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去馬爾地夫的詳細介紹誰能介紹下 謝謝
去馬代旅遊.大多數都是自由行 好少會有領隊帶的,4~6月是全年最平易的時間,因為是雨季。但也沒幾場雨下 就算下也都半小時到1小時左右.就算你一句英文也不會也沒關系 只要你去有中文GO的島就可以.要不你可以到攜程網選定 因為他現在推出當地24小時中文導游服務,到當地他會接你機 還會送一張電話卡給你 聽說可以24小時找他 也可以用那卡打電話回家報平安 你要是帶家人有老有少,那就去卡尼島最好 他島上有中文GO 他吃的喝的 玩的 都全包 但價錢相對貴 就算普通雙人間一個人也要1萬3~5 你想要水屋那就.......你去那報名 都是你自己坐飛機去的 國內定酒店機票 他都會派會中文的人去接你 帶你上船,但不跟你上島 要是島上有中文GO 那就什麼事都好辦 到了馬代 最好選包半餐 早跟晚 中午那餐是沒什麼必要 要是只包早餐 你以後每一餐2個人大概要500~800RMB 那是最平易的吃法 也可以自己帶方便麵 但每個島都規定不能煮食 也就只能泡麵 4天來回 2個吃的也都要2000~3000 玩的呢 有平有貴 看你想玩到什麼程度 你去網路 搜一下 馬爾地夫 就會有好多人家去完回來的心得 裡面全都有玩的吃的
② 請介紹馬爾地夫!
馬爾地夫是歐洲人趨之若鶩的地方,被稱為印度洋上人間最後的樂園。馬爾地夫位於斯里蘭卡南方650公里的海域里,由露出水面及部分露出水面的大大小小近兩千個珊瑚島組成。整個地區其實就是一個國家,全名為馬爾地夫共和國(Republic Of Maldives)。
馬爾地夫由北向南經過赤道縱列,形成了一條長長的礁島群島地帶,非常美麗。兩千個島嶼都是因為古代海底火山爆發而造成,有的中央突起成為沙丘,有的中央下陷成環狀珊瑚礁圈,點綴在綠藍色的印度洋上像一串串的寶石,有綠、有淡藍,海水清澄,煞是美麗。而兩千個珊瑚礁島散布在七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里,大概由十九個礁環組成,陸地的面積僅約298平方公里,也就是說每一個珊瑚礁島的范圍應該不會超過兩平方公里大小。就算是馬爾地夫商業中心兼其首都的馬累(Male),面積也只有1.8平方公里大,環島散步大概也用不了四十分鍾。
馬爾地夫近兩千個島嶼其中只有202個島嶼有人居住,其餘全是無人島,很多遊客喜歡租用小船前往這些無人荒島尋幽探秘,體驗一下自由奔放的原始風情。
由於馬爾地夫是由細小島嶼組合而成,每個小島的面積非常有限,所以形成島上動物和植物種類不多。島上擁有多種海鳥,如野鴨、鸕鶿、麻鳩等,一些小島還可看到灰蒼鷺和鸚鵡,但數量並不多,當地人亦會飼養禽畜如雞、羊、牛等,自給自足。馬爾地夫的最大特色,就是其周圍的水域擁有超過700多種的魚類,以珊瑚魚居多,它們的顏色、形狀、大小、千奇百怪,使潛水愛好者大飽眼福,樂而忘返。
歡迎預訂酒店房間,預訂熱線0580-2826565!
