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舒可心膠囊和復方丹參片可以合喝嗎
指導意見:
這種情況一般考慮是可以的,這一般是不必擔心的,應注意增加營養適當的進行鍛煉身體看看的
❷ 舒可心的詳細介紹
「我的地產十年,沒這么久吧?」拿到采訪提綱,舒可心有些吃驚,「其實細說起來我是1999年買了朝陽園之後才正式和房地產沾上邊的。」 之前舒可心曾在大學當老師,教的是計算機,當時他在中關村的名氣可比現在還要響亮。後來又自己開公司,因為買了一套朝陽園的房子,才逐漸「玩」成了地產專家。
舒可心告訴記者,最開始做維權,是為了解決家裡地板問題。1999年買了朝陽園的房子,收了房才發現木地板上有多條裂縫。去找開發商理論,但人家一直拖著。舒可心說自己當時正好也沒什麼事,就開始研究這裡面的道道。「這要是擱在別人身上,肯定就急了,我和別人還不一樣,因為從小家裡環境不錯,對錢不太上心,找開發商就是覺著好玩,因為以前還從沒有人研究過這些,不然為著一萬塊的地板我不至於花這么多心思。」正是這種「玩」的心態讓舒可心一直走到了現在。
在玩的過程中,舒可心發現業主的公共利益受到很大的損害,包括房屋面積縮水、施工擾民、社區公共管理差等問題,這不是他一個人能夠解決的,於是他開始組織維權小組,籌備成立業主委員會:「干業主委員會 以後就要關心公共利益了,不能說自己的事兒。維護公共利益與自身利益是相關的,其實是保證更大的個人利益。」
由於開發商一直對朝陽園業主的要求不予理睬,怎樣製造聲勢、引起廣泛關注成了業主委員會的首要問題。想來想去,鬧展會成了最後選擇。於是2001年9月秋展,朝陽園業主大鬧展會成了當時各媒體的頭條。「當時我們想的特別細,包括印文化衫、打橫幅,另外我們還請了律師向媒體解釋我們的行動。此外我們還特別注意控制大家的情緒,因為業主們一激動就很可能出意外的狀況。沒想到這一來還成了範本,以後業主維權都走我們這樣的路子。」
在展會上的這一鬧,讓舒可心一不小心成了名人。隨後各媒體開始采訪他,讓他在展會上談置業經驗;其他小區的業主也開始聯系他,請他幫著成立業委會;舒可心也從公司老闆「玩」成了維權專家。而社會上的各種評價也如潮水般涌過來,有人說他「就是想成名」,也有人稱他是「老師」是「業主的領頭人」。舒可心對這些並不在意,他認為在當時全北京還沒幾個社區成立了業委會,更多還是居委會,大家都還是在找領導解決問題;如今7年過去了,現在北京已經有近400個小區成立了業委會,大家開始自己解決問題,可以說是中國民主進程邁出的一步。自己能在這一過程里發揮些作用,「很好玩」。 在大鬧展會後,舒可心發現把開發商逼得太狠並不能解決問題,怎麼把維權堅持下去?舒可心發現有時候雙方坐下來談,反而對解決問題更有幫助。於是開始對開發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訴之以法」,開始談判和妥協。就在這時,一些業主不幹了,認為他舒可心是「騙子」是「叛徒」,要求罷免他這個業委會主任。
有人質疑舒可心當業委會主任的動機,「我的動機比較自私,說實在的,我沒有一個特別偉大的動機,我的動機就是我買了房子受了開發商的欺負了,我覺得物業管理做得不好,應該改善,因為我感受到不好了,那麼就開始做這個事情,純粹是為了我自己,但是後來我做著做著發現我的利益如果不和大家的利益綁在一起就沒法真正維護自己的利益。」舒可心知道,在中國人的觀念里是沒有「妥協」的,只有「成王敗寇」,但要實現民主,達成開發商和業主的共贏,必須懂得妥協,西方兩千年的民主歷程說明這一點。這是舒可心最難熬的日子,但是他堅持了下來,現在的朝陽園也證明他的這種堅持是對的。
舒可心說,維權斗爭的每一步都需要堅強的斗爭意志和高超的政治智慧。而且,恐怕最需要的還是要有種把麻煩事當「樂子」的精神,否則,一直感覺那麼苦,自己是根本不可能走到現在的。 舒可心說,看業主維權的歷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大傢伙一條心和開發商斗,和物業斗;第二階段就是業主跟業主自己斗,現在的美麗園就是這種狀況。當然在2007年更多的還是斗開發商、斗物業的第一階段。業主們在斗的時候要更加講究理性、組織性、專業性和技巧性。所謂專業性,就是要學會使用法律,而不是靠情感好惡,美麗園的官司就是靠律師打贏的,而不是用拳頭和大字報打出來的。
1.目前你最希望擁有什麼樣的房子?
