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洛杉磯報內容特點
歷史沿革
《洛杉磯時報》
美國有影響的英文對開日報,美國西部發行量最大的報紙。1881年12月在洛杉磯創刊,屬時報鏡報公司。該報曾為美國西部的開發和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工業化進展起過重要推動作用。廣告登載量為全美報紙之冠。編輯部有職工 650餘人,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派有常駐記者。19 62年同《華盛頓郵報》合辦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通訊社,每日向國內外約600家訂戶發稿5萬多字。洛杉磯時報辛迪加還向國內外報刊提供特稿和為讀者生活服務的各種書籍。截至1985年,有14人獲普利策獎。平日出100多版,星期日常在200版以上。發行量平日為111.7萬份,星期日139.7萬份(1987)。
2016年4月18日,《洛杉磯時報》獲2016年普利策獎突發報道獎。
[1]
2018年6月18日,《洛杉磯時報》以5億美元價格正式易主,由黃馨祥接手。 [2]
業務合並
美國兩大知名報紙《芝加哥論壇報》和《洛杉磯時報》將合並國際新聞報道業務,這是因為它們所屬的論壇報業集團正在進行破產重組,急需節省開支。
新成立的國際新聞部將設在洛杉磯,負責向論壇報業集團下屬的所有報紙提供國際新聞。此前,該集團已經合並了旗下各報在華盛頓特區的業務。
受金融危機沖擊以及互聯網興起的影響,《芝加哥論壇報》和《洛杉磯時報》近兩年收入銳減,不得不進行裁員。論壇報業集團12月提交破產保護申請,當時該集團資產為76億美元,負債129億美元,已經到了嚴重資不抵債的地步。
業內人士表示,通過合並國際新聞業務,《芝加哥論壇報》和《洛杉磯時報》希望既能保留其報道國際大事的傳統,又能加強對美國當地新聞的報道。
取得榮譽
《洛杉磯時報》
第88屆度普利策獎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揭曉,《洛杉磯時報》捧走5項大獎,主要因其在加利福尼亞大火中的報道,以及對沃爾瑪公司增長的系列報道而獲多項大獎。
「突發新聞報道獎」-《洛杉磯時報》
「國內報道獎」-《洛杉磯時報》
「社論獎」-《洛杉磯時報》的威廉姆·斯托
「文藝批評獎」-來自《洛杉磯時報》的丹·尼爾
「特寫攝影獎」-來自《洛杉磯時報》的卡羅琳·科爾
2019年4月獲得普利策「調查報道獎」。 [3]
時報事件
隨時倒閉
據科技博客Silicon Aelly Insider報道,知名政治網站Real Clear Politics上周評出了隨時可能倒閉的美國10大報紙,包括《紐約每日新聞》和《洛杉磯時報》等知名報紙,其中《洛基山新聞》已經停刊,只剩下9家「隨時可能倒閉」的報紙。
2009年2月25日,Real Clear Politics網站評出了隨時可能倒閉的美國10大報紙,有150年歷史的《洛基山新聞》(Rocky Mountain News)赫然上榜。巧合的是,該報第二天就宣布停刊。
《洛杉磯時報》排在該榜的第二位,發行量739,147,2007年來下降4%。
裁員事件
美國媒體集團Tribune旗下知名報紙.-《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宣布,將裁減75個編輯人員職位,裁員量約為該報編輯人員的10%。該報稱,此次裁員是迫不得已,目的是應對美國報紙產業廣告收入急劇下滑的挑戰。
《洛杉磯時報》出版人埃迪·哈頓斯坦(Eddy Hartenstein)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對於美國正經歷的金融危機,《洛杉磯時報》也受到了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對《洛杉磯時報》的日常運營進行評估和調整。」該報主編羅斯·斯坦頓(Russ Stanton)在一封電子郵件備忘錄中證實,75名裁員量約為《洛杉磯時報》當前編輯人員的10%。
