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姓鄭 男孩 2013年1月14號10點30分。。起名
鄭佳毅,五行順序「火木木」,八字喜神火木木五行相生,因此姓名補益八字,這個五格好一點。
2. 喜歡上同性、不能被人接受嗎
同性有什麼不好, 現在社會已經廣泛的開始解釋同性之愛了 同性結婚,在很多國家都已經實現了, 只要相愛,有什麼不可以 , 如果你們真的有勇氣走下去, 還會怕世俗的眼光么? 雖然說現在圈內佔了將近百分之20是偽同性戀, 加油吧, 慢慢的家人會接受的 , 圈內很苦,同性的愛 , 比異性愛,更堅強,卻又更脆弱. 我吧,再苦也會走下去.
3. 鄭遠濤工號105404是阿里巴巴的員工嗎
親,除了阿里巴巴杭州總部以外全國有很多嗎阿里授權的渠道道理負責所屬區域的阿里巴巴服務, 我們公司就是蘇州這邊的渠道代理商,我們並沒有所謂的工號,一般工廠才會有吧
4. 如果因為感情受挫變成同性戀還能變回來嗎心理還健康嗎
再讓自己的感情受挫一下! 既然你感情受挫,就可以從異性戀變成同性戀,那麼當然也可以從同性戀變成異性戀。 補充: O(∩_∩)O哈哈~, 我跟你開玩笑的。 你是女生嗎? 你想想看,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男人。怎麼可能每個男人都像讓你感情受挫的一樣?就算你對這個男生,不感興趣了;那麼完全可以對其他男生有感覺啊。 就算你對男人徹底失望了,對任何男人都沒感覺了;但是怎麼可能對女孩子有感覺了呢?怎麼可能變成 同性戀 了呢? 補充: 同性戀,是一個沒有科學意義的詞。 從字面上,同性戀表示兩個性別相同的人談戀愛。但是,如果一個人從來沒談過戀愛,那麼他就什麼都不是了嗎?實際上,科學家不用同性戀這個詞,而是用「同 性傾向 」表示一個人的性傾向是同性。 那麼,什麼是性傾向?什麼又是同性傾向? 補充: 一個人的內心深處不由 自主地 感受到來自特定性別的人的吸引,這種吸引綜合地表現為: 感情沖動 和 性沖動 。簡單地說,這就是被人吸引,還有就是一定要在「感情」和「性」兩方面同時被吸引。但是,這種被動地吸引不是針對一個人,而是被「特定性別的人」吸引,可能是男性,也可能是女性,或者也可能被任何一種性別的人都可以吸引(雙 性傾向 )。 同性傾向就是指被與自己性別相同的人吸引。(男人被男人吸引,女人被女人吸引。) 以上說的是吸引,跟喜歡、愛、欣賞等等的這些詞都無關。—— 愛祖國、愛人民、愛爸爸媽媽、愛 哥哥弟弟 、愛姐姐妹妹,這些同樣跟吸引無關。作為一個人,你可以愛不同的人,甚至連性別都不同;但如果是說 愛情 ,那麼「吸引」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假如一個人的性傾向是異性,那麼他對同性的感情只可能是友情,絕對不可能是真正的愛情。反過來,情況也是一樣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被什麼樣的人吸引,被什麼性別的人吸引,這都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說,性傾向是不可改變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性傾向在他(她)的一生中只有一種,要麼是同性傾向,或者是異性傾向,再或者就是雙性傾向。 補充: 不管是什麼 性傾向 ,它們是先天的,還是後天形成的,目前在科學界還存在爭議。 不過,大部分科學家都認為性傾向是天生的,或者在幼年時期(大約1-3歲)就已經形成了。 性傾向的形成與被他本人意識到,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沒有人能一出生就知道自己是什麼性傾向。 有些人的性傾向雖然是同性,但他們從小到大看到的都是 異性戀 ,不知道怎麼樣才算是 同性戀 ,更不知道自己也是同性戀。在歧視同性戀的社會環境中,很多人經歷了很多事情,用了很長的時間,才意識到自己的真實性傾向。有的人甚至到了50幾歲才明白。 在他們發現自己的真實性傾向之前,他們可能跟異性發生過關系。 補充: 根據科學家的統計,不管在什麼國家,什麼地區,什麼社會環境,同 性傾向 在人口中的比例是3—5%,也就是說平均下來,100個人裡面最起碼有3個人是同性傾向。所以說, 同性戀 傾向的人無處不在,你一直都會遇到,但是不知道哪些人是,哪些人不是! 有些人的性傾向雖然是同性,但是他從小到大看到的都是「男人愛女人,女人愛男人」,所以他覺得自己也「應該」愛異性。