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國產最先進的飛機有哪幾種
首先我要告訴樓上的人!殲十是三代半戰機不要誤導國人!而且殲十是中型飛機無法與馬版的蘇30MUKK相比當然指的是全面功能,殲十是最好能替代美產F16A/C替代品且價格低功能好!真是居家備用首先產品!相比殲十一B也是三代半聽說可具備空中核打擊!
② 中國的第一架國產飛機是
新中國第一架自製飛機,是初教-5初級教練機。該機於1954年7月3日首飛上天。於1954年7月26日,舉行了隆重的「初教-5」教練機試飛典禮大會。
在1951年的4月23號,國家航空管理局決定建立南昌飛機製造廠。同年5月13日,第一批建造者抵達南昌,在位於1934年在國民黨政府和義大利共同建立的國民黨第二飛機製造廠和航空研究所的舊址上開始製造開發。
當時條件艱苦,只有一條1500米的礫石跑道,一幢廠房,七幢舊機棚和30多台舊機床。在第一代建造者的共同努力,艱苦奮斗之後,只用148天的時間就建造一座修理從朝鮮戰場轉向的飛機的工廠。截至年底,南昌飛機製造廠修復了38架雅克-18飛機。為製造自主國產的飛機,打下了技術基礎。
(2)國產飛機擴展閱讀:
初教-5技術特點
機體結構
初教-5教練機,機身由合金鋼管焊接成骨架,呈構架式機身骨架。機身前段及發動機整流罩為鋁合金蒙皮。機身後半段由布質蒙皮覆蓋。機翼由梯形外翼和矩形中翼組成。中翼為全金屬結構,由兩根大梁、8根翼肋等組成,中翼中裝有兩個容量75升的油箱。
中翼與機身框架連接。外翼與尾翼的前緣、梁、翼肋等用鋁合金製作;布質蒙皮。
初教-5採用後三點式起落架,主輪半埋狀收入中翼,尾輪固定不可收。縱列式密封座艙具有良好的視野。機上裝有無線電收報機和機內通話設備。
動力裝置
初教-5教練機的發動機選用工作可靠、使用方便的蘇制M-11FP5缸氣冷式活塞發動機。M-11航空發動機,起飛功率為118千瓦,裝用於軍用教練機,共有零部件567種2684件。1954年7月29日,中國湖南株洲331發動機製造廠仿製的M-11活塞發動機完成總裝。
1954年8月16日中國產M-11發動機通過試車考核研製成功 。後來的初教-5飛機都是安裝的中國產M-11發動機。
初教-5使用一台5氣缸的活塞5型發動機,配合木質定距螺旋槳。初教-5的發動機整流罩採用「蒼蠅頭」式的設計,有著5個非常顯眼的鼓包,與初教-6的整體圓形設計有很大區別,這也是區別這兩種飛機的一個顯著特徵之一 。
初教-5採用了定距螺旋槳。也就是說,發動機是依靠改變轉速來改變拉力的。飛行員推拉油門桿,直接改變螺旋槳的轉速。
座艙儀表
初教-5的座艙儀錶板上,有一個大大的銘牌寫著發動機的工作參數,時刻提醒飛行員注意保持發動機的正常工作狀態。這塊銘牌上顯示:最大允許轉速2000轉(不超過2分鍾);起飛轉速不大於1900轉;爬高轉速1760轉;巡航轉速1620轉;滑油溫度最大允許值是70度;
正常溫度不高於45到55度;最小允許溫度是30度;滑油壓力正常值是4到6千克;汽油壓力正常值在0.2到0.5千克。
旁邊的一塊銘牌上,顯示初教-5飛機的主要飛行性能數據:最大允許俯沖速度285千米/小時;最大平飛速度248千米/小時;下滑速度140千米/小時;
爬高速度140千米/小時;著陸速度85千米/小時;1000米爬升時間5分鍾;2000米爬升時間11.7分鍾;3000米爬升時間20.5分鍾,起飛滑跑距離200米;著陸滑跑距離270米(用襟翼和剎車)。
③ 中國的國產飛機有哪些
1、殲-20
殲-20戰斗機(J-20)綽號威龍,北約代號火牙,是由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生產、裝備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單座、雙發、鴨式氣動布局重型隱形戰機,是第五代戰斗機。由成飛總設計師楊偉主導。
④ 中國國產的 飛機有哪些分別是多少代
2代機以前基本上都是仿製前蘇聯的:殲5(米格17)
殲6(米格19)
殲7(米格21)
強5(國產)
殲9(國產)
飛豹(國產)
殲10(國產)
殲11(蘇27)
殲14(研製中)JF
17梟龍(中巴合資)
另外我國目前現役國外機型為
SU
30MKK
SU
27SK
⑤ 中國的第一架飛機叫什麼名字
