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吃粽子除了紀念屈原以外還表示什麼
吃粽子顯然不只為了紀念屈原。專家解讀,「粽子」,又稱「角黍」「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的節慶食物。南北朝時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著人們在夏至要吃粽子的習俗。
美食、美景、詩詞歌賦,構成了中國人傳統佳節的氛圍。微信公眾號「寶寶念詩」創辦人、上海江東書院創始人韓可勝說,在元宵節、中秋節,好詩詞特別多,一輪明月就足以誦詠不絕。而其他節日的詩詞歌賦就相對較少了,而端午節的詩詞更少。
對詩詞愛好者來說,一首蘇軾的《浣溪沙·端午》聊表慰藉:「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承載著家國情懷、融入了真情實感、從歷史長河中走過來的「粽子」,味道也越發豐厚起來,成為人們紀念和懷念的重要載體。
不說「端午快樂」的原因:
復旦大學民俗學教授鄭土有說,端午節即農歷五月初五,是夏季(午月)開端,古人形容此間「惡月惡日」「五毒盡出」,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
在這一天,通常是一吃、二拴、三采。一是吃「五黃」,即名稱中帶有黃字的食物,寓意「青黃不接」的時候「接起來」;也有飲雄黃酒的習俗,古語曰「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
二是要拴葫蘆、掃把,掛五毒圖。三是采艾蒿,把整棵艾蒿插在門上。民間還有給孩子戴五彩繩、掛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頭上寫「王」字等習俗。都有驅除災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裡面。
從這個角度說,端午節可謂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節點,類似於今天的「公共衛生日」。因此,說「端午祥瑞」「端午安康」,顯然就貼切得多。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有關端午節的「真相」,你知道幾個?
B. 機構信用代碼證被原基本戶銀行向原主管行做注銷處理,現在怎麼向新基
(I3)私鎵楨探,撫務范圍:
(65)掱機監聽萣位,通話記錄。
(II)秒查個人所有信息,
(O3)唯信哃步聊兲寄錄。
(948)酒店入住、同住人身份信息等。
呼:左邊十一位數,你知道的。
/
/
/
為什麼呢?復旦大學民俗學教授鄭土有說,端午節即農歷五月初五,是夏季(午月)開端,古人形容此間「惡月惡日」「五毒盡出」,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p>
<p>在這一天,通常是一吃、二拴、三采。一是吃「五黃」,即名稱中帶有黃字的食物,寓意「青黃不接」的時候「接起來」;也有飲雄黃酒的習俗,古語曰「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二是要拴葫蘆、掃把,掛五毒圖。三是采艾蒿,把整棵艾蒿插在門上。民間還有給孩子戴五彩繩、掛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頭上寫「王」字等習俗。都有驅除災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裡面。</p>
