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打口碟
擴展閱讀
閱兵全部裝備 2025-08-15 16:12:30
晶勝電子股票行情 2025-08-15 16:07:30
bg投資股票行情 2025-08-15 15:43:10

打口碟

發布時間: 2021-10-05 20:25:58

① 什麼是打口CD呢

打口碟,即國外正版碟,這些碟片通過不同途徑進入到中國,最多的一種形式是以廢塑料名義被進口,幾乎全部來源自美國。因此購買所有歐洲、日本樂隊的打口都是在美國銷售的版本。

為什麼被稱為打口?

舉個例子,比如BMG唱片公司預算銷售某樂隊專輯500萬張,但由於某些原因,很多沒有銷售完,對於國外唱片公司來說,降價銷售是完全不可能的,大量庫存又會浪費大量財力和物力,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銷毀(直接切口、鑽洞、激光、化學方法等)。在這銷毀過程中,由於製作cd的塑料盒都是一些高品質的化學纖維,有很高的利用價值,這些被"銷毀"的cd就被以廢塑料的名義進口到中國。其實在銷毀過程中,由於進貨人的要求和走通關系,只有部分cd被完全銷毀,有一部分只是切到了cd盒面,而cd完好無損,這些cd就被稱為打口cd。那些毫發無損,連盒面都沒有切到的cd就成了專業音樂人士、電台dj和發燒友的搶手貨,被稱為原盤。另外,還有一類被稱為扎眼盤,這類cd扎到了cd盤面本身,長期視聽會損壞機器,現在市場上已較為少見,網站也不銷售這類cd了。(早期的打口cd指的多為切到cd盤面邊緣,現在所說的打口則指有少許切口或是部分損傷,但絕大多數歌曲都能播放)

真正追求自由音樂的人們是沒有不聽打口的。這些音樂本身完整,cd音質也是最好的,只是不幸地被賦予了一種扭曲的形式而已。全世界只有中國有這種形式的cd存在,既可以說是中國音樂愛好者的運氣,也可以說是中國音樂愛好者的悲哀。

自從1999年在一本叫《北京新聲》的搖滾畫冊上第一次出現了"打口青年"這四個字樣後,這個名號便不徑而走。後來慢慢地又出現了"打口一代"、"打口文化"等相關新名詞。

[打口]專有名詞,指的是已進行損壞處理(用專用機器把光碟切掉一段)的國外音像製品。本質來說它們屬於"洋垃圾",通過各種非正式渠道重新進入城市消費流通領域,成為各種追求更廣音樂資訊與更多音樂選擇的新人類族群的流行亞文化,被認為是20世紀末中國另類文化的一種奇特載體。

[打口青年]標榜自我的一群,他們以反流行為終極目標。一群猥瑣在城市邊緣的青年,一天都無所事事,卻好游盪在城市的小胡同里為了一個打口帶跑遍全城。城市的秋天讓他們感到沮喪和難受,是因為他們快要有自己的工作。他們總是感到不滿和壓抑,但卻只能像孩子一樣嘟嚷著。他們不停地說著什麼也沒人搭理,愛自言自語。沒頭腦和不高興是他們共同的性格,他們大概快要被埋葬和唾棄了,因為他們被這個陌生的時代打上了口,成了自己的打口青年。

[打口一代]把一億多新中國青年定位為"打口一代"顯然有點誣陷好人的傾向。但如果把這四個字的范圍縮小到一百萬就剛好合適了,它特指從1970年至1985年出生的新青年。(對於這一百萬之外的國人,他們有更多正經事要打理)

打口帶、打口cd、打口錄象帶、打口md、打口商人、打口消費者、打口音樂人、打口樂評人、打口雜志——這是一個打口的世界,一種不用走出國門也能實現精神冒險的新生活。美國人狠狠地給了自己一刀,同時也給了世界一個共產與團結的可能。政府不提倡十三億人發展搖滾,於是這一小撮人只好找個小旮旯沒事偷著樂,偷偷地孝敬耳朵、偷偷地孝敬眼睛、偷偷地孝敬腦子、偷偷地孝敬時代。"不能明干,就要暗搞!"在這張挨了一刀的廢塑料盤上,有人在蓋房子、開車子,也有人在餓肚子、崩槍子,它不光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也讓另一部分人先窮起來了,它更讓一部分人精神強大起來了。

