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德齡公主
擴展閱讀
股票行情橫店影視 2025-08-12 07:45:15
600257好當家股票行情 2025-08-12 07:26:17
買股票被套怎麼調節心情 2025-08-12 07:25:39

德齡公主

發布時間: 2021-10-11 06:44:17

Ⅰ 德寧公主德齡公主是什麼關系

裕德齡(1886~1944),筆名德齡公主,旅美作家,滿州漢軍正白旗人,被封郡主,又稱德齡公主或德齡郡主。
德寧公主(?—1085年),宋英宗趙曙長女,母不詳。嘉祐八年(1063年),宋英宗登基封德寧公主。治平三年(1067年),進封徐國公主,下嫁左衛將軍王師約。公主逝世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追封燕國大長公主,謚惠和。

Ⅱ 清朝的德齡公主,她父親只是個兵部侍郎,為什麼叫她公主呢請詳解!

因為清朝皇帝的女兒是格格,皇帝的乾女兒(封的)叫公主

Ⅲ 德齡公主和容齡公主分別是幾幾年生,她們的母親是法國人嗎

  1. 德齡公主和容齡公主分別是1886年和1889年出生。其母親不是法國人,是中國滿族人。

  2. 德齡公主

    裕德齡(1886~1944),筆名德齡公主,旅美作家,滿州漢軍正白旗人,被封郡主,又稱德齡公主或德齡郡主。因曾擔任慈禧的御前女官並用英文寫作了這段經歷而聞名。她的親人有:大哥(名號不詳),二哥 勛齡,四弟馨齡,五妹容齡(山壽郡主)。滿族,1886年出生於武昌,後在荊州、沙市度過了童年及青少年時代。後「應親友的要求和催促」,用英文寫下了她在宮廷內兩年生活的所見所聞——《清宮二年記》。她的眾多回憶性質的作品,因其親歷親見的特定身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下了清宮生活珍貴的史料,為後世的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提供了佐證和參考。1944年在加拿大死於車禍。

  3. 容齡公主

    裕容齡(1889~1973)是清代末年出生在天津的舞蹈家。裕容齡出生貴族,其父裕庚為清朝一品官。他的兩個女兒裕德齡與裕容齡出生後,按清朝慣例,必須向朝廷登記,待長大成人後,候選入宮為妃。裕庚另闢生活道路,大膽決定不向朝廷登記。裕容齡從小熱愛舞蹈。家庭教師發現她很有舞蹈天才,於是親自為她彈七弦琴伴奏,裕容齡隨琴聲起舞,舞姿十分優美。 也是唯一曾親自向現代舞鼻祖伊莎多拉·鄧肯學習過舞蹈的中國人。1902年,被巴黎觀眾譽為東方的「蝴蝶舞後」。

Ⅳ 德齡公主有後代嗎

德齡(1886~1944)旅美作家,女,滿族,荊州人。德齡1886年出生於武昌,後在荊州、沙市度過了童年及青少年時代。當時,她的父親裕庚正主持沙市的厘稅榷關,兼辦洋務、教案。 1895年,裕庚被清廷任命為出使日本的特命全權大臣,德齡全家人隨父親到日本東京赴任,在那裡度過了三年時光。裕庚在日任滿返國後,又前往巴黎出任駐法使臣。這6年的國外生活,使德齡這樣一個東方女子具有開闊的視野。 1903年春,17歲的德齡隨父回到北京,因為活潑天真的性格、老練的社交能力,她和妹妹容齡一道贏得了慈禧的青睞,慈禧為了進一步了解西方,同時也便於與西方國家駐華使節的夫人們接觸交往,將姐妹倆一並留在身邊,成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 1905年3月,裕庚因病到上海就醫,電召德齡姐妹赴滬。兩年的宮廷生活,也使德齡看清了宮廷冷漠、陰森、險惡的一面,德齡向慈禧請求去上海,獲准後當即脫離宮廷。 裕庚去世後,德齡結識了美國駐滬領事館的副領事撤迪厄斯·懷特,兩人於1907年5月21日在上海結婚。1915年,德齡隨懷特赴美,開始用英文創作,撰寫多部作品,署名「德齡公主」,成為當時美國的著名作家之一。 德齡用英文寫作的第一部回憶錄《清宮二年記》就引起了西方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廣泛關注。這本書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詳述了1903年至1904年清廷宮禁內苑的生活實情,其中以大量的篇幅,描寫了當時中國的最高女統治者慈禧太後的飲食起居、服飾裝扮、言行舉止和習性品格,書中披露的許多資料都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 之後,德齡先後用英文寫了回憶錄體作品《清末政局回憶錄》、《御苑蘭馨記》、以及紀實文學作品《瀛台泣血記》、《御香縹緲錄》等,總字數達七八十萬字。德齡的這些作品,首先在海外擁有眾多的讀者,隨後又被顧秋心、秦瘦鷗等翻譯成中文,流傳到國內來,有的曾在《申報》等國內一流大報上連載,影響很大。 抗戰期間,宋慶齡在香港發起組織保衛中國同盟,發動海外華人、華僑一同抗日,在保衛中國同盟舉辦的「中國之夜」和「一碗飯」運動中,德齡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1944年11月22日,德齡在加拿大死於車禍,當時還不到60歲。

