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菲爾茲
擴展閱讀
金徽股票價格6 2025-08-11 22:02:29

菲爾茲

發布時間: 2021-10-12 10:39:08

『壹』 菲爾茨(Fields)獎還是菲爾茲獎

菲爾茲獎

『貳』 蘭德里-菲爾茲的資料

蘭德里-菲爾茲(Landry Fields),1988年6月27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長灘(Long Beach, California),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身高201厘米,體重95公斤,司職得分後衛/小前鋒,現為自由球員(2015年11月)。
2010年NBA選秀,蘭德里·菲爾茲在次輪總第39順位被紐約尼克斯隊選中。
由於在夏季聯賽和季前賽中的出色表現,在尼克斯隊2010-11賽季揭幕戰中,菲爾茲出任首發得分後衛。
2010年11月16日,在尼克斯與掘金的比賽中,蘭德里·菲爾茲得到生涯新高的21分和17個籃板球。
2010年12月2日,菲爾茲榮獲2010-11賽季11月東部NBA月最佳新秀獎。11月,菲爾茲的場均得分(10.8分)排在新秀第四位,籃板(7.1個)位列新秀第二名,場均助攻(1.6次)排在第八,投籃命中率(.544)排名第二。在尼克斯隊的19場比賽中,菲爾茲全部首發,籃板球領先全聯盟所有後衛球員,並且是唯一一名得分位列前八的新秀球員。
2011年1月3日,蘭德里·菲爾茲當選2010-11賽季12月東部月最佳新秀。菲爾茲12月的場均得分(8.8分)和籃板(7.9個)分列東部新秀第三和第二位,而他的1.23次場均搶斷則在全體新秀中排名第一。
2011年2月19日,蘭德里·菲爾茲參加NBA全明星新秀賽(一年級隊首發)。
2011年5月12日,NBA官方公布了2010-11賽季最佳新秀陣容,尼克斯新秀蘭德里·菲爾茲入選最佳新秀陣容第一陣容。菲爾茲兩度當選東部月最佳新秀,新秀賽季場均可以貢獻6.4個籃板(新秀排名第五),9.7分(新秀排名第六)。投籃命中率49.7%(新秀排名第五),三分球命中率39.3%(新秀排名第二),罰球命中率76.9%(新秀排名第五)。
2012年2月26日,蘭德里·菲爾茲參加NBA全明星賽投籃之星比賽、NBA全明星新秀賽(一、二年級混合,奧尼爾隊)。
猛龍時期
2012年7月4日,多倫多猛龍隊與尼克斯隊的受限制自由球員蘭德里·菲爾茲達成簽約協議。
2012年7月12日,猛龍隊和蘭德里·菲爾茲簽署了一份為期三年的報價合同,總金額接近2000萬美元,尼克斯將有三天的時間來匹配猛龍的報價。

2012年7月15日,尼克斯正式確認不會匹配猛龍為蘭德里·菲爾茲開出報價合同。由此,菲爾茲2012-13賽季將前往多倫多打球。
合同情況:3年1875萬,2012/7/15簽,2015夏到期。
2014年12月20日,猛龍客場挑戰活塞,雙方比賽進行到第三節時,蘭德里·菲爾茲在一次防守中倒地,頭部被打破,之後在更衣室當中縫了8針。
2014-15賽季,蘭德里·菲爾茲在猛龍隊打了26場比賽,場均上場8.3分鍾貢獻1.8分1個籃板。

『叄』 中國有沒有菲爾茲獎獲得者

目前還沒有中國國籍的人獲過此獎項、截止2017年,共有2位華裔數學家曾獲得過菲爾茲獎,分別是1982年獲獎的數學家丘成桐和2006年獲獎的數學家陶哲軒 。

菲爾茲獎(Fields Medal),是據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John Charles Fields)要求設立的國際性數學獎項 ,於1936年首次頒發,常被視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本身未設數學獎)。

菲爾茲獎每四年頒獎一次,在國際數學聯盟(IMU)四年一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ICM)上舉行頒獎儀式 ,每次頒給二至四名有卓越貢獻的年輕數學家 。獲獎者必須在該年元旦前未滿四十歲,每人將得到15000加拿大元(CAD)的獎金和金質獎章一枚 。

截止2017年,共有2位華裔數學家曾獲得過菲爾茲獎,分別是1982年獲獎的數學家丘成桐和2006年獲獎的數學家陶哲軒 。據相關資料統計,截止2017年,哈佛大學擁有的菲爾茲獎得主(校友、教授和正式研究人員等)位列世界第一(18位) ,巴黎大學(16位)、巴黎高等師范學院(14位) 及普林斯頓大學(14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3位)分列世界第二至第五名。

