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清朝康熙歷史
擴展閱讀
尹明善的兒子 2025-08-11 10:00:47
我買的股票券商怎麼知道 2025-08-11 09:52:05
看股票分時圖有什麼技巧 2025-08-11 09:51:58

清朝康熙歷史

發布時間: 2021-10-13 05:24:02

1. 清朝康熙皇帝的簡介

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後佟佳氏。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國內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康熙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台灣的明鄭政權;三征噶爾丹,並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標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現吏治敗壞的現象。另外,眾位皇子因為廢太子事件而爭奪皇位,對康熙帝晚年政治產生了不良影響。

(1)清朝康熙歷史擴展閱讀

康熙帝功績

1、削平三藩,鞏固統一。

三藩是指三個降清的明將:平西王吳三桂,鎮雲南;平南王尚可喜(子之信),鎮廣東;靖南王耿繼茂(父仲明、子精忠),鎮福建。三藩占據要地,擁兵自重,成為清初的三個地方割據勢力,其中以吳三桂實力最強。

國家錢糧,大半耗於三藩。經過八年平叛戰爭,終於取得削平三藩的勝利。群臣請上尊號,康熙帝嚴辭拒絕。他認為,八年戰火,生民塗炭,應該務實,切戒虛名。隨後,他開始著手統一台灣。

2、統一台灣,開府設縣。

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台灣一直處於鄭氏子孫的統治之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抓住鄭經死後,其子鄭克塽年幼、部屬內訌、台灣政局不穩的時機,命福建水師提督施琅進軍台灣,率軍統一了台灣。第二年設台灣府,隸屬於福建。

台灣府下設三縣——台灣縣(今台南)、鳳山縣(今高雄)、諸羅縣(今嘉義),派總兵官一員、率官兵八千,駐防颱灣。從而加強了中央對台灣的管轄,促進了台灣經濟文化的發展。

3、抵禦外侵,締結和約。

黑龍江地域在皇太極時已經歸屬清朝。清軍入關後,沙俄兵東進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地區,佔領雅克薩(今阿爾巴津)、尼布楚(今涅爾琴斯克)、呼瑪爾(今呼瑪)等城。康熙統一台灣後,調派軍隊進行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取得勝利。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同俄國在尼布楚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了中俄兩國的東段邊界,從法律上劃定了以額爾古納河、格爾畢齊河和外興安嶺為界,整個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都是中國的領土。

2. 康熙時期的歷史

1.康熙親政不久後,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寬墾荒地的免稅年限。他還著手整頓吏治,恢復了京察、大計等考核制度。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騙,康熙還親自出京巡視,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還有三次東巡、一次西巡,以及數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此舉極大的促進了康熙對民情的了解,他還親自巡視黃河河道,督察河工,並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2.康熙強調興禮教。他在康熙十八年下詔說:「盛治之世,餘一餘三。蓋倉廩足而禮教興,水旱乃可無虞。比聞小民不知積蓄,一逢歉歲,率致流移。夫興儉化民,食時用禮,惟良有司是賴。」康熙自幼就對儒家學說充滿濃厚興趣,認為「殊覺義理無窮,樂此不倦」。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二月,他在御制《日講四書解義序》中,明確宣布清廷要將治統與道統合一,以儒家學說為治國之本。

3. 康熙的歷史

即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順治帝第三子,清前期傑出的皇帝。1661-1722年在位。
康熙8歲即位。當時由鱉拜等大臣專擅朝政,吳三桂等三藩割據稱雄。1669年(康熙八
年),16歲的康熙設計逮捕鱉拜,革職拘禁。1673年,康熙下令撤藩,1681年平定了三藩
之亂,1683年出兵統一台灣,第二年設置台灣府,把台灣收入清朝版圖,加強了對台灣
的統治。1685年、1686年,康熙兩次派兵驅逐盤踞雅克薩的沙俄侵略軍,遏制了沙俄對
華侵略的野心。1689年清政府與沙俄政府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段邊界。他又御駕親征,三次出兵平定了准噶爾貴族噶爾丹的分裂活動。康熙帝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行了激烈的斗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康熙在位期間,重視農業,採取了一系列恢復、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獎勵墾荒,1669年他下令停止圈地,實行"更名田"政策;輕德薄賦,多次揭免田糧,並於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規定,以上年丁額為准,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懲治貪污,獎勵廉潔;治理黃河、疏通運河。1681年後,清政府財政收支狀況大為好轉,1722年,全國人丁增至2570餘萬,墾田數增至735萬余頃,出現了
安定繁榮局面,開創了康乾盛世。在文化上,進行全國性測量,繪制《皇輿全圖》,開博
學鴻詞科、明史館,編篡了《全唐詩》《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等。但曾大興文字獄,以加強思想統治。
gt

