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陳映真
擴展閱讀
都市股份股票行情走 2025-08-12 12:18:06
康哲葯業股票價格 2025-08-12 12:13:57
股票看分歧 2025-08-12 12:09:04

陳映真

發布時間: 2021-10-10 13:13:25

A. 陳映真出版的中短篇小說集有哪些

1983年陳映真開始涉足於敏感的政治小說區域,目的是要把他認為的「歷史真相」告之於眾,發表了影響頗大的《鈴鐺花》、《山路》等力作。1985年他又創辦了大型報道記實雜志《人間》,著力於思想文化陣線的戰斗。尤其是九十年代以來,站在「中國人」立場上清理台灣社會歷史,反思文學現狀,直面現實,與「文化台獨」和文學台獨論者展開了不屈不饒的斗爭。從1999年開始,陳映真的文學創作再掀高潮,為文壇奉獻了《歸鄉》、《夜霧》、《忠孝公園》等重作。無疑,陳映真創作的震撼力再次進發「像一個文學領域的探險家,從不滿足於腳下的獲得,不斷地踩著坎坷的路前行,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至今為止,陳映真出版的中短篇小說集有:《將軍族》、《第一件差事》、《陳映真選集》、《夜行貨車》、《華盛頓大樓》、《山路》、《忠孝公園》等;出版的評論集有:《知識人的偏執》、《孤兒的歷史,歷史的孤兒》等。

B. 陳映真的生平是怎樣的

陳映真原名為陳永善,1937年11月生於台灣西海岸的竹南村。在他兩歲時過繼給他的三叔。七歲時,因躲避空襲,養父家與生父家一同搬到台北縣鶯歌鎮,此時與他孿生哥哥相聚。九歲時,小哥哥重病身亡,這給他一次身心上的沉重打擊。直至很久很久以後,感傷的情緒還籠罩著他的心靈。他回憶到:「數十年來,依稀總是覺得他的死遽而使失落了一個對等的相似的自我,同時又彷彿覺得,因我的形貌,心靈的酷肖,那失落的一切,早在小哥病死的一刻與我重疊為一。」為了懷念死去的小哥,便在發表處女作《面攤》時用了他的名字「映真」為筆名,除此之外,還寓意為反映生活的真實。1957年,陳映真考入台灣淡江文理學院外文系讀書。大學二年級時,《面攤》的問世使他從此躋身於台灣文壇。陳映真善寫小說,又作評論。發表小說時的筆名為陳映真,而發表評論文章時的筆名則是許南村。台灣著名學者、評論家呂正惠教授曾將陳映真的創作分為四個階段——自傳時期、現代主義時期、反省時期及政治小說時期。統觀陳映真的創作歷史,每一個時期都留下了他的創作足跡。1959年至1961年是他的自傳時期。這時期他的作品基調是「傷感、憂郁、蒼白而且苦悶」,他在自剖式的《試論陳映真》一文中寫道:「1958年,他的養父去世,家道劇而中落。這個中落的悲哀,在他易感的青少年時代留下了很深的烙印。這種由淪落而來的灰黯的記憶,以及因之而來的挫折、敗北和困辱的情緒,是他早期作品中那種蒼白慘綠色調的一個主要根源。」正如他自己所剖析的那樣,破敗的家鄉市鎮、貧困的哀愁、苦悶的情緒,以及遠離故鄉這樣愁思,無一不在《面攤》、《我的弟弟康雄》、《鄉村教師》、《死者》、《故鄉》、《祖父和傘》等篇小說中找到影子。這一時期,陳映真還在現代派超現實主義的圈子裡盤旋、惶惑、迷茫、充滿凄苦和無奈。他作品中人物的命運也大多在失敗中走上自殺的道路。如《我的弟弟康雄》中的那個充滿烏托邦式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康雄、《鄉村教師》里在幻滅中發狂自殺的吳錦祥、《故鄉》中的那個終於墮落的哥哥、《加略人猶大的故事》中的猶大等等,都是市鎮小知識分子。他們都懷著極旺盛的理想,但都缺乏將理想付諸實施的勇氣和力量。他們只看到理想的美好,卻不願為實現理想而付出代價;他們只想走平坦而有鮮花的大道,卻畏懼崎嶇長滿荊藜的小路。這種用生命賭明天的、有著濃重感傷情緒的城鎮知識分子形象的再造,正是此時期由於養父去世、家道中落的悲劇使陳映真處於人生彷徨階段的真實寫照。