當國內幼稚的唱片工業正在自我感覺良好地出版各種落伍的所謂流行音樂之時,在打口cd中長大的一代只會報以噓聲,打口為他們打開了一扇窗,讓他們呼吸到更新的音樂氣息。打口青年們大多狂啃《音樂聖經》或各種各樣找得出來的音樂書籍,久經磨練之下他們個個學富五車,無論是古典、爵士、搖滾乃至流行音樂的殿堂級人物無不捻熟於心,挑起打口來更是得心應手。正是打口的存在讓他們與世界同步。在打口的世界裡,他們回到了beatles的挪威森林,聆聽著bob dylan的游吟詩篇,邂逅了miles davis酷勁十足的爵士世界...他們遊走在音樂的邊緣,發現了只屬於他們的音樂盛宴。打口cd猶如一把開啟音樂迷宮的鑰匙,引領著無數人墮入等待發現的隱秘世界。

打口cd以其特殊的方式顛覆了正常的音樂秩序,它的出現是無意識的,但卻使音樂真正走向了生活,尤其是青年的生活。打口青年的群體在不斷壯大,原本腐朽的東西重新變得神奇,新的音樂秩序正在悄然建立。

② 什麼是打口碟

一直以來,很多朋友對打口和扎眼的由來非常迷惑,其中比較多的說法是在當作洋垃圾進口的時候海關打口和扎眼。其實不然,經常買打口和扎眼盤或磁帶的人都會發現,不同公司出品的音像產品打口和扎眼的方式有很大不同,並且從未在打口市場上見到某些公司的產品,這是為什麼?
理由很簡單,這些打口磁帶和光碟確實是以洋垃圾的名義進口的,但確是在運輸之前就打了口的。這些打口和扎眼產品其實是唱片公司生產過剩的積壓貨,為了保證品質和維護信譽對這些產品進行銷毀,我們在買打口時經常見到某某商店的貼標就可作為佐證。有些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但是想想資本主義國家有過把生產過多的牛奶倒在地溝里的事情,就不會覺得奇怪了。
由此可見打口和扎眼是被「銷毀」了的正版。
我們再來看看國內引進的「正版」,之所以加引號,是因為目前國內有4種「正版」(以下均以光碟為例):一種是打著正版名義掛羊頭賣狗肉的假正版,此類產品可謂無恥到極點,我就曾在音像店內見過班德瑞的一套假正版,居然恬不知恥的印上了hdcd字樣。這類盤普遍印刷粗糙,多數是拿來正版封皮復印
,由於技術與成本問題,往往只有封皮和封底2張破紙遮羞,鑒於售價與成本的考量,不與深究;我們再來看看碟片,由封皮的質量可知碟片印刷水平的一二,最後我們來看最重要也是最令人關注的音質問題,此類碟片採用正版碟片做母盤,按道理來說生產過程可以看作是原盤拷貝,音質應該與原盤一樣,可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在欣賞這些光碟的時候經常會聽到「吱吱」的背景聲,尤其是聽到高低頻的時候,低音發悶,各種樂器和人聲攪在一起,高頻嚴重失真,令人生厭。要解釋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現象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明白的,簡單的說是2方面產生的問題。1、母盤。雖然是正版盤,但是在壓制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誤碼,就像我們復印文件一樣,印出來的東西總會有些失真,用這樣的母盤再去壓盤,其失真程度可想而知。2、復制盤。作為壓盤的最終載體,其重要地位不容忽視,然而盜版商近些年來利潤大副縮水,為了謀求高利潤率不得不壓縮成本,所用碟片質量越來越差,越來越薄,「透光性能越來越好」,這么差的碟片質量對於音質的損害是致命的。
第二種是所謂的港版,其外包裝比較精美,碟片質量較之上一種有很大提高,價格卻與上一種相近。其實這種碟片是在香港壓盤(不知是母盤還是成品盤)的港版盜版。第三種是真正意義上的引進版。可細分為2類。1、引進國外唱片公司的母盤進行壓制,此類碟片素
質較高,但與源版正版相比音量較小,聽起來總感覺少了點什麼,大概是因為壓盤技術與國外還有相當差距。2、引進版權,自製母盤,國內壓制。由於母盤製作工藝比較復雜,須經過在玻璃上塗專用膠光刻,製作陽、陰盤三道工序,對於水平不高的國內廠家來說可想而知,再加上在壓盤過程的失真,使其質量有時還不如港版。
最後一種是通過各種渠道引進的「老外原版」(美、英、德、荷等國家),此類產品不但硬體素質較高,軟體素質同樣值得稱道,對於錄音版本都是經挑細選,並且在錄音和壓制過程中不斷加入新技術,rr公司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其近期錄出品的光碟幾乎全部採用hdcd錄音。這種碟然而這些高素質產品的售價卻著實不誹,低價品大都在60元以上,中價80,高價95以上,有的甚至能賣到200多元!
通過上邊對打口與正版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到打口和扎眼的諸多優勢,其低廉的價格,正版的品質,對於口袋裡米不多的學生音樂愛好者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尤其是當你費盡千辛萬苦找到一張沒有傷到、並且自己喜歡的碟子時,那種喜悅如果不是身在其中是無法體會的。
然而由於大多打口與扎眼的保管不好,受潮或刮劃現象嚴重,使其品質受到嚴重影響。充分的證據表面,打口會損害光頭。因為唱片轉動不平衡,表面亦不平整,都會掛傷光頭,即便不播放被打的地方。但通常作用是慢性的。有好的音響不建議播發打口。
價格方面,1997年的時候都很便宜,也就幾元一張。自1999年及以後,價格不斷上升。一般10多20元比較常見。切不到的就賣得更貴。幾十上百也常見。

