「悠悠萬事唯此最大」的面子。 面子大過法律的根本原因是,許多地方對黨政領導的權力制約和監督的有效機制沒有建立起來或者形同虛設,使一些大權在握的官員為了面子不惜違法。其長遠影響不僅對地方政治文明建設其實對官員本人也是相當不利的。因為周銀校這樣的官員可以輕易將人往死里整,那麼群眾對其的監督和舉報,不可能停留在正常地促進國家工作人員改正錯誤提高執政水平的理想狀態,而必然導致你死我活的廝殺,於瑾只有扳倒周銀校,她才有希望重見天日,所以她必定傾注全部的力量告倒周銀校。從這個角度來說,周銀校在一開始為了面子而違法時,就在為自己掘墓。
Ⅱ 原撫順市長張維現在幹啥呢
關大成 1946.03 - 1946.04 (市長)
羅永年 1946.04 - 1947.03 (市長)
人民政府時期
李 濤 1945.10 - 1946.04 (市長)
張 澍 1948.11 - 1954.08 (代市長、市長)
王海之 1954.08 - 1963.09 (代市長、市長)
林 潔 1963.09 - 1968.08 (市長)
張懷瑞 1968.08 - 1970.01 (市革委會主任)
武峰光 1970.02 - 1975.10 (市革委會主任)
胡 明 1975.10 - 1978.02 (市革委會主任)
程 序 1978.02 - 1980.10 (市革委會主任)
全樹仁 1980.10 - 1981.09 (市長)
蘇海泉 1983.04 - 1986.04 (市長)
丁兆民 1986.04 - (代市長、市長)
陳家洱 (任職時間不詳) (市長)
駱 琳 1995.03 - 1997.11 (市長)
周銀校 1997.11 - 2000.11 (市長)
彭益民 2000.11 - 2002.01 (代市長、市長)
王大平 2002.01 - 2004.03 (市長)
劉 強 2004.03 - 2008.02 (代市長、市長)
王 陽 2008.02 - 2010.08 (市長)
王桂芬2010.08—2013.02,遼寧省撫順市委副書記、市長
欒慶偉3年02月—2013年07月,撫順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代理市長;2013年07月—2015年09月,撫順市委副書記,市長。
葛海鷹2015年10月任遼寧省撫順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副市長、代市長、黨組書記,2016年01月任遼寧省撫順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黨組書記
楊維2017年4月撫順市委副書記、代市長。2017年6月至今撫順市委副書記、市長。
高健,2019.12—2020.01,遼寧省撫順市委副書記、副市長、代理市長,2020.01—,遼寧省撫順市委副書記、市長。
Ⅲ 南京體育學院周銀屏
南京體育學院不掛網公布此類信息,
建議直接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只要用心去學,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獻瑞,吉星臨門。
祝你學業進步,馬到功成。
Ⅳ 拿什麼凈化官場政治生態
three incense to send you good work
Ⅳ 拿什麼凈化官場政治生態
拿什麼凈化官場政治生態(之一)
作為一把手或重要領導,最能體現其主政一方的權力「磁場」的,莫過於組織人事權。一些市縣官員「活用」幹部任免的初始提名權,大玩組織程序於個人股掌之上,幫人陞官,替己斂財。不治此症,官風不正。
下屬「花錢買提名」,高官隨心「玩程序」
今年6月,安徽巢湖市原市委書記周光全涉嫌受賄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在安慶市中級人民法院接受審判。半月談記者在庭審中了解到,周光全擔任巢湖市委書記57個月,先後收受36人的賄賂,在行賄者中,有近20名是希望在職務升遷上得到周光全提攜並最終如願以償的政府官員。周光全案發後,巢湖市2名副市長及10餘名處級幹部因行賄買官被免職。
無獨有偶。2006年,遼寧省兩位地市高官也由於類似原因落馬:撫順市委原書記周銀校,8次受賄中5次是賣官;葫蘆島市委原副書記李春枝,19次受賄中13次是賣官,其餘也多與安排工作有關。