這已是《洛杉磯時報》2008年以來的第三次裁員。2008年2月,該 報裁員了100個職位,其中40多名為編輯人員;該報又裁減了135名編輯人員,且把其每周頁面印刷量減少14%。最新一輪裁員完成後,《洛杉磯時報》編輯人員總量將縮減為660人,遠低於2001年時的1200人。
收入下滑
美國獨立媒體分析師和投資者艾倫·穆特(Alan Mutter)指出,自2006年第二季度以來,美國各大報業集團的印刷版廣告收入一直呈急劇下滑之勢,雖然這些報紙也推出了數字業務,但相應網路廣告收入根本不足以抵消印刷業務的損失。多年以來,美國各大報紙嚴重依賴房地產公司、汽車製造商等企業用戶投放廣告,但由於美國正經歷金融危機,使本已受到打擊的美國報紙印刷業務更是雪上加霜。
《洛杉磯時報》為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其影響力與《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等大報不相上下。《洛杉磯時報》母公司Tribune媒體集團旗下擁有數家報紙、電視台和其他資產。
破產事件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9日報道,由於巨額債務重壓,資不抵債,擁有《洛杉磯時報》和《芝加哥論壇報》等十家報紙和23家電視台的美國報業巨頭論壇媒體公司8日提出破產保護申請。
廣告收益暴跌
總部位於芝加哥的論壇媒體公司下轄《洛杉磯時報》、《芝加哥論壇報》、《巴爾的摩太陽報》等知名報紙和23家廣播電視台,是美國年收益第二、總發行量第三的報業集團。公司創立至今已161年,2007年由美國房地產商塞繆爾·澤爾以83億美元收購。《洛杉磯時報》是第四大報。
論壇媒體公司負債近130億美元-..(約900億元人民幣),總資產為76億美元(約523億元人民幣)。論壇媒體公司現金流,不足以支付到期償還近10億美元(約69億元人民幣)的利息,並拖欠應於償還的5.12億美元(約35億元人民幣)債務。該集團上月公布第三季度財報,報虧1.216億美元(約8.5億元人民幣),廣告營收同比下降19%。
債務「垃圾級」
評級機構標准普爾上月將論壇媒體公司的債務評級降至「垃圾級」,指金融危機將阻礙集團出售資產,集資金額亦受限制。
分析師認為,論壇媒體公司的破產保護申請中不包括旗下職業棒球隊芝加哥小熊隊,說明公司可能打算出售棒球隊和一個棒球場,以籌集更多資金。售價最高有望達10億美元。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債務纏身的另一報業巨頭麥克拉奇報業集團打算出售旗下「重要一員」《邁阿密先驅報》。
《紐約時報》抵押總部借貸
環球金融危機令報業經營更艱苦,即便其中的「大牌」媒體也感覺到了寒冬。擁有《紐約時報》的紐約時報公司面對現金不足問題,計劃將總部大樓作抵押,借貸2.25億美元(約15.5億元人民幣)。紐約時報公司8日公開表示,計劃抵押位於曼哈頓的總部大樓,以便向銀行借款,緩解現金危機。紐約時報計劃最多借款2.25億美元。
紐約時報公司首席財務官詹姆斯透露..-,紐約時報已經聘請知名地產公司高緯物業為其代理,尋求通過抵押或售後回租的方式獲得融資。
紐約時報集團嚴重資不抵債,集團此前向美國證券交易所提交的報告顯示,集團目僅持有4600萬美元(約3億元人民幣)現金,但至少有4億(約28億元人民幣)美元欠債必須還清。而美國當地媒體稱,紐約時報最高欠債可能高達10億(約69億元人民幣)美元。
為了緩解資金壓力,紐約時報在第三季度已融資2500萬美元(約1.7億元人民幣),但敵不過廣告收益迅速下滑,只得尋求新的資金來源。公司還將股息削減了七成五,並有可能出售公司部分資產。
當天紐約時報股價略有上升。
國際觀察
金融危機深化報業困境。
美國報業陷入深度危機,主要原因就是互聯網的興起。而金融危機加速了美國報業的萎縮。
