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雙胞胎媽媽要如何進行產前護理
雙胞胎妊娠屬高危險妊娠,在孕產過程中媽媽及胎兒可能遇到的狀況會比單胞胎妊娠來得多,所以,如果你是雙胞胎媽媽,那麼就更需要從生活、產檢等各方面來注意自己及胎兒的健康。 1。每天熱量多1.26千焦 懷雙胞胎不代表媽媽要加倍吃才能滿足胎兒成長的需求,孕前體重正常的孕媽媽每天均衡攝取六大類的食物是最重要的,...如果要仔細算,每天可比一般孕婦增加約1.26千焦的熱量,例如多喝一杯牛奶,多吃一份蔬菜水果就可以了。 此外,懷孕初期時媽媽可以多補充葉酸,懷孕中後期多補充鈣、鐵及DHA等營養素,這樣就能滿足兩個胎兒需要的營養。 2。避免口味重及太鹹的食物 孕媽媽發生妊娠糖尿病及妊娠高血壓的幾率比較高,所以,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要少吃,口味重及太鹹的食物也要避免。因為肚子里懷了兩個寶寶的關系,媽媽更容易出現尿頻、便秘的問題,所以,睡前可少喝一點水,以免半夜要爬起來很多次,白天可多攝取一些水分和蔬菜水果,獲取較多的纖維素,減少便秘的困擾。 3。體重總增加13~20千克 孕前體重正常的單胞胎媽媽,孕期體重總增加以10~12千克為宜,而雙胞胎媽媽體重增加則是以13~20千克為宜。董宇紅醫師表示,有不少雙胞胎媽媽把懷雙胞胎當借口而拚命吃,總是認為多吃一些,腹中的胎兒就會更健康,卻沒有注意到媽媽自身體重的增加,所以孕期體重控制是孕媽媽必修的重要課題。 Doctor小叮嚀 董宇紅醫師建議懷孕前體重過輕或過重、全素食、嚴重偏食或有特殊疾病的孕媽媽,需請教產檢醫師做營養的調整及疾病的追蹤治療。 4。改以少量多餐 由於懷雙胞胎的孕媽媽肚子大得快,會較早就出現胃部擠壓的情況,所以,孕媽媽可以用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飯後會覺得比較舒服。 5。加強護膚保養 雙胞胎媽媽的肚子大得快,妊娠紋的出現也會較早、較明顯,所以從懷孕初期就需注意肌膚的保養,尤其是肚皮部位。 6。選擇舒適的服裝及鞋子 可根據媽媽的喜好配合孕期身材的改變選擇較寬松的孕婦裝,懷孕中期就可以開始使用托腹帶來減輕肚子的負擔。此外,因為容易腿腫及腳痛,可以選擇氣墊式的休閑鞋或涼鞋,每天晚上能用靠枕將腿部墊高一會兒或用溫水泡腳,以增強血液循環,減少酸痛及水腫的問題,再加以適當的孕期運動,懷孕過程就會更加舒適。 7。比預產期約提前1個月生產 多數懷過程順利的雙胞胎媽媽,會在懷孕35~37周時生產,比預產期約提前1個月,有些胎兒則會更早出生。所以,進入懷孕30周左右,雙胞胎媽媽就要多休息、多留意身體狀況。 8。提早准備嬰兒用品 雙胞胎媽媽最好在懷孕六七個月左右,就將大部分需要的新生兒用品准備好,可避免因寶寶提早出生而手忙腳亂。另外,越到懷孕後期媽媽行動就越不方便,出門購物也更需注意安全。 Part 2 產檢及生產方式 雙胞胎妊娠屬高危險妊娠,在孕產過程中媽媽及胎兒可能遇到的狀況會比單胞胎妊娠來得多。所以,如果你是雙胞胎媽媽,那麼就更需要從生活、產檢等各方面來注意自己及胎兒的健康。 1。增加產檢及超聲波次數 雙胞胎是屬於高危險妊娠,除了遵照基本的產檢時間做檢查外,醫師會依孕期的狀況增加產檢及超聲波的檢查次數。早期檢查的增加,有利於流產危險性及雙胞胎類別的評估。而懷孕中後期檢查次數的增加,對評估並發症的產生有很大幫助。 另外,因為一個肚子要住兩個胎兒,有時會出現胎兒相互擠壓的狀況,或因血流相互影響,而使其中一個胎兒出現生長遲滯,甚至死亡的問題,所以,孕期中、後期除了增加產檢次數之外,必要時也會安排高層次的超聲波檢查,以掌握胎兒發育,及早發現問題,做最適宜的醫療處理。 2。注意妊娠糖尿病及高血壓 雙胞胎孕媽媽比一般孕婦更易發生妊娠糖尿病及妊娠高血壓等並發症,並發症的出現會影響媽媽及胎兒的健康,甚至增加胎死腹中的危險,所以,孕媽媽每次產檢都應該注意是否有尿糖及尿蛋白的問題,並注意血壓的數值。