他覺得同性戀是不正常的,只有 異性戀 才正常。 嚴格來說,正真的同性戀,是表示一個人的性傾向既是同性,而且他自己又能夠很好地接受這一個事實,並且以真實的自我生活。 補充: 除了人類,在很多動物的種群中,都存在 同性戀 的現象。 目前,被生物學家發現的同性戀動物有兩千多種。比如,企鵝,大象,山羊,黑猩猩、日本獼猴、美國野牛、瓶鼻海豚、長頸鹿、非洲羚羊、 黑天鵝 、 海象 、 灰鯨 等等。我說的是在這些動物中,都存在同性戀現象;不是說它們全部都是同性戀。它們在地球上不知道生存了多少萬年,但是同性戀現象仍然存在著,沒有被大自然淘汰……可見,同性戀並沒有違反大自然的規律。 在人類社會,自古以來也都存在同性戀。連 《紅樓夢》 裡面,都有關於同性戀行為的描寫。 2001年第三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准》對同性戀重新定義,同性戀被 中華醫學會 精神科分會從精神疾病名單中剔除,也就是說同性戀在中國早就不屬於疾病范疇了。而美國心理學協會、美國精神醫學會,在1973年就將同性戀行為從疾病分類系統中去除。1990年5月17日, 世界衛生組織 也把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單中去掉。在某些歐洲國家,同性戀已經可以公開注冊結婚,享受與 異性戀 完全等同的權益。 在我國還有一些 心理醫生 為了賺錢,對同性戀採取治療。如果是在國外,那麼他們早就被吊銷行醫執照了。 補充: 一位來自廣東省 廣州 市的母親,她叫 吳幼堅 。她的兒子鄭遠濤,是一名 同性戀者 。她非常支持自己的兒子。 鳳凰衛視 采訪了她: http://you.video.sina.com.cn/b/15072609-1505151365.html 以上是視頻,你可以到那個網站去觀看。這是 新浪播客 。 這是那位母親的 新浪博客 地址: http://blog.sina.com.cn/3sj 她開博客就是為了支持自己的兒子,也為了讓 同性戀 更好地被社會接受。 補充: 古時候的人結婚,一定要遵守「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不按照父母的意思跟自己不愛的人結婚,就是罪過。 子女跟自己心愛的人 私奔 ,肯定會讓自己的父母沒臉見人。如果女兒跟男人私奔,那麼就更讓父母沒法做人了。但是,用現代人的 道德評價 ,他們真的就沒有權利跟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嗎?他們真的必須跟不愛的人結婚嗎? 你爸媽不會強迫你做不喜歡做的事情。 不過,假如你父母強迫你跟一個你不愛的人結婚,但是你不願意。這就證明你自私,你不孝順嗎?跟什麼人結婚,是每個人的自由;結不結婚,當然也是每個人的自由。 這跟 同性戀 無關。就算是 異性戀 ,有些人也不結婚。 如果再過幾十年,也許人們接受同性戀了,就像現在的人提倡 男女之間 的 婚姻自由 一樣;那麼到時候,人們肯定也會贊頌那些為了 自由戀愛 而不顧世俗眼光的同性戀。 補充: 其實在中國,也有很多 同性戀 都生活得很幸福,非常恩愛!被不被別人認同,對他們來說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自己非常認同自己。 幸福是自己的!自己幸福就可以,幹嘛要在乎別人說什麼? 可惜,他們的幸福不會被每一個人都知道。所以,很多 人錯誤 地認為同性戀一定不幸福。 補充: 1999年,在 廈門 有一對 男同性戀 者,他們得到雙方父母的支持,在一起生活。為了見證他們的愛情,他們開辦了 一個網 站,叫做「 愛白網 」。這個網站到現在已經有10 年歷 史了。在那個網站上有一個「同志問答」欄目,主持人是一位博士(美籍華人)。你可以向他請教任何這方面的問題。他是這方面的專家,而且他還在 上海 復旦大學講過課,講的內容就是同性戀心理。在那個網站上有講座的錄音。你感興趣的話,可以下載了聽。 那個網站非常有名氣,所以你只要使用網路或者 google搜索 愛白,就可以找到了。在搜索結果中,你看到的第一個網站就是愛白網。 那上面有很多講座,但是我個人認為,最好的兩個就是:2008年03月19日上海復旦大學和2007.03.19 福建師范大學 的。第一個講同性戀,第二個講戀愛技巧。
5. 你們是如何看待同性戀的這一人群的,如果你的身邊有一個這樣的朋友,那麼你會怎麼做呢
同性相吸該「隱形」還是「出櫃」?