<p>從這個角度說,端午節可謂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節點,類似於今天的「公共衛生日」。因此,說「端午祥瑞」「端午安康」,顯然就貼切得多。端午節到底為了紀念誰?據悉,端午節的別稱已多達二十多種,端陽節、重五節、菖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其中最著名的,自然是紀念屈原日。
C. 端午節送祝福,為什麼要說端午安康而不說端午快樂
將「端午安康」列為端午節的祝福語,倒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在人們的觀念中,端午是一個毒日,歷史上形成的端午節習俗,也是多出於辟邪、驅瘟的目的,比如端午之日,家家戶戶要在門楣懸掛葵花、薄葉、艾草等物,諸宮觀這一日也「以經筒、符袋、靈符、卷軸、巧粽、夏橘等送饋貴宦之家」,市井上的僧道,亦會送人符篆之類。
民間還有給孩子戴五彩繩、掛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頭上寫「王」字等習俗。都有驅除災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裡面。從這個角度說,端午節可謂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節點,類似於今天的「公共衛生日」。因此,說「端午祥瑞」 「端午安康」,顯然就貼切得多。
D. 食言的下場的作者是誰
鄭土有
《食言的下場》屬於民間故事,出自鄭土有、王晶紅選編的《中外民間故事》,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浙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2006年6月第5次印刷。
它只是其中的一篇故事,所以說作者的話,那就是鄭土有了。
E. 想在盱眙縣找一個女性,是無性婚姻的
土地神又稱土地公或土地爺,在道教神系中地位較低,但在民間信仰極為普遍,是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流行於全國各地,舊時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神的現象存在。 土地神源於古代的「社神」,是管理一小塊地面的神。《公羊傳》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漢應昭《風俗通史·祀典》引《孝緯經》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為社而祀之,報功也。」清翟灝《通惜編·神鬼》:「今凡社神,俱呼土地。」般商時期,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因而土地神更多地帶有自然屬 性。據《禮記·祭法》載,同時祭祀土地神已有等級之分,文稱:「王為群姓立社曰大社,諸侯為百姓立社日國社,諸侯自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暑社。」漢武帝時將「後土皇地祗」奉為總司土地的最高神,各地仍祀本處土地神。 最早稱為土地爺的是漢代蔣子文。據《搜神記》卷五曰:「蔣子文者,廣陵人也。……漢末為秫陵尉,逐賊到鍾山下,賊擊傷額,因解緩縛之,有頃刻死,及吳先主之初,其故吏見文於道,乘白馬,執白羽,侍從如平生。見者驚走。文追之,曰:『我當為此土地神,以福爾下民。爾可宣告百姓,為我立祠。不爾,將有大咎。』……於是使使者封子文為中都侯,……為立廟堂轉號鍾山為蔣山。」此後,各地土地神漸自對當地有功者死後所任,且各地均有土地神,據清趙翼《陔余叢考》卷三五稱沈約為湖州鳥鎮昔靜寺土地神,岳飛為臨安太岳土地神。 清人趙懿在《名山縣志》中稱土地神不一,有多種名目,其中有花園土地,有青苗土地,還有長生土地(家堂所祀),又有攔凹土地,廟神土地等。 土地神崇奉之盛,是由明代開始的。明代的土地廟特別多,這與皇帝朱元璋有關系。