4. 關於清朝康熙年間的歷史

1、比如太子被廢是那2次分別在什麼時候為什麼被廢?

答: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康熙以「賦性奢侈」、「暴虐淫亂」、「語言顛倒,竟類狂易之疾」為由第一次廢黜太子。

康熙五十年十月,又以「狂疾益增,暴戾僭越,迷惑轉甚」的借口,再將胤礽廢黜禁錮。

2、還有康熙活了幾歲?幾歲當皇帝?幾歲死的?

答:康熙8歲登基(7周歲),活了69歲(68周歲)。

3、還有太子逼宮是什麼時候?

答:野史杜撰,歷史上並無此事。

4、雍正活了幾歲!什麼時候被封了親王?在什麼情況之下!

答:雍正活了58歲(57周歲)。康熙四十八年封親王。至於什麼情況下,就是太子第一次被廢掉不久。很多人以次認為雍正在太子被廢問題上作了手腳才會如此的。不過我倒覺得不一定。因為當時同時晉封的還有誠親王、恆親王、淳郡王等人,這是康熙大病初癒後對兒子們的一次大規模冊封,有穩定人心的作用。

5、還有八啊哥的死鷹之事是什麼時候!

答:正史無記載。野史的話,我可以去查查。

6、雍正當皇帝是什麼時候?

答:他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登基的。

7、他分別給八啊哥 9啊哥賜了什麼稱號

答:八阿哥的「阿其那」是他自個兒改的名字,意思是「刀俎上的魚」,寓意自己奪嫡失敗,任人宰割。他兒子改名叫「菩薩保」,祈求雍正能放他一馬。至於九阿哥,雍正給他改名叫「塞斯黑」,意思是討厭的人。

5. 清朝康熙!

愛新覺羅·玄燁(穆麟德: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後世稱呼為康熙帝。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成年後先後取得了對三藩、明鄭、准噶爾的戰爭勝利,驅逐沙俄侵略軍,以條約確保清朝在黑龍江流域的領土控制,舉行「多倫會盟」取代戰爭,懷柔蒙古各部。
康熙帝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後世學者尊為「千古一帝」,廟號聖祖,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

6. 清朝康熙年歷史

話說樓主 你還真的不是一般的八卦撒·············
1.兩廢兩立是二皇子 胤礽
2.八阿哥胤禩輸給四阿哥胤禛後 四阿哥雍正即位,為穩定其情緒,命總理事務,進封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元年,命辦理工部事務。四年,雍正以其結黨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並削宗籍,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同年,亡。
3,清朝後宮嬪妃的品級
皇後 (正室) X 1 (可分宮女10人)
皇貴妃 (大姨太) X 1 (可分宮女 8人)
貴妃 (二姨太) X 2 (可分宮女 8人)
妃 (三姨太) X 4 (可分宮女 6人)
嬪 (四姨太) X 6 (可分宮女 6人)
貴人 (五姨太) X 不限 (可分宮女 4人)
常在 (六姨太) X 不限 (可分宮女 3人)
答應 (七姨太) X 不限 (可分宮女 2人)
宮女 (丫環) X 應少過二千人