【關閉窗口】
③ 介紹馬爾地夫
馬爾地夫網路名片 中文名稱:馬爾地夫共和國英文名稱:The Republic of Maldives簡稱:馬爾地夫所屬洲:亞洲首都:馬累(Malé)主要城市:馬累(Malé)國慶日:7月26日國歌:團結一致向我們的國家致敬官方語言:迪維希語(Dhivehi)貨幣:拉菲亞(Rufiyaa)時區:UTC+5(無夏時制)國家領袖:總統穆罕默德·納希德(Mohamed Nasheed)人口數量:35.9萬(2007年)主要民族:均為馬爾地夫族主要宗教:伊斯蘭教為國教,屬遜尼派。國土面積:9萬平方公里國際電話區號:960國際域名縮寫:.mv道路通行:靠左駕駛[編輯本段]國家概況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國旗由紅、綠、白三種顏色組成。旗地為綠色長方形,四周為紅邊。紅邊的寬度為全旗寬度的四分之一,綠色長方形的寬度為全旗寬度的一半。 一牙白色新月位於綠色長方形的正中。紅色象徵為國家主權和獨立而獻身的民族英雄的鮮血;綠色意味著生命、進步和繁榮;白色新月表示和平、安寧和馬爾地夫人民對伊斯蘭教的信仰。
國徽
由一彎新月、一顆五角星、兩面國旗、一棵海椰子樹和綬帶構成。新月和五角星表示馬爾地夫的國教為伊斯蘭教,國旗象徵國家的權力和尊嚴,海椰子樹代表人民的生計。底端的綬帶上寫著馬爾地夫的傳統名稱。
面積
總面積9萬平方公里(含領海面積),陸地面積298平方公里。共有1190個島嶼。
人口
35.9萬(2007年)。均為馬爾地夫族。民族和官方語言為迪維希語(Dhivehi),教育和對外交往中廣泛使用英語。伊斯蘭教為國教,屬遜尼派。
海拔
不足一米。海平面正以每年兩厘米上升。預計本世紀將消失
首都
馬累(Malé),位於同名的馬累島上。人口10.4萬(2006年)。日最高溫度31°C,最低溫度26°C。全國政治、經濟中心,同時也是貿易港口,經濟上除了漁業及水產品加工外,近年來旅遊業發展很快,不遠的小島上建有國際機場。
國家元首
總統穆罕默德·納希德(Mohamed Nasheed),2008年10月 馬爾地夫的水底世界,在總統大選中一舉擊敗加堯姆總統,當選馬爾地夫第三任民選總統,成為馬爾地夫歷史上首位多黨制總統選舉選出的總統。
馬爾地夫歷代總統
第一共和國(1953年—1954年)
阿米爾·穆罕邁德·阿明·迪迪(1953年1月1日—1953年9月2日)
易卜拉欣·穆罕邁德·迪迪(代理,1953年9月2日 – 1954年3月7日)
第二共和國(1968年至今)
易卜拉欣·納西爾(1968年11月11日—1978年11月11日)
穆蒙·阿卜杜勒·加堯姆(1978年11月11日—2008年11月11日)
穆罕默德·納希德(2008年11月11日—)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總面積9萬平方公里(含領海面積),陸地面積298平方公里。印度洋上的群島國家,南北長820公里,東西寬130公里,位於印度南部約600公里和斯里蘭卡西南部約750公里。由26組自然環礁、1192個珊瑚島組成,分成19個行政組,分布在9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內,其中199個島嶼有人居住,991個荒島,島嶼平均面積為1-2平方公里,地勢低平,平均海拔1.2米。位於赤道附近,具有明顯的熱帶氣候特徵,無四季之分。年降水量2143毫米,年平均氣溫28℃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2008年之前,馬爾地夫全國劃分為20個行政環礁區和中央直轄的馬累市。自2008年起,馬爾地夫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將原20個行政環礁區重新劃分為7個省。
現7個省與原行政區劃的對應關系如下:
1.北馬蒂省(Mathi-Uthuru Province)
包括原:北蒂拉杜馬蒂環礁區、南蒂拉杜馬蒂環礁區、北米拉杜馬杜盧環礁區
2.北方省(Uthuru Province)
包括原:南米拉杜馬杜盧環礁區、北馬洛斯馬杜盧環礁區、南馬洛斯馬杜盧環礁區、法迪福盧環礁區
3.北馬迪瓦省(Medhu-Uthuru Province)
包括原:瑪律環礁區、北阿里環礁區、阿里環礁區、費利杜環礁區