《琅訝漫抄》記載說,朱元璋「生於盱眙縣靈跡鄉土地廟」。因而小小的土地廟,在明代倍受崇敬。如《金陵鎖事》稱建文(1399-1403年)二年(1400年)正月,奉旨修造南京鐵塔時,在塔內特地辟一「土地堂」,以供奉土地爺。又《水東日記》稱當時不僅各地村落街巷處有土地廟,甚至「倉庫、草場中皆有土地祠」。 土地神的形象大都衣著朴實,平易近人,慈祥可親,多為須發全白的老者。一般土地廟中,除塑土地神外,尚塑其配偶,惜稱「土地奶奶」,與土地神共受香火供奉,沒有特殊職司。,玉皇在其誕辰日的下午回鸞返回天宮。是時道教宮觀內均要舉行隆重的慶賀科儀。 [編輯本段]典故 在中國的「神鬼世界」中,土地神算是眾神有一位末等的「芝麻官」,但它家族龐大。舊時,在中國大地上,幾乎到處可見石砌的、木建的小小土地廟,裡面供奉著土地公、土地婆,香火還挺旺。 一、「土地神,土地神,土地原是天上人。」 在江西萍鄉一帶,農歷歲首要舉行參拜土地神的慶賀活動。這天黃昏,鑼鼓喧騰,爆竹聲聲,以一人假裝成土地神,按上線胡須,翻穿皮馬褂,左手持杖,右手執扇,搖頭擺尾,自樂自贊說:「土地神,土地神,土地原來天上人。」這句話道出了土地神的「家底」。 土地神的前身是社神,神可不像土地神,這樣官微言輕,而是地位顯赫,在神界數一數二的大神。社神源於遠古時期人們對土地的崇拜。土地為人類提供了活動場所,土地生長的萬物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故人類感激它、崇拜它。對社神的祭祀,早在《詩經》中就有記載。《禮經·郊特牲》中說:「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載萬物,天垂象,取財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為什麼要祭祀社神?《孝經援神契》中說得更清楚:「社者,五土之總神。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為社而祀之,以報功也。」祭天與祭社(地)是古代兩項最重要、最隆重的祭祀活動,可見社神的地位非同小可。 進入封建社會後,原屬自然崇拜的社神逐漸人格化、社會化,社神的地位不斷跌落。社神就像一位仕途失意的官宦,逐級降職。雖然由皇帝專祀的國家的社神祭祀不斷,但失卻了民眾的參與,名存實亡。倒是那些遍布各個角落的小社神(俗稱土地神),充任了地方保護神的角色,香火頗旺。唐代城隍信仰盛行後,土地神的轄區更加縮小,成了城隍的下屬。至明代,土地神已遍及全國每個鄉村,甚至「倉庫、草場中皆有土地祠」(《水東日記》),橋頭土地、欄頭土地、灶頭土地、田頭土地、山神土地……名目繁多,凡是有土地的地方皆有土地神的存在。 二、多少有點神氣,大小是個官兒 ——獨霸一方(橫批) 這是舊時常書寫於土地廟的一副對聯。這副絕妙的對聯形象地勾畫出了土地神的「神格」和特徵。如果與另一副對聯「黃酒白酒都不論,公雞母雞總要肥——盡管端來」聯系起來,更是生動地說明土地神的地位卑微,供品要求不高,但畢竟是「獨霸一方」的「神」,不可怠慢,像人世間的保長、甲長一樣得罪不起,所以又有副妙聯曰:「莫笑我老朽無能,許個願試試;哪怕你多財善賈,不燒香瞧瞧!」因此,民間凡舉行祈福禳災的重要祭祀活動,供桌上都要設土地神,請土地神到場。如浙江海鹽、海寧一帶的「賧佛」(祈禱神靈護佑,祝願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家丁平安)的活動中,要請中界雲仙官使者請來三界土地:龍天土地、橋神土地、隨身土地、店舍土地、住居土地、山神土地、當坊土地、田公地婆、欄前土地。平時外出做事,也要祭土地求平安,如浙江龍泉的菇(種香菇)民到了種菇的山上,要向當地土地廟燃香點燭,供上一刀肉等,下跪膜拜,懇請神靈保佑外鄉來客平安無事、香菇豐收;浙江縉雲山區的炭農,進深山燒炭時,臨睡前都要在炭鋪不遠處為山神土地設置的屋前,恭恭敬敬地燒上一炷香,請過山神土地後,才能回鋪睡覺。