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航天四院7416廠李欣
這個工廠啊,和動力機械廠(7414廠)差不多,去年6月份前,碩士生大約每月進手4k,但是8月份好像上調了不低於500元,房基金都是正常交的,可能41所有補充公積金,具體要問他們的HR。但似乎沒聽說有福利房出售。哈哈,換句話說就是有,你的航天工齡也未必拍得到,要知道國家99年後就不分房子了,老一輩的元老們等的花都謝了啊。
兄弟,不要跪求!跟HR談要鑽研技巧!祝福你……
B. 西安航天四院41所的工資待遇,福利待遇怎麼樣
四院是航天科技里最窮的院,41所是四院里較好的單位,實習期本科兩千碩士三千(裡麵包括單位給你的社保,即單位給你交的住房公共基金。。。)實收1300/2000,轉正後基本工資掉到1000,但開始有績效工資,算下來會比實習期高那麼一點,有員工宿舍,自己交是電費暖氣費(暖氣管道裂了沒人管,馬上12月了還說要等一周),有福利房但新來的很難排(除非你有關系),只能考慮給你兒子排~~PS:四院從07年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一年比一年窮,留不住人才,名校的沒人來,有才能的就把四院當個跳
板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研究所,地處陝西西安,始建於1964年,為原國防部五院批准設立的我國第一個固體火箭發動機設計研究所,重點承擔我國戰略、戰術導彈和宇航工程固體火箭發動機設計以及相關領域的重大預先研究任務。
經過五十年的發展,四十一所已成為我國科研成果突出、技術水平領先、集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研究與設計為一體的專業研究機構,是國家一類專業研究所,也是第一批重點統籌建設保軍單位,擁有我國固體火箭發動機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固體火箭發動機設計能力國內領先,接近國外先進水平。同時,四十一所擁有國家批准設立的碩士點3個,博士點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
四十一所先後承擔我國多種導彈武器發動機的研製以及重大預先研究任務,為東方紅系列通訊衛星等設計動力裝置,為神舟系列飛船設計逃逸系統動力裝置。研製的固體發動機、特種發動機具有高可靠性、高性能及高精度特點,已廣泛應用於我國戰略、戰術導彈自毀、滾控、分離、反推、彈頭姿控等裝備,有力地支撐了我國導彈武器裝備和宇航事業的發展。多年來,四十一所在國家「以軍為主,軍民結合」的戰略方針指導下,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發展迅猛,目前已建成以增雨防雹火箭為主導的人工影響天氣系統,產品市場佔有率達60%,為我國減災防災事業做出重要貢獻。
近十年來,四十一所導彈、火箭總體業務發展迅速,在空地導彈武器系統及導彈總體、彈體結構、制導控制系統等專業領域擁有較強的技術實力,天鷹探空火箭、靶彈等已形成系列,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建所以來,近300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兩項,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青年文明號」、「國家高技術發展建設工程先進集體」、「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集體」等多項集體及個人榮譽。 四十一所真誠歡迎校園精英加入,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C. 航天四院四部的具體位置在哪裡
航天科工集團四院四部 地址:中國.北京.門頭溝區石龍開發區華園路5號
D. 航天四院設計部怎麼樣待遇如何啊謝了
今天剛簽41所,待遇說是半年試用期3000左右,轉正後略有提升,3000多+福利吧,一年4W+應該是有的,主要看崗位吧。另外地方比較偏,在灞橋區。
E. 中國航天四院的簡介
自成立以來,該院憑借雄厚的技術、人才力量,先進的設備,以及完整的固體發動機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能力,已經成功地為我國戰略戰術導彈和宇航事業研製提供了80多種固體火箭發動機。由四院提供動力裝置的我國新型遠程戰略導彈飛行試驗三戰連勝,強了國威,壯了軍威;四院參與研製的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試驗飛船六次遨遊太空,六次勝利凱旋,圓了中華民族延續千年的飛天夢。在我國成功發射的衛星中,有40多顆應用了四院研製的固體發動機。其中地球靜止軌道通訊衛星遠地點發動機和返回式遙感衛星用返回式制動發動機分別榮獲國家質量金獎和銀獎殊榮。在40餘年的科學研究和試驗工作中,該院已有1000餘項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其中國家級獎勵60多項,34項國防科技進步獎。
F. 航天四院7414廠怎麼樣 哪位了解的「度友」們給介紹一下唄~~~越詳細越好,工資啊,福利待遇啊,發展啥的
有機會就去吧 大國企的廠礦 不會差的,也不可能賺很多錢的,還算比較穩定的一份相對滿意的工作
G. 航天四院是國體嗎
四部是固體地地導彈的抓總單位,總體發展不錯的。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英文:China Aerospace Science & Instry Corp 簡稱:CASIC)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簡稱"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後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1981年第八機械工業部並入)、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的歷史沿革。
現有5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產基地、6家上市公司、580餘戶企事業單位,遍布全國各地。現有職工12.7萬餘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超過40%。在各類人才隊伍中,先後培養兩院院士15名,外聘12名院士為集團公司科技委高級顧問、顧問,並擁有一大批國家級知名專家和學者。擁有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以及專業門類配套齊全的科研生產體系。