律師傑羅姆·賴斯曼說:「論壇媒體公司的金融狀況是整個報業流行病的徵兆。」美國其他許多報紙同樣面臨著發行量下降、讀者流失、廣告收入銳減等困擾。
由於美國經濟走衰,媒體廣告收入急劇下滑,業內人士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的報業集團面臨債務危機。
背景資料
美國第三大報《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是美國第3大報,在紐約出版,全球發行,有相當的影響力。
《紐約時報》創刊於1851年9月18日,創始人是亨利·J·雷蒙德和喬治·瓊斯。他們當時打算發行一份比較嚴肅的報紙,來打破當時在紐約盛行的花花綠綠的新聞報道方式。
在新聞報道方面,《紐約時報》將自己看做是一份「報紙記錄」。假如《紐約時報》真的首先報道一個事件的話,那麼這個報道的可靠性是非常高的,因此往往被世界上其它報紙和新聞社直接作為新聞來源。在美國大多數公共圖書館內都提供一份《紐約時報》索引,其內涵是《紐約時報》對時事的報道文章。
1896年阿道夫·奧克斯收購了瀕於破產的《紐約時報》,當時他確定了《紐約時報》的新聞報道原則:「力求真實,無畏無懼,不偏不倚,並不分黨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他大膽地增刊擴版,在新聞報道上不惜投資,大量增加在當時頗為稀有的國際新聞內容。在他的領導下《紐約時報》獲得了國際性的認可和聲譽。
《紐約時報》大事記
2005年5月《紐約時報》大裁員,200人遭解僱。
2005年9月20日..《紐約時報》宣布大面積裁員計劃,10月起在全美范圍內進行新一輪裁員,裁員數量為500人左右,約占該公司員工總數的4%。
2008年9月30日《紐約時報》旗下的《紐約太陽報》停刊。
2008年12月4日紐約時報公司宣布裁員530人。同時,紐約時報公司砍去「城郊新聞」業務部門,該部門在紐約市發行《紐約時報》增刊《城郊新聞》。 [4]
外國使團
2020年10月2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就中方針對美方增列6家中國媒體為「外國使團」採取對等反制措施答記者問。趙立堅稱,作為回應,中方要求包括洛杉磯時報在內等6家美國媒體駐華分社,自即日起,於7日內,向中方申報在中國境內所有工作人員、財務、經營、所擁有不動產信息等書面材料。[5]
2. 他變成富豪後拒絕回中國,給美國捐款300億,為什麼被嘲諷在作秀
在進行糖尿病有關的研究時,他大膽設想通過移植胰腺細胞代替注射胰島素。當時所有的醫生都不看好他喊道「那是不可能的」「瘋子」「不尊重生命」,但陳頌雄依然堅持,可在病人進行移植手術之後僅效果維持了幾個月,又不得不回歸注射胰島素。「玩弄學術」一時間成了他的代名詞。
陳頌雄一直希望美國能夠認可自己,為此他在美國進行了大量慈善活動,總共捐贈超過300億的資產用於醫學研究。可美國並不買他的帳,由於他多次挑戰美國醫學權威,向美國醫學界宣告自己理論的正確。可是他的驕傲自滿,跋扈囂張使得美國人並不認同甚至紛紛唾棄、質疑,認為他是為了「作秀」。
縱觀陳頌雄的人生經歷,少年求學及初入工作時的堅韌不拔是我們每個人都佩服並值得學習的,但後期取得一定成就之後翻臉不認人,驕傲自大是我們要引以為戒的。為人處世,我們應保持謙卑,心懷感恩。
3. 洛杉磯時報的特色內容是什麼哦
各種時裝品牌之類的都有在上面有做包的。
4. 當年那個為獲得美國綠卡,給美國贈送300億的華人富豪,如今過得怎樣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民有機會走出國門,去到各個國家領略不同的風光,了解不同的風土人情,但是也有很多人動了一些歪心思,他們不滿足於中國的現狀,不滿足於自己是一個中國人,盲目的追求國外的好福利,為此不擇手段,千方百計的選擇移民,這樣的做法讓很多國民傷了心。我們今天所講到的故事,就是為了獲得美國綠卡,給美國贈送300億的華人富豪,如今他怎麼樣了呢?
