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田家英是誰給害死的
1966年5月22日,田家英被通知「停職反省」;第二天,他在毛澤東藏書室內飲恨自盡,離開人世,年僅44歲。
據說,毛澤東去世前不久曾懷念起這位跟隨了自己18年的秘書,嘆息著說了句:「田家英其實也沒有什麼問題。」
⑵ 什麼是言行一致的田家英
田家英是一個誠實、正派、有革命骨氣的人。他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竭心盡力,誠實守信,表現出一個真正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他從1948年起為毛主席當秘書,歷時18年。
作為毛主席的秘書,工作的繁重是常人難以想像的。多年來,凡是毛主席需要他做的,從起草文件,下鄉調查,受命某項工作,處理信訪,直至「掌璽」,保管存摺,事無巨細,他都盡力而為,兢兢業業。1956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召開,毛主席致開幕詞。開幕詞不過2000多字,據記錄曾被34次熱烈掌聲所打斷,「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個真理。」這是開幕詞中的精彩段落,曾被作為「毛澤東格言」反復引用。當代表們贊許這篇開幕詞時,毛主席卻坦誠地說道:「這不是我寫的,是一個少壯派叫田家英寫的。」
全國解放初期,群眾寫給毛主席的信件雪片般地飛來。田家英對每封來信,都仔細收看,並擇要送呈毛主席。他認為這是黨和人民之間的重要的聯系渠道。毛主席對他的工作十分滿意。
1959年廬山會議,田家英同志對當時的「左傾錯誤」有看法。當彭德懷受到毛主席的激烈批判後,田家英同志集了一副對聯:四面江山來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他還表示,如果離開中南海時准備向主席提三條意見:一是能治天下,不能治左右;二是不要百年之後有人來議論;三是聽不得批評,別人很難進言。這些切中時弊的意見,險些使田家英陷於滅頂之災。
文革初期,在一次整理毛主席談話紀要時,他基於對國家利益的關切,也出於對姚文元、戚本禹文章的不滿,隱去了毛主席評論的一段話。江青、陳伯達以此為「大把柄」,給他安了一個「篡改毛主席著作」的「罪名」!
田家英隨即被停職反省,他不掩飾,不屈膝,以死相抗。臨死時他留下遺言:「相信黨會把問題搞清楚,相信不會冤沉海底。」歷史是公正的,1980年,中共中央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隆重舉行田家英同志的追悼會,熱情稱頌了他的品格和業績。
⑶ 田家英的浙江調查
1961年上半年,要將這年建設成為「實事求是年」和「調查研究年」的毛澤東派出他的秘書、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中央辦公廳秘書室主任田家英,組織中央調查組到浙江開展調查。
在中共浙江省委的配合下,調查組先在嘉興縣魏塘公社和合生產隊(現屬嘉善縣)以及桐廬縣東洲公社五星生產隊進行調查。期間還調查了桐廬縣場口公社友誼管理區環二生產大隊的情況。
四五月間,中央調查組還分別到嵊縣長樂公社葛英大隊、蕭山臨浦鎮、紹興縣柯橋鎮就山林政策、手工業工作和商業工作的歷史與現狀開展了調查研究【附圖:田家英(左一)浙江調查】。
田家英率領的中央調查組在浙江開展的調查,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次浙江調查為中央在當年出台的《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與《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即「農業六十條」)、《關於城鄉手工業若干政策問題的規定(試行草案)》(即「手工業三十五條」)、《關於改進商業工作的若干規定(試行草案)》(即「商業四十條」)等重要文件提供了重要的實踐依據。調查組深入到農村基層,作系統的調查研究,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實踐中,起到了表率作用,帶動了浙江全省「調查研究之風」的興起。
⑷ 徐淑蘭與田家英是什麼關系
夫妻關系唄
⑸ 田家英的祖籍
田家英:共產黨的幹部,都是人民的勤務員
十年京兆一書生,愛書愛字不愛名。一飯膏粱頗不薄,慚愧萬家百姓心。
守其白,辨其黑,潔若玉,堅若鐵,馬列之徒,其如斯耶!