遼寧省撫順市市委組織部原常務副部長徐興中介紹說,任命一個幹部一般要經過下面的程序:某個位置出現空缺後,由「相關方面」提名,然後進行組織考核,之後報主管幹部的副書記、組織部長、分管的副部長以及分管處長等人,再報市委書記,通過後,上書記辦公會,最後通過常委會表決通過,公示,等。一些重要的正職還要經全委會票決。
然而,到了周光全那裡,這層層程序和條條清規卻被大大簡化。買官者送錢—周光全授意—組織部考察—周光全在市委常委會上任命,這基本上成了周光全每一次收錢賞官帽的慣常程序。
事實上,大多數買官者在向周光全行賄後,職務得到調整提拔。例如,吳某原是巢湖市下轄某縣的縣長,2003年7月的一天,吳向周光全匯報工作時,提出了當縣委書記的想法,周答應考慮。周光全後來安排組織部門將吳某作為無為縣委書記人選進行考察。同年10月,在周光全的主持下,吳某被任命為無為縣委書記。為感謝周光全,吳某前後6次送錢。
從表面看,幹部選拔任用程序各環節並沒有出現明顯問題,但實際上,組織考察程序淪為走過場,成了「程序空轉」。
拿不到桌面的公權在暗箱操作中異化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基層幹部說:「雖然全委會票決制、常委會票決制避免了少數人說了算,有利於決策發揚民主,是個進步,但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咋『決』,而是幹部的初始提名權在誰手裡。」
「值得注意的是,周光全每一次在幹部選拔調整方面的受賄行為,幾乎都和初始提名權有關。」安徽省委組織部市縣監督處處長俞倫洋說。
巢湖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指出,由於時間上存在隨意性、對象上存在主觀性、范圍上存在局限性、程序上存在隱蔽性、決策上存在威權性、監督上存在軟弱性,縣市委書記在幹部選拔任用方面的很多權力並沒有明文規定,隱形權力多,自由裁量權很大。這些沒有拿到桌面上的隱形權力,最容易淪為某些縣市委書記大肆斂財的砝碼。「表面上走程序,實際上私下操作。不僅僅周光全案,大多數縣市委一把手犯錯誤,問題都是出在了這個地方。」
按照規定,一把手不應該授意組織部長把某個人選作為考察對象,其提名人選僅能作為組織部門考察的候選人之一,最終考察對象應當由黨委集體研究決定。「盡管下級主要領導幹部的提拔重用要經過上級集體研究決定,但請托者往往送錢送物給周光全個人,就能達到預期目的。」公訴人揭示了周光全在組織人事領域將公權異化的本質。
在周銀校的5次賣官中,有2次在他答應行賄者後,找到了當時正擔任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的徐興中,利用自己的提名權予以推薦。據周銀校在庭審時供述:2001年下半年,我對徐興中說,可以考慮讓李某擔任市科技局副局長兼地震局局長,徐興中表示考核後要走正常組織程序。過後,徐興中向相關領導和部門轉達了該意見。經正常程序,李某如願擔任了該職。
類似「玩程序」或「程序空轉」伎倆,李春枝以及黑龍江綏化原市委書記馬德等也無不駕輕就熟,屢試不爽。
一把手提名權異化「擴散效應」,深度惡化地方權力生態
遼寧省社科院研究員侯小豐指出,提名權遭濫用突出說明一把手權力過重監督難,而且,提名權異化的「擴散效應」尤應引起注意。在一些地方,畸形的「小圈子選人」和「選小圈子人」局面日益形成。她認為,買官者除了買到某個官位之外,還想買到「安全感」、「被接受感」等。在幹部任用、升遷時,爭奪用人者的注意力和接受度已經演化為激烈殘酷的競賽,為了獲得這種稀缺的「被選、被用」機會,有人不惜花錢向用人者購買這種機會。
在周光全擔任巢湖市委書記期間,跑官要官、花錢買官幾乎成了眾人心照不宣、習以為常的潛規則,不遠千里去送錢,不惜重金買提名。起訴書顯示,2001年6月,時任巢湖市秘書三科科長姚雪風得知周光全在中央黨校學習,遂趕往北京,送給周光全1萬美元,請求周幫忙調整崗位。2002年6月,周光全安排組織部將姚雪風作為市政府法制辦副主任人選予以考察。同年7月5日,周光全主持市委常委會,任命姚雪風為市政府法制辦副主任。
為了「幫助」他人,周光全可以一竿子插到巢湖市所屬的縣、區,對書記、縣長指手畫腳。1999年至2000年,時任廬江縣財政局局長的劉華安為取得周光全關照,先後3次送錢1.4萬元。之後,周光全要求廬江縣委書記將劉華安作為副縣長人選予以考察。2000年10月22日,周光全主持市委常委會,研究通過了劉華安為廬江縣副縣長人選。此後,劉華安又多次行賄周光全。