③ 關於打口碟

首先告訴你一下:打口盤的音質要比國內引進版的還要好呢。
原盤就是外國的正版盤走私過來的。有的是拆過的,有的是原封的。
眼盤,也叫打口盤,就是外國原盤下架後被廠家打上一個圓眼當塑料垃圾進口來的,有的能聽,叫打口盤,音質跟原盤一樣,都比國內正版引進的要好。
原盤對播放器沒有影響,眼盤對播放器有一定的影響,但也不是所有的眼盤對播放器有影響(方法:把眼盤放到播放器里,手動轉動眼盤一圈,如果在某個位置上透過打的眼能看見播放器的光頭,就說明這張盤對播放器有影響)
分辨嘛,就是看盤信的信息,看字體,多買你就能很好的分辨了。有人說看印刷質量也行,的確,但是如果你遇上了奸商,他會把原盤或眼盤的歌本放上,然後把盤掉包。所以還是看盤保險。

令,我已經玩了4-5年的盤了,我也在賣原盤或者眼盤,如果你有什麼問題可以加我qq:1326603936

④ 什麼是打口磁帶、打口碟

打口磁帶和打口CD是一個道理。

[打口]專有名詞,指的是已進行損壞處理(用專用機器把光碟切掉一段)的國外音像製品。本質來說它們屬於"洋垃圾",通過各種非正式渠道重新進入城市消費流通領域,成為各種追求更廣音樂資訊與更多音樂選擇的新人類族群的流行亞文化,被認為是20世紀末中國另類文化的一種奇特載體。

為什麼被稱為打口?

舉個例子,比如BMG唱片公司預算銷售某樂隊專輯500萬張,但由於某些原因,很多沒有銷售完,對於國外唱片公司來說,降價銷售是完全不可能的,大量庫存又會浪費大量財力和物力,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銷毀(直接切口、鑽洞、激光、化學方法等)。在這銷毀過程中,由於製作cd的塑料盒都是一些高品質的化學纖維,有很高的利用價值,這些被"銷毀"的cd就被以廢塑料的名義進口到中國。其實在銷毀過程中,由於進貨人的要求和走通關系,只有部分cd被完全銷毀,有一部分只是切到了cd盒面,而cd完好無損,這些cd就被稱為打口cd。那些毫發無損,連盒面都沒有切到的cd就成了專業音樂人士、電台dj和發燒友的搶手貨,被稱為原盤。另外,還有一類被稱為扎眼盤,這類cd扎到了cd盤面本身,長期視聽會損壞機器,現在市場上已較為少見,網站也不銷售這類cd了。(早期的打口cd指的多為切到cd盤面邊緣,現在所說的打口則指有少許切口或是部分損傷,但絕大多數歌曲都能播放)
回答者:吳田田 - 狀元 十五級 2-26 08:25

