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紅樓夢空空道人說:人人都說神仙好
出自曹雪芹的<<紅樓夢>> 第一回 《好了歌》,小說中為跛足道人所做。
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作品出處:《好了歌》為古典小說《紅樓夢》中經典詩詞。這兩首歌出現在《紅樓夢》第一回中。甄士隱家業破敗後,夫妻倆到鄉下田莊里生活。又趕上「水旱不收,鼠盜蜂起」,不得安身,只好變賣了田產,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個卑鄙貪財的人,把他僅剩的一點銀子也半哄半賺地弄到自己手裡。甄士隱「急忿怨痛」、「貧病交攻」,真正走投無路了。一天,他拄著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見一個「瘋癲落拓、麻履鶉衣」的跛足道人走過來,叨念出這首歌。甄士隱聽後,誦出《好了歌注》。
作品賞析:《好了歌》形象地刻畫了人類社會的人情冷暖,世事無常。在這個傳統的「人治」社會中,倫理道德變得虛偽、敗壞,人們普遍喪失了對古典人文主義的信仰,人性惡劣的方面開始擴張,又加上政治環境的動盪、變幻,人們對現存秩序的深刻懷疑、失望都表現得十分清楚。這種「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景象,是傳統中國社會內部興衰榮枯轉遞變化過程大為加速的反映,因為小農經濟基礎已經日漸腐朽,但終究是上層建築首先開始腐朽、墮落,這主要來自於人內心的貪欲與傲慢,是上層核心人物因為權力的過分集中、擴張、膨脹,而變得肆無忌憚、物慾橫流,並且又因為「法制」精神約束的缺失,導致這些統治者們嚴重敗壞了社會的整體道德風氣和公平正義,導致國家趨向崩潰,這些徵兆都具有時代的典型性。作為藝術家的曹雪芹是偉大的,他給我們留下了一幅極其生動的封建末世社會的諷刺畫。
作者簡介:曹雪芹(1715―1763或1724―1764),生卒年難以確定,大約生活在康熙末至乾隆中葉,滿族正白旗人。清代小說家,名沾(音同「沾」),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漢人,祖籍是河北豐潤縣,後移居遼寧遼陽,大約在明末被編入滿洲籍,身份是「包衣」(家奴)。一般認為是中國長篇名著《紅樓夢》的作者。他出身於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從曾祖父起三代世襲江寧織造一職達六十年之久。後來父親因事受株連,被革職抄家,家庭的衰敗使曹雪芹飽嘗了人生的辛酸。他在人生的最後幾十年裡,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十年創作了《紅樓夢》並專心致志地做著修訂工作,死後遺留下《紅樓夢》前八十回的稿子。 《紅樓夢》內容豐富、情節曲折、思想認識深刻、藝術手法精湛,是中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
② 空空道人的作品來歷
後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又題曰《金陵十二釵》,這就是《石頭記》一書的來歷。空空道人、石頭及其相互間的對話,出於作者的藝術虛構,並非實有其人其事。所以,作者又在另一處說:「因經歷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意思是說,作者所要表現的是親身經歷過的一段生活,這樣一段生活,如夢幻般地消逝了,現在借石頭的故事,用「假語村言」敘述出來,演繹成一段悲歡離合的動人故事。空空道人和石頭及其對話,表現出《紅樓夢》藝術構思的獨特性,它構成《紅樓夢》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
③ 將《石頭記》改為《情僧錄》的空空道人是誰
因此,空空道人理解了《石頭記》以「情」為核心的追求;理解了寶玉的情感世界。空空道人受到了感染,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以此暗示要用「情」字而不是用「功名」去審視這個社會,才能感悟到人生世相、女性悲劇和家族衰敗的根本原因;用「情」字表達對情感世界的追求與嚮往。由此可見,雖然色空觀念在《紅樓夢》中有情節的支撐,有傳統文化的影響,但更有啟發讀者、暗示讀者和激發讀者思考的功能。因此,色空觀念是小說激發讀者思考的意象。
④ 紅樓夢里的空空道人是誰
是個虛擬人物.他也是貫穿全書的一個線索,體現了整部《紅樓夢》情即是空、亦真亦幻的因果思想。
他在開篇時把頑石幻化為一塊玉石,把它投入賈寶玉(神瑛侍者下凡)的口中,帶它經歷人家富貴。後來賈寶玉丟失玉後,他又為賈寶玉帶來,並把賈寶玉引向出家。
其他方面,如甄士隱的出家事情上,空空道人也出現過,都是一個引渡者(把芸芸眾生引向徹悟)的形象。
⑤ 空空道人的介紹
空空道人(首見第一回),是《紅樓夢》中的幻異人物。因訪道求仙,從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經過,見一大塊石頭,上面字跡分明,編述歷歷,詳載石頭幻形人世,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即為《石頭記》。
⑥ 紅樓夢中的空空道人和癩頭和尚
我認為,這個是全書的關鍵之處,也是最重要的地方。是一切人物情感以及劇情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整部書的價值所在,是書的境界得以提升,紅樓夢得以成為經典的主要部分。
紅樓夢寫的就是一場繁華一場空,他們就是最終的空的代表。
⑦ 空空道人 是誰