(3)菲爾茲擴展閱讀

評審要求

菲爾茲獎評委會是由國際聯盟執行委員會挑選,一般由國際數學聯盟主席擔任評委會主席。評委會會挑選至少兩名(with a strong preference for four)能代表數學各個領域的菲爾茲獎得主。

菲爾茲獎對於獲獎者的要求中就有一條規定:所有得主年齡不超過40歲。1954年的菲爾茲獎得主,法國數學家塞爾保持著得獎時的最低年齡記錄:27歲,獲獎人必須在當年的元旦之前未滿四十歲。

授獎儀式

菲爾茲獎的授獎儀式,都在每次國際數學家大會開幕式上隆重舉行,先由執委會主席宣布獲獎名單。接著由東道國的重要人物(當地市長、所在國科學院院長、或國王、總統)或評委會主席或眾望所歸的著名數學家授予獎章和獎金。最後由一些權威數學家分別、逐一簡要評價得獎人的主要數學成就。

『肆』 世界上哪個國家的數學家拿到菲爾茲獎的人數最多

美國。
我總覺得不爽,中國在國際奧賽中每次都金牌,但是總是缺乏創新,從來沒有獲得菲爾茲獎的人。我們的近鄰日本都有過。

『伍』 菲爾茲獎的由來

菲爾茲獎是以已故的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命名的。

一八六三年五月十四日,菲爾茲生在加拿大渥太華。他十一歲時父親逝世,十八歲時又失去了慈母,家境不算太好。菲爾茲十七歲時進入多倫多大學專攻數學。一八八七年,菲爾茲二十四歲,就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又過了兩年,他在美國阿勒格尼大學當上了教授。

當時,世界數學的中心是在歐洲。北美的數學家差不多都要到歐洲學習、工作一段時間。一八九二年,菲爾茲遠渡重洋,游學巴黎、柏林整整十年。在歐洲,他與福雪斯、弗勞伯紐斯等著名數學家有密切的交往。這一段經歷,大大地開闊了菲爾茲的眼界。
作為一個數學家,菲爾茲的工作興趣集中在代數函數方面,成就不算突出,但作為一名數學事業的組織、管理者,菲爾茲卻是功績卓著的。

菲爾茲很早就意識到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他是在加拿大推進研究生教育的第一人。現在人們都知道,一個國家的研究生培養情況如何,是衡量這個國家科學水平的一個可靠指數。而在當時,能有這樣的認識實屬難能可貴。

菲爾茲對於數學的國際交流的重要性,對於促進北美州數學的發展,都有一些卓越的見解。為了使北美的數學迅速趕上歐洲,菲爾茲竭盡全力主持籌備了一九二四年的多倫多國際數學家大會(這是在歐洲之外召開的第一次大會)。這次大會使他精疲力盡,健康狀況再也沒有好轉,但這次會議對於北美的數學水平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九二四年大會沒有邀請德國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的數學家。在此之前的一九二0年大會,因為是在法國的斯特拉斯堡(戰前屬德國)舉行,德國拒絕參加(一九二八年的波倫亞大會只是由於希爾伯特堅持,德國才參加了。)。這些事情很可能觸發了菲爾茲發起一項國際性獎金的念頭,因為菲爾茲強烈地主張數學發展應該是國際性的。當菲爾茲知道了一九二四年大會的經費有結余時,他就建議以此作為基金設立一項這樣的獎。菲爾茲奔走歐美謀求支持,並想在九三二年蘇黎世大會親自提出正式建議,結果未及開幕他就逝世了。是多倫多大學數學系的悉涅,把這個建議和一大筆錢(其中包括一九二四年大會的結余和菲爾茲的遺產)提交蘇黎世大會,大會立即接受了這一建議。

按照菲爾茲的意見,這項獎金應該就叫國際獎金,而不應該以任何國家機構或個人的名字來命名。但是國際數學家大會還是決定命名為菲爾茲獎。數學家們希望用這一方式來表示對菲爾茲的紀念和贊許,他不是以自已的研究工作,而是以遠見、組織才能和勤懇的工作促進了本世紀的數學事業。
第一次菲爾茲獎頒發於一九三六年。不久,國際形勢急劇惡化。原定一九四0年在美國召開的大會已成泡影。第二次的菲爾茲獎是在戰後的第一次大會,即一九五0年大會上頒發的。以後,每次大會都順利地進行了這一議程。般是每屆兩名獲獎者。但一九六六年、一九七0年、一九七八年得獎人是四名,據說是因為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捐款人,使獎金可以臨時增加到四份,一九八二年華沙會議因故而延期至一九八三年八月舉行,獲獎者為三名。總起來,獲得菲爾茲獎的數學家己有二十七名。