999年7月,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成立,2001年7月正式更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航天科工目前擁有7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產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餘戶企事業單位,遍布全國各地,職工11餘萬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超過40%,先後有1599名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形成了一支綜合素質高、業務技能精、作風形象好、敬業精神強的科研生產與經營管理隊伍;擁有專業門類配套齊全的科研生產體系。
在各類人才隊伍中,現有"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名,兩院院士8名。2008年,資產總額突破1000億元,主要經營業績指標進入中央企業A類行列。2009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榮獲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百強第一名;是中國質量協會授予的中央企業首家質量管理創新基地;同年獲得年度中國管理大會"具價值企業"榮譽等。
H.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四院43所
我是航天集團的家屬,我覺得這種單位挺好,工作穩定,待遇要靠年數敖出來。工作幾年以後找朋友結婚,住房,補貼等都比私營企業好的多。我是在私企上班的,雖然比老公的工資高些,可是周一到周七都要上班,還要加班通宵,這種工作,男人都撐不了多久的,工資高又能怎樣?早晚累死,賺的錢都在銀行又有啥用?先認識一下自己吧,如果你真的有很大能力,認為自己在幾年內能做一番事業,那你就不要去這種單位。如果你只是一般的人,學習一半,也不是啥活積極分子,勸你還是在這種單位工作吧!畢竟外面不好找工作!祝你前途光明!QQ:1684798
I. 中國航天有幾個院每個院有哪些所
中國航天有十個院,分別是航天一院、航天二院、航天三院、航天四院、航天五院、航天六院、航天七院、航天八院、航天九院和航天十一院。
每個院有這些所:
1、航天一院:北京臨近空間飛行器系統工程研究所、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北京航天長征飛行器研究所研究所、北京發射技術研究所、北京精密機電控制設備研究所、北京航天長征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環境強度研究18所、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北京航天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
2、航天二院:北京無線電測量研究所、北京遙感設備研究所、北京無線電計量測試研究所、北京計算機應用和模擬技術研究所、北京機械設備研究所、北京環境特性研究所、北京電子文獻服務中心、西安長峰機電研究所、北京計算機技術及應用研究所。
3、航天三院: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動力供應站。
4、航天四院:西安航天動力技術研究所、湖北紅星化學研究所、西安航天復合材料研究所、陝西電器研究所、陝西向陽化工機械公司科技信息研究所、西安航天動力測控技術研究、北京空氣動力研究所、航天科技情報研究所。
5、航天五院:山西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汕頭電子技術研究所、北京東方計量測試研究所、山東航天電子技術研究所、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北京空間技術研製試驗中心、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
6、航天六院:研究院下屬12家企事業單位,控股上市公司陝西航天動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航天七院:該院下設六個工程設計所(含國外工程部);一個環保研究所;二個中心(計算中心、環境監測中心);五個設計分院;三個公司以及文印和檔案圖書館。
8、航天八院:導彈總體設計部(八部)、火箭總體設計所(805所)、衛星總體設計所(509所)、機載武器總體部(掛靠八部)、空間科學總體部(掛靠805所)、導彈總裝所(800所)、火箭總裝廠(149廠)、衛星總裝所(812所)。
9、航天九院:中央在編事業單位十院、13所、16所、771所、772所、776所、779所、704所劃歸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管理,航天時代電子公司及所屬165廠、825廠、693廠、539廠、200廠、289廠、230廠、7107廠、7171廠和其他控、參股公司委託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管理。
10、航天十一院:空氣動力理論與應用研究所(第一研究所)、空氣動力實驗與工程應用研究所(第二研究所)、風洞工程技術研究所(第三研究所)、技術基礎研究所(第四研究所)。
J. 航天四院43所官網
西安航天復合材料研究所(航天四院四十三所)隸屬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成立於1970年5月,座落於西安市東郊灞河之畔的航天科技工業園內,集開發、研製、生產為一體的復合材料及工藝研究所,是我國固體火箭發動機復合材料殼體、噴管和大型復合材料導彈發射筒的主要承製單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其大型結構復合材料設計與成型技術、高性能炭/炭復合材料應用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
http://www.cetc43.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