給皇上看上的宮女可以由答應、常在一步步升上去,秀女一被選中就可做貴人或以上,
慈禧太後就是選秀女而被封為懿貴人、懿嬪,生皇子後升為懿紀、懿貴妃,最後因兒子登基而成為太後。
居住方面,嬪以上分居東西十二宮,各有專房,貴人以下則住在一塊。
4 人活七十古來稀 四五十歲已經很高壽了撒 你想一想他們從兩三歲開始就一直動腦 (小時候怕死 長大後怕當不了皇帝 當上皇帝的要處理公務 當不上的怕皇帝找個事由殺掉自己 天天擔驚受怕的 哪有精力照顧身體撒···········這樣想想 你不覺得他們已經很高壽了撒············)

7. 誰可以把清朝的康熙年間的歷史告訴我

嬪以下的貴人常在等還有十幾位,都葬在清西陵的泰陵里,一共加起來24位,多於乾隆之後的所有皇帝.
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皇後烏拉納拉氏

烏拉那拉氏為人溫和恭敬,在藩邸和宮廷生活近四十年, 雖經歷宮廷斗爭,但得善終,實屬不易也。

烏拉納拉氏,是步軍統領費揚古的女兒。胤禛為皇子時,娶了她。後來被康熙帝冊封為雍親王嫡福晉。她在雍正的藩邸生活了二十年,親歷了康熙年間宮廷斗爭的多事之秋。
胤禛即位.是為雍正皇帝。那拉氏的地位也隨之提高;雍正元年(1723),她被冊封為皇後。
雍正沒有聲色犬馬之好,繼位後放掉了官內所養全部珍離異獸。他喜歡園林、常年辦事的地點就在圓明園。閑暇時,喜歡留連於園中山水之間。其他生活用具,亦不太講究。吃喝方面,只喜歡喝點酒,也有節制。當時傳來西方的新鮮東西,像溫度汁、望遠鏡等等,他接受得很快,還讓宮廷匠役仿造,賜給親近大臣。
烏拉那拉氏深知雍正公務繁忙,日理萬機,所以對他生活上的一些愛好無不滿足。在掌管六宮時,和嬪妃、宮娥之間關系也很好。這是因為那拉氏為人孝順恭敬,無論在藩邸的年月還是被封為皇後以後,她始終如一。她曾為雍正生下長於弘弘暉,長到八歲,不幸天折了。雍正對皇後很尊重,常常稱贊她謙和順從。雍正九年(1731)九月,皇後病故。雍正帝非常悲痛,他說:「皇後自垂髫之年,奉父皇之命,在我當親王的時候,便嫁給我了。婚後四十餘年,夫妻感情相融,她為人極好,孝順恭敬,四十年如—日。」雖然剛剛大病初癒,身體虛弱,要親臨合殮,大臣們怕他觸景增悲,非攝養所宜,紛紛諫止,雍正只好服從。他親上謚號曰孝敬皇後。後來,與世宗合葬於泰陵。

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皇後紐祜祿氏

紐祜祿氏乃乾隆皇帝之生母,生活在康乾盛事,母儀天下四十
令年, 享盡了人間之福, 享年八十六歲。 真可謂」福」太後也。

紐祜祿氏是四品典儀官凌柱的女兒,生於康熙三十一年(1692),十三歲入胤禛貝勒府,號格格,康熙五十年(1711)八月,生弘歷.是為雍正皇帝的第五個兒子。但因齊妃李氏所生的第二子弘盼早殤,未予排行,所以弘歷排行為第四,稱皇四子。後來弘歷繼承了皇位,這就是清高宗乾隆皇帝。
弘歷自幼聰穎過人,深得祖父康熙帝和父親的喜愛,他的生母紐祜祿氏自然也因此倍受恩寵,雍正繼承皇位後,紐祜祿氏被封為熹妃,又進封為熹貴妃,弘歷立嗣以後,乃得母以子貴,雍正帝臨終,留下遺命,封為皇後。乾隆即位後,尊為皇太後,居於慈寧宮。
年氏是湖北總督年遐齡的女兒,雍正朝重臣年羹堯的妹妹。早在胤禛繼位前就嫁進王府,封為側妃。康熙五十九年五月,她為雍正生下第七個兒子福宜,但未滿周歲就天折了。六十年十月,又生第八子福惠。雍正元年五月,又生九子福沛。但都相繼天亡。