在一九三六年、九五0年、一九五四年這三次大會上,都是由一位數學家來介紹所有得獎人的工作的。一九三六年卡拉凱渥鐸利還講了一點獲獎者的生平。一九五0年評委會主席玻爾就只用清晰而非專門的語言簡述工作。一九五四年,由本世紀著名的數學家外爾介紹,他在結束語中盛贊兩位得獎者所達到的高度是自己未曾夢想到的,自已從未見過這樣的明星在數學天空中燦爛地升起,他說:數學界為你們二位所做的工作感到驕傲。它表明數學這棵長滿節瘤的老樹仍然充滿著汁液和生機。你們是怎樣開始的,就怎樣繼續下去吧

『陸』 世界上最年輕的菲爾茲數學獎獲得者是誰

菲爾茲獎(Fields Medal,全名:The International Medals for Outstanding Discoveries in Mathematics),是一個在國際數學聯盟(IMU)的國際數學家大會(ICM)上頒發的獎項。它每四年頒獎一次,頒給二至四名有卓越貢獻的年輕數學家。得獎者須在該年元旦前未滿四十歲。菲爾茲獎是據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的要求設立的,被視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未設數學獎)。第一位獲得菲爾茲獎的華人數學家是丘成桐。

菲爾茲獎是以已故的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John Charles Fields)命名的。
菲爾茲強烈地主張數學發展應是國際性的,他對於數學國際交流的重要性,對於促進北美洲數學的發展都抱有獨特的見解並滿腔熱情地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為了使北美洲數學迅速發展並趕上歐洲,是他第一個在加拿大推進研究生教育,也是他全力籌備並主持了1924年在多倫多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這是在歐洲之外召開的第一次國際數學家大會)。
正是這次大會使他過分勞累,從此健康狀況再也沒有好轉,但這次大會對於促進北美的數學發展和數學家之間的國際交流,確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他得知這次大會的經費有結余時,他就萌發了把它作為基金設立一個國際數學獎的念頭。他為此積極奔走於歐美各國謀求廣泛支持,並打算於1932年在蘇黎世召開的第九次國際數學家大會上親自提出建議。
但不幸的是未等到大會開幕他就去世了。菲爾茲在去世前立下了遺囑,把自己留下的遺產加到上述剩餘經費中,由多倫多大學數學系轉交給第九次國際數學家大會,大會立即接受了這一建議。
菲爾茲本來要求獎金不要以個人、國家或機構來命名,而用「國際獎金」的名義。但是,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數學家們為了贊許和緬懷菲爾茲的遠見卓識、組織才能和他為促進數學事業的國際交流所表現出的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一致同意將該獎命名為菲爾茲獎。
首屆菲爾茲數學獎的是拉爾斯·阿爾福斯和傑西·道格拉斯。

拉斯·瓦萊里安·阿爾福斯(Lars Valerian Ahlfors,1907年4月18日-1996年10月11日),芬蘭數學家,在黎曼曲面領域有突出貢獻。其編寫的教材《Complex Analysis》堪稱以幾何觀念看待復分析的經典之作。他於1936年獲菲爾茲獎,1981年獲沃爾夫數學獎。

傑西·道格拉斯(Jesse Douglas,1897年7月3日-1965年9月7日),美國數學家,生於紐約,1920年至1924年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
他是1936年首屆菲爾茲獎兩位得主之一,以嘉許他在1930年解決了普拉托問題。
普拉托問題是問給定一個邊界,是否存在極小曲面以此為邊界。這是屬於變分法的問題,又稱為肥皂泡問題,1760年由拉格朗日提出。道格拉斯又在變分法逆問題有突出貢獻。美國數學學會1943年授予他博歇紀念獎。
華裔獲獎者

丘成桐
丘成桐(Shing-Tung Yau),原籍廣東省蕉嶺縣,1949年出生於廣東汕頭,同年隨父母移居香港,美籍華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國際知名數學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兼數學科學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
1969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數學系,1971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博士(師從陳省身) ;1993年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成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丘成桐證明了卡拉比猜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學中弦理論的基本概念,對微分幾何和數學物理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丘成桐囊括了菲爾茲獎(1982)、克拉福德獎(1994)、沃爾夫獎(2010)等獎項。特別是在1982年度榮獲最高數學獎菲爾茲獎,是第一位獲得這項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的華人,也是繼陳省身後第二位獲得沃爾夫數學獎的華人。

