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戰亂頻仍
擴展閱讀
小米事件 2025-08-15 04:28:58
股票收益和基金收益 2025-08-15 04:26:46

戰亂頻仍

發布時間: 2021-10-07 13:48:31

⑴ 深宮荒草沒, 戰亂頻仍過。 回念舊繁華, 太息不能絕 翻譯成白話文是什麼意思

曾經的宮闕如今只剩斷壁殘垣,荒草叢生。戰亂無休無止,看著眼前的蕭條破敗,感嘆往昔的繁華消散,離亂之殤。詩人卻只能慨然長嘆,黯然傷神。

⑵ 為什麼非洲總是戰亂不斷

其中一個重要歷史原因就是西方國家長期的殖民奴役和剝削。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歐洲列強控制了非洲的貿易和軍事,逐步將其演變成自己的原料供應地和產品傾銷市場,造成許多國家出現單一畸形的經濟結構,從而長期限制和影響了這些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此外,殖民者當局根據宗主國的需要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人為劃分國界和行政區界,製造民族矛盾,挑撥宗教沖突,從而導致社會動盪,這也成為非洲目前民族、宗教和地區矛盾激化的歷史淵源。

由於黨派、部族、宗教之爭,地區、邊界問題以及爭奪自然資源等原因,非洲地區戰亂不斷,政變頻仍

⑶ 非洲國家戰亂不斷的原因是什麼

貧窮就是動亂的根源
在加上一個原因就是西方國家長期的殖民奴役和剝削。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歐洲列強控制了非洲的貿易和軍事,逐步將其演變成自己的原料供應地和產品傾銷市場,造成許多國家出現單一畸形的經濟結構,從而長期限制和影響了這些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此外,殖民者當局根據宗主國的需要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人為劃分國界和行政區界,製造民族矛盾,挑撥宗教沖突,從而導致社會動盪,這也成為非洲目前民族、宗教和地區矛盾激化的歷史淵源。

由於黨派、部族、宗教之爭,地區、邊界問題以及爭奪自然資源等原因,非洲地區戰亂不斷,政變頻仍

⑷ 戰亂頻仍是什麼意思

戰亂頻仍是一個組合詞,意思是戰爭中亂糟糟的局面連續不斷、頻繁地發生。

一、戰亂

1、釋義

戰爭的禍亂,戰爭中亂糟糟的局面。

2、引證

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特別是你外公有不少的著作,經過戰亂,遺失了,回去我想也總可以收集得一些。」

二、頻仍

1、釋義

連續不斷,頻繁發生。

2、引證

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第八章一:「當時那些特權階層的知識分子,面對著統治階級內部篡奪頻仍、相互屠殺的政治環境,都想在老莊的思想中尋求靈魂的寄託。」

(4)戰亂頻仍擴展閱讀

戰亂頻仍的近義詞:

一、炮火連天

1、釋義

意思是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2、引證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六回:「這不過演放兩三響已經這樣了,何況炮火連天,親臨大敵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二、戰火紛飛

1、釋義

形容戰斗頻繁、激烈。

2、引證

浩然《艷陽天》第一二一章:「經過了這場災禍的考驗,好像當年跟著擔架隊闖了一趟戰火紛飛的疆場回來。」

⑸ 眼見戰亂頻仍,人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杜甫發出怎麼樣的吶喊大神們幫幫忙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麻煩採納,謝謝!