如果已開始出現異常現象,除了要積極進行飲食控制及必需的葯物治療外,必要時還需住院治療。 3。早產高危人群 雙胞胎妊娠是早產的高危人群,如果胎兒太早出生,由於很多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即使依靠現代的醫療技術,後遺症的產生幾率還是較高,所以,准媽媽察覺自己出現早產徵兆時,就要立即卧床休息,並盡快就醫,必要時甚至要住院治療。如果住院安胎,醫師會密切監控媽媽及胎兒健康,並盡量安胎至較大周數,以減少早產並發症的產生。能夠安胎到超過32周甚至接近足月是最為理想的狀況。 4。選擇合適的醫院產檢及生產 雙胞胎妊娠建議選擇在中大型的醫院產檢及生產,特別是懷孕過程中已出現異常狀況的媽媽,最好選擇有能力護理早產兒的醫院。如果媽媽懷孕過程一切順利,胎兒成長也都正常,經產檢醫師同意後,可在一般診所產檢,但生產前可再與產檢醫師討論生產醫院的選擇,或多聽聽其他醫師的建議再做決定。 早產的徵兆 持續性的子宮收縮,感覺肚子出現密集的緊綳感。 陰道出血。 下腹悶痛,有下墜感。 持續性的後背酸痛。 異常陰道分泌物或破水現象。 5。生產方式的選擇 胎位正常 董宇紅醫師表示,如果兩個寶寶的胎位正常,懷孕周數達到32周以上,胎兒體重超過1500克,媽媽也沒有其他異常,經產檢醫師評估後,可以選擇自然產的生產方式。因為自然產產後恢復快,而且經過產道的擠壓,寶寶的肺功能會比較好,但有些媽媽即使胎位正常,卻仍對自然產存有疑慮。其實,有很多胎位正常的雙胞胎媽媽都能以自然產的方式安全生產,而且醫師也會視生產過程中的變化改變生產方式。 胎位不正 如果雙胞胎其一或兩個都有胎位不正的情況,或胎兒有生長遲滯等其他問題,如經醫師評估有不宜自然生產的情況存在,則建議剖宮產。所以孕媽媽及家屬應和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自己並且安全的生產方式,詳細了解生產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問題。
2. 孕婦注意事項
孕期12個好習慣 讓胎兒更聰明 想要孕育健康的寶貝,做到以下12個日常生活中的好習慣,就能安心度過懷胎十月,生下可愛的小寶寶。 1、不減肥、不超重 懷孕期間是不適宜減肥的,因為,如果孕媽咪以節食或偏食的方式來減重,有可能使胎兒無法得到均衡的營養,此外,媽媽抵抗力不佳時,容易感冒,間接會影響寶寶的健康。*最好的方式是在懷孕前就把體重控制在理想標准內。*懷孕期間如果體重過重的媽媽,要特別注意飲食調整,減少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以避免體重增加太快。*一旦體重過重很容易引發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並發症,建議媽媽詢問專業的營養師,而不是使用不安全的方式來減肥。 2、孕期多活動 懷孕期間如果沒有適度的活動,會使新陳代差、體力下降或使熱量無法消耗而發胖。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婦產科醫師董宇紅表示,孕期適當的運動或活動,可以增加媽媽的心肺功能以及肌耐力,不管對胎兒或是媽媽都是非常好的。 只要沒有特殊的疾病問題,最好每天都安排適合自己的運動,例如散步、體操等,如果條件許可,可找專門的孕婦教練協助,孕媽咪也能進行游泳、瑜伽、舞蹈等較有變化的運動項目。 3、不可過度勞累 *懷孕初期如果太過勞累可能造成出血、流產等症狀,懷孕中後期如果太勞累可能會發生胎兒體重太輕、早產、母親身體不適的問題。*如果母親覺得身體不舒服,肚子有緊緊的感覺,最好盡快卧床休息。*若已經出現出血或明顯子宮收縮時,就應該立即就醫。懷孕期間除了體力上的勞動不要太累之外,也要留意工作上的壓力。