年氏進雍府較晚,但卻得到雍正的喜愛,有專房之寵,從她連生三子一女就可證明了。雍正元年,皇帝一繼位就被封為貴妃。年氏為什麼能取得這樣的地位呢?除她獨有可愛之處外,也與她的哥哥年羹堯不無關系。
年羹堯,康熙二十九年翰林出身,歷充四川、廣東試差,不到十年,升為四川巡撫。後赴西藏協理軍務,以功晉升為四川總督,接著授以定西將軍。西藏戰亂平息後,被授以川陝總督,封三等公、加太保。雍正初,年羹堯與隆科多鎮壓反對派擁立世宗有功,倍受世宗恩遇。年羹堯的文韜武略,都深為雍正帝所賞識。尤其是他率軍平息青海叛亂以後,解除了皇帝治國之憂。雍正更是異常興奮,把年羹堯視為自己的「恩人」。他競流著眼淚向怡親王和隆科多舅舅述說年的功績和對年的感激之情。雍正進封年羹堯為一等公,加太傅。 年的父親、兒子也被加官封爵。這樣,午羹堯的妹妹年貴妃深得雍正恩寵不足為怪了。
事物的規律就是這佯,發展到一定階段會相互轉化,所謂物極必反,正是由於雍正對年羹堯重新過分,評價過高,以致使他權勢炳赫,居功自大目空一切,行事不知檢點,做出種種越權枉法的事情來。這樣勢必導致雍正另一部分親信的不滿,這些人不斷向雍正耳中歡風,似乎天下恩威不自上出,而雍正也成了年羹堯的掌中玩物了。這些讒言大大刺傷了雍正的自尊心,自幼生性多疑的雍正後悔過多的給年羹堯以軍政大權,他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打擊年年羹堯。雍正三年(1715)三月,公開罪責年羹堯。
事態的變化深深刺痛了年氏的心,她為哥哥的不檢點而不安,也為世態炎涼而感到可畏。郁悶、驚嚇、悔恨,種種不愉快的情緒把她壓跨了!她終於病倒,雍正帝雖早已決計整治年羹堯,但又不便在年氏病篤之時動手,不忍在她垂危傷痛之刻雪上加霜,那畢竟是他專寵數年的貴妃啊。這年十一月,年氏病危,雍正加封地為皇貴妃,並表彰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時,事朕克盡敬慎,在皇後面的小心恭慎;朕即位後,貴妃於皇考、皇妣大事悉皆盡心,力疾盡禮、實能贊裳內政」。加封、表彰並未挽回年氏病情,可憐的她一病不起,當月死去。
年氏死後,謚曰敦肅皇貴妃。乾隆初年,使其從葬於泰陵。
年氏死後僅僅一個月,雍正皇帝便下手了,沒等這一年過去,年羹堯即被賜死。
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皇後裕妃耿氏

耿氏,世宗雍正的妃子,她的兒子和親王弘晝是世宗的第五子,母子二人深得雍正的喜愛。耿氏生活在清朝最繁盛的時期,平平安安地到乾隆四十九年,方善終,享年九十六歲,乾隆帝謚曰純愨皇貴妃。葬妃園寢位於諸妃之上。

耿氏,出生於中等官吏家庭,健美多姿,聰慧過人,早在胤禛當王爺時就嫁進王府侍奉胤禛。胤禛即位後在雍正元年(1723)封裕嬪,後進裕妃。
雍正是一個精明的皇帝。他沒有聲色犬馬之好,他總共只有八位後妃,這在清代皇帝中都是少的。他勒政好學,即位後放掉了宮內所養的全部珍離異獸,他不事游獵,但卻喜歡園林,常年辦公的地點就在圓明園,閑下來時他喜歡在園中山水之間游步。
其它生活用具也不太講究,在吃喝方面只喜歡喝點酒,也有節制。他對裕妃比較喜歡.裕妃由於身體健壯,頗有酒量,在雍正處理公務繁忙閑暇的時候,她也能適量地陪皇上喝些酒。後來她為雍正生了五皇子弘晝,此子長得虎頭虎腦,聰明伶俐,應變快,動作靈敏,這與耿氏的教育和潛移默化的熏陶是分不開的,所以深得雍正的喜愛。雍正十一年(1733)封弘晝為和親王。雍正十三年(1735)清廷設置辦理苗疆事務處,雍正讓弘歷(後來隆乾帝)和弘晝一起主持,可見他在雍正心目中是有一定位置的。父親對兒子的喜愛重用,自然使耿氏非常的高興。

