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票里存量發行是什麼意思啊
股票市場上的存量發行(secondary offerings)[1]有兩種主要情形:一是股票首次公開發行(IPO)中的存量發行,即在公司IPO時,老股東對外公開出售一部分股份;二是公司上市後的存量發行,即在公司上市後,公司老股東通過一定的方式減持全部或部分股份。公司上市後的存量發行在證券市場被廣泛地關注,該類存量發行不僅涉及證券市場運行的公平、公開、公正等基本問題,而且涉及諸多的制度設置技術問題,一直是證券監管者和學者研究的重要課題。 IPO存量發行,可避免發行過多新股造成募集資金過多,同時有助於增加新股上市首日股票供應量,降低市場炒作因素,減少限售股份積累。但存量發行賣掉股份所得資金歸股東個人所有,而不是歸公司所有,會造成部分股東提前套現。 來自紅三兵私募
2. IPO 存量發行制度
股發行關鍵字:定向增發 存量發行 IPO 新老劃斷
(文章來源:股市馬經 )
定向增發
非公開發行即向特定投資者發行,也叫定向增發,實際上就是海外常見的私募。
存量發行
中國股市一直以增量發行的方式為主,境外市場一般推行「存量發行」。前者是已發行股票的公司經一定時期後為擴充股本而發新股;後者指股份公司不增發新股,僅將原有的老股東的股份再賣給市場投資人。
增量發行又分有償無償兩種類型,有償主要包括配股和向社會增發;無償即為送股。
IPO
IPO是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縮寫。首次公開招股是指一家
企業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一般地,一旦IPO完成後,該公司就可申請到證交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
新老劃斷
自2004年6月至今,中國股市首發(IPO)與增發均偃旗息鼓,首要原因是為保證股改順利平穩。據中證報1月初的統計,深市股改公司總市值已達4148.9億,占深市總市值比例的42.55%。此前權威人士表示,股改公司和市值雙過半是股改成功的重要標志,也是重啟股票發行的基本條件之一。據此,業內認為,「新老劃斷」或已為期不遠。
新老劃斷即劃定一個時間點,此時間點後,首次公開發行公司的股票不再區分上市流通和暫不流通的股份。
知識鏈接:5、什麼是增發?定向增發?
[1]上市公司的增發,配股,發債等~~都屬於再融資概念的范疇.
[2]增發:是指上市公司為了再融資而再次發行股票的行為.
[3]定向增發:是增發的一種形式.是指上市公司在增發股票時,其發行的對象是特定的投資者(不是有錢就能買).
[4]在一個成熟的證券市場中,上市公司總是在股票價值與市場價格相當或被市場價格高估時,實施增發計劃;而在股票價值被市場價格低估時實施回購計劃.這才是遵循價值規律、符合市場經濟邏輯的合理增發行為。因為在市場價格低於股票價值時實施增發,對公司原有股東無異於是一次盤剝,當然對二級市場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和投資信心都是一種傷害。
3. 新股存量發行的改革取得積極效果
「新股定價進一步市場化」、「強調買方約束」和「重視中小投資者參與意願」是改革的三項主要內容。朱從玖認為,發行體制改革在這些方面取得了積極效果,進而推動完善了市場約束機制,促進了市場主體的歸位盡責。
在加強買方約束方面,改革成效也有所顯現。「如果新股上市之後有比較大的正收益,那麼會驅動新股定價的水平走高;如果新股上市之後正收益不明顯,甚至有的跌破發行價,會使投資人在決策是否參與新股、以何種價格參與新股時更加審慎。」
在重視中小投資者參與意願方面,改革順應了我國國情,採取措施提高了網上中簽率和中簽戶數大幅增加。據統計,2009年IPO網上平均中簽率為0.59%,遠高於2008年的0.11%和2007年的0.3%。
重申股票定價非常復雜
繼日前接受本報等媒體采訪時提出股票定價非常復雜這一觀點後,朱從玖昨日予以重申。「股票定價非常復雜。」他說,不僅輕信所謂「黑馬」等可以准確把握股票估值的言論非常危險,即便是以分析市場、投資市場為專業的人士,盡管經驗多些,專業能力強些,知識儲備多些,也只是一家之言。只有「市場會以獨特的力量大浪淘沙,只有經過實踐檢驗才會贏得聲譽——這是股市的迷人之處,也是高風險所在。」因此,在對待和使用股市時,必須要關注其復雜性和高風險。
相比二級市場,新股定價則更加復雜。這是因為,新股並未經過市場充分檢驗,其透明度的提升需要時間,「多角度地分析它,多角度討論它需要時間,對公司經營特點、業績趨勢的認識也需要時間」。因此,無論跌破發行價、漲幅過大或漲幅較小,都同時會存在於新股上市後的市場表現中,更有新股在發行路演階段就會夭折。這些,都體現出新股定價更高的復雜性。
朱從玖提請市場各方注意,盡管市盈率是資本市場的重要指標,對於刻畫和認識市場具有一定意義,「但在使用這個指標時應該清楚,不同公司之間市盈率差異非常之大。」因此,各方在認識市場、評論市場的時候,應慎用平均市盈率概念。
發行價高低與否各方可自己判斷
