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基因
擴展閱讀
300188美亞柏科 2025-08-20 13:49:59
我們可以買b股股票嗎 2025-08-20 13:38:56

基因

發布時間: 2021-09-27 14:41:49

A. 基因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有的人不抽煙,最後得了肺癌?

為什麼有的人不喝酒,反而得了肝硬化?

為什麼有的人又喝酒,又抽煙,反而很健康,很長壽?

為什麼有的人半年前體檢什麼疾病沒有,一查出來就是癌症?

網上有一個段子,張學良又喝酒又喝酒,活了100歲

其實決定這些的都是基因

每個人都有基因,但每個人都不了解基因

世界上有70億人口,每個人長的都不一樣,但是人與人之間有99%的基因都是相同的,那1%不同的基因確定了人的膚色、外貌、性格、性別等。

100多年前,人們都不了解自己的血型

30年前,人們大多不了解自己的血壓、血脂、血糖等三高數據

今天,每天都可以測量

20年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基因庫

這個與我們的身份證、病歷,求職簡歷全部是同部的

你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基因來確定

你適合和誰結婚,基因來確定

你有哪些疾病的風險,基因來確定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肺結核突變基因的人,肯定不會錄用他去煤礦工作

如果一個人有風濕突變基因,也不會錄用他去海上工作

因此,基因科學離我們越來越近

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那為什麼人與人的健康差距會這么大呢?

健康問題,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重視

在我國,平均每分鍾有6個人得癌症,高血壓患者達到三個億;病越治越多,而且奇怪的病也越來越多。到底是為什麼?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的疾病是由內因和外因影響的,內因就是基因,外內就是環境。

我們生活的環境發生了太多的變化;馬雲曾經說過,十年後最昂貴的竟然是空氣、水、干凈的食物,還有就是醫院的床位。

肝癌的增加與水有直接關系

肺癌的增加與空氣有直接關系

胃癌的增加與食物有直接關系

據不完全統計,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定期體檢,服用保健品等,提高自我的生活水平,但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每個人都不一樣,難道要吃同樣的保健品?

每個人都不一樣,難道要做同樣的體檢項目?

每個人都不一樣,難道要吃同樣的葯物?

所以也有人開玩笑的說,要是人能有一個說明書就好了;什麼時候該保養了,看看說明書;什麼東西可以吃,看看說明書;有哪些病的風險,看看說明書

B. 基因有哪些分類

20世紀60年代初F.雅各布和J.莫諾發現了調節基因。把基因區分為結構基因和調節基因是著眼於這些基因所編碼的蛋白質的作用:凡是編碼酶蛋白、血紅蛋白、膠原蛋白或晶體蛋白等蛋白質的基因都稱為結構基因;凡是編碼阻遏或激活結構基因轉錄的蛋白質的基因都稱為調節基因。但是從基因的原初功能這一角度來看,它們都是編碼蛋白質。根據原初功能(即基因的產物)基因可分為:

①編碼蛋白質的基因。包括編碼酶和結構蛋白的結構基因以及編碼作用於結構基因的阻遏蛋白或激活蛋白的調節基因。②沒有翻譯產物的基因。轉錄成為RNA以後不再翻譯成為蛋白質的轉移核糖核酸(tRNA)基因和核糖體核酸(rRNA)基因。③不轉錄的DNA區段。如啟動區、操縱基因等,前者是轉錄時RNA多聚酶開始和DNA結合的部位;後者是阻遏蛋白或激活蛋白和DNA結合的部位。已經發現在果蠅中有影響發育過程的各種時空關系的突變型,控制時空關系的基因有時序基因 、格局基因 、選擇基因等。

一個生物體內的各個基因的作用時間常不相同,有一部分基因在復制前轉錄,稱為早期基因;有一部分基因在復制後轉錄,稱為晚期基因。一個基因發生突變而使幾種看來沒有關系的性狀同時改變,這個基因就稱為多效基因。

不同生物的基因數目有很大差異,已經確知RNA噬菌體MS2隻有3個基因,而哺乳動物的每一細胞中至少有100萬個基因。但其中極大部分為重復序列,而非重復的序列中,編碼肽鏈的基因估計不超過10萬個。除了單純的重復基因外,還有一些結構和功能都相似的為數眾多的基因,它們往往緊密連鎖,構成所謂基因復合體或叫做基因家族。

等位基因

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控制某一性狀的不同形態的基因。不同的等位基因產生例如發色或血型等遺傳特徵的變化。等位基因控制相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及遺傳效應,可將等位基因區分為不同的類別。在個體中,等位基因的某個形式(顯性的)可以比其他形式(隱性的)表達得多。等位基因是同一基因的另外「版本」。例如,控制捲舌運動的基因不止一個「版本」,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一些人能夠捲舌,而一些人卻不能。有缺陷的基因版本與某些疾病有關,如囊性纖維化。值得注意的是,每個染色體都有一對「復制本」:一個來自父親,一個來自母親。這樣,我們的大約3萬個基因中的每一個都有兩個「復制本」。這兩個復制本可能相同(相同等位基因),也可能不同。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外觀就是如此。如果比較兩個染色體(男性與女性)上的相同部位的基因帶,你會看到一些基因帶是相同的,說明這兩個等位基因是相同的;但有些基因帶卻不同,說明這兩個「版本」(即等位基因)不同。

