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段君毅
擴展閱讀
越秀金控的股票價格 2025-08-15 10:09:17
000728股票 2025-08-15 09:55:25

段君毅

發布時間: 2021-10-06 21:11:54

Ⅰ 一機部長是個什麼職位

樓上的簡直胡說八道

一機部——第一機械工業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軍工系統八大部門之一,1952年成立,隸屬於國務院,主要負責機械、電子和船舶等,1963年起主管機械,1982年5月並入機械工業部
歷任部長
黃 敬(52.08-58.02)
趙爾陸(58.02-60.09)
段君毅(60.09-文革初期)
李景昌(67.11-68.03)(軍管會主任)
嚴慶堤(68.03-70.06)(軍管會主任)
李水清(70.06-75.01)(革委會主任)
李水清(75.01-77.02)
周子健(77.02-81.02)
饒 斌(81.02-82.05

Ⅱ 段君毅夫人是誰

已故原中顧委常委、北京市委第一書記段君毅同志的夫人是陳婭奇女士。

Ⅲ 鐵道部歷任部長

滕代遠是中國鐵道部的第一任部長,他被稱為新中國人民鐵路事業的奠基人。同時,他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領導者之一。

萬里是鐵道部第一位非軍人背景的部長。1975年1月鄧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從整頓鐵路開始著手整頓全國各條戰線。受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影響,長沙等多地鐵路樞紐被堵塞,京滬、隴海兩大幹線交會的徐州樞紐堵塞。萬里上任後赴徐州樞紐進行疏通,很快「四通八達,暢通無阻,安全正點,當好先行」的目標初步得到實現。
進入上世紀80年代後,有鐵路背景的專業人士開始擔任鐵道部部長。值得一提的是傅志寰,他是唯一一位有留學背景的專業人士。傅志寰從前蘇聯莫斯科鐵道學院鐵道電氣化專業畢業,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第二任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部長
呂正操:1965年1月至1967年5月任中共鐵道部委員會書記、部長
蘇靜:1967年5月至1967年10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部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
楊傑:1967年11月至1970年6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部軍事管制委員會副主任(主持工作)。1970年7月至1975年1月任交通部黨的核心領導小組組長、革命委員會主任
萬里:1975年1月至1976年12月任中共鐵道部臨時領導小組組長、部長
段君毅:1976年12月至1977年9月任中共鐵道部臨時領導小組組長、部長。1977年9月至1978年10月任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
郭維城:1978年10月至1981年4月任鐵道部黨委書記、部長
劉建章:1981年4月至1981年9月任鐵道部黨組書記、代部長。1981年9月至1982年4月任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
陳璞如:1982年4月至1985年4月任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
丁關根:1985年4月至1988年3月任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
李森茂:1988年4月至1992年9月任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
韓杼濱:1992年9月至1998年3月任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
傅志寰: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
劉志軍:2003年3月至2011年2月任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因涉嫌嚴重違紀,2011年2月被免職
盛光祖:2011年2月任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

Ⅳ 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是誰

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是猛將——王宏坤、王近山先後擔任。
11月中旬,以太行軍區主力組成第6縱隊(轄第16、第17、第18旅),王宏坤兼司令員(後由王近山代司令員),段君毅任政治委員;

Ⅳ 中國最牛七位大學生

一:前十名高校名單: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
二:中國大學初名國民大學,1917年改名為中國大學,是孫中山等人為培養民主革命人才而創辦。該校於1913年4月13日正式開學,1949年停辦,歷時36年。孫中山先生為培養民主革命人才,於1912年仿日本早稻田大學在北京創辦中國大學,宋教仁、黃興為第一、二任校長,中山先生自任校董。中國大學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反帝反封建革命斗爭中一直走在前列,以李大釗、李達、吳承仕、楊秀峰等為代表的一批「紅色教授」在學校傳播馬克思主義,學校培養出了以李兆麟、白乙化、董毓華、段君毅、張致祥、任仲夷、徐才、李大偉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民族英雄和國家棟梁。