雍正晚年最受寵的謙妃劉氏.弘瞻,雍正十子中最年幼者,雍正死時他虛齡三歲,故未命名,只以「圓明園阿哥」稱之。其母劉貴人,管領劉茂之女,為雍正晚年所寵,因生此子,故被晉為謙嬪(終雍正之世一直居於嬪位),封號「謙」乃警儆之意,當是戒其勿恃寵而驕,自招咎愆.
孝敬憲皇後 烏拉納喇氏
孝聖憲皇後 鈕祜祿氏
敦肅皇貴妃 年氏
純熹皇貴妃 耿氏
齊妃 李氏
謙妃 劉氏
寧妃 武氏
樊嬪 宋氏
貴人 李氏

8. 清朝康熙年間發生了什麼大事 歷史上的

康熙二年:康熙生母慈和皇太後逝世,史稱「孝康章皇後」
康熙四年:太皇太後下旨,令康熙與索尼之孫女赫舍里氏成婚,以達到拉攏索尼的目的
康熙五年:輔臣鰲拜與蘇克薩哈發生斗爭,鰲拜勝,從此專權:索尼恭請皇上親政,未通過:鰲拜以圈地一案誣告大學士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連,12月,三人被殺
康熙六年:康熙開始了他名義上的親政
康熙八年:除鰲拜,開始了真正的親政
康熙十二年:吳三桂殺巡撫朱國治,反:自此開始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三藩之戰
康熙十四年:立太子胤礽
康熙十五年:耿精忠降
康熙二十年:吳三桂之孫吳世璠自殺身亡,自此歷時八年的三藩之亂被徹底平定
康熙二十三年:正式收復台灣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親率六師,親征葛爾丹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再次親征葛爾丹與寧夏,葛爾丹敗,服毒葯而死
康熙四十二年:裕親王福全有疾,康熙帝連日視之。內大臣索額圖挑唆皇太子,被宣布為「天下第一罪人」,拘禁於宗人府。
康熙四十七年:捕獲明崇禎帝後裔,年已七旬的朱三太子及其子,斬於市。召集廷臣於行宮,宣示皇太子胤礽罪狀,命拘執之,送京幽禁。還京。廢皇太子胤礽,頒示天下。 議政大臣會議,議皇八子胤禩謀求儲位罪,削其貝勒爵。皇三子胤祉告皇長子胤禔咒魘皇太子,削其直郡王爵,幽禁
康熙四十八年:復立胤礽為太子,昭告宗廟,頒詔天下。 大封諸子
康熙五十一年: 皇太子胤礽復以罪廢,禁錮於咸安宮。以復廢太子告廟,宣示天下。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逝