這些作品,無疑打上了自傳體的烙印。

C. 陳映真的主要作品

陳映真發表過數十篇長、短篇小說,於2001年由台北洪範書店集結為6冊《陳映真小說集》:
第1冊:《我的弟弟康雄》(1959-1964)
面攤、我的弟弟康雄、家鄉村的教師、故鄉、死者、祖父和傘、貓和它們的祖母、那麼衰老的眼淚、加略人猶大的故事、蘋果樹、文書、將軍族、凄慘的無言的嘴
第2冊:《唐倩的喜劇》(1964-1967)
一綠色之候鳥、獵人之死、兀自照耀著的太陽喔!蘇珊娜最後的夏日、唐倩的喜劇、第一件差事
第3冊:《上班族的一日》(1967-1979)
六月里的玫瑰花、永恆的大地、某一個日午、累累、賀大哥、夜行貨車、上班族的一日
第4冊:《萬商帝君》(1980-1982)
萬商帝君
第5冊:《鈴璫花》(1983-1994)
鈴璫花、山路、趙南棟、當紅星在七古林山區沉落(報告文學)
第6冊:《忠孝公園》(1995-2001)
歸鄉夜霧、忠孝公園 《現實主義藝術的新希望》
該文以筆名「許南村」於1978年發表於《詩潮》第三集,文中稱:「主觀而主動地創造克服人的疏離的偉大的作品……這就不單只要求這個作家把他抵抗人的疏離的意念結晶於作品的內容,他還須要充份地認識到藝術品在工商社會中受制約於市場法則的整個生產到消費的行程,積極地掌握現有的藝術表達形式,寫出現代人生的破碎、不連續、庸俗化和失去動能的條件;鼓勵人和社會、人和歷史,從而人和人之間生動活潑的關系的偉大的、這個時代的、這個民族的現實主義之藝術。」
《知識人的偏執》
《孤兒的歷史、歷史的孤兒》
《西川滿與台灣文學》
《中國結》 《人間雜志》
《人間思想創作叢刊》

D. 陳映真的堅決捍衛

作為文學理論家,陳映真最為人熟知的是《中國文學史論》。他主張台灣現代文學是中國新文學在台灣的延伸和發展,是中國文學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鄉土文學」的盲點》、《同一個民族共同的命運共同的斗爭——台灣新文學運動和「五四」新文學運動的聯系》、《論「文學台獨」》等一系列文章在文化「台獨」逐漸抬頭的近30年間陸續發表,「深刻揭露了『文學台獨』的荒謬性和危害性,給台灣文化界的『台獨』傾向以沉重打擊」。
「陳映真是第一個以小說形式表現台灣上個世紀5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革命者的斗爭與犧牲的作家,也是第一個反對『台獨』的作家。」陳建功說:「他以理性的思辨和戰斗的激情,對形形色色的民族分離主義展開了旗幟鮮明、思想厚重、有理有據的批判。」
「陳映真的36篇作品中,表現民族鄉愁的作品佔到21篇,比如《第一件差事》、《將軍族》 、《歸鄉》等,表現了在台灣的大陸人的痛苦回憶以及鑽心一般的思念,寫出了他們無『根』的傷痛和漂泊的悲情。」趙遐秋說。
「生於台灣的中國人」是陳映真賦予自己的定義,「我為是一名中國作家而自豪」是他面對世人的宣告。
在維護鄉土文學的論戰中,陳映真坦然宣示「平生最大的願望,是做一個平凡而胸襟坦闊、脊骨挺直的中國人」。他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一個分離和對峙的民族是一個殘缺和悲傷的民族,「我希望我們的民族能夠重新團結」。