鄰居要好,140平方米左右的平層。
2.你最看中房子的什麼特點?
舒服、環保、節能,一般來說不環保、節能的房子也很難舒服。
3.你覺得現在買房,時機合適嗎?
要住的時候就買吧,如果投資的話不如投到股市或者基金里去。
4.用一句話來概括自己的樓市十年。
好玩。
5.如果可以從頭再來,你會選擇哪個行當?
還是搞維權吧,維權的過程是社會公平逐步彰顯的過程,是社會民主意識被喚醒的過程,能夠處在這個過程里,實在很有意思。
也許很多不熟悉舒可心的人,會認為他是一個玩世不恭或是不求上進的人。有些時候他說的話確實會給人這樣的誤解。其實這是他目前的心態和對生活的態度。他追求的是內心的滿足感。
舒可心大學主修的是計算機,尤其在中文系統方面曾經「下過一番苦工」。畢業之後在一所大學當助教,曾經在中關村到處講課。當時「舒老師」在中關村的名氣比現在在房地產圈還要響亮。他從1987年就開始上網,在網上嘗試以各種不同的身份出現。在別人眼中,這可能很無聊,但他認為,這是了解社會,體驗人生的一種方式。他現在還經常上網聊天。可是QQ(網上的一種聊天軟體)上的資料卻完全是真實的,無論是年齡、姓名還是身份。
舒可心在大學當老師時,就買了一輛摩托車,一年之後換成一輛小菲亞特。換車之後,舒可心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錯誤。摩托車一年的養路費才是30多元錢。而汽車一個月的養路費就是70多元。而那時在大學任教的舒可心月工資才46元。怎麼辦?對舒可心來說似乎並不困難,每天晚上到外面拉兩個小時的「黑車」,無論是養路費還是油錢就全出來了。
之後,舒可心離開他教書的崗位,進入國營公司負責進出口和技術培訓工作,接著又自己開公司,最後開始「玩」房產。一不小心玩成了「專家」。
或許是從小家裡環境就比較好,用舒可心的話說是「從來沒有缺過錢,我父母的工資在六十年代加起來就有170元以上」,但因為家教甚嚴,反而使得他對於金錢似乎從不刻意追求。這從他的衣著也可以看出來,一雙6元錢的圓口黑布鞋,運動休閑褲,T恤,全身加起來也就一百多元。
舒可心覺得,人做任何事情都不一定是他故意要做的,很多時候是隨波逐流,緣分、機遇等東西在主宰著一個人命運。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事情是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不能對自己太認真。所以舒可心並不在乎別人是否認為他成功。他所看重的是自己內心的成功。小時候他家裡養小雞。一天他發現一隻小雞的腿斷了,於是他就用火柴棍把小雞的腿接上了。幾天之後,他發現小雞又能走路了。「現在回想起來,我那時候特別開心,很滿足,有一種成就感。」
「我有點錢,但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有錢。目前我很喜歡房地產,很喜歡物業管理 中的一些事情,所以我才做這么多公益工作。但也許有一天我沒有興趣了,我就立刻會從房地產圈裡消失。」舒可心說。
❸ 看了第一視頻網上舒可心對7.23事故的評論,為什麼最長的只有12分20幾秒,我看視頻里主持人也說了稍作休息
對對下半段呢
❹ 求第一視頻新聞網《可心問責》節目里舒可心的詳細簡介。
舒可心:曾經的大學教師,朝陽園業委會主任,現在的業主維權專家,中國社區服務工作委員會業委會和物業管理工作委員會主任。因為1999年買了朝陽園的房子,收了房才發現木地板上有多條裂縫,舒可心便去找開發商理論,但人家一直拖著。為了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利,舒可心開始了自己的維權之路。現在舒可心在第一視頻新聞網的《可心問責》節目做特約評論員,以自己獨到的觀點問責社會上存在的各種問題。
❺ 舒可心是老舍的什麼人
舒可心 舒可心 曾經的大學教師,朝陽園業委會主任,現在的業主維權專家,中國社區服務工作委員會業委會和物業管理工作委員會主任。
我的10年:誤入地產圈