4.馬杜省(Me Province)
包括原:穆拉庫環礁區、北尼蘭杜環礁區、南尼蘭杜環礁區
5.南馬迪瓦省(Medhu-Dhekunu Province)
包括原:科盧馬杜盧環礁區、哈杜馬蒂環礁區
6.南馬蒂省(Mathi-Dhekunu Province)
包括原:北蘇瓦迪瓦環礁區、南蘇瓦迪瓦環礁區
7.南方省(Dhekunu Province)
包括原:福阿穆拉庫環礁區、阿杜環礁區
8.馬累市(Male City)
包括原:馬累市 [編輯本段]海平面變化與國家前途【新華網柏林】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繪制出了最後一次冰河期結束後馬爾地夫群島的海平面曲線圖,描繪出過去一萬年間馬爾地夫群島的變遷,這一成果有助於研究馬爾地夫群島未來的「沉浮」命運。通過研究在馬爾地夫群島附近獲取的岩芯,該校研究人員發現,一萬多年前,由於北半球冰蓋大量融化,馬爾地夫群島的海平面以每千年15米的驚人速度急劇上升。而同一時期,馬爾地夫地區的珊瑚島礁也快速生長,因而沒有被海水淹沒。在大約6000年至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速度急劇減緩到每千年2米;而在過去6000年中,海平面上升速度再次下降到平均每千年25厘米,在這一時期,馬爾地夫地區可能首次出現了一批島嶼。
研究人員指出,在一般情況下,珊瑚礁的生長速度應該趕得上未來100年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但兩種因素對珊瑚礁的生長有極大負面影響:一是全球極端高溫天氣會破壞珊瑚礁;二是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強會增加海洋的酸性,對珊瑚礁群的架構造成不利影響。
研究人員表示,馬爾地夫群島將來是繼續存在,還是像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的許多暗礁小島那樣沉入大海,還有待研究揭示。 [編輯本段]歷史馬爾地夫歷史悠久,大事頻繁,除了16世紀被葡萄牙短暫佔領外,它一直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20世紀50年代中期成為英國的保護國,並在1965年獲得完全獨立。那一年它也加入了聯合國。該國實行聯邦制,被選舉的總統為國家元首。公元前5世紀雅利安人來此定居。公元1116年建立了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蘇丹國,前後共經歷了六個王朝。自1558年始葡萄牙對其實行殖民統治。在塔庫魯法努領導下,馬爾地夫人民舉行了起義,1573年光復祖國。18世紀又遭荷蘭入侵。1887年淪為英國保護國。1932年,馬爾地夫改行君主立憲制。1952年成為英聯邦內的共和國。1954年馬議會決定廢除共和國,重建蘇丹國。1960年英、馬協定規定英租用甘島基地30年。1965年7月26日馬爾地夫宣布獨立。1968年11月11日改為共和國,實行總統制。
雖然官方歷史記載馬爾地夫起源於12世紀,但文學作品和考古卻發現馬爾地夫的歷史可追溯到先伊斯蘭教時代。馬爾地夫曾是那些出海遠航的偉大探索家們的中轉站,這遠遠早於歐洲航海史。
第一次提到馬爾地夫是在二世紀希臘天文學家、數學家和地理學家托勒密(Ptolemy)的著作中,其中他提到了斯里蘭卡西面1378個小島的地方,指的就是馬爾地夫。自從那時起,許多航海家不斷提及馬爾地夫:14世紀末的Pappus Alexandria提到了Taprobane島和1370個相臨的島嶼。底比斯人Scholasticus曾航行到印度馬拉巴爾海岸,他提到了「一千個小島和那裡險惡的環境:因為那裡的磁石海岸會導致鐵皮船的觸礁沉沒」。9世紀的波斯商人Suleiman曾橫跨印度洋,他寫到:「在這個名為Herkend的洋面上有將近1900個島嶼,統治者是一個女人,財富不可記數」。馬還曾跟隨鄭和的遠航隊在1433年到達東非,他在他的海岸調查中證實,商船來到馬爾地夫進行貿易,購買這里的繩子。明朝時,中國人非常熟悉這些島嶼,稱這里為「伏在水下的山脈」(流沙),並記載了這里的氣候、地理和風土人情。
④ 馬爾地夫這個國家的介紹
國名:馬爾地夫民主共和國
地理位置:印度與斯里蘭卡西南方 650公里的印度洋上。