E. 陳映真小說的思想意義

重慶真想做的思想 依然然後這個我好像知道 我查一下 然後回復你

F. 陳映真的個人經歷

陳映真(1937年10月6日— )男,台灣作家,原名陳永善,筆名許南村,台北縣鶯歌鎮人。
陳映真生於苗栗縣竹南鎮中港,筆名「陳映真」原是他早逝的孿生小哥的名字。陳於1957年成功高中畢業後考取淡江英專(即今淡江大學)英語系,1961年畢業。在1959年陳映真便以第一篇小說《面攤》出道。之後陳映真擔任高中英語教師,後進入輝瑞大葯廠(pfizer)工作。
1968年7月台灣當局以「組織聚讀馬列共黨主義、魯迅等左翼書冊及為共產黨宣傳等罪名」,逮捕包括陳映真、李作成、吳耀忠、丘延亮、陳述禮等「民主台灣聯盟」成員共36人,民盟成員各被判十年刑期不等,陳映真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並移送綠島。陳映真被捕時亦為《文季季刊》的編輯委員,季刊相關文人黃春明、尉天聰也遭到牽連,因而這次事件又被稱為「文季事件」。陳映真入獄期間「對自己走過的道路進行了認真的反省,對社會現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開始由一個市鎮小知識分子走向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的知識分子」。