9. 中國清朝康熙皇帝歷史

康熙 出生年月:1654年 卒年:1722年
(1661—1722) 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代皇帝即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
俗稱清聖祖為康熙皇帝、康熙帝。因為明清之帝王時多隻有一個年號,因而往往以年號代稱帝王。
清聖祖康熙,名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康熙的稱謂來自其年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康熙繼位時只有八歲,是順治的第三子。順治接受湯若望的意見因其出過天花最有可能不夭折而把他選為繼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舉行親政儀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後孝庄文皇後的幫助下,在康熙八年贏得了與顧命大臣鰲拜的斗爭,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康熙執政期間,撤除吳三桂等三藩勢力(1673年),統一台灣(1684年),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1688年-1697年),並抵抗了當時沙俄對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簽定了中俄《尼布楚條約》,維持了東北邊境一百五十多年的邊界和平。在雅克薩戰役,康熙派遣黑龍江將軍薩布素成功驅逐沙俄對黑龍江流域的侵略(此戰清兵三千多人,在中國東北與遠離後方的俄羅斯數百哥薩克作戰,然而久戰不下,最後以圍困戰術迫使沙皇同意和談,一定意義上顯示出了清朝在軍事科技上與西方的差距),收復了雅克薩城(現俄羅斯聯邦斯科沃羅丁諾)和尼布楚城。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莊,將其作為蒙古、西藏、哈薩克等部王公貴族覲見的場所,但是也為清朝大規模的修建皇家園林開了先河,增加了人民的痛苦。
他曾多次舉辦博學鴻儒科,創建了南書房制度,並親臨曲阜拜謁孔廟。康熙帝還組織編輯與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歷象考成》、《數理精蘊》、《康熙永年歷法》、《康熙皇輿全覽圖》等圖書、歷法和地圖。康熙帝還褒封道教白雲觀方丈王常月,並依於門下。
康熙向來華傳教士學習代數、幾何、天文、醫學等方面的知識 ,並頗有著述。對基督教也很有好感,後來卡康熙逐漸發現羅馬教廷試圖過多的干預清朝的政治,並且皇子皈依基督後以此作為爭權奪利的工具,遂開始有所抵制基督教,但是,康熙在推廣西方學術上無所作為,從而使中國科技遠落後於西方。 康熙自幼習武,精於騎射。多倫會盟他開硬弓命中很遠的靶子令到場的蒙古王公驚駭不已 ;每每圍場狩獵康熙總是所獲野獸甚多。頭天晚上還在作幾何證明題,第二天一早盡興馳騁以至累垮兩三匹馬,足見康熙精力旺盛,康熙曾經自稱一天打死了三百隻兔子,可見其對自身武力的自信(今天人民也非常懷疑,以弓箭在一天內獵殺如此之多的兔子,是否可能)。
康熙在收復台灣後在開放了海禁但是不久沒有繼續,後來此政策持續了整個清朝歷史(利用「文字獄」這種殘酷的方式打擊了江南一帶的文化學者, 例如康熙五十年發生過戴名世的南山案文字獄事件。
4、親征朔漠,和善蒙古
蒙古曾經分為三個大部分就是(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經過兩代人的努力完全臣服了漠南蒙古也就是內蒙古。漠西蒙古就是准噶爾蒙古。准噶爾的噶爾丹率領軍隊南進威脅了中央王朝。康熙決定親征,打敗了噶爾丹。漠北蒙古,康熙通過一系列的籠絡的措施全完解決了喀爾喀蒙古也就是外蒙古。所以康熙說:「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成,我朝施恩於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中國從秦漢時的匈奴到明朝,蒙古這個歷史難題兩千年來沒有解決,康熙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這是一個很大歷史貢獻。
5、重農治河,興修水利
明未清初經過長期的戰亂,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康熙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他下命停止圈地,他六次下江南巡察黃河和水利,修黃河、淮河、永定河。康熙的重農治河,興修水利,取得了前無古人的成就。
6、移天縮地,興修園林
康熙修建了暢春園、承德避暑山莊、熱河木蘭圍場,他的孫子乾隆又繼續興修三山五園(三山:香山、玉泉山、萬壽山 五園:暢春園、圓明園、靜明園、靜宜園、清漪園也就是頤和園)這樣就把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推到了一個最高峰,清朝園林的興修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的遺產。承德避暑山莊這座比北京的頤和園大一倍的皇家園林,決不只是一般意義上的休息場所,它與木蘭圍場一樣是康熙政治大棋盤上的一顆至關重要的棋子。這些按照蒙古西藏等民族風格修建的宮殿廟宇,它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讓蒙藏等各種上層人物進入山莊能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受,透過這一片片幽靜淡雅的山水人們似乎又回到了二百多年以前。