「我的地產十年,沒這么久吧?」拿到采訪提綱,舒可心有些吃驚,「其實細說起來我是1999年買了朝陽園之後才正式和房地產沾上邊的。」 之前舒可心曾在大學當老師,教的是計算機,當時他在中關村的名氣可比現在還要響亮。後來又自己開公司,因為買了一套朝陽園的房子,才逐漸「玩」成了地產專家。
舒可心告訴記者,最開始做維權,是為了解決家裡地板問題。1999年買了朝陽園的房子,收了房才發現木地板上有多條裂縫。去找開發商理論,但人家一直拖著。舒可心說自己當時正好也沒什麼事,就開始研究這裡面的道道。「這要是擱在別人身上,肯定就急了,我和別人還不一樣,因為從小家裡環境不錯,對錢不太上心,找開發商就是覺著好玩,因為以前還從沒有人研究過這些,不然為著一萬塊的地板我不至於花這么多心思。」正是這種「玩」的心態讓舒可心一直走到了現在。
在玩的過程中,舒可心發現業主的公共利益受到很大的損害,包括房屋面積縮水、施工擾民、社區公共管理差等問題,這不是他一個人能夠解決的,於是他開始組織維權小組,籌備成立業主委員會:「干業主委員會以後就要關心公共利益了,不能說自己的事兒。維護公共利益與自身利益是相關的,其實是保證更大的個人利益。」
由於開發商一直對朝陽園業主的要求不予理睬,怎樣製造聲勢、引起廣泛關注成了業主委員會的首要問題。想來想去,鬧展會成了最後選擇。於是2001年9月秋展,朝陽園業主大鬧展會成了當時各媒體的頭條。「當時我們想的特別細,包括印文化衫、打橫幅,另外我們還請了律師向媒體解釋我們的行動。此外我們還特別注意控制大家的情緒,因為業主們一激動就很可能出意外的狀況。沒想到這一來還成了範本,以後業主維權都走我們這樣的路子。」
在展會上的這一鬧,讓舒可心一不小心成了名人。隨後各媒體開始采訪他,讓他在展會上談置業經驗;其他小區的業主也開始聯系他,請他幫著成立業委會;舒可心也從公司老闆「玩」成了維權專家。而社會上的各種評價也如潮水般涌過來,有人說他「就是想成名」,也有人稱他是「老師」是「業主的領頭人」。舒可心對這些並不在意,他認為在當時全北京還沒幾個社區成立了業委會,更多還是居委會,大家都還是在找領導解決問題;如今7年過去了,現在北京已經有近400個小區成立了業委會,大家開始自己解決問題,可以說是中國民主進程邁出的一步。自己能在這一過程里發揮些作用,「很好玩」。
10年回眸:不是叛徒是談判專家
在大鬧展會後,舒可心發現把開發商逼得太狠並不能解決問題,怎麼把維權堅持下去?舒可心發現有時候雙方坐下來談,反而對解決問題更有幫助。於是開始對開發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訴之以法」,開始談判和妥協。就在這時,一些業主不幹了,認為他舒可心是「騙子」是「叛徒」,要求罷免他這個業委會主任。
有人質疑舒可心當業委會主任的動機,「我的動機比較自私,說實在的,我沒有一個特別偉大的動機,我的動機就是我買了房子受了開發商的欺負了,我覺得物業管理做得不好,應該改善,因為我感受到不好了,那麼就開始做這個事情,純粹是為了我自己,但是後來我做著做著發現我的利益如果不和大家的利益綁在一起就沒法真正維護自己的利益。」舒可心知道,在中國人的觀念里是沒有「妥協」的,只有「成王敗寇」,但要實現民主,達成開發商和業主的共贏,必須懂得妥協,西方兩千年的民主歷程說明這一點。這是舒可心最難熬的日子,但是他堅持了下來,現在的朝陽園也證明他的這種堅持是對的。
舒可心說,維權斗爭的每一步都需要堅強的斗爭意志和高超的政治智慧。而且,恐怕最需要的還是要有種把麻煩事當「樂子」的精神,否則,一直感覺那麼苦,自己是根本不可能走到現在的。
10年寄語:法律比拳頭有用
舒可心說,看業主維權的歷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大傢伙一條心和開發商斗,和物業斗;第二階段就是業主跟業主自己斗,現在的美麗園就是這種狀況。當然在2007年更多的還是斗開發商、斗物業的第一階段。業主們在斗的時候要更加講究理性、組織性、專業性和技巧性。所謂專業性,就是要學會使用法律,而不是靠情感好惡,美麗園的官司就是靠律師打贏的,而不是用拳頭和大字報打出來的。
1.目前你最希望擁有什麼樣的房子?