1975年陳映真因蔣介石去世的特赦而提前三年出獄。出獄後仍然從事寫作,轉趨現實主義,並且在台灣鄉土文學論戰中發表《建立民族文學的風格》、《文學來自社會反映社會》、《鄉土文學的盲點》反擊餘光中等人對鄉土文學視為工農兵文學的攻擊;1979年鄉土文學運動方殷時再度被捕,但36小時後奇跡般獲釋。1980年代陳映真繼續參與《文季》、《夏潮論壇》等雜志的編務,並且在「中國結」與「台灣結」論戰中再度與本土派交鋒。1983年應邀赴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結識大陸作家王安憶等。 1985年11月,陳映真創辦以關懷被遺忘的弱勢者為主題的《人間雜志》,1989年7月成立「人間出版社」並擔任出版發行人。
陳映真的統一意識型態也頗強烈,與中共官方關系良好。1988年,成立「中國統一聯盟」並擔任首屆主席。199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授予陳映真榮譽高級研究員;1998年,中國人民大學授與陳映真客座教授稱號。陳映真也參與了199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周年大典」。
2000年,陳映真在《聯合文學》雜志九月號發表《關於「台灣社會性質」的進一步討論》一文透露:餘光中當時將陳映真文章中引述的馬克思之處一一標出,加上批註,寄給了當時「國防部」總作戰部主任王升將軍,告密陳映真有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這在當時戒嚴的台灣島上是「必死之罪」,陳映真僥幸躲過這場災禍。
陳映真在1977年與陳麗娜結婚,1990年後經常進出中國大陸並久居北京;2006年9月26日在北京第一次中風入住朝陽醫院,病情改善後轉至普通病房,至10月16日再度中風陷入重度昏迷,現被安排於該醫院「重症監護室」。
2009年9月,由全國台聯和中國作協聯合主辦的「陳映真先生創作50年學術研討會」於9月18日在北京舉行。陳映真夫人陳麗娜代表康復中的陳映真出席。
2010年8月18日至19日,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主席團第十次會議於在山西省太原市召開。會議決定聘請陳映真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1937年 出生於台灣竹南中港。 1950年 鶯歌小學畢業。 1954年 省立成功中學初中部畢業。 1957年 省立成功中學高中部畢業,入淡江英專。 1959年 第一篇小說《面攤》發表於《筆匯》一卷五期。 1961年 淡江文理學院外文系畢業。 1963年 進入強恕中學擔任英文教師兩年半。 1965年 進入美商輝瑞葯廠。 1968年 應邀赴美參加國際寫作計劃前,因「民主台灣同盟」案被警總保安總處逮捕。十二月,判刑十年。蔣介石去世特赦出獄。十月,以筆名許南村發表「試論陳映真」一文,自我剖析,並由遠景出版《第一件差事》、《將軍族》兩書,復出文壇。 1976年 年初,小說《將軍族》遭查禁。十二月,《知識人的偏執》由遠行出版社出版。 1978年 十月三日,第二次被調查局拘捕,三十六小時後始釋放。 1979年 十一月,《夜行貨車》由遠景出版社出版。年內,與宋澤萊得第十屆吳濁流文學獎。七月,《雲-華盛頓大樓系列(一)》由遠景出版社出版。八月,與七等生赴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 1984年 《山路》、《孤兒的歷史、歷史的孤兒》由遠景出版社出版。 1985年 十一月,創刊《人間雜志》。十二月,自選、插繪《陳映真小說選》,作為紀念人間雜志創刊收藏版,計收入《將軍族》、《唐倩的喜劇》、《第一件差事》、《夜行貨車》、《山路》等五篇。 1987年 六月,《趙南棟》由人間出版社印行。七月,與康來新等合著的《曲扭的鏡子》,由雅歌出版社印行。九月,赴美國愛荷華參加國際作家寫作計劃成立二十周年志慶。十一月,《趙南棟》增訂再版。 1988年 三月,陳映真作品集十五卷由人間出版社策畫印行。四月,參與籌組「中國統一聯盟」,任盟主席。六月,赴香港參加《陳映真文學研討會》。 1989年 四月,赴韓國采訪訪問。五月,赴美國加州波爾娜斯參加中國研討會。九月,《人間雜志》因虧損停刊。 1990年 二月,率「中國統一聯盟代表團」到北京訪問。 1991年 八月,籌劃由人間出版社出刊「台灣政治經濟叢刊」。 1994年 二月,籌劃並執行日據台灣五十年《五十年枷鎖》照片展於台北新生畫廊,展出歷史珍貴照片三百餘幅。三月,報告劇《春祭》於十二日在台北「國立」藝術館公演,觀眾爆滿。 1996年 秋,中國社科院授予榮譽高級研究員。 1997年 二月,台、日、韓、沖繩「東亞冷戰與國家恐怖主義」研討會台灣主辦辦公室負責人。七月,《向內戰與冷戰意識形態挑戰》發表於「鄉土文學論戰二十周年回顧與再思學術研討會」。七月,受邀參加香港回歸大典。籌劃並執行香港百五十年照片展於台北市誠品書店。 1998年 八月,參加韓國濟州島「廿一世紀東亞和平與人權」研討會。十月,《陳映真文集》(小說卷、文論卷、雜文卷)由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十月,參加黃春明作品研討會並發表論文。十月,獲中國人民大學授與客座教授稱號。 1999年 九月,小說《歸鄉》發表十月,受邀參加大陸建國五十年大典十一月,赴沖繩參加「東亞和平與人權」學術討論會。十二月,受邀參加澳門回歸大典。

G. 陳映真的作品揭露了哪些問題

1961年至1968年是陳映真的創作由超現實向現實主義過渡時期。此時,他的作品涉足於實實在在的生活之中,揭露、諷喻現實取代了原本的無奈和逃避,兩岸關系成為他作品中的主題:描寫台灣姑娘與大陸老兵演繹愛情悲劇的《將軍族》,既突出了人物自愧的心靈美,也突出了對現實的控訴,殘酷的現實生活摧毀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希望。