如今美國疫情愈演欲烈,黃馨祥也動起了想要回國的念頭,很多網友得知,紛紛發出嘲諷,當年黃馨祥為了獲得美國綠卡的嘴臉,讓網友們難以忘懷,如今美國落難,又想要回來,談何容易。對此,屏幕前的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5. 美國華裔首富黃馨祥,他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美國華裔首富黃馨祥,他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美國華裔首富黃馨祥確實有精彩的人生,他的一生非常傳奇,有很多精彩的事情,下面給大傢具體的說明一下:
三、美國華裔首富黃馨祥各類投資並舉,成為一代富豪:
此後黃馨祥收購到一部分洛杉磯湖人隊的股份,二零一八年期間,黃馨祥五億美元收購了洛杉磯時報,他的身價更是達到七十五億美元。
6. 從平民到百億富豪,黃馨祥究竟有著怎樣傳奇的人生經歷
首先,從小流浪輾轉的童年和經歷世間的冷暖讓他養成優秀的品質和過人的堅韌。
早在50年代的黃馨祥就遠在大洋的另一邊南非這個地方,後面又輾轉到中國廣東一帶,後面又遠渡重洋來到美國進行學習,但是家境不好的黃馨祥沒能像別人一樣過得很好,從小他的家庭當中兄妹應,直接使他們投入了巨大的研究成本和精力,但是最後都沒停下來最後獲得成功,這個直接使他的職業生涯發生了巨大變化,後面將自己的專利技術出售並且購買了家當時最為出名的子公司阿博瑞斯生物科技。
最後,商業帝國開始擴展,涉足於不同行業和領域。
最出名的新聞就過於前段時間他購買了《洛杉磯時報》的相關股份,為了使這家報業不斷走上新的復活之路,黃馨祥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還有他在南非投資的許多房地產和相關印刷行業也是在蓬勃發展,最近有新聞報道出他即將投資新的視覺科技,旦願他能夠成功吧!
7. 拒絕認祖歸宗,陳頌雄捐美300億資金,後來怎樣
「認祖歸宗」被認為是中國人一生中的頭等大事,特別是富豪的認祖歸宗,必將吸引新聞媒體的各種報道。而提起富豪,大多數人一定會想到馬雲、馬化騰等商界大佬,國外的富豪有喬布斯,比爾蓋茨等。
今天我們來講一位醫學富豪,或許大家都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叫陳頌雄,他是旅美華裔醫生,曾經多次出現在福布斯排行榜前百。這樣的一個富豪卻拒絕認祖歸宗,確實有點令人匪夷所思,非但如此,還為了得到美國國籍,向美國捐贈了300億美金,卻換來的是美國人的唾罵,這是怎麼回事呢?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醫學淵源
陳頌雄原名黃馨祥,出生於醫學世家,他父親是中國福建的一名草葯醫生。在二戰時期,為了遠離戰火,父親帶領著全家前往南非。在1952年的時候,陳頌雄出生了,在父親的子女中排行老六。
陳頌雄很明白只憑借救死扶傷是很難成為億萬富豪的,陳頌雄把目光轉向來制葯業。很快陳頌雄有了目標——癌症,癌症作為世界公認醫學難題,陳頌雄也不是會魔法,沒有什麼是一蹴而就的。
首先是資金方面,當時研究癌細胞需要儀器設備,陳頌雄也是發愁,他哥哥卻豪邁的給了他500萬資金用於癌症研究。經過無數的日日夜夜,陳頌雄的團隊成功研發出一種可以極大延緩癌症的發生的葯物——紫杉醇納米試劑,並且在美國被批准上市。除了紫杉醇試劑,他還在研發期間注冊有50多種專利。可以說搖身一變,變成了制葯公司的總裁,成為了醫學富豪。
值得一提的是,陳頌雄在研究取得進展之後卻聲稱沒有得到過哥哥的資助。隨即告上法院,陳頌雄的名字就在那個時候改了,表達與家族一刀兩斷的決心。
收購湖人響應巴菲特
陳頌雄除了在醫學領域得到巨大成就之外,還在體育界表現的十分活躍。籃球是他最愛的運動之一,並且為了跟科比打球,還購買了湖人的股份。
2011年陳頌雄正式從約翰遜那裡買下了湖人4.5%的股份,成為了湖人隊的股東之一。有些人覺得他只不過是有錢,想炫耀一下自己的財富,而實際上,他只不過是科比的一個鐵粉。陳頌雄一直都是湖人的忠實粉絲,成為湖人的股東之一,他顯得十分開心:「能成為湖人家族的一員,是一項至高的榮譽」「能夠從約翰遜的手中得到湖人的股份,這讓我倍感榮幸」。
陳頌雄成為富豪之後不只是購買球隊股份,還懂得回饋社會。他是第一個響應蓋茨和巴菲特捐出自己財產一半給慈善事業的人。2007年的時候他和妻子就捐贈了3500萬美元給加州聖塔莫妮卡的聖約翰健康中心,讓來自全球的研究員可在此將生物醫學新發現轉換成最新的醫療技術和葯品。