鄰居要好,140平方米左右的平層。
2.你最看中房子的什麼特點?
舒服、環保、節能,一般來說不環保、節能的房子也很難舒服。
3.你覺得現在買房,時機合適嗎?
要住的時候就買吧,如果投資的話不如投到股市或者基金里去。
4.用一句話來概括自己的樓市十年。
好玩。
5.如果可以從頭再來,你會選擇哪個行當?
還是搞維權吧,維權的過程是社會公平逐步彰顯的過程,是社會民主意識被喚醒的過程,能夠處在這個過程里,實在很有意思。
也許很多不熟悉舒可心的人,會認為他是一個玩世不恭或是不求上進的人。有些時候他說的話確實會給人這樣的誤解。其實這是他目前的心態和對生活的態度。他追求的是內心的滿足感。
舒可心大學主修的是計算機,尤其在中文系統方面曾經「下過一番苦工」。畢業之後在一所大學當助教,曾經在中關村到處講課。當時「舒老師」在中關村的名氣比現在在房地產圈還要響亮。他從1987年就開始上網,在網上嘗試以各種不同的身份出現。在別人眼中,這可能很無聊,但他認為,這是了解社會,體驗人生的一種方式。他現在還經常上網聊天。可是QQ(網上的一種聊天軟體)上的資料卻完全是真實的,無論是年齡、姓名還是身份。
舒可心在大學當老師時,就買了一輛摩托車,一年之後換成一輛小菲亞特。換車之後,舒可心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錯誤。摩托車一年的養路費才是30多元錢。而汽車一個月的養路費就是70多元。而那時在大學任教的舒可心月工資才46元。怎麼辦?對舒可心來說似乎並不困難,每天晚上到外面拉兩個小時的「黑車」,無論是養路費還是油錢就全出來了。
之後,舒可心離開他教書的崗位,進入國營公司負責進出口和技術培訓工作,接著又自己開公司,最後開始「玩」房產。一不小心玩成了「專家」。
或許是從小家裡環境就比較好,用舒可心的話說是「從來沒有缺過錢,我父母的工資在六十年代加起來就有170元以上」,但因為家教甚嚴,反而使得他對於金錢似乎從不刻意追求。這從他的衣著也可以看出來,一雙6元錢的圓口黑布鞋,運動休閑褲,T恤,全身加起來也就一百多元。
舒可心覺得,人做任何事情都不一定是他故意要做的,很多時候是隨波逐流,緣分、機遇等東西在主宰著一個人命運。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事情是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不能對自己太認真。所以舒可心並不在乎別人是否認為他成功。他所看重的是自己內心的成功。小時候他家裡養小雞。一天他發現一隻小雞的腿斷了,於是他就用火柴棍把小雞的腿接上了。幾天之後,他發現小雞又能走路了。「現在回想起來,我那時候特別開心,很滿足,有一種成就感。」
「我有點錢,但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有錢。目前我很喜歡房地產,很喜歡物業管理中的一些事情,所以我才做這么多公益工作。但也許有一天我沒有興趣了,我就立刻會從房地產圈裡消失。」舒可心說。
❻ 在網上看到舒可心在《第一視頻》里評論高鐵事故,但只是一小段,視頻長度大概有12分鍾左右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E4q02mz7CI/
這里有下半段視頻。快來看啊。
❼ 平時不高,經常頭痛頭暈,請問吃舒可心片可否
嗯,這個。 你可以用 蒼耳子半兩,加紅糖1兩,煎水喝,7天即愈。 這個東西你可以去葯店買。 還可以試試用 鴨蛋一個、赤豆20粒,攪勻蒸熟,早晨空服,每日一此,連用7天有特效。忌吃酒、辣。 這些又不麻煩的!