Ⅵ 新任鐵道部部長會是誰

盛光祖

▪ 滕代遠 ( 1949-1965 ) ▪ 呂正操 ( 1965-1970 ) ▪ 萬里 ( 1975-1976 ) ▪ 段君毅 ( 1976-1978 )
▪ 郭維城 ( 1978-1981 ) ▪ 劉建章 ( 1981-1982 ) ▪ 陳璞如 ( 1982-1985 ) ▪ 丁關根 ( 1985-1988 )
▪ 李森茂 ( 1988-1993 ) ▪ 韓杼濱 ( 1993-1998 ) ▪ 傅志寰 ( 1998-2003 ) ▪ 劉志軍 ( 2003-2011 )
▪ 盛光祖 ( 2011- )

Ⅶ 段君毅的人物生平

曾任中共北平市西城區委書記、太西特委書記、冀魯豫行署主任、第二野戰軍第六縱隊政委、中共鄂豫區委書記、第二野戰軍後勤部司令兼政委。
建國後,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部長、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中共四川省委書記、鐵道部部長、中共河南省委第一書記、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北京衛戍區第一政委、中顧委常委。是中共第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一、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段君毅同志1976年12月至1978年10月擔任鐵道部部長、黨組書記,領導全國鐵路工作。上任之初,面對遭受「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破壞的鐵路運輸,面對大動脈屢屢發生堵塞,部分路段癱瘓、半癱瘓的嚴峻局面,他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鐵路工作的重要指示,加強對鐵路的集中統一指揮,整頓鐵路運輸秩序,確保了運輸的恢復和暢通。他不斷強化「安全是鐵路運輸的生命線」的觀念,任部長的兩年中,全路重大事故、大事故的發生次數連續大幅度下降。他重視職工隊伍建設,提出了把鐵路職工隊伍逐步建設成為一支特別能戰斗的產業大軍的目標,培養、選樹了一批先進典型。他重視國家重點物資運輸,提出要優先安排農業和支農物資運輸,較好地解決了「晉煤外運」問題。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全國鐵路貨運量每年以1―1.5億噸的速度增長,為工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他注重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解決問題。他顧全大局、甘於奉獻、雷厲風行、嚴謹細致、勇於負責的精神,平易近人、嚴於律己的良好形象,在鐵路幹部職工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段君毅同志調離鐵道部後,仍然十分關心鐵路事業的發展,經常了解鐵路情況,對鐵路工作寄予厚望,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我們可以告慰段君毅老部長的是,他一直關心的中國鐵路現代化事業實現了重大跨越,老部長當年的夢想正在成為現實。新中國鐵路事業取得的成就,是幾代鐵路人不懈奮斗的結果。我們要認真學習老部長的崇高精神,繼承和弘揚老部長的優良作風,加快推進鐵路現代化建設,為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Ⅷ 段君毅的人物軼事