Ⅳ 德齡公主

裕德齡(1886~1944),筆名德齡公主。少年時隨父先後在日本和法國生活了六年,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精通多國語言。

17歲時隨父回京,因通曉外文和西方禮儀,和妹妹容齡一同被慈禧招入宮中,成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1905年因父病重離宮。後「應親友的要求和催促」,用英文寫下了她在宮廷內兩年生活的所見所聞——《清宮二年記》。

她的眾多回憶性質的作品,因為其親歷親見的特定身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下了清宮生活珍貴的史料,為後世的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提供了佐證和參考。1944年在加拿大死於車禍。

(5)德齡公主擴展閱讀:

德齡的作品,首先在海外擁有眾多的讀者,隨後又被顧秋心、秦瘦鷗等翻譯成中文,流傳到國內來。其有的曾在《申報》等國內一流大報上連載,乃至於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成為當時市民讀者關注的熱點,其傳播范圍之廣,影響之大,令人矚目。

1927年,德齡與撤迪厄斯·懷特的獨生子薩都斯不幸夭折。她傷心至極,回國到上海有過較長時間的逗留,一則排遣心中愁緒,二則接洽其作品譯成中文後在國內出版的事宜。

德齡的清廷題材英文作品,是20世紀初中西文化交流肇興時期的特定產物,其最大的特色,是作者以親歷親見的特定身份,向西方人士介紹了中國高層統治者現實生活的實情,部分地澄清了帝國主義分子強加給西方讀者的傳聞和謊言。

Ⅵ 德齡公主的介紹

《德齡公主》是由韓鋼執導的清宮劇,由呂中、張晶晶、孫鐿菲、曹操等主演。該劇講述的是旅美作家德齡的生平史實,通過她的眼睛窺看清末宮廷生活,披露清宮秘笈。

Ⅶ 父親只是四品官的德齡公主並非生於皇室,為何被稱為公主

今天的我們之所以能看到慈禧各式各樣,鮮活的照片,都要得虧一個人,那就是女官裕德齡。

要知道,慈禧曾經最忌諱照相機這個東西,認為其可“攝取魂魄,減人壽命”,還摔過珍妃的相機,並在珍妃落井後,燒光了她所有的照片。

而德齡卻能夠讓慈禧愛上拍照,可見德齡在太後面前的份量。


慈禧與外國公使夫人

不久,裕庚不治身亡,德齡以“守孝”為由,繼續婉拒一直召她回宮的慈禧。

1907年,德齡認識了駐滬的美國副使撤迪厄斯·懷特,與其結婚,正式結束令她驚心膽破的後宮生活。

1908年慈禧去世後,德齡“應親友的要求和催促”,出版英文傳記《清宮二年記》,記錄她在宮中的兩年生活,很大程度的還原了晚清上層人物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時,這本書也引起西方社會的廣泛關注。

之後,德齡又相續出版了《清末政局回憶錄》《御苑蘭馨記》等著作。

而她的筆名就是——Princess derling(德齡公主)