不久前閉幕的第三屆中國(廣州)性文化節上,一個曾經被列為輿論禁區的話題———「中國同性戀問題」在學者和普通市民中引發了前所未有的熱論。專家們出示的數據令人咋舌:「同性戀者通常占人群的3%~4%。」然而,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很難發現身邊有人是同性戀者。他們選擇「隱形」的原因很多,首要原因來自社會的歧視。然而,對於一些已經在朋友圈子裡公開身份(俗稱「出櫃」)的同性戀者來說,和社會歧視相比,來自家庭的阻力更令他們揪心。面對「隱形」的痛苦與「出櫃」的艱難,不少人只能懷著矛盾的心情度日如年。
「性傾向怎麼公開,公開到什麼程度,前提是不要傷害身邊人,更不能為了遮掩自己的性傾向而犧牲一個無辜的女孩。」作為廣州最早在媒體上公開自己性傾向的同性戀者之一、25歲的鄭遠濤認為同性戀者談及「出櫃」尤其是面對父母時應十分慎重。
舉止斯文有禮的鄭遠濤畢業於廣外英語專業,現在是一名自由職業者,他也是全國性同性戀網站「愛情白皮書」的一名志願者,平時義務做一些網路編輯工作。他「出櫃」的過程可謂循序漸進:中學時只有個別很親密的同學知道,高三時,他向父母坦承了自己的性傾向,上大學後逐步對要好的同學和室友公開,畢業後在某出版社工作時,同事們已經知道身邊有一位「性少數派」。
「我的例子比較特殊,比較順利。」鄭遠濤說,他在初中階段已經通過同性戀題材的電影了解了相關信息,因此在發現自己只對男性動心時,內心沖突並不劇烈。
高考前,在一次傾心談話中,他告訴了母親自己的性傾向,事後由母親轉告父親。當晚,他久久難以入睡,擔心父母可能會為此情緒激動。然而,父母的反應出乎他的意料,父親只是淡淡說了一句「他還小,也許以後會變」,後來看到已是大學生的他把男友領回了家,便再無干涉。
不過,「一切順利」的條件是父母的理解。鄭遠濤的家庭關系比較和諧,父母一向尊重他的想法,對同性戀問題也有一定的認識。在熟人面前,母親對兒子的性傾向很坦然。有時不知情的人問他有沒有女朋友,場面比較尷尬時,父母還會含糊地說「有了」,幫他遮掩。
「作為子女,不能像扔下一顆炸彈一樣,突然對父母宣布『我是同性戀』。」他認為,公開身份時一定要考慮父母的感受,不能沒有任何鋪墊就向父母公開,也不要使用「拖字訣」,等一切積重難返時再公開。「不過,也不是說越早公布越好,有些高中生沒有任何經濟基礎就向父母公開,結果被趕出家門。」
6. 吳幼堅的個人履歷
1960-1966年,吳幼堅就讀於廣東省廣雅中學。高中畢業遭逢「文革」,1968年作為知青赴粵北山區務農數年,後調任陽山縣文化局創作員。1977年,任交通部廣州航道局湛江工程處政工幹事。1979年起,歷任《廣州文藝》雜志校對、編輯、副主編。1996-2008年5月任《源流》雜志副總編輯。
1993年6月,自行策劃,自費出版個人攝影集《這一株三色堇》。當時的《羊城晚報》稱此是國內普通人正式公開出版的第一本個人寫真(攝影)集,並刊登了作家雷鐸為該寫真(攝影)集寫的序。
2004年12月1日,吳幼堅的兒子鄭遠濤接受廣州電視台采訪,成為廣州第一位在電視上公開同性戀身份的人。2005年11月,吳幼堅與兒子一起接受南方電視台采訪,成為中國第一位在媒體 上公開支持同性戀者的母親。此後廣泛接受電視 、電台、報刊、網站采訪,並辦博客,設信箱,開熱線(接聽海內外來電約2000個),公開支持同性戀群體。
2008年6月28日,成立中國首個以同性戀者及其親友為主體的民間組織——同性戀親友會並任會長3年半。在廣州、北京、上海舉辦過四屆全國性的同志父母懇談會,多次同志母親見面會,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2012年1月1日起,吳幼堅不再擔任同性戀親友會會長,實施其65至70歲晚年第二個五年計劃「八個一工程」。