解放前第一架飛機是馮如一號,光緒三十四年(1908)4月,馮如製造出第一架飛機,進行試飛時,沒有成功。
中國的第一架飛機叫『初教—5』。
新中國第一架自製飛機,是初教-5初級教練機。該機於1954年7月3日首飛上天。於1954年7月26日,舉行了隆重的「初教-5」教練機試飛典禮大會。
初教-5的製造成功和順利首飛,結束了新中國不能自行製造飛機的歷史,掀開了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毛澤東主席曾親筆簽署嘉勉信給製造初教-5的航空部三二O廠,表示祝賀。
1954年,中國航空工業從修理走向製造邁出了極為關鍵的第一步,把國產飛機送上了藍天。當年,製造初教5飛機9架,愛姆-11愛夫愛爾發動機18台。中國航空工業第一次向部隊提供了自己生產的飛機。
(5)國產飛機擴展閱讀
1954年7月3日下午5時15分,盛暑火辣的太陽開始西下,首架飛機在對外保密的狀態下,進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緊張試飛。320廠的飛機場上,空盪盪,靜悄悄,只有幾位領導同志、專家組長、設計人員坐在看台上,全廠職工都站在各自的車間、科室外面仰天觀看。駕駛員段祥祿與刁家平登上自製飛機,進行起飛時慢滑、中滑、快滑,陡然騰空而起,昂首沖入雲端。
人們看見飛機伴著隆隆的聲響,像一隻雄鷹在藍天盤旋,忽而迅速上升,忽而垂直俯沖,忽而翻起筋斗,一翻就是四五個,忽而打著橫滾,一滾就是五六次,尤其是飛機還未改平,就進入了「失速尾旋」,連翻帶滾向下直插,忽而又停止翻滾,以半圓弧線形向上拉了起來,接著輕輕搖擺幾下機翼,駕駛員伸出頭來向人們致意,全廠職工在不同位置報以熱烈掌聲。
經過由遠及近的下滑,飛機准確地徐徐降落。駕駛員興奮地說:「機件性能良好,試飛一切順利。」在場的廠黨委書記兼廠長吳繼周說:「新中國第一架飛機在我們廠光榮誕生了,這是震撼中外的一件大喜事。
為了經受考驗,廠部決定還要進行為期一周的試飛,並將這架飛機命名為『初教—5』。」於是,從次日起至11月止,又在工廠上空秘密試飛13個多小時,每次約2小時,結果再次證明,飛機質量很好,完全符合設計要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中國第一架自製飛機
⑥ 國產的飛機直升機都有哪些
國產直升飛機要分階段
直五:是我國製造的第一種多用途直升機,也是新中國直升機科研應用的開端。研製初期代號「旋風25」,原型為蘇聯米-4直升機。1958年2月,哈爾濱飛機工業公司按照蘇聯提供的全套圖紙資料開始仿製米-4。1958年12月14日首次試飛,1959年初由國家鑒定委員會正式驗收,投入批生產。該機曾裝備我空海軍,目前已退役。
直六:哈爾濱飛機廠承擔了直6的方案設計工作,1968年,直6直升機作為國家任務正式下達,三機部決定:由新組建的直升機設計研究所負責直6的設計工作,哈爾濱飛機廠負責直6 的製造工作。直6是在直5基礎改型設計和換裝發動機的一種以空降為主的多用途中型直升機。1969年2月,直6進行了靜力試驗,當年12月在哈飛廠總裝完成。1969年12月15日,飛行員王培民駕駛直6直升機成功進行了首次試飛。為了這次首次試飛的成功,王培民曾預先在直5直升機上做了三次模擬發動機空中突然停車,利用旋翼自轉著陸的試驗飛行。1970年1月,直六直升機又取得高溫高原試飛的成功。由於多種原因該機沒有生產列裝。
直七:1971年直7開始進行機體和部件的靜力試驗及調試。其間,領導機關曾決定將直7作為艦載直升機的試驗機,到197l年9月,直7改艦載的工作停止,繼續作為普通直升機研製。 1975年5月,直7零部件加工完成了97%,並已裝配成兩架機體,配套生產的成品已到貨9O%。1979年,直7重型直升機完成了全機靜力試驗。 然而,1979年6月28日,國家決定直7重型直升機研製工作停止.其原因是由於國家財力有限,不可能同時投資研製兩種重型直升機,為了全力確保由江西景德鎮直升機廠承擔研製直8型直升機項目,直7直升機只得為直8讓路,從而宣告了直7重型直升機的夭折。
直八:我國於70年代末購進了14架法國航宇工業公司研製的SA321「超黃蜂」大型多用途直升機,交由海軍航空兵部隊使用。該機型在法國於1966年開始交付使用,裝備後成為我國第一代艦載機。在此基礎上,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和中國昌河飛機製造廠對超黃蜂進行仿製的大型多用途直升機。原型機於1985年12月首次試飛,第2架原型機於1987年10月試飛。1989年4月8日取得合格證。