(首見第一回)作者虛擬的幻異人物。因訪道求仙,從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經過,見一大塊石頭,上面字跡分明,編述歷歷,詳載石頭幻形人世,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即為《石頭記》。空空道人和石頭的一段對話,可以看作關於文藝思想的一次辯論。空空道人代表傳統的文藝觀點,石頭乃作者自況。空空道人對石頭所記故事表示不滿:一是無朝代年紀可考;二是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只不過敘說了幾個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的異樣女子的身世遭際,恐世人不愛看。否定了《紅樓夢》的傳世價值。石頭針對空空道人的看法,一一加以反駁。主張文藝創作不要拘泥於朝代年紀,不要受歷史事實的限制。強調用「假語村言」表現「事體情理」,並批評了專門描寫封建階級理想人物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的小說,主張文藝作品要從圖解儒家思想,表現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理治之書」,變為市井俗人喜聞樂見具有美感意義的「適趣閑文」。空空道人終於被它折服,從頭到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遂易名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後曹雪芹與「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篡成目錄,分出章回,又題曰《金陵十二釵》,這就是《石頭記》一書的來歷。空空道人、石頭及其相互間的對話,出於作者的藝術虛構,並非實有其人其事。所以,作者又在另一處說:「因經歷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意思是說,作者所要表現的是親身經理過的一段生活,這樣一段生活,如夢幻般地消逝了,現在借石頭的故事,用「假語村言」敘述出來,演繹成一段悲歡離合的動人故事。空空道人和石頭及其對話,表現出《紅樓夢》藝術構思的獨特性,它構成《紅樓夢》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
最新在線地址,各種格式下載地址去網路搜索「h4xsw幻世小說網」
⑧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空空道人,癩頭和尚,跛足道士,他們都是什麼關系,有什麼事跡
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二位神仙幻化成為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攜帶石頭去人間。後來補天遺石在人間歷經一番游歷後,回歸本位,空空道人路過時賞閱了石頭之經歷,便抄錄了下來。 大士和真人是仙友,空空道人是「幾世幾劫」之後出現的,應該和前兩位沒有什麼關系。
⑨ 紅樓夢中空空道人是誰
(首見第一回)作者虛擬的幻異人物。因訪道求仙,從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經過,見一大塊石頭,上面字跡分明,編述歷歷,詳載石頭幻形人世,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即為《石頭記》。空空道人和石頭的一段對話,可以看作關於文藝思想的一次辯論。空空道人代表傳統的文藝觀點,石頭乃作者自況。空空道人對石頭所記故事表示不滿:一是無朝代年紀可考;二是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只不過敘說了幾個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的異樣女子的身世遭際,恐世人不愛看。否定了《紅樓夢》的傳世價值。石頭針對空空道人的看法,一一加以反駁。主張文藝創作不要拘泥於朝代年紀,不要受歷史事實的限制。強調用「假語村言」表現「事體情理」,並批評了專門描寫封建階級理想人物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的小說,主張文藝作品要從圖解儒家思想,表現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理治之書」,變為市井俗人喜聞樂見具有美感意義的「適趣閑文」。空空道人終於被它折服,從頭到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遂易名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後曹雪芹與「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篡成目錄,分出章回,又題曰《金陵十二釵》,這就是《石頭記》一書的來歷。空空道人、石頭及其相互間的對話,出於作者的藝術虛構,並非實有其人其事。所以,作者又在另一處說:「因經歷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意思是說,作者所要表現的是親身經理過的一段生活,這樣一段生活,如夢幻般地消逝了,現在借石頭的故事,用「假語村言」敘述出來,演繹成一段悲歡離合的動人故事。空空道人和石頭及其對話,表現出《紅樓夢》藝術構思的獨特性,它構成《紅樓夢》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
⑩ 紅樓夢中空空道人為什麼叫s m
一、 從萬境歸空的主旨來看情空兩濟的不可能
情悟固然是紅樓夢的主旨之一,但是總的來說,這只是一個大主旨下的一個小分支,這個大主旨就萬境歸空。
二仙師聽畢,齊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紅塵中有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恃,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個字緊相連屬,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甲戌側批:四句乃一部之總綱。】---第一回
佛教將世間萬物(佛家叫做」大千世界」)稱之為」色」(非僅指女色的色,泛指紅塵、物質的情慾世界),同時認為,世界萬物(色)只不過是萬物本體(空)瞬息生滅的假」相」(又稱色相),」皆是虛妄」,終屬虛空,是為」色即是空」。(引自翟勝健著《曹雪芹文藝思想新探》)
方兄認為色空的觀念在紅樓夢里的存在已經得到大家的認可,不必再來說明。然而我的想法卻剛好相反,我認為首先要將色、空的概念一氣講明最是要緊的。上面所引之文就是解決如何從」色」轉到即是」空」。正如紅樓夢里所言原因就在於」到頭一夢」所以」萬境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