島 嶼:19個珊瑚環礁構成1,190個島嶼 ,200座已開發島嶼中有80座系渡假島嶼飯店。
面 積:國土面積298平方公里。 群島橫跨印度洋,南北長800公 里,東西寬120公里,橫跨海域總面積約107,500平方公里。
簽 證: 免簽證〔30日有效期停留〕
時 差: 馬爾地夫慢中國、香港、台灣、新加坡3小時
首 都: 馬里島(Male'),2.5平方公里
人 口: 26萬(1997年)
語 言: 英語廣泛使用,母語-里貝喜語(Dhivehi)
氣 候: 年均溫25.4~30.4°C,無季節性,氣候溫和,四季相宜
相關濕度: 73%~85%
年均雨量: 1948.2公釐
季 風: 西南季風—5月~10月 東北季風—11月~4月
宗 教: 伊斯蘭教。
電 壓: 220、240伏特
貨 幣: 美金或當地錢幣(Ruffia) 【1 US$=11.72 Ruffias】
信 用 卡: 世界性之主要信用卡與旅行支票
⑤ 馬爾地夫景點介紹
馬爾地夫共和國(原名馬爾地夫群島,1969年4月改為現名)位於南亞,是印度洋上的一個島國。東北與斯里蘭卡相距675公里,北部與印度的米尼科伊島相距約113公里,面積9萬平方公里(含領海面積),是亞洲最小的國家。
馬爾地夫南部的赤道海峽和一度半海峽為海上交通要道。被譽為「上帝拋灑人間的項鏈」,「印度洋上人間最後的樂園」的馬爾地夫由1200餘個小珊瑚島嶼組成,其中202個島嶼有人居住。馬爾地夫南部的赤道海峽和一度半海峽為海上交通要道。
馬爾地夫基於環境因素,境內無法建設鐵路,但仍設有易卜拉欣納西爾國際機場。該國雖然國土偏小,建國也不久,但有很多節日,同時該國也是個伊斯蘭教國家。
2016年10月13日,馬爾地夫外交部發表聲明表示,鑒於長期以來英聯邦部長級行動小組及英聯邦秘書處給予馬爾地夫不公平、不公正待遇,馬爾地夫政府決定脫離英聯邦。
2018年2月5日,馬爾地夫總統亞明宣布全國進入15天的緊急狀態,2月20號決定再延長30天到3月22日,到3月22日45天的國家緊急狀態結束之後將不會再將其延長。
⑥ 馬爾地夫具體位置與介紹
馬爾地夫共和國(原名馬爾地夫群島,1969年4月改為現名)位於南亞,是印度洋上一個島國,由1200餘個小珊瑚島嶼組成,其中202個島嶼有人居住。東北與斯里蘭卡相距675公里,北部與印度的米尼科伊島相距約113公里。是亞洲第二個小國,也是世界最大的珊瑚島國。南北延伸650公里,地形狹長低平,平均海拔1.2米。南部的赤道海峽和一度半海峽為海上交通要道。全國屬熱帶雨林氣侯,炎熱潮濕,無四季之分。年平均氣溫28℃,年平均降水量1900毫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島國。
基本信息欄
中文名稱: 馬爾地夫共和國
英文名稱: The Republic of Maldives
簡稱: 馬爾地夫
所屬洲: 亞洲
首都: 馬累(Malé)
主要城市: 馬累(Malé)
國慶日: 1968年11月11日
國歌: 團結一致向我們的國家致敬
官方語言: 迪維希語(Dhivehi)
貨幣: 拉菲亞(Rufiyaa)
時區: UTC+5(無夏時制)
政治體制: 總統制共和制
國家領袖: 總統穆罕默德·納希德(Mohamed Nasheed)
人口數量: 38萬(2008年11月)
主要民族: 馬爾地夫族
主要宗教: 伊斯蘭教為國教,屬遜尼派。
國土面積: 118000平方公里
國際電話區號: 960
國際域名縮寫: .mv
道路通行: 靠左駕駛
國樹: 椰子樹
國花: 粉玫瑰
獨立日: 1965年7月26日
⑦ 馬爾地夫簡介
馬爾地夫共和國(原名馬爾地夫群島,1969年4月改為現名),位於南亞,總面積9萬平方公里,陸地面積298平方公里,是印度洋上的群島國家,南北長820公里,東西寬130公里,由26組自然環礁、1192個珊瑚島組成,分成19個行政組,分布在9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內,其中199個島嶼有人居住,991個荒島,島嶼平均面積為1-2平方公里,地勢低平,平均海拔1.2米。馬爾地夫具有明顯的熱帶雨林氣候特徵,無四季之分。年降水量1900毫米,年平均氣溫28℃。馬爾地夫國家雖小,建國也不久,但有很多節日,同時該國也是個伊斯蘭教國家。2015年11月4日,馬爾地夫外交部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30天。2016年10月13日,馬爾地夫政府決定脫離英聯邦。 2018年2月5日,馬爾地夫總統亞明頒布為期15日的全國緊急狀態令後,兩名最高法院法官在政治危機中被捕。在此之前,亞明的同父異母的兄長、前總統加堯姆被捕。