直九:是我國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引進法國的SA-365N型「海豚」(Dauphin)2專利、研製生產的雙發輕型多用途直升機。1980年10月正式引進專利生產,1982年完成了首架Z-9直升機的裝配。1988年5月,直-9國產化總指揮部與有關部門簽訂了承包合同。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是總承包單位,用了3年多時間和其他90餘家廠所協力攻關,終於取得重大突破。1992年1月16日國產化直-9(國產化率達到71.9%)在哈飛首飛成功。 我國發展了該武裝型,是為了彌補陸軍武裝反坦克直升機嚴重不足的局面。(稱為武直九型)
*直十 目前未公開相關項目計劃。該項目主要由屬於中國二航集團的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HAMC)負責,於1992年責成全國四十餘家相關院所立項開發,為陸軍「九五」計劃重點攻關項目,得到軍方總裝部領導的重視。總裝部副部長徐懷中中將數度到該公司視察項目進度。
直十一:參考了法國小羚羊 獲由國家民航總局頒發的民用生產許可證。
AW139和CAl09型直升機:該機由江西昌河阿古斯特直升機有限公司生產 北京、大連、深圳警方裝備
HC120(國產EC120) 大慶警方裝備
其它直升機(非國產):
卡-28:由俄羅斯卡莫夫設計局研製,它是海軍反潛/搜救直升機,北約代號的「螺旋」。卡-28的出口型是在卡-27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與後者的主要區別是機載設備、敵我識別系統不同,並具有較大的載油量(4470升)。卡-28型直升機更大且續航時間更長。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購買了8~10架卡-28ASW/SAR型直升機,部署在其購買的2艘俄制956E型(現代級)導彈驅逐艦上。
米六:解放軍陸軍航空兵擁有少量的米-6(北約代號「吊鉤」)重型運輸直升機。據信這些直升機是在1970年向蘇聯購買的,直到近期才開始向公眾公開了少量信息。米-6巡航速度為250千米/小時,航程620千米,最大載重12噸。據說有三架已經墜毀,剩餘的使用壽命已到期。
米八:70到90年代先後引進了蘇聯米里設計局著名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機米-8,以及其重大改型米-17,以補充陸軍航空兵薄弱的航空力量。由於我國研製的直-5設計年代久遠,後續研製的直-6、直-8等不是未定型,就是不斷拖延,米-8和米-17的到來無疑緩解了緊迫的需要。米-8進口的數量較少,而米-17則較多,據說達到上百架,可國產。
米一七一:是俄羅斯米里設計局設計、俄羅斯烏蘭·烏德航空生產聯合公司生產的新型直升機,是著名的米-8T和米-17的現代化改進型,性能和可靠性比米-8T和米-17有顯著提高。新機於1988年開始研製,1991年開始生產.可以載客約20人到25人。傘兵15人。中國約有120架左右,可以自己生產。
米二六:是俄國米里直升機設計局研製的一種超重型運輸直升機,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起飛總重量最重的一種直升機。該機於1971年開始研製,1981年6月在法國巴黎第34屆航空展覽會上首次公開露面,1986年開始出口。北約綽號「光輪」(Halo)。
黑鷹:該機由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研製,在美軍中的編號為UH-60,是美軍目前裝備數量最多的通用直升機,用途廣泛,改型繁多。我國1984年從美國進口的「黑鷹」在內的各種直升機。中國於1984年7月與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簽訂購買24架S-70「黑鷹」直升機的合同,1984年11月首批4架「黑鷹」運抵中國天津。S-70是目前解放軍序列中唯一為大眾所熟知的美式裝備,也是迄今為止解放軍所擁有的高原性能最優秀的直升機。