⑹ 商朝不也是邦國林立、戰亂頻仍的時代嗎跨地域的社會整合跡象是如何顯現的

這里所說的邦國林立應該不合適,當時商王朝已經是一個比較統一的國家,周圍多一些方國,其實也就是部落聯盟,戰亂不多,並且多是商代對外的征服。
跨地域整合主要是文化的交融。

⑺ 形容戰亂的詞語有哪些

真正的勇士,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以下是「描寫戰爭的詞語」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戰爭的詞語

1、破釜沉舟  短兵相接  城下之盟  負荊請罪  百戰不殆

2、攻無不克  血戰到底  千軍萬馬  紙上談兵  烏合之眾

3、決勝千里  馬放南山  倒戈相向  運疇帷幄  出奇制勝

4、兵荒馬亂  堅壁清野  以逸待勞  四面楚歌  槍林彈雨

5、戰火紛飛  暗渡陳倉  偃武息戈  餘勇可賈  刀光劍影

6、勇冠三軍  草船借箭  調虎離山  有勇無謀  揭竿而起

7、烽火連天  戰無不克  偃甲息兵  萬夫莫開  決一雌雄

8、龍血玄黃  遠交近攻  一夫當關  大獲全勝  折戟沉沙

9、盤馬彎弓  胡服騎射  步步為營  腹背受敵  屢戰屢敗

10、全民皆兵  風聲鶴唳  邯鄲學步  退避三舍  知己知彼

11、速戰速決  望梅止渴  圍魏救趙  殺身成仁  歸馬放牛

12、浴血奮戰  作壁上觀  驍勇善戰  招兵買馬  再衰三竭

13、一鼓作氣  同仇敵愾  連戰皆捷  釜底抽薪  彈盡援絕

14、唇槍舌劍  上兵伐謀  刀劍無眼  赤膊上陣  毛遂自薦

15、勢如破竹  秣馬厲兵  各自為戰  沖鋒陷陣  烽煙四起

16、知彼知己  刀槍入庫  以戰養戰  暗度陳倉  百戰百勝

17、血肉橫飛  如火如荼  戰無不勝  出其不意  決一死戰

18、枕戈待旦  攻其不備  兵戎相見  打草驚蛇  完璧歸趙

19、馬革裹屍  窮兵黷武  背水一戰  老馬識途  汗馬功勞

20、運籌帷幄  金戈鐵馬  硝煙彌漫  炮火連天  銳不可當

21、用兵如神  人仰馬翻  聲東擊西  單槍匹馬  南征北戰

22、草木皆兵  孤軍奮戰  人困馬乏

⑻ 戰亂頻仍的五代十國究竟意義何在

1、五代十國是唐代歷史衰落的產物,盛唐自安史之亂和黃巢反唐之後,便進入不可逆轉的頹勢中,其後歷史便上演了窮兵黷武、成王敗寇的交疊過程,因此五代十國算不上新的歷史階段,它只是唐王朝盛極而衰、極度分裂、無力回天的時空寫照。

2、五代十國的立國者皆為兵家出身,有勇無謀、依仗戰功恃寵而王,其繼承人又多是無有雄才大略之輩,北方諸朝皆兩代而亡,戰亂不已,加之契丹擄掠,中原已徹底泯滅了盛唐時期所創造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格局,並由此失去了自春秋以來一貫的文化核心地位;反之,南方十國由於遠離中原干戈,劃地為牢,局勢相對穩定,並延續著唐代社會的遺風,有幸保留了唐文化的火種,就此開始了引領中國文化的新格局。

3、盛唐文化在五代十國時期由磅礴的整體在諸王割據的社會歷史語境下開始分化,特別是在南方沉澱下來,並在文人士大夫的手中逐漸轉化地成熟而細致,帶有極為鮮明的江南水鄉的地域文化特色,並由此形成了「唐五代文化」——這樣一種帶著獨特的社會歷史特徵、及鮮活的地域特徵的、文化過渡階段,由此構成了宋代文化及其文化形式的先聲。

4、唐五代文化具有突出的「末世情結」:一方面它宣洩著及時行樂的滿足感,另一方面又充滿著惶惑、痛苦、感傷、絕望等難以排遣的情感意緒;一方面它放棄了社會道義的使命擔當,轉回到自我內在的觀照中去,另一方面又流露出對現實抵抗與掙扎的憤懣;一方面它轉向民間俗趣,另一方面又追求精神的超然物外和不染塵埃。總之,這些都是中國古典文化中的「末世情結」的典型特徵,並在唐五代文化有著鮮明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