董宇紅醫師表示,最好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不要像孕前一樣要求自己,給自己適時的喘口氣。 4、心情愉快很重要 母親與胎兒是一體的,當母親心情平和、愉快時,身體就會保持健康、平穩的狀態。相反地,如果母親情緒激動,心跳會加快、血流也會改變,腹中的胎兒間接也會感受到母親的情緒變化。 現今有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胎教的重要性,專家們認為,如果母親能保持愉快的情緒,期待胎兒的降臨,那麼整個孕產過程會比較順利,也能生下健康、好脾氣的寶寶。 5、不碰煙酒 *煙酒是孕媽咪的大忌。因為,吸入過量的香煙會造成出生嬰兒體重過輕、早產、胎死腹中等可能。*過量的酒精會使胎兒生長遲滯、中樞神經發生異常、外表畸形等。因此,有抽煙或喝酒的孕婦要絕對戒除,即使是二手煙孕媽咪都要注意避免。一般人喜歡的咖啡或濃茶,因為有咖啡因,可能會造成胎兒躁動,因此,最好能避免。 6、多吃蔬果預防便秘 *便秘幾乎是多數孕婦都可能遇上的困擾,主要是因為懷孕期間增大的子宮壓迫而影響腸胃,使蠕動減少。*荷爾蒙分泌的改變,也是孕婦便秘的原因之一,而有些孕婦在懷孕期間,活動量減少,也使得便秘問題越來越明顯。*懷孕期間每日都要攝取足夠的蔬果以及水分。*要保持適當的活動以增加身體的循環及腸胃蠕動。*如果便秘非常嚴重時,要找醫師給予合適的葯物,千萬不可自己亂服瀉葯。*排便時也要注意力道,以免發生早產危險。 7、穿著適當的衣著 到了懷孕4~5個月左右就要准備換上較為合適的孕婦裝或娃娃裝,避免太緊的衣服,造成身體的不適或行動不便。*孕婦多半易流汗,因此,最好選擇吸汗、透氣的材質;除了外面衣服需要更換之外,孕婦的內衣褲更是要隨著身材改變而變換。*孕婦為了安全起見,以及避免腰酸背痛的問題,最好改穿低跟鞋或平底鞋,不宜再穿危險的高跟鞋。 8、閱讀懷孕育兒書籍 要當一個媽媽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從懷孕開始心中就開始浮現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此外,對於新生命的誕生,許多新手媽媽會充滿了擔心,不知道如何才能生育一個健康的寶寶、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等。准媽咪最好從懷孕開始就多多閱讀相關的雜志、書籍或是參加媽媽教室,相信就可以有機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好孕婦。 9、定期產檢 *定期產檢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孕期守則,透過每次的產檢,媽媽可更加了解胎兒的變化以及注意事項。*透過規律的產檢,醫師才有機會提早發現異常問題,讓孕媽咪能較安心的渡過懷胎十月。*如果孕媽咪對於懷孕、生產有什麼疑問,可以事先寫下來。董宇紅醫師表示,利用產檢的時候,詢問醫師,以減少心中的困惑。*而產檢時通常都有幾次照超音波的時間,新手父母可以藉此機會貼近自己的寶寶,相信會對新生命更加充滿期待。 10、生活規律、不熬夜 *熬夜會使人抵抗力下降、體力不佳、皮膚變差等缺點,孕媽咪必須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孕育健康的寶貝。 *准媽咪生活規律,腹中寶寶自然也容易跟隨媽媽的身體狀況而有良好的作息,等出生後也比較不會出現作息紊亂的夜貓子。 孕媽咪應保持睡眠充足、不熬夜、飲食均衡等好習慣。如此一來,也能避免失眠、頭痛等孕期困擾。 1 1、注意胎動 孕婦從18~20周左右就可以感覺到胎動,胎動是母親感受寶寶是否安危的參考指標,特別是在懷孕28周~38周是胎動最為明顯的月份。