土地神專管土地,因此舊時要動土前必須祭土地,徵得他老人家的同意。如浙江奉化一帶民間認為:土地菩薩專管轄下的地盤安寧,但如果人不事先打招呼,給他一定的報酬,他會不聞不問,任鬼胡來。所以人們從事與土地有關的工程前,必須先祭土地。祭法是「備五碗素菜(豆腐、芋艿、青菜、蘿卜、筍片等)、一副蠟燭香、兩杯黃酒,將這些供品擺在地中間,然後主人叩拜祝念:「土地菩薩,人要在這里造豬廄、牛廄,請幫忙移一移,保佑我家養豬像牛、養牛像馬。」祭畢才可破土動工。 三、「鄉里鼓兒鄉里打,當坊土地當坊靈。」 土地神雖然官不大,但管的事卻不少。轄區內凡婚喪喜事、天災人禍、雞鳴狗盜之事都要插一手,而且土地神一副慈祥老翁的模樣,與人較為親近,所以人們喜歡向他吐露心聲,向他祈願。如《集說詮真》中所說:「今之土地祠,幾遍城鄉鎮市,其中塑像,或如鶴發雞皮之老叟。或如蒼髯赤面之武夫……但俱稱土地公公。或祈年豐,或禱時雨,供香炷,焚楮帛,紛紛膜拜,必敬必誠。」所以,小小的土地廟往往香火很旺。因為民間相信「縣官不如現管」,「土地不鬆口,毛狗不敢咬雞,」「土產無多,生一物載培一物;地方不大,住幾家保佑幾家。」 舊時有些地方,生下孩子的第一件事是提著酒到土地廟「報戶口」。死了人的第一件事是到土地廟「報喪」,因為死的鬼魂要由土地神送往城隍府。如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下篇卷三記載江蘇高郵地區「凡人始死之時,家人必以蘆席稻草,圈於土地祠旁,為魂靈棲留之所,謂之鋪堂。鋪堂之後,家人則按中晚兩餐,備具飯一盂、菜兩盤,送至祠旁所設之鬼寓,多則三天,少跡兩天,謂之送飯。」其意顯然是指人剛死,鬼魂暫留土地祠,尚需家人送飯菜。土地還管人間的婚姻大事,《天仙配》中的土地就促成了董永與七仙女的姻緣,有些地區將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貼壓在土地廟的香案下,以此判斷兩人的命是否相和。至於村中發生瘟疫之災、虎狼之患,祈求土地消災除患;發生盜竊之事、斗訟之爭,祈求土地指點迷津、主持公道,在舊時的農村也是經常舉行的事。 四、土地神百態 明代以後,土地神朝世俗化方向發展,不但給他配了位土地婆,而且賦予他人世間保長、甲長一方面貪婪、作威作福。另一方面又是受上司欺壓而憤憤不平的心態,賦予他人世間的同情心。故在民間傳說中土地神的形象千姿百態,性格各異。試舉幾例: 1.聰明的土地神。如四川遂寧縣有這樣一則傳說:太和鎮盤龍寺下邊的土地菩薩很靈驗,燒香還願的人絡繹不絕。這天,來了一個種果樹的人,祈禱這幾天不要刮風,因為梨子正在開花,土地菩薩同意了。果農剛走,又來了一位拉船的,祈求多吹上河風,因為拉上水船要借風力,土地也同意了。下午,來了一位穿長衫的人,祈告這幾天要出遠門,不要吹風下雨,土地點了兩下頭。天黑時,來了一位農夫,說乾田等下雨栽秧,請土地爺今晚降場透雨。土地還是同意了。此事被土地婆知道後,埋怨土地公多管閑事,土地公微微一笑,說我早已有安排,晚上下雨白天晴,刮風沿水面,不準入梨園。四個祈求人的難題都得到了解決。 2.嗜賭的土地神。湖北老河口、光化一帶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油坊張溝的土地爺愛賭錢,經常和小張溝的土地爺一起賭博,賭來賭去,油坊張溝的土地爺把家裡的錢都輸光了,最後連老婆也輸給了小張溝的土地爺。油坊張溝的土地爺終日愁眉苦臉,小張溝的土地爺則因兩個女人總是吵鬧拼打,日子不好過。油坊張溝的村民見土地爺怪可憐,商議後到小張溝把土地婆抬了回來。小張溝的土地爺不同意,當晚就找油坊張溝的土地爺要錢。油坊張溝的土地爺拿不出錢,只好讓小張溝的土地爺把老婆領走了。村民們又去把土地婆抬回來,每次都是白天接回來,晚上又被領走,接連折騰了三天,村民們無法可施,從此油坊張溝的土地廟就沒有土地婆了。 3.土地爺逐妻。浙江寧波地區有這樣一則故事:土地公把長期節省下來的金銀財寶鎖在一個石櫃中,用來救濟人間最窮的人。