SA341/342:「小羚羊」輕型直升機由原法國宇航公司(現歐洲直升機公司法國分公司)和英國韋斯特蘭直升機公司共同研製。為對付強大的蘇聯裝甲集群的威脅,中國在70年代末開始尋求由外國進口先進反坦克直升機的可能。很快解放軍選定了當時已不算最先進的「小羚羊」直升機。共購入24架
EC120:歐洲直升機公司全球第二條EC120直升機總裝生產線在哈爾濱建立,建成後將形成年產20架直升機的能力。這一合作不僅使哈飛實現了從EC120直升機部件生產到整機總裝的跨越,也成為中國真正具備設計、製造國際最先進直升機能力的標志。廣東警方有配備
EC135:上海、廣東警方裝備的歐洲直升機公司生產的EC-135是一種性能優異的輕型雙發多用途直升飛機,在全世界廣泛操作。
EC225:中國海上救助機構將從歐洲進口兩架,以增強沿海的空中救援力量。
R44巡航直升機:由美國羅賓遜公司生產 目前江蘇南京、陝西榆林、河南鄭州、三門峽警方;河北省森防站等有裝備
美洲豹:AS332L超級美洲豹是中國於1980年代向法國購買,其購買數量為8架。由於飛行性能算是中國當時相當不錯的中型運輸直升機,所以很少用於軍事運輸,主要是用於重要人物專機,其軍事作用非常低。
貝爾206:貝爾206是美國貝爾公司在OH-4A輕型觀察直升機的基礎上發展的輕型多用途 直升機。該機於1966年1月首次試飛,1966年10月取得聯邦航空局適航證。 首都通航公司購入貝爾206 L-4
S76 /S96 西科斯基生產,民用運輸型。 東方方航空等用於海洋油田運輸
國產飛機:
運輸機:農五 運7、 運8、運10(僅2架,後下馬)、 ARJ21、新舟60、正在研發的C919 (190座級)
戰斗類:殲5、殲6、殲7、殲8、殲10、殲12(下馬)、殲11(Su-27中國版)、強5
轟炸機:轟5、轟6、殲轟7
教練機:K8、殲教5、殲教6、殲教7、 初教5、初教6、高教9(山鷹)、L15 教練機
預警機:IL76、 Y8平衡木
滑翔機:解放系列
無人機:長江系列
⑦ 中國有自己生產旳民航客機嗎
2017年4月16日,國產大飛機C919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4號跑道進行了首次高速滑行測,跑道高滑測試是大飛機首飛前的最後一關。目前,首飛前的各項技術測試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展開。
中國是世界上發展最快、潛力最大的民用航空市場。而中國商飛公司的成立,開啟了中國自主研製大型客機的新篇章。中國大型客機於2008年5月11日上午在上海隆重成立,大型客機是指載客百人。
(7)國產飛機擴展閱讀
首型國產大型客機C919-命名規則:C919C是China(中國)的首字母第一個「9」的寓意是天長地久「19」代表最大載客量為190座未來的型號也可能命名為「C929」。
C919釋義
吳光輝說:「C是China 的首字母,也是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英文縮寫COMAC的首字母,同時還有一個寓意,就是我們立志要躋身國際大型客機市場,要與Airbus(空中客車公司)和Boeing(波音)一道在國際大型客機製造業中形成ABC並立的格局。」
吳光輝說,第一個「9」的寓意是天長地久,「19」代表的是我國首型大型客機最大載客量為190座。他說,「C919」之後未來的型號也可能命名為「C929」,其中「29」代表這一機型的最大載客量為290座。
中國大飛機選定C9字頭作為系列客機的命名,寓意是天長地久,並表明立志要躋身國際大型客機市場,要與Airbus(空中客車公司)和Boeing(波音)一道在國際大型客機製造業中形成ABC並立的格局。
⑧ 中國現在有哪些國產飛機啊
ARJ21就是翔鳳
MA60是新舟
翔鳳,科研代號ARJ21
ARJ全寫為「Advanced
Regional
Jet」),即「21世紀新一代支線飛機」。是由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研製的支線飛機。ARJ21是中國大陸第一次完全自主設計並製造的支線飛機。預計於2008年進行第一次試飛,在次年取得適航證後,將交付客戶投入商業運營。