1910年3月13日段君毅出生於山東省濮縣白衣閣村(今河南省范縣)。早年在山東聊城省立第二中學讀書,受進步思想的影響。
1931年初中畢業後即赴北平求學,同年9月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北平分盟」,從此走上革命道路。1932年夏,他考入北平中國大學政治經濟系後,參加了中華民族武裝自衛會和土地問題研究會等進步組織,積極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抗日救國的思想,先後參加了北平學聯組織的南下擴大宣傳團和「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
193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6年11月22日,國民黨反動政權以所謂「危害民國罪」逮捕沈鈞儒等7人的「七君子事件」發生後,他帶領全國學聯同全國各界一起,支援宋慶齡等人發起的營救運動,同國民黨的倒行逆施作堅決的斗爭。
1937年12月,段君毅同志赴延安參加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後被派往山東抗日前線,任中共泰西特委書記、泰西行政委員會主任,組織發展抗日武裝力量,開辟泰西抗日根據地。
1939年8月後,段君毅同志先後任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旅副旅長,魯西軍區副司令員,魯西行署副主任、主任,冀魯豫行署副主任、黨組書記,中共冀魯豫第二、第八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治委員,中共豫東(水東)工委書記,冀魯豫軍區豫東指揮部政治委員。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7年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大別山後,段君毅同志任中共鄂豫區委書記兼軍區政治委員,參與開創大別山解放區的斗爭。
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戰軍後勤司令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他採取因地制宜、上下配合、群策群力等有效措施,積極籌備渡江作戰所需的船隻和軍需,保證「要糧有糧、要人有人、要船有船」,為完成「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歷史使命作出了積極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段君毅同志先後任中共重慶市委常委,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委員,市財經接管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西南軍政委員會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兼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
1952年8月,段君毅同志任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分管基本建設和幹部工作。他領導和指揮了第一重型機器廠、第一汽車製造廠、洛陽拖拉機廠等一批對國民經濟有重大意義的骨幹企業的建設,親自參與規劃、選址、建廠、投產的各個環節,推動了各方面工作的順利開展。
1960年9月任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為我國機械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文化大革命」期間,段君毅同志受到沖擊和迫害,他堅決抵制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倒行逆施,共產主義信念毫不動搖。粉碎「四人幫」以後,段君毅同志任鐵道部部長、黨組書記。
1978年10月,段君毅同志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書記、省革委會主任、省軍區第一政治委員。他堅持把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作為一項重點工作,解決了河南省一批歷史遺留問題。
1981年1月至1984年5月,段君毅同志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北京衛戍區第一政治委員。他認真貫徹黨中央關於首都建設的指示精神,圍繞政治思想建設、環境美化建設、科學文化建設、適合首都特點的經濟建設,狠抓落實。主持制定了《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批准,加快了首都市政建設速度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工農業總產值以及城鎮居民和農民收入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在全市廣泛開展「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的大討論和「五講四美三熱愛」教育活動,強化首都服務觀念,大力規范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推動首都精神文明建設。
1982年9月,段君毅同志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1992年10月從領導崗位退下來。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政治工作傑出的領導人,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北京市委原第一書記段君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4年3月8日13時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戰功卓著
抗戰革命戰士
段君毅同志積極主張在創建抗日根據地同時,要建設好地方政權,建設好各級組織機構。1943年秋,環境比較惡劣,時局比較動盪。冀魯豫地區黃敬、段君毅等領導同志在紅廟地區召集了冀魯豫師生名流、進步人士座談會,討論時局、三三制政權問題。當時情況到了最艱苦時期,一是日寇採取五次強化治安運動,敵人掃盪「蠶食」,根據地一天天在縮小,環境極其惡劣,再加上多年旱災嚴重,蝗蟲成災,老百姓將樹皮都吃光了。在朝城、莘縣、觀縣地區有的老百姓全家都餓死在炕上,無人收屍。我們派部隊收屍掩埋。我們部隊再次進行了精兵簡政,採取了正規軍地方化,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部隊都穿起了便衣(長袍子,穿、睡都是這一件衣服)。黨號召:黨政軍民要咬緊牙關度過黎明前的黑暗時期,堅持抗戰到底。在開展戰勝自然災害、抗旱滅蝗的斗爭中,段君毅同志身為政委、行政公署主任也一樣沖入第一線,身先士卒帶領群眾一同抗旱滅蝗度過困難,落實毛主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指示,給人民群眾和部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解放戰爭的功績
1945年春,軍區下達了郭小砦、南樂、東平、陽谷等四個戰役命令,連戰皆捷。以後,八分區又進行了鄆北戰役攻打漢奸劉本功。勝利之後段君毅同志率8團(團長王應烈、政委李仕才、參謀長常志義)和冀魯豫軍區命令進至豫東(也叫水東)12分區,執行擴大根據地的任務。段君毅對曾思玉說:「老曾,我們相互度過了抗戰的艱苦歲月,共事非常愉快。上級調我去豫東十二地委工作,我只有服從命令。但我非常捨不得離開八分區,捨不得離開你曾司令。」我說:「哎,君毅同志,你率八團這個拳頭到那個地區一定會打開好局面,發揚你做群眾工作的特長。我們見面機會很多嗎。我們還是老規矩,四個菜一個湯,歡送你,我們的好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