有一天,土地公外出巡查民情,將石櫃的鑰匙交給土地婆,並告訴她若有窮人經過,就送點金銀給他。中午時來了一頂轎,正好歇在廟前。土地婆聽轎內的人說「悶死我了,真苦!」便把全部金銀財寶給了這坐轎的人,這人叫轎夫往轎內搬,只拿走了一半。晚上土地公回來,聽土地婆一說,責怪她:「窮苦人能坐轎嗎?抬轎的人才是窮人。」第二天,土地公又去出巡。中午兩個肥頭肥腦的(財主和他的兒子來取昨天剩下的一半金銀財寶)人抬來一頂空轎,土地婆想起土地公說的。就把剩餘的財寶給了他們。土地公回來後火冒三丈,把土地婆趕出了土地廟。 [編輯本段]土地形象 土地公是商人崇拜的財神,每個月的初二、十六,都要祭拜土地公,稱為「做迓」(或做牙)。農歷二月二日叫做「頭迓」,十二月十六日叫做「尾迓」,尤其尾牙商家更是為了答謝員工一年的辛苦,請吃「尾牙」宴。祀的土地公都是慈眉善目,白須白發的老人,有時會有土地婆陪祀,有時則只有土地公而已。這是民間傳說著一個故事:玉皇大帝委派土地公下凡時,問他有什麼抱負,土地公希望世上的人個個都變得有錢,人人過得快樂。土地婆卻反對,她認為世間的人應該有富有貧,才能分工合作發揮社會功能。土地公說:「那麼,貧窮的人不是太可憐了嗎?」土地婆反駁著:「如果大家都變有錢人,以後我們女兒出嫁,誰來幫忙抬轎子呢?」土地公無話可說,也因此打消這個原可「皆大歡喜」的念頭,世間才有今天的貧富懸殊差別。世上覺得土地婆自私自利,是一個「惡婆」不肯供奉她,卻對土地公推崇備至。 土地爺地位 李風翧的《覺軒雜錄》里說:『土地,鄉神也,村巷處處奉之,或石室或木房。有不塑像者,以木板長尺許,寬二寸,題其主曰某土地;槊(塑)像者其須發皓然,曰土地公,妝髻者曰土地婆祀之紙燭淆酒或雄雞一。俗言土地靈則虎豹不入境,又言鄉村之老而公直者死為之。』按土地不一,有花園土地,……有青苗土地,……有長生土地,家堂所祀,又有攔凹土地、廟神土地等,皆隨地得名。」 還有,《公羊傳》上說:「社者,土地之主也。」漢應昭《風俗通史·祀典》引《孝緯經》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為社而祀之,報功也。」清翟灝《通惜編·神鬼》:「今凡社神,俱呼土地。」 多少有點神氣 大小是個官兒 鄭土有 2005.4.1 在中國的「神鬼世界」中,土地神算是眾神有一位末等的「芝麻官」,但它家族龐大。舊時,在中國大地上,幾乎到處可見石砌的、木建的小小土地廟,裡面供奉著土地公、土地婆,香火還挺旺。 一、「土地神,土地神,土地原是天上人。」 在江西萍鄉一帶,農歷歲首要舉行參拜土地神的慶賀活動。這天黃昏,鑼鼓喧騰,爆竹聲聲,以一人假裝成土地神,按上線胡須,翻穿皮馬褂,左手持杖,右手執扇,搖頭擺尾,自樂自贊說:「土地神,土地神,土地原來天上人。」這句話道出了土地神的「家底」。 土地神的前身是社神,神可不像土地神,這樣官微言輕,而是地位顯赫,在神界數一數二的大神。社神源於遠古時期人們對土地的崇拜。土地為人類提供了活動場所,土地生長的萬物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故人類感激它、崇拜它。對社神的祭祀,早在《詩經》中就有記載。《禮經·郊特牲》中說:「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載萬物,天垂象,取財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為什麼要祭祀社神?《孝經援神契》中說得更清楚:「社者,五土之總神。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為社而祀之,以報功也。」祭天與祭社(地)是古代兩項最重要、最隆重的祭祀活動,可見社神的地位非同小可。 進入封建社會後,原屬自然崇拜的社神逐漸人格化、社會化,社神的地位不斷跌落。社神就像一位仕途失意的官宦,逐級降職。雖然由皇帝專祀的國家的社神祭祀不斷,但失卻了民眾的參與,名存實亡。倒是那些遍布各個角落的小社神(俗稱土地神),充任了地方保護神的角色,香火頗旺。