ARJ21有四種容量不同的機型,客機型大約能設置70-100個座位。計劃於2002年開始,預計2009年初將投入大規模生產。
2005年底,引擎的設計通過了中國政府部門的審核,其它部件將在之後不久接受審核。幾乎所有部件均有中國國內公司生產。
2006年12月20日,ARJ21的機頭在成都正式交貨。
2007年12月,原型機出廠。
2008年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後,該項目的控制權由中航商用飛機有限公司轉至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製造廠商
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機頭
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尾翼
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機翼和機身
上海飛機製造廠:總裝
型號
ARJ21-700:為該系列的基本型。混合級布局78座、全經濟級布局90座,由CF34-10A引擎提供動力。具有兩種構型:標准航程型(STD)以及增大航程型(ER)。
ARJ21-900:為該系列的加長型。混合級布局98座、全經濟級布局105座,由CF34-10A引擎提供動力。具有兩種構型:標准航程型(STD)以及增大航程型(ER)。
ARJ21F:為該系列的貨運型。主貨艙長19.033米,最大載重10,150千克。
ARJ21B:為該系列的公務機型。
新舟MA60實際上是上個世紀我國仿製的安冬諾夫
安24運輸機(國產稱為運7)的升級版本
原代號為Y-7-200A
和基本型號的運7相比
MA60採用了普惠引擎
重新設計了駕駛艙
號稱使用了數字化控制設備
MA60於98年試飛交付使用
不過因為2000年運7-100型在武漢的空難事件影響
目前所有的MA60都在停飛狀態
⑨ 我國國產的飛機有那些在那些地方
目前我國的國產飛機有以下種類:
殲5飛機
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製造
殲6飛機
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製造
殲7飛機
成都飛機工業公司製造
殲8飛機
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研製
殲8Ⅱ飛機
沈陽飛機研究所設計、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製造
轟炸機
FBC-1飛機
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製
轟-6飛機
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製造
教練機
殲教1飛機
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研製
殲教5飛機
成都飛機工業公司製造
殲教6飛機
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製造
殲教7飛機
貴州航空工業總公司製造
空空導彈
PL-9導彈
洛陽光電技術發展中心、西安東方機械廠
-=-----
給你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的網址,上面可能有你需要的資料
http://www.avic1.com.cn/Chinese/cpzs/cpzs.asp
⑩ 現中國國產民航飛機有那些
新舟600就是中國現在最新型的中型客機,擁有自主產權,是自己國家開發研製的,在這個過程曾有多少人為之流淚流血,為的就是我國飛機里能夠有自己的飛機在天上飛,而不是波音的市場,看到這么美麗優雅的飛機出現,別忘了那些曾經為此而默默努力的工作者,一個個可愛的臉龐,在此,我想各位工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