他和他的妻子還向加州的聖若望保健中心捐贈了一億三千五百萬美金,還提供一億美金的擔保,協助曾經倒閉的洛杉磯南區金恩醫院重新開啟。
陳頌雄一生從事了許多慈善活動,這些活動大多與醫療有關,用自己的方式回饋社會。盡管他做了這么多慈善,質疑他的人卻從未減少。
為美國捐贈300億,卻受盡唾棄
陳頌雄在美國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他在研究糖尿病時,大膽設想可以移植胰腺細胞來代替注射胰島素。當時的所有的醫生都喊到「瘋子」「那是不可能成功的」但陳頌依然堅持,並且對自己的第一位糖尿病病人進行了胰腺細胞移植手術,效果持續了幾個月之後,這位病人又不得不通過注射胰島素來維持。這時所有質疑他的聲音撲面而來,「弄虛作假」「玩弄學術」成了他的代名詞。
他還曾經多次挑戰美國醫學界的權威,對美國的醫學界宣告自己的理論是正確的。因此,他的傲慢自大,囂張跋扈,使得質疑他的聲音從未減少過。
陳頌雄一直想讓美國認可自己。他為美國做了大量慈善活動,並且還是第一個響應蓋茨和巴菲特捐贈自己一半財產的活動的人,為美國捐贈的資產超過300億美元用以攻克醫學難關,但鑒於陳頌雄之前的跋扈,至今依然受到美國人的紛紛質疑以及唾棄 。
盡管陳頌雄對抗癌領域有著深入的研究,又攻克了許多醫學難題,但他拒絕認祖歸宗,還捐贈給美國過半資產。這種做法在中國沒得到好評。陳頌雄的醫學才能與堅韌不拔的性格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但不認手足,過於膨脹卻不是我們所能苟同的。
8. 當年為了獲得美國綠卡,無償捐美300億的華人企業家,後來怎麼樣了
在上世紀的某個時候,曾經在我國掀起了一股「出國風」,就是大家都很嚮往國外的生活,特別是美國。說難聽點,就是崇洋媚外,說的好聽點,就是追求更好的。只能說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大家都有各自追求的東西,其他人也不能說什麼。
在建國初期的中國,確實是沒有美國那麼發達的,但是,現在的中國正在一步一步的強大,現在已經是一個世界強國了,還有很多的外國人都想來到中國居住、生活。
但是,就算是這樣,有些人還是有那樣的歪心思,他們仍然不滿足現在中國的狀況,甚至是不喜歡自己是一個中國人,目光短淺,盲目地去追求國外的福利,就因為這個,有的人甚至選擇移民,這樣的做法也讓很多的中國人民很傷心。
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就是一個「移民」的故事。當年有一個企業家為了可以獲得美國的綠卡,很無私的捐贈給了美國300億,那麼,後來這個企業家怎麼樣了呢?一起來看看吧。
三、想要回國
好不容易拿到美國綠卡的黃馨祥,現在又想著回到中國來了。因為疫情在美國是越來越嚴重了,黃馨祥就有了回國的想法。很多網友知道後,肯定是不樂意的,因為大家不會忘記他為了獲得美國綠卡,去討好美國的事情。
9. 華裔富翁黃馨祥是否正式收購洛杉磯時報了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華裔富豪黃馨祥(Patrick Soon-Shiong)收購「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一事,於當地時間6月18日正式完成。黃馨祥早先於2016年入股成為洛杉磯時報的母公司論壇出版公司(Tribune Publishing Co.)的第二股東。
黃馨祥是正宗的華裔,其父母原籍廣東台山,二戰期間移民到南非。黃馨祥1952年出生於南非大城市伊麗莎白港,16歲高中畢業後入讀南非名校南非金山大學,24歲獲得該校醫學博士學位,在189個畢業生中排名第4。隨後,黃馨祥到加拿大和美國深造,先後畢業於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中國新聞網
10. 94年魔術師花一千萬買下湖人4.5%的股份,賣掉能賺多少錢
湖人隊傳奇巨星魔術師約翰遜在1991年不幸患上艾滋病,無奈退役。當時湖人隊的老闆以低價出售給魔術師約翰遜4.5%的股份,1994年魔術師如願成為了湖人隊小老闆之一。但究竟魔術師是否是以1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湖人4.5%的股份,這一點還無法查詢。魔術師從NBA退役後,開始積極投身於商業投資,而擁有一支NBA球隊一直以來都是魔術師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