「坦白地說,對發行價高低與否,監管部門並不具備判斷能力,定價市場化也正是基於這個道理。」朱從玖認為,除監管部門外,作為中介機構的承銷商盡管對新股價格可以給出參考定位,但也僅是承銷商自己經過分析後參考建議。對此,發行人和投資者都可以堅持自己的觀點。
關於價格高低的判斷,市場上不同的參與者在不同的時間、對不同的公司會有不同看法,這是市場的題中之意。「每天滬深兩市有2000億元的成交,這就意味著有2000億元的股票被賣出,2000億元的股票被買入。這樣的一買一賣,就表明了買賣雙方對股票的不同看法:一般而言,賣的人認為股價高,買的人認為股價合適。」看法的不同,才使市場有了存在和運行的理由。
當然,在此過程中,有人擔心並不具備信息、資金和分析能力優勢的個人投資者權益受到損害。朱從玖的建議是,個人投資者首先要盡自己的能力來做出一定的判斷;如果不能做出判斷且仍希望投資,最好去尋求其認為可信的市場專業機構或人士的意見;如果找不到相信的機構和專家,建議最好不要參與市場,以規避市場風險。
「超募」可能是偽命題
關於超募資金的問題,朱從玖介紹了年初「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研討會」各方形成的主流觀點:「超募」可能是個偽命題。
「全球股市中並沒有這樣的概念。」朱從玖進一步闡述道,對發行人而言,IPO申請中所列募投項目,只是公司經營業務的一部分。任何一家首發公司,除了首發募集資金以外,主要資金都是在生產經營中早已存在的。從這個邏輯來講,如果要求公司把首發募資限定為募投項目所限,並不是很科學的事情。
「之所以存在募投項目和超募的概念,與我國『新興加轉軌』的發展階段密切相關。我們還沿用了不少傳統體制下的審核方法,但這並不完全適應現在市場的要求。換言之,這種情況實際是告訴我們應該進一步完善我們的發行審核機制。」
同時,朱從玖也強調,鑒於歷史上一些公司確實存在募資炒股等濫用超募資金的問題,對超募的負面效應需要引起重視。為此,首先要對超募資金加強監管,督促發行人把這部分資金用在發展主業、用在服務於股東利益最大化方面。其次,鑒於發行股本最低要達到發行後總股本的25%(大盤股為10%)這一現行要求,首發公司籌資量可能超過其即期募投需要。為解決這個問題,下一步可以考慮允許原股東在公司首發時出售一部分老股,即通過存量發行的方式予以解決。目前,這項工作還存在一定法律障礙,證監會正研究解決辦法。
擴容並不打壓股指
對於一些觀點所稱擴容可能影響大盤走勢的看法,朱從玖澄清說,上海研討會期間,有很多專業人士提供了相關研究。一些人士通過對歷史上6次暫停並重啟IPO的觀察發現,「基本結論是暫停後市場並未因此止住下跌;重啟後擴容也沒能抑制住上漲的步伐。」
另外,去年A股IPO融資近2000億元,而上證綜指相比年初上漲近70%,位居全球第七,「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證據。」一般而言,市場走勢好,會有更多新股發行;市場走勢弱,則有較少新股發行,因為投資者不願買股票,發行人也難以理想價格發出股票。
4. 中國股票發行市場為什麼要變增量發行為存量發行
增量發行是相對於存量方向而言。增量發行募集到的資金歸上市公司所有;存量發行募集資金不歸上市公司所有,募集資金直接流入發起人大股東的口袋。增量發行有利於改善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有利於上市公司的發展壯大,有利於投資者(股民), 發起人慾想佔有增量發行的募集資金,必須大量使用關聯交易,將資金從上市公司轉移到控股方。
存量發行所獲的募集資金直接流入發起人口袋,是真正的搶錢! 因此,存量發行不利於上市改善財務狀況,不利於上市公司的快速發展壯大,更不利於股民。
我不明天你的問題,如果中國股票市場如此操作的話,看來危險了。
5. 存量發行的作用
為了解決超募現象,證監會正探討適時引入存量發行制度。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朱從玖在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研討會上表示,存量發行的引入,是發行體制改革下一階段可以探討的問題。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在報告中也指出,及時引入與市場化改革相適應的配套措施,認可存量發行和儲架發行,推出這些制度安排。
儲價發行,就是針對上市公司投資金額較大、時間跨度較長的項目,監管部門一次性審核其發行申請,然後由公司、承銷商根據項目的實際需要,分次擇機募集資金。這種發行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募集資金的使用效率,減緩二級市場的壓力。
在實行的增量發行方式中,最低發行比例限制與高市盈率是造成超募問題的主要原因,而存量發行可以參考詢價結果,反推發行數額,控制募集資金總量。
6. 國有股存量發行和增量發行分別是什麼意思
增量發行就是在公司原有股份的基礎上,通過擴大股本的發行。存量發行是指首次公開發行中,老股東對外公開出售一部分股份,或者上市後老股東按一定的方式減持全部或部分股份。
7. 什麼叫增量發行什麼叫存量發行