因此,母親從懷孕7個月開始可以多加留意胎動的狀況。*原則上,如果一個小時之內,寶寶有三次以上的胎動,或是12小時之內有30~40次的胎動就算正常。*如果孕婦發現寶寶胎動次數明顯減少,或長時間停止胎動,就要注意可能是胎兒出現問題,應立即至醫院檢查。 1 2、做好肌膚保養 *懷孕期間,由於孕婦體質改變,皮脂分泌會更加旺盛,使得有些孕媽咪臉部比較容易出油,而易產生痘痘問題。*如果狀況嚴重時,除了要改換保養品之外,也可以找皮膚科醫師給予適當治療。*有些人可能會出現皮膚干癢,此時,要特別注意保濕工作。*准媽咪冬天洗澡時,水溫不要太高,盡量少用香皂或沐浴乳。*懷孕期間如果日曬過度,可能會加重孕斑的發生,因此,外出時要注意防曬的動作。*到了懷孕中後期,在腹部、大腿、胸部等部位,可能會出現妊娠紋的蹤跡,所以,最好勤抹妊娠霜,並搭配適當的按摩,以減少紋路的產生。
3. 胎兒保養問題
12個孕期習慣可讓胎兒更聰明想要孕育健康的寶貝,有沒有什麼訣竅呢?答案是肯定的。父母生活上的小習慣會對寶寶的健康產生重大的影響。 做到以下12個日常生活中的好習慣,就能安心度過懷胎十月,生下可愛的小寶寶。 1、不減肥、不超重 懷孕期間是不適宜減肥的,因為,如果孕媽咪以節食或偏食的方式來減重,有可能使胎兒無法得到均衡的營養,此外,媽媽抵抗力不佳時,容易感冒,間接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最好的方式是在懷孕前就把體重控制在理想標准內。 *懷孕期間如果體重過重的媽媽,要特別注意飲食調整,減少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以避免體重增加太快。 *一旦體重過重很容易引發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並發症,建議媽媽詢問專業的營養師,而不是使用不安全的方式來減肥。 2、孕期多活動 懷孕期間如果沒有適度的活動,會使新陳代差、體力下降或使熱量無法消耗而發胖。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婦產科醫師董宇紅表示,孕期適當的運動或活動,可以增加媽媽的心肺功能以及肌耐力,不管對胎兒或是媽媽都是非常好的。 只要沒有特殊的疾病問題,最好每天都安排適合自己的運動,例如散步、體操等,如果條件許可,可找專門的孕婦教練協助,孕媽咪也能進行游泳、瑜伽、舞蹈等較有變化的運動項目。 3、不可過度勞累 *懷孕初期如果太過勞累可能造成出血、流產等症狀,懷孕中後期如果太勞累可能會發生胎兒體重太輕、早產、母親身體不適的問題。 *如果母親覺得身體不舒服,肚子有緊緊的感覺,最好盡快卧床休息。 *若已經出現出血或明顯子宮收縮時,就應該立即就醫。 懷孕期間除了體力上的勞動不要太累之外,也要留意工作上的壓力。董宇紅醫師表示,最好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不要像孕前一樣要求自己,給自己適時的喘口氣。 4、心情愉快很重要 侯廣瓊醫師表示,母親與胎兒是一體的,當母親心情平和、愉快時,身體就會保持健康、平穩的狀態。相反地,如果母親情緒激動,心跳會加快、血流也會改變,腹中的胎兒間接也會感受到母親的情緒變化。 現今有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胎教的重要性,專家們認為,如果母親能保持愉快的情緒,期待胎兒的降臨,那麼整個孕產過程會比較順利,也能生下健康、好脾氣的寶寶。 5、不碰煙酒 *煙酒是孕媽咪的大忌。因為,吸入過量的香煙會造成出生嬰兒體重過輕、早產、胎死腹中等可能。*過量的酒精會使胎兒生長遲滯、中樞神經發生異常、外表畸形等。因此,有抽煙或喝酒的孕婦要絕對戒除,即使是二手煙孕媽咪都要注意避免。 一般人喜歡的咖啡或濃茶,因為有咖啡因,可能會造成胎兒躁動,因此,最好能避免。 