當時很多人都對德齡的筆名提出質疑,而晚清怪傑辜鴻銘,卻對德齡大為贊賞,不僅未對“公主”之稱計較,還為《清宮二年記》寫下英文長評,大力推崇。

之後,人們也就習慣稱她為“德齡公主”。

說實話,當時德齡在美國出版這本書,如果以德齡為筆名,很難在文人大家中脫穎而出,但以德齡公主為筆名,以公主的視角描述手握大權的慈禧太後,更有說服力,也更能引起讀者興趣。

而德齡的書,也確實為後代的歷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Ⅷ 請介紹一下德齡公主

人物介紹: 旅美作家。光緒二十一年(1895),其父裕庚出使日本及歐洲各國,裕德齡及兄勛齡、妹容齡隨行,並在法國巴黎留學。光緒二十七年歸國後,慈禧太後便將通曉外文、知悉禮儀的裕德齡姐妹二人召入宮中,留作貼身侍從女官,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時人尊為"德齡公主"。光緒三十四年(1908),慈禧病卒,裕德齡與容齡出宮,回鄉在沙市寓居。辛亥革命後去上海,與美國駐上海副領事懷特結婚。1915年,隨懷特赴美,開始用英文創作,撰寫多部作品,署名"德齡公主",成為當時美國的著名作家之一。其《御香飄渺錄》、《瀛台泣血記》被譯成多國文字。抗日戰爭爆發,組織美籍華人開展"中國之夜"和"一碗飯運動",為抗戰募捐。1944年12月22日在加拿大遇車禍身亡。�

主要業績: 《御香飄渺錄》、《瀛台泣血記》

Ⅸ 德齡的父親只是四品官,為什麼她後來卻被稱為「德齡公主」

德齡是慈禧晚年比較喜歡的御前女官之一,這在慈禧的一些照片中,都能找到德齡的身影。有意思的是,德齡既非宗室之女,父親又只是個四品官員,但很多人卻稱她為「公主」,這是怎麼回事呢?

但德齡也知道,她在慈禧身邊,只是逗慈禧歡樂的一個「籠中鳥」。再加上宮里的爾虞我詐,處處都讓德齡有種被桎梏的難受。唯一能讓德齡放鬆的,就是和光緒帝在一起。光緒帝不光好學,還對西洋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因此對她多有請教。時間一長,兩人就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1905年,德齡探得慈禧打算把她許給榮祿之子巴龍,這讓德齡大為不安。因為她並不想嫁給一個王爺之子。

所以在她的請求下,光緒帝以「去天津置辦洋貨」為由,讓她到天津暫避。就在此時,裕庚也因病重,召德齡回家。德齡也因此終於得到了慈禧的首肯,回到上海去照料裕庚。裕庚病入膏肓,不久便病逝了。慈禧聽聞後,數次讓德齡入宮,但德齡都以「守孝」為由,婉拒了慈禧。1907年,德齡認識了駐滬的美國副使撤迪厄斯·懷特,不久後兩人便舉行了婚禮。

慈禧去世後,德齡受朋友之請,將她在宮中兩年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整理成書,即《清宮二年記》。而「德齡公主」則被她用作了筆名。《清宮二年記》出版後,很多人對「德齡公主」提出了質疑,但德齡頂住了壓力,依然以「德齡公主」為筆名,繼續寫出了《清末政局回憶錄》《御苑蘭馨記》等著作。有意思的是,馳名中名的文化怪傑辜鴻銘,卻對德齡是否能被稱之為「公主」不予計較,反而不惜筆墨,為《清宮二年記》寫下了英文長評,極力推崇。

辜鴻銘表示,德齡公主的《清宮二年記》給予了我們有關滿族宮廷以及滿族上層社會的第一手資料,並稱這本書遠勝於其他任何一部名著。由於有辜鴻銘的推崇,她的書得到了國內外的重視和喜愛。於是「德齡公主」名氣大振。在這之後,人們在介紹德齡的時候,也都習慣稱她為「德齡公主」了。(參考史料:《清宮二年記》《大清見聞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