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袋狸的簡介
袋狸分布比較廣泛,包括澳洲大陸,塔斯馬尼亞,新幾內亞以及印度尼西亞東部的一些島嶼。生活於從荒漠到熱帶雨林的不同生活環境中,但是由於人類的活動,袋狸的分布區已經大大減少,有些種類特別是一些荒漠種類已經滅絕。典型的袋狸體型似鼩鼱,毛短而硬,耳、尾和四肢均短,四足跳躍行走。
Ⅱ 袋狸目的概要
袋狸目(Peramelemorphia)是包括了袋狸及兔袋狸的一目,接近「雜食性有袋類」的主支。其下所有成員都是澳大利亞及新幾內亞的原住民,大部份都有袋狸的體態:肥胖、弓背、尖長的吻、很大的耳朵、幼長的腳及幼的尾巴。它們的體型介乎140克至2公斤,大部份都有約1公斤重。
袋狸目在有袋類中的位置一直備受討論。現時有兩個形態特徵顯示與其他有袋類是有演化關連的,包括腳掌的類型及牙齒。
所有袋狸目的成員都是多門齒類動物,共有三對下門齒。這顯示它們是從肉食性的袋鼬目演化而來。另一方面,它們的腳上有不尋常的地方,第二及第三趾是融合在一起的,即並指症,是雙門齒目的特徵。
一些學者認為袋狸目下的袋狸類是從肉食性的有袋類演化而來,故保留了多門齒的齒列,並獨自的演化出並指的後腳。另一些則認為並指是很難從演化兩次而來,估計它們是從像負鼠的雙門齒目演化而來,再行演化出額外的牙齒。第三種意見指它們是演化自原始的肉食動物,並發展出適合攀樹的拼指後腳,而雙門齒目從此分裂出來,並演化出兩顆牙齒的顎部。分子分析研究卻沒有為不明的情況提供解答,但無論它們與其他有袋類的關系如何,它們都必然是最遠的親屬。
Ⅲ 袋鼠與兔耳袋狸的區別
既像兔子又像袋鼠 可愛的兔耳袋狸你認識嗎?
綜合 2018-12-29 18:43:07
澳大利亞有很多可愛的小動物。除了眾人皆知的袋鼠、樹袋熊之外,還有一種鮮有人知的珍稀動物——兔耳袋狸。
圖片
兔耳袋狸,是兔耳袋狸屬的一種,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有袋動物。
它們的長相非常奇特。
圖片
耳朵又長又大似兔子,細長的後腿卻像袋鼠,尖尖的嘴巴看起來又像老鼠,難怪有人稱它為「三不像」。
盡管如此,兔耳袋狸還是非常可愛的。
圖片
毛茸茸的身體,讓人看了總想要摸一摸。
圖片
圖片
而當它們望著你時,圓圓的眼睛,配上一晃一晃的長耳朵,更是萌翻了。
圖片
兔耳袋狸喜歡白天呆在地下洞穴中,夜間活動。它們不喝水,而是從食物中獲取水分。食物包括種子和草籽等。
圖片
兔耳袋狸還是生態系統的保護者。在它們的小窩中會堆積著不少分解腐爛的植物和植物的種子。
圖片
因此兔耳袋狸每建一個窩,其實都在不知不覺中傳播了植物種子,對恢復鞏固土壤有著卓越的貢獻。
Ⅳ 袋狸目的相關分類
袋狸目(Peramelemorphia):包括袋狸及兔袋狸,共有20個現存物種,3個已滅絕。
兔袋狸科(Thylacomyidae):現存1個物種,1個已滅絕。
豚足袋狸科(Chaeropodidae):1個現存物種。
袋狸科(Peramelidae):19個現存物種,1個已滅絕。
袋狸亞科(Peramelinae)
新幾內亞袋狸亞科(Peroryctinae)
刺袋狸亞科(Echymiperinae)
袋鼴目(Notoryctemorphia):袋鼴屬下共2個物種。
雙門齒目(Diprotodontia):11個科下約有117個物種,包括樹熊、袋熊、負鼠、袋鼠等。
Ⅳ 讀了《兔耳袋狸》,你知道為什麼澳大利亞送給英國小王子的賀禮是「兔耳袋狸」玩具嗎請簡要陳述兩點主要
Ⅵ 袋狸的東袋狸 - 簡介
東袋狸
世界上所有的有袋類動物全部生活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及新幾內亞和鄰近島嶼。東袋狸也不例外,東袋狸分布在澳大利亞東部的昆士蘭州至維多利亞州。東袋狸僅存活在維多利亞州和塔斯馬尼亞州。塔斯馬尼亞州的數量略多一些,而在維多利亞州唯一所知的東袋狸出沒地點只是在westernbasalt平原。