6、多吃蔬果預防便秘 *便秘幾乎是多數孕婦都可能遇上的困擾,主要是因為懷孕期間增大的子宮壓迫而影響腸胃,使蠕動減少。 *荷爾蒙分泌的改變,也是孕婦便秘的原因之一,而有些孕婦在懷孕期間,活動量減少,也使得便秘問題越來越明顯。 *侯廣瓊醫師指出,懷孕期間每日都要攝取足夠的蔬果以及水分。 *要保持適當的活動以增加身體的循環及腸胃蠕動。 *如果便秘非常嚴重時,要找醫師給予合適的葯物,千萬不可自己亂服瀉葯。 *排便時也要注意力道,以免發生早產危險。 7、穿著適當的衣著 到了懷孕4~5個月左右就要准備換上較為合適的孕婦裝或娃娃裝,避免太緊的衣服,造成身體的不適或行動不便。 *孕婦多半易流汗,因此,最好選擇吸汗、透氣的材質;除了外面衣服需要更換之外,孕婦的內衣褲更是要隨著身材改變而變換。 *孕婦為了安全起見,以及避免腰酸背痛的問題,最好改穿低跟鞋或平底鞋,不宜再穿危險的高跟鞋。 8、閱讀懷孕育兒書籍 要當一個媽媽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從懷孕開始心中就開始浮現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此外,對於新生命的誕生,許多新手媽媽會充滿了擔心,不知道如何才能生育一個健康的寶寶、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等。 准媽咪最好從懷孕開始就多多閱讀相關的雜志、書籍或是參加媽媽教室,相信就可以有機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好孕婦。 9、定期產檢 *侯廣瓊醫師表示,定期產檢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孕期守則,透過每次的產檢,媽媽可更加了解胎兒的變化以及注意事項。 *透過規律的產檢,醫師才有機會提早發現異常問題,讓孕媽咪能較安心的渡過懷胎十月。 *如果孕媽咪對於懷孕、生產有什麼疑問,可以事先寫下來。董宇紅醫師表示,利用產檢的時候,詢問醫師,以減少心中的困惑。 *而產檢時通常都有幾次照超音波的時間,新手父母可以藉此機會貼近自己的寶寶,相信會對新生命更加充滿期待。 10、生活規律、不熬夜 *熬夜會使人抵抗力下降、體力不佳、皮膚變差等缺點,孕媽咪必須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孕育健康的寶貝。 *准媽咪生活規律,腹中寶寶自然也容易跟隨媽媽的身體狀況而有良好的作息,等出生後也比較不會出現作息紊亂的夜貓子。孕媽咪應保持睡眠充足、不熬夜、飲食均衡等好習慣。如此一來,也能避免失眠、頭痛等孕期困擾。 1 1、注意胎動 孕婦從18~20周左右就可以感覺到胎動,胎動是母親感受寶寶是否安危的參考指標,特別是在懷孕28周~38周是胎動最為明顯的月份。因此,母親從懷孕7個月開始可以多加留意胎動的狀況。 *原則上,如果一個小時之內,寶寶有三次以上的胎動,或是12小時之內有30~40次的胎動就算正常。 *如果孕婦發現寶寶胎動次數明顯減少,或長時間停止胎動,就要注意可能是胎兒出現問題,應立即至醫院檢查。 1 2、做好肌膚保養 *懷孕期間,由於孕婦體質改變,皮脂分泌會更加旺盛,使得有些孕媽咪臉部比較容易出油,而易產生痘痘問題。 *如果狀況嚴重時,除了要改換保養品之外,也可以找皮膚科醫師給予適當治療。 *有些人可能會出現皮膚干癢,此時,要特別注意保濕工作。 *准媽咪冬天洗澡時,水溫不要太高,盡量少用香皂或沐浴乳。 *懷孕期間如果日曬過度,可能會加重孕斑的發生,因此,外出時要注意防曬的動作。 *到了懷孕中後期,在腹部、大腿、胸部等部位,可能會出現妊娠紋的蹤跡,所以,最好勤抹妊娠霜,並搭配適當的按摩,以減少紋路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