《將軍族》的問世,將陳映真的創作從幻想拉回到現實,落腳在堅實的土地上。而在他另一部小說《唐倩的喜劇》中,又可感受到他的思想有了飛躍性的變化,從現代派文學的靈魂——存在主義的陰影中掙扎出來,走向燦爛、多姿的現實:女主人公的四次換偶輪轉與存在主義信徒的試婚,到信奉存在主義且又掙脫,正顯示出作者沖出現代派的樊籠邁入新的創作行列。

H. 陳映真的《夜行貨車》賞析

《夜行貨車》作者陳映真,1937年生,台灣台北人。1959年開始發表小說。已出版小說集《將軍族》、《第一件差事》、《夜行貨車》、《華盛頓大樓》、《山路》、《陳映真選集》等,另有《陳映真作品集》共十五卷。陳映真是台灣鄉土文學的一面旗幟,是70年代鄉土文化論戰中的理論驍將。他的前期創作側重描寫市鎮小知識分子的生活現實和理想幻滅,色調感傷、憂郁,一部分作品表現流落台灣的大陸人的滄桑傳奇,以及他們和台灣本省人的關系紐結,充滿人道主義情情。1975年後進入鄉土文學創作期。這期間的作品集中於揭露帝國主義對台灣進行經濟掠奪的民族性題材,明快、理性、嘲代之以過去的感傷,由刻劃個人內心情緒轉向社會現實生活的反映和批判。陳映真的作品飽含著對人生對社會的思考,閃爍著理想主義的光芒,在現實主義創作中追求深厚的象徵意味和浪漫主義色彩,善於結構情節,長於營造藝術氛圍和刻劃人物內心。

《夜行貨車》是陳映真出獄後寫的首篇作品,復雜的題材和深刻的寓意別開生面,標示著他進入鄉土文學創作期的轉折。小說以女秘書劉小玲與林榮平、詹奕寵的感情糾葛為線索,以跨國公司老闆在台灣超越經濟的滲透為背景,來展開復雜的矛盾沖突,由此揭示了台灣社會工商化、經濟國際化過程中所出現的社會病態,也涉及到當代台灣知識分子的分化和走向,從中傳達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回歸鄉土的願望。

《夜行貨車》的藝術成就,首先得力於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圍繞愛情糾葛而出現的劉小玲、林榮平和詹奕宏,其感情意蘊和性格內涵已大大超越了愛情框架,具有豐富深刻的社會時代意義。從人物關系的設置上看,大陸籍的劉小玲是主人公,紐結著她感情的林榮平和詹奕宏皆為台灣本土的知識分子,在劉小玲愛情歸宿的選擇面前,一邊是身為劉小玲頂頭上司、前程看好、暗地裡與她親炙了兩年的林榮平,一邊是新到公司一年、有真才實學又桀傲難馴、與劉小玲剛剛墮入愛河的詹奕宏,而最終林榮平卻成為詹奕宏的手下敗將。這其中不僅僅是個人感情的對峙,更重要的是兩種人格的較量,是兩種人生方向的抗衡,也是對台灣本土知識分子的民族情感的檢視。陳映真在他的名作《將軍族》之後,又一次讓本省人與大陸人同時登台,並使劉小玲與詹奕宏在「共御外侮」中結合,一同回歸鄉土,這里寄遇了作者希望從鄉土母源重建生存方向的熱情和思索。