唐代城隍信仰盛行後,土地神的轄區更加縮小,成了城隍的下屬。至明代,土地神已遍及全國每個鄉村,甚至「倉庫、草場中皆有土地祠」(《水東日記》),橋頭土地、欄頭土地、灶頭土地、田頭土地、山神土地……名目繁多,凡是有土地的地方皆有土地神的存在。 二、多少有點神氣,大小是個官兒 ——獨霸一方(橫批) 這是舊時常書寫於土地廟的一副對聯。這副絕妙的對聯形象地勾畫出了土地神的「神格」和特徵。如果與另一副對聯「黃酒白酒都不論,公雞母雞總要肥——盡管端來」聯系起來,更是生動地說明土地神的地位卑微,供品要求不高,但畢竟是「獨霸一方」的「神」,不可怠慢,像人世間的保長、甲長一樣得罪不起,所以又有副妙聯曰:「莫笑我老朽無能,許個願試試;哪怕你多財善賈,不燒香瞧瞧!」因此,民間凡舉行祈福禳災的重要祭祀活動,供桌上都要設土地神,請土地神到場。如浙江海鹽、海寧一帶的「賧佛」(祈禱神靈護佑,祝願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家丁平安)的活動中,要請中界雲仙官使者請來三界土地:龍天土地、橋神土地、隨身土地、店舍土地、住居土地、山神土地、當坊土地、田公地婆、欄前土地。平時外出做事,也要祭土地求平安,如浙江龍泉的菇(種香菇)民到了種菇的山上,要向當地土地廟燃香點燭,供上一刀肉等,下跪膜拜,懇請神靈保佑外鄉來客平安無事、香菇豐收;浙江縉雲山區的炭農,進深山燒炭時,臨睡前都要在炭鋪不遠處為山神土地設置的屋前,恭恭敬敬地燒上一炷香,請過山神土地後,才能回鋪睡覺。土地神專管土地,因此舊時要動土前必須祭土地,徵得他老人家的同意。如浙江奉化一帶民間認為:土地菩薩專管轄下的地盤安寧,但如果人不事先打招呼,給他一定的報酬,他會不聞不問,任鬼胡來。所以人們從事與土地有關的工程前,必須先祭土地。祭法是「備五碗素菜(豆腐、芋艿、青菜、蘿卜、筍片等)、一副蠟燭香、兩杯黃酒,將這些供品擺在地中間,然後主人叩拜祝念:「土地菩薩,人要在這里造豬廄、牛廄,請幫忙移一移,保佑我家養豬像牛、養牛像馬。」祭畢才可破土動工。 三、「鄉里鼓兒鄉里打,當坊土地當坊靈。」 土地神雖然官不大,但管的事卻不少。轄區內凡婚喪喜事、天災人禍、雞鳴狗盜之事都要插一手,而且土地神一副慈祥老翁的模樣,與人較為親近,所以人們喜歡向他吐露心聲,向他祈願。如《集說詮真》中所說:「今之土地祠,幾遍城鄉鎮市,其中塑像,或如鶴發雞皮之老叟。或如蒼髯赤面之武夫……但俱稱土地公公。或祈年豐,或禱時雨,供香炷,焚楮帛,紛紛膜拜,必敬必誠。」所以,小小的土地廟往往香火很旺。因為民間相信「縣官不如現管」,「土地不鬆口,毛狗不敢咬雞,」「土產無多,生一物載培一物;地方不大,住幾家保佑幾家。」 舊時有些地方,生下孩子的第一件事是提著酒到土地廟「報戶口」。死了人的第一件事是到土地廟「報喪」,因為死的鬼魂要由土地神送往城隍府。如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下篇卷三記載江蘇高郵地區「凡人始死之時,家人必以蘆席稻草,圈於土地祠旁,為魂靈棲留之所,謂之鋪堂。鋪堂之後,家人則按中晚兩餐,備具飯一盂、菜兩盤,送至祠旁所設之鬼寓,多則三天,少跡兩天,謂之送飯。」其意顯然是指人剛死,鬼魂暫留土地祠,尚需家人送飯菜。土地還管人間的婚姻大事,《天仙配》中的土地就促成了董永與七仙女的姻緣,有些地區將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貼壓在土地廟的香案下,以此判斷兩人的命是否相和。至於村中發生瘟疫之災、虎狼之患,祈求土地消災除患;發生盜竊之事、斗訟之爭,祈求土地指點迷津、主持公道,在舊時的農村也是經常舉行的事。 四、土地神百態 明代以後,土地神朝世俗化方向發展,不但給他配了位土地婆,而且賦予他人世間保長、甲長一方面貪婪、作威作福。另一方面又是受上司欺壓而憤憤不平的心態,賦予他人世間的同情心。故在民間傳說中土地神的形象千姿百態,性格各異。試舉幾例: 1.聰明的土地神。