❽ 舒可心的723事故評論
「7.23」動車追尾事故,這幾天引起網民強烈關注。對於事故原因和救援方式,很多網友提出了疑問,網路輿論持續發酵。日前,中國人民大學制度分析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舒可心做客第一視頻訪談節目,對救援方式、失蹤者搜尋、掩埋車頭等輿論關心話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引起網友共鳴。視頻被網友在微博上廣泛轉載。
觀點一:失蹤者搜尋機制的缺失是中國救援機構最大缺失
高鐵故障頻發,動車又出了災難性的安全事故,這是值得相關部門甚至全國人民反思的,而關於救助的問題尤其值得重視。比較中國和西方發達國家的救援,我們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失蹤者的數量,這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目前動車實行實名購票,車站方面應該是有清楚的旅客名單的。退一步講,即使沒有詳細乘客清單,根據眾多尋人信息也是可以確定失蹤人數。然而,整個救助過程中,沒有任何失蹤人員的消息。對比同時發生的挪威槍擊案,在已發現80多人遺體的情況下,政府仍未放棄在海上對幾個失蹤人員的搜尋,找不到失蹤人員,救援始終不結束。但此次動車事故中,我們的救援草草收場,進而導致停止救援後發現生命。因此,我提醒有關救援部門,應該建立失蹤者的搜尋機制。
觀點二:救援更像打掃戰場
救援過程是草率的,豎立的車廂被硬生拉倒,這種不顧車體內可能存在生命和車體內遺體的行為是對人生命的極大不尊重,這不是救援,更像打掃戰場。我們認真討論葯家鑫、賴昌星等罪犯該不該死,但面對幾十條人命的逝去,我們甚至沒有認真、徹底搜救就宣布已無生命跡象,而之後又發現活人,政府部門公信力的透支給社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問題,導致不管他們說什麼都不會再有人相信。
觀點三:事故原因不明即恢復運轉才是「奇跡」
德國出現高鐵事故後,所有高鐵停止運轉,只有部分鐵路以低於標准速度一半的速度恢復通車,直到原因明了後才恢復正常。而中國鐵道部的官員顯然過於著急恢復通車,這是完全不正常的,令人費解。救援中的決策失誤,事故原因不明即恢復通車都是對「以人為本」的背離,仍是「火車一響,黃金萬兩」的「經濟利益為本」思維。鐵道部新聞發言人說:小女孩的存活是奇跡,我覺得讓沒有查明原因的動車高鐵恢復運轉,這在全世界都是奇談。
觀點四:車頭有真相,著急掩埋不正常
法國曾為查明飛機失事的原因將失事的航空公司飛機一片一片地找來,而我們為什麼在事故原因不明的情況下把車頭埋起來?若說為了填坑便於救援,隨便用什麼都比車頭的代價要小。因為失事的火車頭裡面盡管我們找到了記讀器,但是失事的火車頭裡面還有輪子剎車情況、輪子機械裝置,裡面還有一些感測器,很多東西都可能對事故原因的調查提供重要的依據,你著什麼急埋它?我覺得這裡面有問題。調查這一塊是我們該反思的。
❾ 老舍有幾個孫子
老舍只有1個孫子,叫作舒可心。
老舍四個子女中只有一個兒子,叫作舒乙。
兒子:舒乙,1935年生於青島,北京人,滿族,中國著名文學家舒慶春(老舍)之子。1954年9月留學蘇聯,歷任中國林業科學院林產化工研究所實習員,北京光華木材廠科研室主任、科長、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常務副館長、館長,研究館員,博士生導師。
舒乙還是北京市第七、八、九屆政協委員,全國第九屆政協委員,擔任中國博物館學會副會長、中華民族團結進步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市民族聯誼會副會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是中國老舍研究會顧問。
孫子:舒可心。
曾經的大學教師,朝陽園業委會主任,現在的業主維權專家,中國社區服務工作委員會業委會和物業管理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制度分析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物業管理專業客座教授。
(9)舒可心擴展閱讀: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1966年,由於受到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舍被逼無奈之下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 2017年9月,中國現代文學長篇小說經典《四世同堂》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這是該作自發表以來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參考資料:老舍-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