增量發行的募集資金歸上市公司所有;發行新股後,一般會使上市公司凈資產等指標發生變化; 存量發行募集資金不歸上市公司所有,募集資金直接流入發起人大股東的口袋,發行新股前後, 上市公司的凈資產等財務指標不變化。 增量發行有利於改善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有利於上市公司的發展壯大,有利於投資者(股民), 發起人慾想佔有增量發行的募集資金,必須大量使用關聯交易,將資金從上市公司轉移到控股方。 存量發行所獲的募集資金直接流入發起人口袋,是真正的搶錢!因此,存量發行不利於上市改善財務狀況,不利於上市公司的快速發展壯大,更不利於股民,
8. 什麼是新股存量發行
存量發行就是公司IPO時,所賣掉的股票中包含原始股東所持有的股票
在公司IPO時,如果沒有存量發行的話公司原始股東是不能賣他的股票的,如果想賣只能等待限售期滿後減持。這時,所賣掉股票的收入歸上市公司所有,和股東無關。
而如果有存量發行的話,所賣掉的股票中屬於原始股東那一部分的收入自然落入原始股東的口袋,相當於提前減持。其餘的收入則屬於公司所有。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避免發行過多新股造成募集資金過多,同時有助於增加新股上市首日股票供應量,降低市場炒作因素,減少限售股份積累。但存量發行賣掉股份所得資金歸股東個人所有,而不是歸公司所有,會造成部分股東提前套現。
不知夠不夠清楚。
9. 什麼是存量發行和增量發行
中國股市以增量發行的方式為主,境外市場一般為「存量發行」。存量發行是已發行股票的公司經一定時期後為擴充股本而發新股;增量發行是指股份公司不增發新股,僅將原有的老股東的股份再賣給市場投資人。 存量發行是把擬上市公司現在手中的股票,切出一塊來上市。這樣一來,擬上市公司手裡的股票,實質上就是全部可以流通了。只是沒有切的那一塊,按以前的規定是三年後才能流通。等到上市滿三年,它所有的股票都是流通股了。至於上市公司手裡的股票願不願意賣出來,那就要看它對這家公司的控股願望了。這家股票在上市滿三年後,自然全流通了 股票市場上的存量發行(secondaryofferings)有兩種主要情形:一是股票首次公開發行(IPO)中的存量發行,即在公司IPO時,老股東對外公開出售一部分股份;二是公司上市後的存量發行,即在公司上市後,公司老股東通過一定的方式減持全部或部分股份。公司上市後的存量發行在證券市場被廣泛地關注,該類存量發行不僅涉及證券市場運行的公平、公開、公正等基本問題,而且涉及諸多的制度設置技術問題,一直是證券監管者和學者研究的重要課題。 增量發行是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的方式之一。 增量發行募集到的資金歸上市公司所有;發行新股後,一般會使上市公司凈資產等指標發生變化。 這個方式是相對於存量發行而言的。存量發行募集資金不歸上市公司所有,募集資金直接流入發起人大股東的口袋,發行新股前後,上市公司的凈資產等財務指標不變化。 增量發行有利於改善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有利於上市公司的發展壯大,有利於投資者(股民),發起人慾想佔有增量發行的募集資金,必須大量使用關聯交易,將資金從上市公司轉移到控股方。 存量發行所獲的募集資金直接流入發起人口袋,是真正的搶錢! 因此,存量發行不利於上市改善財務狀況,不利於上市公司的快速發展壯大,更不利於股民。 存量發行和增量發行有何區別 答案:增量發行的募集資金歸上市公司所有;發行新股後,一般會使上市公司凈資產等指標發生變化;存量發行募集資金不歸上市公司所有,募集資金直接流入發起人大股東的口袋,發行新股前後,上市公司的凈資產等財務指標不變化。增量發行有利於改善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有利於上市公司的發展壯大,有利於投資者(股民),發起人慾想佔有增量發行的募集資金,必須大量使用關聯交易,將資金從上市公司轉移到控股方。存量發行所獲的募集資金直接流入發起人口袋,是真正的搶錢!因此,存量發行不利於上市改善財務狀況,不利於上市公司的快速發展壯大,更不利於股民, 存量發行募集資金募歸發起人,增量發行的募集資金歸上市公司,增量發行的募集資金歸上市公司所有;存量發行募集資金不歸上市公司所有,募集資金直接流入發起人口袋,增量發行有利於改善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有利於上市公司的發展壯大,有利於股民, 發起人想佔有增量發行募集資金,必須大量使用關聯交易,將資金從上市公司轉移到控股方。 存量發行所獲的募集資金直接流入發起人口袋,是真正的搶錢,不屬上市公司發展,因此,存量發行不利於上市改善財務狀況前,不利於上市公司的快速發展壯大,不利於股民,甚至可能過上一年半載,上市公司再增發配股圈錢。 存量發行募集資金不歸上市公司所有,募集資金直接流入發起人口袋,增量發行有利於改善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有利於上市公司的發展壯大,有利於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