2008年至2012年,吳幼堅走進院校、社區、企業、疾控部門開講座數十場,其中有南京大學 、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陝西師范大學、北師大珠海分校、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大連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桂林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華僑大學、廈門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西安性博會等。親自選用大量照片製作PPT並不斷更新,主講《一位母親眼中的GAY》場場滿座。同時,出席各地同志親友座談會 、防艾經驗交流會等,服務社會發揮余熱。
2005年至2012年間,接受過南方電視台 、廣東電視台 、廣州電視台、成都電視台、重慶電視台、鳳凰衛視、美國CNN 等電視采訪 ,2008年1月成為《南方人物周刊》封面人物 ,是廣東省2008年十大新聞人物候選人。自2006年8月《家庭》雜志報道後,國內外傳媒逾百次采訪報道 。
吳幼堅是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會員,曾在《羊城晚報》、《廣州日報》 、《家庭》、《廣州文藝》、《源流》、《藝術家》等報刊發表報告文學、小說、散文等作品並獲獎。個人影集《這一株三色堇》(1993)、紀實文學集《愛是最美的彩虹——一位母親眼中的同志世界》(2010)、視頻合集雙光碟《愛是最美的彩虹》(2012)廣受歡迎。
自開通博客至2012年11月,新浪博客「三色堇吳幼堅」 ,博客文章累計1500餘篇,訪問量350萬人次,微博粉絲6.6萬人,被廣大同性戀者及其父母稱為「吳媽媽」。
7. 求大師起名! 姓氏:鄭 性別:男 出生時間:2013年3月1日
公歷:2013年3月1日(星期五)
農歷:癸巳年正月廿十日
鄭弘振 鄭文建 鄭俊軒 鄭濤榮 鄭瀚東 鄭韻鶴 鄭倫哲 鄭軒材 鄭弘靖 鄭浩羽 鄭遠喬 鄭濤耀 鄭勁益 鄭樂奇 鄭彤軒 鄭文來 鄭聖遠 鄭安易 鄭傑倫 鄭月悟 鄭瀚誠 鄭博進 鄭世星 鄭星尚 鄭博鼎 鄭俊偉 鄭松柏 鄭鼎海 鄭韻棋 鄭遠濤
8. les的解釋
同性戀和LES都是沒有科學意義的詞。 從字面上,同性戀表示兩個性別相同的人談戀愛。但是,如果一個人從來沒談過戀愛,那麼他就什麼都不是了嗎?實際上,科學家不用同性戀和LES這兩個詞,而是用「同性傾向」表示一個人的性傾向是同性。 那麼,什麼是性傾向?什麼又是同性傾向? 一個人的內心深處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來自特定性別的人的吸引,這種吸引綜合地表現為:感情沖動和性沖動。簡單地說,這就是被人吸引,還有就是一定要在「感情」和「性」兩方面同時被吸引。但是,這種被動地吸引不是針對一個人,而是被「特定性別的人」吸引,可能是男性,也可能是女性,或者也可能被任何一種性別的人都可以吸引(雙性傾向)。 異性傾向就是指被與自己性別相同的人吸引。(男人被男人吸引,女人被女人吸引。) 以上說的是吸引,跟喜歡、愛、欣賞等等的這些詞都無關。—— 愛祖國、愛人民、愛爸爸媽媽、愛哥哥弟弟、愛姐姐妹妹,這些同樣跟吸引無關。作為一個人,你可以愛不同的人,甚至連性別都不同;但如果是說愛情,那麼「吸引」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假如一個人的性傾向是異性,那麼他對同性的感情只可能是友情,絕對不可能是真正的愛情。反過來,情況也是一樣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被什麼樣的人吸引,被什麼性別的人吸引,這都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說,性傾向是不可改變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性傾向在他(她)的一生中只有一種,要麼是同性傾向,或者是異性傾向,再或者就是雙性傾向。 —— —— —— 根據科學統計,同性傾向在人口中的比例是3—5%,也就是說平均下來,100個人裡面最起碼有3個人是同性傾向。