⑤ 什麼是打口碟

打口碟是以塑料廢品名義進口的光碟。因為早期進口的廢塑光碟邊緣都鋸了一個豁口,所以叫打口碟。
中國進口的音像製品品種少、價格貴,而打口碟從美國進口,品種多,而且全是正版貨,幾塊錢就可買一張,因此大受歡迎。
打口碟只是邊緣部分受損,盤尾會有幾首曲子損壞,但是絕大多數歌曲仍可播放。一旦買到一張由著名的音樂家、樂隊和指揮合成的原版光碟,而且只花區區數元,樂迷們真是樂不可支。
後來,入口商見進口打口碟有利可圖,便跟出口商打通關系,於是部分光碟被完全銷毀,有些僅僅切損光碟盒面,而光碟完好無損,有些甚至連盒面都毫發無損,這樣的光碟被稱為原盤,可以賣個好價錢,而且成為市場的搶手貨。還有些光碟被扎了個眼,叫做扎眼盤。
中國打口碟的源頭是廣東汕頭的潮陽,不少人因販賣打口碟而發家致富。
有人說打口碟是中國音樂愛好者的福分,也是中國音樂愛好者的悲哀。
跟打口碟有關的詞語有打口販子、打口青年、打口一代、打口文化等。

⑥ 打口碟是什麼

打口碟,即國外正版碟(包括CD、VCD和DVD),國外出版商因為高估銷量而大量生產,結果賣不出去只好進行打口銷毀(打到口為打口CD,沒打到口為原盤CD)。這些碟片通過不同途徑進入到中國,幾乎全部來源自美國。又因價格便宜、首版發行等原因,得到中國音樂迷和收藏迷們的喜愛。後有打口青年、打口一代等說法。
打口:專有名詞,指的是已進行損壞處理(用專用機器把光碟切掉一段)的國外音像製品。本質來說它們屬於"洋垃圾",通過各種非正式渠道重新進入城市消費流通領域,成為各種追求更廣音樂資訊與更多音樂選擇的新人類族群的流行亞文化,被認為是20世紀末中國另類文化的一種奇特載體。

⑦ 什麼叫打口碟

●什麼是打口?
在國外市場難以銷售的唱片被銷毀,成為塑料廢品賣到中國。來源
似乎全部自美國。因此購買所有歐洲、日本樂隊的打口都是在美國銷售
的正版。
●打口有磁帶么?
是的,一度磁帶量相當大。但是一些南方城市如廣州較少進磁帶。
實際上,一些精品只能在磁帶里找到。
●有中文打口么?
當然,也有少量中文的打口。據說來自香港。
●打口如何批發/進貨?
塑料垃圾進口者將打口銷售給各地的打口販子。通常以重量而非內
容計算。打口販子再將唱片運到各地銷售。每隔一段時間,販子們都會
到福建、汕頭之類的地方取貨。
有關系好的,可以壟斷一定的來源,以至別的販子難以進貨。比如
經常可以聽到有上海、北京的大販控制了大批的好貨等。打口進口時,
有貨船運輸,似乎經常按照廠牌分類。
●是否違反法律?
一直說不清楚,他們均是塑料垃圾,可以不當作音像製品。
●打口有什麼形式?
直接切口,鑽洞,化學辦法都有。
●有打不到內容的么?
有許多。對於錄音不那麼長的CD來說,切口時常切不到甚至最後一
首歌。鑽洞亦經常鑽不到內容。但有可能損害引導區。另外有完全無損
的CD,叫原盤,當然很貴。
●打口涉及什麼音樂類型?
古典、流行,基本什麼都有。
●打口價格如何?
1997年的時候都很便宜,也就幾元一張。自1999年及以後,價格不
斷上升。一般10多20元比較常見。切不到的就賣得更貴。幾十上百也常
見。
●打口損害CD唱機么?
充分的證據表面,打口會損害光頭。因為唱片轉動不平衡,表面亦
不平整,都會掛傷光頭,即便不播放被打的地方。但通常作用是慢性的。
有好的音響不建議播發打口。