六世班禪為乾隆祝壽就住在這里,派遣駐藏大臣,明確靈童轉世和金瓶掣簽制度也在這里。蒙古王爺們朝見皇帝住在這里,皇帝接見外國史臣也在這里。卷秩浩繁的《四庫全書》存放在這里,嘉慶和咸豐兩位皇帝先後死在這里,它見證了清王朝所經歷的風風雨雨。
7、興文重教,編纂典籍
康熙重視文化教育]。。親自主持編纂了許多重要的典籍譬如說《康熙字典》《佩文韻府》《清文鑒》《康熙全覽圖》《古今圖書集成》康熙主持編纂的典籍有六十多種,大約有二萬卷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精神財富。康熙朝使清帝國屹立於世界東方。當時俄國有彼得大帝,法國有路易十四,康熙與他們比有偉大過人之處,康熙時候人口最眾多,經濟最富裕,文化最繁榮,疆域最開闊,國力最為強盛。康熙時候清朝的疆域,東起大海,西到蔥嶺,南至曾母暗少,北跨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么湖,東北到庫葉島,總的面積大約有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
8、對自己講學習,對朝政講勤慎
他可以說在帝王當中,他是最勤奮學習的一個,可是他在幼年時的不幸,激勵著他努力學習。康熙八歲時父親死了,10歲母親也死了,兩年之間父母雙亡。一個孤兒形影相弔,實在是可憐。他祖母負責撫養他,康熙身上有三種血統,有三種文化,有三種品格,康熙的三種血統,他父親是滿州人,他祖母是蒙古人,他母親是漢人,他又受了三種文化的影響,他的滿族師傅給他講滿語,較他寫滿文,教給他騎射,他的漢族師傅給他講四書五經他又受到儒家文化的教育。康熙對朝政講勤慎,康熙的親政就是從他14歲的時候開始的,當時親政叫「御門聽政」什麼叫御門聽政呢?就是皇帝親自主持朝廷會議,議商和決定軍國大事。御門聽政在乾清門前,參加御門聽政的主要是:九卿(禮、吏、戶、兵、刑、工)六部的尚書,和左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還有大學士,參加御門聽政的還有起居注官。什麼時候開始呢?就是早上晨時開始(七點-九點)晨時是八點,每天早上晨時開始與大臣們討論奏報,議商一些軍國的大事,無論寒暑無一例外。北京的冬天是很冷很冷的,就在乾清門前,舉行最高朝廷會議,這個實在是不容易。而且清朝的皇帝御門聽政從康熙一直到光緒堅持下來,以上這時康熙勤政的「勤」,底下就說以下,康熙第二個就是「慎」, 康熙這個人在處理軍國大事的時候非常的謹慎,可以說慎之又慎,不是腦門一熱一排板就這么辦了。不是這樣的,我想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康熙慎政的情況,我就舉治河的例子,康熙早年在他宮廷的柱子上寫了什麼呢?寫了三藩及河務,漕運三件大事。康熙親自派侍衛逆黃河而上一直到黃河源頭星宿海往返行程兩萬里,繪制了黃河全圖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經過實際踏勘繪製成的黃河圖,把黃河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了,任用賢能的官員來治河,那庸他治不好河還貪污啊!他任用了兩個重要官員,一個叫靳輔,一個叫陳潢,他任用靳輔做河道總督,靳輔每天給康熙上八個奏章,陳述自己對治河的意見。 治河當時發生了意見分歧,主要有兩個問題,第一治了黃河以後就多出了一些土地,靳輔的意見就是把這些土地屯田,收入的錢再續繼治河。多出的土地給當時的豪坤。第二黃河的河口部分水流入海不暢,靳輔的意見是把河堤加高,讓河水沖沙,泥河沖入海中,他的對立一面,於成龍不同意,把黃河入海中那裡挖浚挖深,沙子不就流下去了嗎。靳輔說不行,說你那樣的話就海水倒灌。於成龍說你那不行,河堤高的話,那房子在河堤底下,那河堤一泛濫人不就跑到魚肚子里去了嗎。康熙呢怎麼辦呢,讓他們倆個人御門前辯論,開朝廷會議到康熙面前各抒已見,互相駁難,都各說各的道理,康熙還是不能決定,他沒有支持一方,反對一方集思廣益。下令在京的大臣,凡是你的家鄉在黃河有關地方,你們每人要寫一個意見你的看法,上奏於康熙,康熙看了各個方面的意見後就支持於成龍的意見,免去了靳輔河道總督的職位。
康熙是清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文武雙全,既精通傳統文化,又涉獵西方科學;既能上馬左右開弓,御駕親征擊退噶爾丹,又能治國安邦善於管理。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收復台灣,顯示了康熙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另一方面,康熙有著過人的政治眼光和手腕。康熙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以條約確保了國家在黑龍江的領土不被侵犯;康熙還特別重視教育,包括自己子女,奠定了持續100多年的「康乾盛世」。
傳位的爭議
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帝立皇後所生的一歲的皇次子胤礽為太子,但數十年後由於太子本身的素質問題及其在朝中結黨而廢太子。廢太子後眾皇子覬覦皇位,矛盾更加尖銳,故太子廢而復立,但康熙仍無法容忍其結黨,三年後再廢太子。最終在康熙六十一年臨終時傳位於皇四子胤禛。傳位給胤禛的理由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康熙是希望精明干練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寬縱積弊,也有人認為康熙是因為鍾愛胤禛之子弘歷(未來的乾隆帝)而傳位於他,還有傳說是顧命大臣隆科多和胤禛矯篡遺詔,故有「傳位十四皇子」竄改為「傳位於四皇子」之傳說,但按清宮秘檔分析,遺詔是由滿、漢、蒙三種語言並列寫成,「傳位十四皇子」改為「傳位於四皇子」之傳說符合漢字書寫邏輯,卻無法符合滿文及蒙文書寫邏輯。繁體漢字十和於大相徑庭。此為誤解
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4個兒子、7個女兒活到成年。