Ⅶ 澳大利亞的bilby是種什麼動物
有圖的,象老鼠
http://www.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20067&PostID=2844990
在普通外國遊客的眼裡,袋鼠、考拉、鴨嘴獸似乎就代表了全部「值得注意的」澳洲野生動物。殊不知,澳洲野生動物的物種多樣性,與其獨特性一樣令人震驚。
僅舉一例:澳洲境內大袋鼠(Kangaroo)和小袋鼠(Wallaby)的種類,共有三十九種之多,屢屢出現在明信片上的那種紅袋鼠,只不過是其中體型最大、最不討人喜歡的一種而已。
其它體型更小的有袋動物種類,原本還要繁多,然而正是由於它們體型太小,在野兔、野貓、狐狸等外來物種的競爭和捕食下,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不斷滅絕的境地。袋狸(Bandicoot)家族就是這樣一個不幸的例子。
說到袋狸,澳洲有袋類哺乳動物裡面,相貌最不出眾的,大概就是這些酷似尖嘴大老鼠的傢伙們了 ---- 那種更加見不得人的袋鼴鼠除外。
然而誰能想到,袋狸科這個「大老鼠」家族裡,竟然出了一門漂亮親戚,它就是彷彿來自童話世界的 Bilby。
今天人們常常提到的 Bilby(中文不知道該叫什麼名字),確切地講,應該叫 Greater Bilby,學名 Macrotis lagotis。它這個屬(Macrotis),原本有兩個已知的種,另外一個種叫 Lesser Bilby(Macrotis leucrura),自從1931年的最後一次野外目擊後,再沒有過目擊記錄,如今已被列為絕滅物種,同時消亡的,還有另外三種血緣關系比較接近的袋狸科動物。
獨一無二的 Greater Bilby,背部毛皮呈藍灰色,腹部白色,尾巴細長,靠近身體的半段黑色,另外半段則是白色。它的體型大致與野兔相當,除了一副和普通袋狸相仿的、標志性的尖嘴外,還長了一對有趣的兔子耳朵,正是這副俏皮的相貌、和秀氣的儀態,贏得了所有澳洲人、特別是小孩子們的心。我在埃德雷德的動物園和野生動物保護區中,最喜歡看的,就是 Bilby,每次看到它們,都難以說服自己離開。
Bilby 的雄性個體,大約可以長到體長42厘米,尾長25厘米,體重1.75公斤,雌性略小,體長約34厘米,尾長24厘米,體重0.95公斤。成熟期後全年都可交配生育,孕期兩到三周,每胎產子一到兩個。和其它穴居有袋類動物一樣,Bilby 的育兒袋向後方開口,幼崽通常要在育兒袋中待上十一周。
Bilby 是雜食動物,以植物根塊、果實、種子、菌類和各種無脊椎動物(如白蟻、螞蟻、甲蟲、蠕蟲等)為食。由於能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水分,Bilby 不必喝水。
這種聽覺嗅覺靈敏、視覺奇差的小動物,只在夜間出沒,動作緩慢,性喜獨處,極不合群。即使是「一家人」,也就是說,一對父母和一兩個剛剛可以獨立覓食的年輕子女,都分別擁有自己的專屬「領地」---- 一系列深約兩米、盤旋下降的陡峭地穴。據說每隻 Bilby 擁有的「地穴群」,其地穴數量最多可以達到十二個。
Ⅷ 袋狸的東袋狸 - 生活習性
東袋狸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從低地雨林和耕地至沙漠和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都可生存。它們一般在清晨和傍晚活動覓食。主要以蟲子為食,也吃一些比它們還小的鼠類動物和一些植物的根莖、塊莖。
Ⅸ 袋鼠,袋熊,袋狸,袋狼哪一種的育兒袋是朝後開的
袋鼠,袋熊,袋狸,袋狼,袋熊的育兒袋是朝後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