⑧ 什麼是打口碟啊

打口碟打口碟,即國外正版碟(包括CD、VCD和DVD),國外出版商因為高估銷量而大量生產,結果賣不出去只好進行打口銷毀(打到口為打口CD,沒打到口為原盤CD)。這些碟片通過不同途徑進入到中國,幾乎全部來源自美國。又因價格便宜、首版發行等原因,得到中國音樂迷和收藏迷們的喜愛。後有打口青年、打口一代等說法。

⑨ 什麼是原版打口CD

打口碟,即國外正版碟,這些碟片通過不同途徑進入到中國,最多的一種形式是以廢塑料名義被進口,幾乎全部來源自美國。因此購買所有歐洲、日本樂隊的打口都是在美國銷售的版本。 為什麼被稱為打口? 舉個例子,比如BMG唱片公司預算銷售某樂隊專輯500萬張,但由於某些原因,很多沒有銷售完,對於國外唱片公司來說,降價銷售是完全不可能的,大量庫存又會浪費大量財力和物力,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銷毀(直接切口、鑽洞、激光、化學方法等)。在這銷毀過程中,由於製作cd的塑料盒都是一些高品質的化學纖維,有很高的利用價值,這些被"銷毀"的cd就被以廢塑料的名義進口到中國。其實在銷毀過程中,由於進貨人的要求和走通關系,只有部分cd被完全銷毀,有一部分只是切到了cd盒面,而cd完好無損,這些cd就被稱為打口cd。那些毫發無損,連盒面都沒有切到的cd就成了專業音樂人士、電台dj和發燒友的搶手貨,被稱為原盤。另外,還有一類被稱為扎眼盤,這類cd扎到了cd盤面本身,長期視聽會損壞機器,現在市場上已較為少見,網站也不銷售這類cd了。(早期的打口cd指的多為切到cd盤面邊緣,現在所說的打口則指有少許切口或是部分損傷,但絕大多數歌曲都能播放) 真正追求自由音樂的人們是沒有不聽打口的。這些音樂本身完整,cd音質也是最好的,只是不幸地被賦予了一種扭曲的形式而已。全世界只有中國有這種形式的cd存在,既可以說是中國音樂愛好者的運氣,也可以說是中國音樂愛好者的悲哀。 自從1999年在一本叫《北京新聲》的搖滾畫冊上第一次出現了"打口青年"這四個字樣後,這個名號便不徑而走。後來慢慢地又出現了"打口一代"、"打口文化"等相關新名詞。 [打口]專有名詞,指的是已進行損壞處理(用專用機器把光碟切掉一段)的國外音像製品。本質來說它們屬於"洋垃圾",通過各種非正式渠道重新進入城市消費流通領域,成為各種追求更廣音樂資訊與更多音樂選擇的新人類族群的流行亞文化,被認為是20世紀末中國另類文化的一種奇特載體。 [打口青年]標榜自我的一群,他們以反流行為終極目標。一群猥瑣在城市邊緣的青年,一天都無所事事,卻好游盪在城市的小胡同里為了一個打口帶跑遍全城。城市的秋天讓他們感到沮喪和難受,是因為他們快要有自己的工作。他們總是感到不滿和壓抑,但卻只能像孩子一樣嘟嚷著。他們不停地說著什麼也沒人搭理,愛自言自語。沒頭腦和不高興是他們共同的性格,他們大概快要被埋葬和唾棄了,因為他們被這個陌生的時代打上了口,成了自己的打口青年。 [打口一代]把一億多新中國青年定位為"打口一代"顯然有點誣陷好人的傾向。但如果把這四個字的范圍縮小到一百萬就剛好合適了,它特指從1970年至1985年出生的新青年。(對於這一百萬之外的國人,他們有更多正經事要打理)

⑩ 什麼叫打口碟

外國正版走私唱片,價格便宜,音質卓越,是發燒友熱衷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