作品集中刻劃了台灣本土的兩種知識分子形象。林榮平是一個崇洋媚外的軟骨病患者,從台南鄉下的農家孩子,到台灣馬拉穆國際電子公司的財務部經理,他在出賣知識和才能的同時,也出賣了個人的尊嚴和民族的氣節。對洋老闆摩根索,林榮平察顏觀色,曲意逢迎。他對摩根索的旨意心領神會,手段高超地做了假帳,順利地通過了太平洋地區財務總裁的檢查。在贏得上級的好評之後,林榮平又適時地把功勞歸給摩根索,使之大為高興。當然,林榮平也得到洋老闆予以升遷的許願。這樣一個「奴才胚子」。在摩根索調戲中國女職員劉小玲的時候,在他污衊中國人的時候,會有什麼反應,就可想而知了。對待女秘書劉小玲,林榮平則表現出自私、偽善的道德小人面目。他既不想和妻子離婚,又要在劉小玲這里秘密宣洩感情;他對劉小玲雖有過愛,但他更愛的是自己的地位、聲名和前程。國際資本的豢養和物質利益的享受,使林榮平成為一個外表堂皇、高貴,內心卻柔弱、卑怯的人,一如那「那長尾雉的標本」。

詹奕宏是作品肯定的知識分子形象。強烈的民族情感和嫉惡如仇的個性,使他的人格形象與公司里那群「奴才胚子」有著天壤之別。作品真實地寫出了他的性格內涵與演變。他粗暴、善妒,但這類性格弱點在與劉小玲的情感碰撞中逐漸收斂,人性的純度也在不斷提升,因為他和劉小玲的感情源於真愛。他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絲毫不能忍受洋老闆對中國政治的干涉和對中國人的侮辱,於是有了拍案而起、辭職抗議的凜然舉動。為了今後「再也不要龜龜縮縮地過日子」,他毅然回歸鄉土。詹奕宏與林榮平這兩個形象,既互相映照,又山高水低,昭示出作者對台灣本土知識分子人生的好惡褒貶的價值判斷。

象徵手法的巧妙運用,為作品增添了獨特的魅力。作品的象徵不僅僅是技巧的、個體的,而是融入思想主題的總體象徵。「長尾雉的標本」作為林榮平外表堂皇、內心卑怯的象徵,無疑是道德小人的寫照;「溫柔的乳房」既實寫劉小玲豐盈美麗的青春,也象徵旺盛美好的民族肌體;「沙漠博物館」喻意了建立在精神荒原上的西方物質文明;「景泰藍的戒指」,表面上是詹奕宏和劉小玲東方式的定情物,實則象徵了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夜行貨車」則是復興民族精神、回歸鄉土的巨大象徵。

小說中委婉有致、充滿感性的語言,既有現代色彩,又富於民族情思。它對於發掘人物復雜微妙的心理,烘托小說場景與氛圍,闡發作品的主題內涵與象徵意義,起著有力的作用。

I. 陳映真後期創作發生了哪些改變

創作政治小說則是他後期創作中的更深的一次探索。八年的監獄生活,使陳映真的創作理智較早期創作更發達更寬闊。他不把自己限制在極小的范圍內,兢兢業業地去開墾自己所熟悉的土地,而是「棄其所能」的行徑,追尋更高的思想境界,拓寬自己的藝術才思。所幸的是,他所創作的政治小說《鈴鐺花》、《山路》,由於台灣的政治禁忌逐漸放鬆,這兩篇小說無論從題材上還是藝術表現形式上都得到一個較大的突破,在台灣文壇上發生較大影響。

在三十年來的台灣新文壇上,很少有作家像陳映真一樣隨時用他的敏銳的現實感捕捉台灣歷史的「真實」。從他前後期的創作風格和思想內容來看,獨特的使命感成為他創作的精神支柱。作為台灣的最具思想性,最具政治頭腦,最具時代感,而又最具浪漫情趣的優秀作家,近年,他的「再出發」小說中突現的反思現狀、直面現實的主題設置則預示出陳映真的作品將會達到一個更完美的頂峰,這就是陳映真理智、探索精神的最終實現。

現實主義深沉的揭露和批判精神與現代派的象徵、暗示、時空交錯等靈活多樣的表達藝術相融合,是陳映真小說中所顯現的獨特藝術。其既有深邃的思想,也有高度的藝術;既有現實的內涵,又有夢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