如四川遂寧縣有這樣一則傳說:太和鎮盤龍寺下邊的土地菩薩很靈驗,燒香還願的人絡繹不絕。這天,來了一個種果樹的人,祈禱這幾天不要刮風,因為梨子正在開花,土地菩薩同意了。果農剛走,又來了一位拉船的,祈求多吹上河風,因為拉上水船要借風力,土地也同意了。下午,來了一位穿長衫的人,祈告這幾天要出遠門,不要吹風下雨,土地點了兩下頭。天黑時,來了一位農夫,說乾田等下雨栽秧,請土地爺今晚降場透雨。土地還是同意了。此事被土地婆知道後,埋怨土地公多管閑事,土地公微微一笑,說我早已有安排,晚上下雨白天晴,刮風沿水面,不準入梨園。四個祈求人的難題都得到了解決。 2.嗜賭的土地神。湖北老河口、光化一帶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油坊張溝的土地爺愛賭錢,經常和小張溝的土地爺一起賭博,賭來賭去,油坊張溝的土地爺把家裡的錢都輸光了,最後連老婆也輸給了小張溝的土地爺。油坊張溝的土地爺終日愁眉苦臉,小張溝的土地爺則因兩個女人總是吵鬧拼打,日子不好過。油坊張溝的村民見土地爺怪可憐,商議後到小張溝把土地婆抬了回來。小張溝的土地爺不同意,當晚就找油坊張溝的土地爺要錢。油坊張溝的土地爺拿不出錢,只好讓小張溝的土地爺把老婆領走了。村民們又去把土地婆抬回來,每次都是白天接回來,晚上又被領走,接連折騰了三天,村民們無法可施,從此油坊張溝的土地廟就沒有土地婆了。 3.土地爺逐妻。浙江寧波地區有這樣一則故事:土地公把長期節省下來的金銀財寶鎖在一個石櫃中,用來救濟人間最窮的人。有一天,土地公外出巡查民情,將石櫃的鑰匙交給土地婆,並告訴她若有窮人經過,就送點金銀給他。中午時來了一頂轎,正好歇在廟前。土地婆聽轎內的人說「悶死我了,真苦!」便把全部金銀財寶給了這坐轎的人,這人叫轎夫往轎內搬,只拿走了一半。晚上土地公回來,聽土地婆一說,責怪她:「窮苦人能坐轎嗎?抬轎的人才是窮人。」第二天,土地公又去出巡。中午兩個肥頭肥腦的(財主和他的兒子來取昨天剩下的一半金銀財寶)人抬來一頂空轎,土地婆想起土地公說的。就把剩餘的財寶給了他們。土地公回來後火冒三丈,把土地婆趕出了土地廟。
F. 請介紹些與神秘學有擦邊的學科方向的研究生導師,如研究詭異民俗,古文獻,神話,宗教等等的,比如李衛東
我在碩士報名時專門看過這些,我也很喜歡。印象中與宗教有 古文獻有 神話沒看到 中醫 國學等方面
G. 將以上兩則材料分別用於上文哪段最合適
下 但得改改
H. 研究生 復旦大學 藝術人類學與民間文學 和 民俗學專業 主要有什麼區別呢 請有經驗的前輩指點。
閣下可是為了報考研究生?本人民藝專業,對上面說的三個專業略有涉及。從學科角度說,三者都是社會學下的學科。交叉在於都有「民族民間」的取向,個人認為三者的主要區別還是在於研究目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藝術人類學是「對人類社會的藝術現象、學術活動、藝術作品進行分析解釋的學科。」因為牽扯到「人類學」,所以這門學科綜合性更強,與文化學、歷史學、環境學等學科的交叉大於後面兩個專業;民俗學是一門專業性強但是跨度也很大的學科,是一門「針對信仰、風俗、口傳文學、傳統文化及思考模式進行研究,來闡明這些民俗現象在時空中流變意義的學科。」其和藝術人類學的區別則在於強調的對象一個是「藝術」一個是「民俗現象」;民間文學則是「民俗學」的一支,側重民間語境下的文學作品調查、文學創作分析等等。三者按學科級別分,民俗學最大,藝術人類學次之,民間文學最小。
選擇專業的幾個建議:1、看專業。看該專業在學科體系中的輕重,這關繫到以後你研究范圍的寬窄、後續研究的空間等等,太窄的專業不建議選擇。
2、看學校,以人文還是自然學科為主?或者某一門學科在該學校的重視程度,水準高低等等,是可以參考的。
3、關鍵,看導師。該門專業的導師是否有較高的學術素養,在業內是否有較大的建樹?當然,如果可能的話,導師的人品也是要考察的。
I. 有人說今年是錢袋年,有這回事嗎
這只是巧合而已,別當真!
今年是個錢袋年?823年才有一次?