擬等位基因:表型效應相似,功能密切相關,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又緊密連鎖的基因。它們像是等位基因,而實際不是等位基因。

傳統的基因概念由於擬等位基因現象的發現而更趨復雜。摩根學派在其早期的發現中特別使他們感到奇怪的是相鄰的基因一般似乎在功能上彼此無關,各行其是。影響眼睛顏色、翅脈形成、剛毛形成、體色等的基因都可能彼此相鄰而處。具有非常相似效應的「基因」一般都僅僅不過是單個基因的等位基因。如果基因是交換單位,那就絕不會發生等位基因之間的重組現象。事實上摩根的學生早期試圖在白眼基因座位發現等位基因的交換之所以都告失敗,後來才知道主要是由於試驗樣品少。Oliver首先取得成功,在普通果蠅的菱形基因座位上發現了等位基因不均等交換的證據。兩個不同等位基因(Izg/Izp)被標志基因拼合在一起的雜合子以0.2%左右的頻率回復到野生型。標志基因的重組證明發生了「等位基因」之間的交換。

非常靠近的基因之間的交換只能在極其大量的試驗樣品中才能觀察到,由於它們的正常行為好像是等位基因,因此稱為擬等位基因。它們不僅在功能上和真正的等位基因很相似,而且在轉位後能產生突變體表現型。它們不僅存在於果蠅中,而且在玉米中也已發現,特別在某些微生物中發現的頻率相當高。分子遺傳學對這個問題曾有很多解釋,然而由於目前對真核生物的基因調節還知之不多,所以還無法充分了解。

位置效應的發現產生了深刻影響。杜布贊斯基在一篇評論性文章中曾對此作出下面的結論:「一個染色體不單是基因的機械性聚合體,而且是更高結構層次的單位……染色體的性質由作為其結構單位的基因的性質來決定;然而染色體是一個和諧的系統,它不僅反映了生物的歷史,它本身也是這歷史的一個決定因素」。

有些人並不滿足於這種對基因的「串珠概念」的溫和修正。自從孟德爾主義興起之初就有一些生物學家援引了看來是足夠分量的證據反對基因的顆粒學說。位置效應正好對他們有利。Goldschmidt這時變成了他們最雄辯的代言人。他提出一個「現代的基因學說」來代替(基因的)顆粒學說。按照他的這一新學說並沒有定位的基因而只有「在染色體的一定片段上的一定分子模式,這模式的任何變化(最廣義的位置效應)就改變了染色體組成部分的作用從而表現為突變體。」染色體作為一個整體是一個分子「場」,習慣上所謂的基因是這個場的分立的甚至是重疊的區域;突變是染色體場的重新組合。這種場論和遺傳學的大量事實相矛盾因而未被承認,但是像Goldschmidt這樣一位經驗豐富的知名遺傳學家竟然如此嚴肅地提出這個理論這件事實就表明基因學說是多麼不鞏固。從1930—1950年所發表的許多理論性文章也反映了這一點。 復等位基因:基因如果存在多種等位基因的形式,這種現象就稱為復等位基因。任何一個二倍體個體只存在復等位基因中的兩個不同的等位基因。

在完全顯性中,顯性基因中純合子和雜合子的表型相同。在不完顯性中雜合子的表型是顯性和隱性兩種純合子的中間狀態。這是由於雜合子中的一個基因無功能,而另一個基因存在劑量效應所致。完全顯性中雜合體的表型是兼有顯隱兩種純合子的表型。此是由於雜合子中一對等位基因都得到表達所致。

比如決定人類ABO血型系統4種血型的基因IA,IB,i,每個人只能有這三個等位基因中的任意兩個。

C. 什麼是基因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密碼,它是由DNA構成的。DNA是構成基因的物質基礎。在生物工程中,用來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密碼就是DNA中所包含的四種核苷酸。組成DNA的核苷酸雖然只有這么四種,但它們可以有許許多多的排列順序,而不同的排列順序就可以決定不同的信息,即遺傳密碼。

D. 基因的現代概念,什麼是基因呢

什麼是基因,基因=DNA嗎?我們可能往往會被一些專用名詞所困擾,讓我們先來理清一些概念,然後來進一步的進入神奇DNA的探索。要了解基因,首先了解基因科學發展史上的幾個人,因為沒有這幾個人,我們就無從談起基因。

基因決定著我們人類一切的性狀:從上圖我們看到:

①人類的膚色,比如膚色有白種人、黃種人、黑人,還有紫色的人種,紫色人種不常見、這都是受基因控制的;

② 胖瘦也是與基因有關,比如有個肥胖基因FTO,通過基因的檢測,就能從這個基因的突變上找到一些胖瘦的依據;

③ 還有身高——有的人特別高,有的人特別矮,這些都是受基因的影響,但不是單個基因就能影響,而是受多個基因的影響。

④有的人抽了一輩子煙卻沒有得肺癌,是因為他身體修復基因突變的蛋白很好,如果我們修復的基因的蛋白有突變,甚至是純合突變,修復能力很差,這個時候煙對於你來說就像一個魔鬼時時刻刻在侵蝕你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