『柒』 為什麼菲爾茲獎獎金這么少

一年一度令世人矚目的諾貝爾獎中,只設有物理.化學.生物或醫學.文學.和平事業五個類別(1968年又增設了經濟學獎),竟然沒有數學這個科學之「王」的份額,使得數學這個重要學科失去了在世界上評價其重大成就和表彰其卓越人物的機會。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世界上先後樹起了兩個國際性的數學大獎:一個是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持評定的.在四年召開一次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頒發的菲爾茲獎;另一個是由沃爾夫基金會設立的一年一度的沃爾夫數學獎。這兩個數學大獎的權威性.國際性,以及所享有的榮譽都不亞於諾貝爾獎,因此被世人譽為「數學中的諾貝爾獎」。
菲爾茲獎是以已故加拿大數學家.教育家J.C. 菲爾茲的姓氏命名的。菲爾茲1863年生於加拿大渥太華。曾任美國阿勒格尼大學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作為數學家,菲爾茲在代數函數方面有一定建樹,他的主要成就在於他對數學事業的遠見卓識.組織才能和勤懇工作,促進了本世紀數學家之間的國際交流,對於促進北美洲數學的發展抱有獨特見解,並滿腔熱情地作出了很大貢獻。為使北美洲數學迅速發展並趕上歐洲,他第一個在加拿大推進研究生教育。他為設立國際數學獎積極奔走於歐美各國謀求廣泛支菲爾茲強烈地主張數學發展應是國際性的,他全力籌備並主持了1924年在多倫多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當他得知大會經費有結余時,就萌發了設立一個國際數學獎的念頭。菲爾茲在去世前立下遺囑,把自己的遺產加到上述剩餘經費中,由多倫多大學轉交給第九次國際數學家大會。大會一致同意將該獎命名為菲爾茲獎。
第1次菲爾茲獎頒發於1936年,當時並沒有在世界引起多大注意,然而30年以後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從國際上權威性的數學雜志到一般性的數學刊物,都爭相報道獲獎人物,菲爾茲獎的聲譽不斷提高,終於被人們確認。菲爾茲獎的最大特點是獎勵40歲以下的年輕人,即獎勵那些能對未來數學發展起重大作用的人。菲爾茲獎是一枚金質獎章和1500美元的獎金。菲爾茲獎的獎章正面是阿基米德的浮雕頭像,該獎每4年頒發一次,每次獲獎者不超過4人,每人可獲得一枚純金製成的獎章和一筆獎金。獎章上刻有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的頭像,並用拉丁文鐫刻「超越人類極限,做宇宙主人」的格言。就獎金數目來說與諾貝爾獎金相比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但它的地位如此崇高原因有三:第一,它是由數學界的國際權威學術團體—國際數學聯合會主持,從全世界的一流青年數學家中評定.遴選出來的;第二,它是在每隔四年才召開一次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隆重頒發的,且每次一般只2名獲獎者,因此獲獎的機會比諾貝爾獎還要少;第三,也是最根本的一條是由於得獎人的出色才幹,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聲譽,他們都是數學天空中升起的燦爛明星,是數學界的精英。

『捌』 菲爾茲獎排名前七的國家

菲爾茲獎,是據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要求設立的國際性數學獎項,於1936年首次頒發,常被視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到2018年止,獲得菲爾茲獎的國家排名:
第一是美國:13人;第二是法國:12人;第三是俄羅斯:8人;第四是英國:6人;第五是日本:3人;第六是比利時:2人;第七是德國、義大利、澳大利亞、伊朗、挪威、瑞典、芬蘭、瑞士、奧地利、烏克蘭、紐西蘭、中國、巴西、越南、加拿大、以色列:1人

『玖』 中國有數學家獲得過菲爾茲獎嗎

第一個獲得菲爾茲獎的華人丘成桐

1982年,美籍華裔丘成桐(1949— )獲得了菲爾茲獎,成為第一個獲
得這項榮譽的華人數學家。菲爾茲獎是國際數學界的最高獎賞 ,每4年頒
發一次,對象是在數學上有重大貢獻的、年齡不超過40歲的數學家。
丘成桐出生在廣東省,後移居香港。他早年喪父,家境清貧,但學習
勤奮,中學時對數學入了迷,後來為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所器重,破格錄取
為研究生。在陳省身的指導下,僅用2年時間就完成了研究生課程 ,取得
了博士學位,年僅22歲。25歲任副教授,28歲升為正教授。後來成為斯坦
福大學和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的終身教授。
1976年,27歲的丘成桐解決了微分幾何的著名難題——卡拉比猜想,
並把微分方程應用到微分幾何中去,推動了微分幾何和微分方程的發展,
成為這個領域最年輕的學者,名揚海外。
1979年,美國加州科技及工業博物館授予30歲的丘成桐「1979年加州
科學家」的光榮稱號,他是第一個獲得這一榮譽的數學家。1981年又榮獲
范希侖獎,第二年在華沙榮獲菲爾茲獎。

『拾』 關於菲爾茲的介紹有哪些

菲爾茲國際數學獎是以已故的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的名字命名的。1863年5月14日,菲爾茲出生在加拿大的渥太華。他11歲時父親就去世,因此家裡的經濟條件並不好。不過,貧困的家庭反而激發了菲爾茲的學習慾望,在他17歲那年,菲爾茲考入多倫多大學專攻數學。1887年,菲爾茲才24歲,就在美國獲得了博士學位。又過了兩年,他在美國阿勒格尼大學當上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