⑧ 關於馬爾地夫群島的介紹
在印度洋寬廣的藍色海域中,有一串如同被白沙環繞的綠色島嶼-馬爾 馬爾地夫群島代夫群島。許多遊客在領略過馬爾地夫的藍、白、綠三色後,都認為它是地球上最後的樂園。有人形容馬爾地夫是上帝抖落的一串珍珠,也有人形容是一片碎玉,這兩種形容都很貼切,白色沙灘的海島就像一粒粒珍珠,而珍珠旁的海水就像是一片片的美玉。 西方人喜歡稱呼馬爾地夫為「失落的天堂」。
馬爾地夫群島總面積9萬平方公里(含領海面積),陸地面積298平方公里。印度洋上的群島,南北長820公里,東西寬130公里,位於印度南部約600公里和斯里蘭卡西南部約750公里。由26組自然環礁、1192個珊瑚島組成,分成19個行政組,分布在9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內,其中199個島嶼有人居住,991個荒島,島嶼平均面積為1-2平方公里,地勢低平,平均海拔1.2米。位於赤道附近,具有明顯的熱帶氣候特徵,無四季之分。年降水量2143毫米,年平均氣溫28℃。
⑨ 馬爾地夫的風景簡介
馬爾地夫(Maldives)位於斯里蘭卡南方的海域里,據傳上帝創世紀初,開天闢地後在印度洋上灑落了花環般的美地,那就是馬爾地夫,所以馬爾地夫又被稱為"印度洋上的花環"和"地平線上的最後樂園"。馬爾地夫由露出水面及部分露出水面的大大小小千餘個珊瑚島組成,總面積298平方公里,人口約30萬。
馬爾地夫由北向南經過赤道縱列,形成了一條長長的礁島群島地帶。一千多個島嶼都是因為古代海底火山爆發而造成,有的中央突起成為沙丘,有的中央下陷成環狀珊瑚礁圈,點綴在綠藍色的印度洋上,像一串串的寶石,海水清澄,煞是美麗。每一個珊瑚礁島的面積不會超過兩平方公里,就算是商業中心兼其首都的馬累(Male),面積也只有1.8平方公里大,環島散步也用不了四十分鍾。
馬爾地夫只有200多個島嶼有人居住,其餘全是無人島,很多遊客喜歡租用小船前往這些無人荒島尋幽探秘,體驗一下自由奔放的原始風情。馬爾地夫的官方語言為迪維希語(Dhivehi),上層社會通用英語。伊斯蘭教維國教,屬遜尼派。
由於馬爾地夫每個小島的面積非常有限,自然資源不足,島上遊客所需一切都需進口,包括傢具、新鮮疏菜,因此旅遊開支比較高。島上動物和植物也不多,擁有多種海鳥,如野鴨、鸕鶿、麻鳩等,一些小島還可看到灰蒼鷺和鸚鵡,但數量較少。當地人亦會飼養禽畜,如雞、羊、牛等,自給自足。馬爾地夫的最大特色,就是其周圍的水域擁有超過700多種的魚類,以珊瑚魚居多,它們的顏色、形狀千奇百怪,是世界三大潛水勝地之一。
屬熱帶雨林氣候。內地山區年平均氣溫22度-28度,沿海平原為25度-30度。
相關資訊:
國家:馬爾地夫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Maldives)
首都:馬累 (Male)
語言:官方語言為迪維希語,上層社會通用英語
宗教:人民信仰伊斯蘭教
地理環境:印度洋上的群島國家,南北長820公里,東西寬130公里,位於印度南部約600公里和斯里蘭卡西南部約750公里。由26組自然環礁、1190個珊瑚島組成,分成19個行政組,分布在9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內,其中199個島嶼有人居住,991個荒島,島嶼平均面積為1-2平方公里,地勢低平,平均海拔1.2米。
時差:比北京時間晚3小時。
商店時間: 商店8:30—23:00營業。但在一天內會有5次暫停15分鍾的祈禱時間。
電話區號:960
電壓:220/240伏特
貨幣:貨幣為拉菲亞Rufiyaa(Rf),一般有點使用美元,大部分度假小島接受國際信用卡,遊人最好隨身帶上一些小面額的美元。
小費: 按當地慣例,每天收拾房間及晚餐時,需付小費1美元。
[出入境規定]
遊客入境所攜帶的私人物品不用交稅。嚴禁攜帶色情刊物、毒品和酒類入境。由馬爾地夫離境時,需付10美元機場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