所以說,同性戀傾向的人無處不在,你一直都會遇到,但是不知道哪些人是,哪些人不是! 有些人的性傾向雖然是同性,但是他從小到大看到的都是「男人愛女人,女人愛男人」,所以他覺得自己也「應該」愛異性。他覺得同性戀是不正常的,只有異性戀才正常。 嚴格來說,正真的同性戀,是表示一個人的性傾向既是同性,而且他自己又能夠很好地接受這一個事實。 補充: 同 性傾向 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影響的,目前在科學界還存在爭議。不過,大部分科學家都認為性傾向是天生的,或者在幼年時期(大約1-3歲)就已經形成了。 性傾向的形成與被他本人意識到,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沒有人能一出生就知道自己是什麼性傾向。有些人的性傾向雖然是同性,但他們從小到大看到的都是 異性戀 ,不知道怎麼樣才算是同性戀,更不知道自己也是同性戀。在中國這樣歧視同性戀的社會環境中,很多人經歷了很多事情,用了很長的時間,才意識到自己的真實性傾向。有的人甚至到了50幾歲才明白。 補充: 一位來自廣東省 廣州 市的母親,她叫 吳幼堅 。她的兒子鄭遠濤,是一名同性戀者。她非常支持自己的兒子。 鳳凰衛視 采訪了她: http://you.video.sina.com.cn/b/15072609-1505151365.html 以上是視頻,你可以到那個網站去觀看。這是 新浪播客 。 這是那位母親的 新浪博客 地址: http://blog.sina.com.cn/3sj 她開博客就是為了支持自己的兒子,也為了讓 同性戀 更好地被社會接受。 2001年第三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准》對同性戀重新定義,同性戀被 中華醫學會 精神科分會從精神疾病名單中剔除,也就是說同性戀在中國早就不屬於疾病范疇了。而美國心理學協會、美國精神醫學會,在1973年就將同性戀行為從疾病分類系統中去除。1990年5月17日, 世界衛生組織 也把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單中去掉。在某些歐洲國家,同性戀已經可以公開注冊結婚,享受與 異性戀 完全等同的權益。 在我國還有一些 心理醫生 為了賺錢,對同性戀採取治療。如果是在國外,那麼他們早就被吊銷行醫執照了。 除了人類,在很多動物的種群中,都存在同性戀的現象。 目前,被生物學家發現的同性戀動物有兩千多種。比如,企鵝,大象,山羊,黑猩猩、日本獼猴、美國野牛、瓶鼻海豚、長頸鹿、非洲羚羊、 黑天鵝 、 海象 、 灰鯨 等等。 我說的是在這些動物中,都存在同性戀現象;不是說它們全部都是同性戀。它們在地球上不知道生存了多少萬年,但是同性戀現象仍然存在著,沒有被大自然淘汰……可見,同性戀並沒有違反大自然的規律。 在人類社會,自古以來,也都存在同性戀。連 《紅樓夢》 裡面,都有關於同性戀行為的描寫。 補充: 1999年,在 廈門 有一對 男同性戀 者,他們得到雙方父母的支持,在一起生活。為了見證他們的愛情,他們開辦了 一個網 站,叫做「 愛白網 」。這個網站到現在已經有10年歷史了。在那個網站上有一個「同志問答」欄目,主持人是一位博士(美籍華人)。你可以向他請教任何這方面的問題。他是這方面的專家,而且他還在 上海 復旦大學講過課,講的內容就是同性戀心理。在那個網站上有講座的錄音。你感興趣的話,可以下載了聽。那個網站非常有名氣,所以你只要使用網路或者 google搜索 愛白,就可以找到了。在搜索結果中,你看到的第一個網站就是愛白網。 那上面有很多講座,但是我個人認為,最好的兩個就是:2008年03月19日上海復旦大學和2007.03.19 福建師范大學 的。第一個講同性戀,第二個講戀愛技巧。 補充: 不好意思! 我要糾正上面某句話的第一個字: 「同」 性傾向 就是指被與自己性別相同的人吸引。(男人被男人吸引,女人被女人吸引。)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