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肝功能檢測的項目有哪些
肝功能檢查的項目主要有: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草/谷丙、谷氨醯轉移酶、鹼性磷酸酶、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
、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
、葡萄糖、尿素氮、肌酐、乳酸脫氫酶、肌酸激酶、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尿酸。至於費用,常規的肝功能檢查按照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收費標准,根據檢查的項目不同,費用也會有所不同,一般做肝功能檢查的費用大約都在五十元左右。
② 肝功能檢查項目有幾項
肝功能檢查主要包含以下三類內容:
一、膽紅素檢查。包括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及間接膽紅素。肝臟與膽囊相連接,因此膽紅素的指標也與肝功能有直接關系。
二、酶類物質檢查。包含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和γ-谷氨醯轉肽酶。肝細胞分泌產生這三種酶類,因此它們的指標高低與肝功能有著直接關系,且也是肝功能檢查中最重要的項目。
三、蛋白的檢查。主要包括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總蛋白和白蛋白主要由肝細胞產生,而γ球蛋白由肝外的B細胞或漿細胞系統產生。
上述三個方面與肝功能的檢查比較完整,利於醫生對於患者整個肝臟功能的整體評估。
肝功能檢查結果怎麼看?
1、谷丙轉氨酶:正常值為5~40U/L,是反映肝功能是否受損的一個重要項目,往往升高即說明肝臟受損,升高的越高,表明受損的越嚴重。
2、穀草轉氨酶:正常值為8~40U/L,同谷丙轉氨酶一樣,是反映肝受損的指標,升高的程度與肝臟的受損程度呈對比。
3、谷醯轉肽酶:正常值為7~40U/L,當肝功能出現異常的時候,伴有谷醯轉肽酶的升高,因此也是反映肝臟受損的指標。
4、總蛋白:正常值是60~83g/L,總蛋白主要是檢查肝臟的代謝能力,反映了肝臟的儲備能力,當肝功能受損時,總蛋白會降低。
5、白蛋白:正常值為35-55Umol/L,當白蛋白降低的時候,通常與肝功能異常有關,表明肝臟合成蛋白質的能力下降。
6、總膽汁素:正常值為0~10Umol/L,膽汁素是膽汁的重要成分,靠肝細胞的轉運系統在腸肝之間進行循環,當總膽汁素升高時,說明肝細胞吸收並將其分泌的能力降級,肝功能出現了異常。
7、膽紅素:總膽紅素正常值為2~20Umol/L,直接膽紅素的正常值為0~7Umol/L,間接膽紅素的正常值為2~13Umol/L,膽紅素主要是診斷黃疸的重要指標。
為了保證檢查結果的准確性,在肝功能檢查前還需注意以下幾點注意事項:1.檢查前要空腹;2.禁止服用可能會影響肝功能檢查准確性的葯物,如維生素D等;3.避免使用會引起影響肝功能檢查結果准確性的食物,如牛奶、蛋類等;4.不要劇烈運動等
③ 肝功能檢查項目包括哪些
肝功能檢查項目 通常包括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以及膽紅素的檢查。 1、反映肝實質損害的指標: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等,其中ALT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標,1%的肝細胞發生壞死時,血清ALT水平即可升高1倍。AST持續升高,數值超過ALT往往提示肝實質損害嚴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標志。 2、反映膽紅素代謝及膽汁淤積的指標:主要包括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尿膽紅素、尿膽原、血膽汁酸(TBA)、γ-谷氨醯轉肽酶(γ-GT)及鹼性磷酸酶(ALP)等。肝細胞變性壞死,膽紅素代謝障礙或者肝內膽汁淤積時,可以出現上述指標升高。溶血性黃疸時,可以出現間接膽紅素升高。 3、反映肝臟合成功能的指標:主要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膽鹼脂酶及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動度等,長期白蛋白、膽鹼脂酶降低,凝血酶原活動度下降,補充維生素K不能糾正時,說明正常肝細胞逐漸減少,肝細胞合成蛋白、凝血因子功能差,肝臟儲備功能減退,預後不良。 4、反映肝纖維化的指標:主要包括Ⅲ型前膠原(PⅢP)、Ⅳ型膠原透明質酸(HA)、層連蛋白(LN)等,這些指標可以協助診斷肝纖維化和早期肝硬化。肝功能檢查項目
④ 肝功能檢查包括哪些項目
肝功能種類很多,反映肝功能的試驗已達700餘種,新的試驗還在不斷地發展和建立。肝功能檢查目前最常用的主要包括以下四大類:
1.反映肝細胞損傷的試驗:包括血清酶類及血清鐵等,血清酶檢測常用谷丙轉氨酶(ALT)、穀草轉氨酶(AST)、鹼性磷酸酶(ACP)、γ-谷氨醯轉肽酶(γ-GT)等等。臨床表明,各種酶試驗中,ALT、AST能敏感地提示肝細胞損傷及其損傷程度,反映急性肝細胞損傷以ALT最敏感,反映其損傷程度則AST較敏感。在急性肝炎恢復期,雖然ALT正常而γ-GT持續升高,提示肝炎慢性化。慢性肝炎γ-GT持續不降常提示病變活動。
2.反映肝臟排泄功能的試驗:檢測肝臟對某些內源性(膽紅素、膽汁酸等)或外源性(染料、葯物等)高攝取物排泄清除能力,檢測膽紅素定量的常用,總膽紅素大於17.1微摩爾/升為黃疸病例,如果膽紅素進行性上升並伴ALT下降,叫做酶膽分離,提示病情加重,有轉為重症肝炎的可能。
3.反映肝臟貯備功能的試驗:血漿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時間(PT)是通過檢測肝臟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貯備能力的常規試驗。ALb下降提示蛋白合成能力減弱,PT延長提示各種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降低。
4.反映肝臟間質變化的試驗:血清蛋白電泳已基本取代了絮濁反應,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評價慢性肝病的演變和預後,提示枯否氏細胞功能減退,不能清除血循環中內源性或腸源性抗原物質。此外,透明質酸、板層素、Ⅲ型前膠原肽和Ⅳ型膠原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臟內皮細胞、貯脂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的變化,與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密切相關。
⑤ 肝功能檢查項目
1. 谷丙轉氨酶(ALT)這是肝功能十三項裡面當中的其中一項。
2. 表面抗原 (HBSAg)這是兩對半當中的第一項。
3. E抗體?這是兩對半當中的第四項。
(HBeAg)?這是兩對半當中的第三項,也叫E抗原。
這還無法斷定是大小三陽,因為還需要有第五項的核心抗體的反應才能夠五項,才能診斷大三陽和小三陽,乙肝兩對半五項包括表面抗原、表面抗體、E抗原、E抗體、核心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