10. 有關康熙的歷史故事

一、廢棄長城

歷代王朝修長城,沒有擋住游牧民族的鐵騎賓士,被稱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公開貶低過長城。康熙三十年(1671年),康熙帝率諸王、貝勒、大臣前往多倫諾爾(今內蒙古多倫),約集內外蒙古來此「會盟」。

定疆界,製法律,為外蒙的喀爾喀蒙古諸部編制盟旗,使其接受清朝的管轄,從而實現了北部乃至西北的空前統一,蒙古問題宣告解決。

就在多倫會盟之後,古北口總兵蔡元看到長城年久失修,建議撥款修理。康熙帝繼承皇太極、順治帝提出的「滿漢一家」的民族思想,進而又發展成為「中外一視」「天下一家」的「大一統」思想,發現長城的存在不利於國家的統一。

康熙帝拆除了漢人與「三北」少數民族的一道牆,不再有內外之分,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統」的多民族國家。

二、推廣西葯

康熙40歲那年得了瘧疾,中醫葯未能治癒,耶穌會士洪若翰、劉應進金雞納霜(奎寧)。康熙服用後,很靈驗,病好了。他召見洪若翰、劉應等,在西安門內賞賜房屋,後這里成為天主教北堂。曹寅得了瘧疾,康熙賜金雞納霜治好了他的病。

此後,康熙便對西葯發生興趣,命在京城內煉制西葯,還在宮中設立實驗室,試制葯品,親自臨觀。他提倡種痘以防天花。

他破除因循,推廣種痘,命先給自己子女及宮中女子種痘,還給蒙古49旗及喀爾喀蒙古部民種痘,這就使千萬人因種痘而免去患天花死亡或不死而留下麻子的悲劇。

(10)清朝康熙歷史擴展閱讀:

康熙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台灣的明鄭政權,顯示了康熙軍事指揮才能。

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時就挫敗了政治對手鰲拜,年老時利用「文字獄」打擊漢族異議人士。康熙舉行「多倫會盟」取代戰爭,懷柔蒙古各部。

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他開創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稱之為「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