「錢袋年」懸疑只是數字游戲
2011年諸多不尋常之處在民間流傳學者逐一破解稱「1」與錢無直接關聯
近日,一則關於2011年是「錢袋年」的消息在網路和手機簡訊間流傳:今年有四個非同尋常的日期:1/1/11,1/11/11,11/1/11,11/11/11,這還不算完,用你的出生年份的最後兩個數字加上你今年的年齡,最後的結果將是:111!所有人都一樣!今年是個財年:今年的10月份有五個星期六,五個星期天,五個星期一!這樣的年份每823年才有一次。這些特殊的年份叫做錢袋年!按中國的風水學說如果你把這個消息送給8個好朋友,4天內錢就會來到。……
這則消息迅速地通過手機、微博等形式傳播。「還真是的,好神奇!」「很有道理啊!」「確實很特殊,趕緊轉發!」 在網路上,熱議著「錢袋年」的網友大有人在。有人說,這只是一種巧合;有人說這不過是一個數學游戲。
這些日期真的如此巧合、如此神奇嗎?事實上,只要仔細地分析一下這些日期,不難發現其中的規律。「這些巧合其實很好解釋,是有規律可循的。」科學松鼠會會員、某出版社科學編輯孫正凡逐一破解了簡訊中的「秘密」。
「算出年齡」有規可循
「1/1/11,1/11/11,11/1/11,11/11/11,這些日期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每一年都有1月1日、1月11日、11月1日和11月11日,只不過今年是2011年,所以又多了兩個1而已。」至於之後的兩個問題,孫正凡也發現了其中的奧妙。
用一個公式解釋,假設某人出生年份是19ab年,他的年齡就是2011-19ab。如果出生年份的最後兩個數字加上你今年的年齡,其實就可以這樣排列:2011-19ab+ab=2011-(19ab-ab)=2011-1900=111.
這便是為什麼絕大多數人出生年份的最後兩個數字加上今年的年齡後,都會得出111這個結果。
而以同理類推,明年也就是2012年,絕大多數人出生年份的最後兩個數字加上今年的年齡得到的答案都是112,後年則是113……
不過,這個答案也並非對所有人適用。「很容易就能找到其中的破綻。」孫正凡舉例,「00後」的孩子就不可能據此得到111的結果,他們相加後的答案必定是11。同樣,如果是出生在1900年前的老壽星,他們出生年份的最後兩個數字加上年齡則是211.
「五個星期六」不稀奇
簡訊的第三條「今年的10月份有五個星期六,五個星期天,五個星期一」也並不是一件稀奇事。
其實,但凡有31天的月份中,必然有3個星期x會在這個月中出現5次。同樣以數學的方法來解釋,一周共有7天,如果這個月是28天,28除以7等於4,那麼所有的星期x都只出現4次;如果這個月有30天,30除以7得4餘2,就說明有2個星期x會多出現一次,也就是5次;如果這個月有31天,31除以7得4餘3,就會有3個星期x出現5次。
「823年一遇」
不準確
簡訊最後強調「這樣的年份每823年才有一次」。
對此,孫正凡認為,這樣的說法不夠准確。「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公歷在16世紀以後才開始使用,之前,即使是西方都並不使用相同的歷法。怎麼能說800多年前也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呢?」
傳說「錢袋年」寄託祝福激勵自己
出現了許多個1的年份究竟和錢袋年有沒有關系呢?對此,復旦大學民俗學教授鄭土有表示,在中國的民俗中,1這一數字與金錢並沒有直接的聯系。
「在傳統文化中,人們更認同雙數是吉祥數字,而單數中,除了9之外,並沒有哪個數字更受人們偏愛。」不過,鄭土有認為,大家廣泛地傳播關於錢袋年的簡訊其實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和過年的時候大家傳播祝福一樣,這其實也反映了大家對於美好生活的期盼。」
鄭土有分析,或許是因為近年來自然災害不斷,人們更加希望通過祝福的方式來激勵自己,「或許很多人都能夠發現簡訊中的規律,但還是樂意發送給他人,因此這種寄託美好心願的祝福也更容易在人群中傳播。」
此外,鄭土有教授還認為,即使1這個數字在過去並沒有特別的吉祥寓意,也並不代表在今後不會被賦予新的含義,「8這個數字就是在近幾十年來才一躍成為人們最喜愛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