「賣官書記」處於一地權力金字塔頂端,必然禍害一方黨風政風。吉林省白山市政協原副主席李鐵成在擔任靖宇縣委書記期間,6年裡將全縣500餘名幹部調整了840餘人次,收受賄賂114萬余元,將200多名科級幹部的命運完全掌控在自己手裡。安徽定遠原縣委書記陳兆豐任職期間,定遠縣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跑不送,降職使用;光跑不送,原地不動;又跑又送,提拔重用。」涉嫌向陳兆豐買官並如願以償者達100多人。
一位辦案檢察官指出:「比起其他受賄案件,賣官案件會毒倒一批幹部,導致當地領導班子『塌方』、政府公信力喪失,群眾深惡痛絕,必須依法嚴懲!」
規范和凈化提名權,摘掉「賣官書記」的「隱形翅膀」
中共中央政治局最近審議並通過《關於建立促進科學發展的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評價機制的意見》,強調要擴大考核民主,強化黨內外幹部群眾的參與和監督,進一步公開考核內容、考核程序、考核方法、考核結果,增強考核工作透明度,加大群眾滿意度在考核評價中的分量。
采訪中專家建議,要消除提名權的瑕疵,防止其異化,有必要把提名權真正交給群眾,並通過配套制度實現陽光操作。應以制度建設增加群眾意見所佔的比重,從而摘除「賣官書記」利用提名權大搞人事腐敗的「隱形翅膀」。
在幹部選拔任用中,考察對象的確定是最關鍵的環節。中央頒布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明確規定,必須經過民主推薦提出考察對象,然而,一些地方和單位並未嚴格執行。專家強調,組織醞釀推薦的提拔人選,必須按中央有關要求在幹部所在單位進行民主測評,或在更大范圍進行民主推薦,得到多數群眾擁護的幹部,方可列為考察對象;主要領導個人推薦的人選,也必須按規定進行民主推薦,如人選不是多數群眾擁護的,不得列為考察對象。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安徽省委組織部近年開展了「科學規范和有效監督縣委書記用人行為」試點工作,其核心內容就是「隱形權力顯性化,顯形權力制度化」。在試點地之一安徽無為縣,縣委書記用人權被具體到六個方面:動議權、提名推薦權、方案審定權、主持會議權、臨機處置權和管理教育權。在提名推薦權方面,縣區委書記提名人選作為候選人之一,需要黨委集體研究決定後,才能與其他途徑如公推公選等途徑產生的提名人一起,共同進入組織考察程序,成為考察對象。此外,幹部選拔任用工作全程實行差額推薦、差額考察、差額醞釀、差額票決等全程差額,全委會最後票決時採取匿名投票。這讓廣大幹部群眾能夠參與到幹部選拔和監督工作中來,有助於克服「在少數人中選少數人,由少數人選少數人」的官場積弊。
Ⅵ 書記和市長這哥倆「演」的是哪一出
撫順市委書記周銀校和市長王華平一向不和,為了搬掉這塊絆腳石,書記沒少動了心思,卻一直沒有達到目的。給了書記機會的是市長的情婦王東霏。據說,市長隻身來到撫順後,恭敬文雅的王東霏,善解人意且風情萬種,兩人逐漸發展為情人關系。王華平滿足了她對男人所有的幻想,因此她對他是真情實感,只想兩人好好相愛。然而好景不長,王東霏和王華平鬧起了「情變」,市委書記乘機將王東霏的控告信安排轉交給了上級部門。自以為才華橫溢的王華平黯然離開了撫順市,周銀校終於「夢圓」。 市長「瀟灑」了一把,書記把市長的「瀟灑」變成了趕走市長最有力的武器。誰是誰非我們且不去管它了,書記和市長之間的權力之爭齷齪至此,也真夠意思了。黨政一把手不和的事聽說的不少,為了各自的前途和利益,互不理解、互不支持,你爭我奪、相互拆台,或者貌合神離、台上握手台下踢腳,本已司空見慣。可是利用對方「情婦」來作文章,這樣的事情好像還不多見。為了打擊對方,把「情婦」這種東西都拿出來了,除了讓人覺得惡心,還讓我們看到了爭權奪利的殘酷性。這一切皆源於權力出了問題。如果權力沒有那麼大的好處,如果權力不發生異化而始終保持公有性質,書記和市長之間還會演出這樣的丑劇嗎?還會滋生出這樣那樣的腐敗問題嗎?! 說一千道一萬,管好權力是關鍵。權力出了問題,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偶然的了,也是不奇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