共產黨的幹部,都是人民的勤務員,只能老老實實地為人民服務,沒有欺壓老百姓的權力!人民群眾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人民群眾的疾苦,就是我們的疾苦。
——田家英
[田家英簡介]
田家英,原名曾正昌,屬雞,四川省成都市人(祖籍雙流縣的永福鄉)。1930年進入成都省立北城小學就讀。
1933年考入成都南熏中學就讀。
1934年母親去世,輟學在家中葯鋪里當學徒,開始嘗試以"田家英"的筆名給《華西日報》等報紙寫稿。
1935年在報刊副刊上發表小說、散文、書評、雜文和詩歌。
1936年以第一名成績考進成都縣立中學,1936年冬,參加中共領導的抗日救亡團體"海燕社"。
1937年因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被學校開除,在地下黨幫助下奔赴延安,進延安"陝北公學"學習。
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留校擔任學校總支秘書、中國近代史教員、宣傳科教育幹事等。
1939年進馬列學院繼續學習。畢業留校,任中國問題研究室研究員、學院教育處幹事和中國現代史教員。
1941年進入中央政治研究室。
1943年調中宣部歷史組工作。
1946年被毛澤東選為毛岸英的老師。
1947年晉西北的土改運動。
1948年8月起任毛澤東秘書。1949年後曾任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主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秘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辦公廳副主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等職。多年以全部精力參加《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及毛澤東其他著作的編輯、注釋和出版工作,還參與黨和國家許多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起草的中共「八大」大會開幕詞受到毛澤東和與會代表的稱贊。毛澤東經常派他到各地農村調查研究。在調查中,他堅持實事求是向黨中央、毛澤東反映實際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並提出改進建議。他堅持真理,在整理毛澤東的一次講話時,刪去涉及彭德懷的不實之詞及表揚關鋒、戚本禹的一段話。
1959年在廬山會議上受到沖擊。1966年5月22日下午,王力等到中南海住地,令他停職反省,交清全部文件,搬出中南海。第二天他即自縊而死。
[田家英的故事]
忠心赤膽為人民
60年代的那次農村調查,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是一次不平常的調查。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在廣大農村颳起了「五風」(共產風、浮誇風、強迫命令風、生產瞎指揮風、幹部特殊風),造成農村生產力的嚴重破壞,農民的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1960年12月24日至1961年1月8日,黨中央先後召開了中央工作會議和黨的八屆九中全會,毛澤東提出了「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號召。他要求所有省委書記、省委常委、地委書記、縣委書記都必須全面徹底調查幾個公社,使1961年成為實事求是年。
1961年1月20日,毛澤東給田家英寫了一封信,要他與胡喬木、陳伯達3人,在3天之內組成3個調查組,每組7人,分赴浙江、湖南、廣東調查。每個調查組再分為兩個組,一個小組調查一個最壞的生產隊,另一個小組調查最好的生產隊。時間10到15天。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田家英領導的調查組迅速組成,第二天就離開了北京。1月22日到達杭州以後,田家英立即向省委領導人傳達了毛澤東給他的信,經過商量,決定省里也派人參加調查組,在富陽選一個好的生產隊、在嘉善找一個差的生產隊作為調查對象,由田家英統一領導調查工作。這兩個組隨即迅速行動,於1月24日到達兩個生產隊。
調查組進村之前,田家英向全體調查人員提出要求,必須實事求是。他說,調查研究有兩種,一種是科學態度的調查研究,一種是主觀主義的調查研究,我們主張科學態度的調查研究,這就是要了解真實情況,並且如實反映;而主觀主義的調查研究,比不調查更可惡,因為它是摘取片斷的材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或者是迎合上級,不敢講真話。他針對當時基層幹部和部分群眾還有些顧慮的情況,提出要「打開腦筋,打破思想框框,敢於和善於發現問題。」他要求調查組的同志在生活上和群眾同吃同住,打成一片,集中精力做好調查,而不搞那些流於形式的勞動;同時,在調查組內部提倡「敢想敢說」,「敢於提出問題和不同意見」,但是這些意見應該通過組織向當地領導提出,不許向外亂說,不準對基層幹部指手畫腳,以免干擾地方工作。他非常注意同基層幹部搞好關系,強調要耐心地教育他們,辦事同他們商量,體諒他們的困難,不能有任何居高臨下的態度,這樣才能增強調查組和基層幹部的團結,「同心同德,憂國憂民」。兩個調查組在田家英的正確指導下,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
田家英先在嘉善縣魏塘公社和合生產隊調查了一個星期之後,接著又到富陽縣東洲公社五星生產隊進行了同樣的調查,經過一段工作,這兩個隊的基本情況、特別是「五風」造成的嚴重危害基本上搞清楚了。和合生產隊地處杭嘉湖平原東部,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歷來是魚米之鄉。解放後頭幾年,農村經濟迅速恢復發展,每年為國家提供大量的商品糧。1958年「大躍進」中,上面的高指標逼出了「浮誇風」,這個生產隊的早稻畝產從200公斤報到300公斤、400公斤、500公斤,實收只有219.5公斤。1959年,「反右傾」一來,包產指標訂到489.5公斤,實收只有218公斤。1960年,公社黨員幹部宣誓大會上訂的糧食生產指標是保證900公斤、爭取1200公斤,而實際只收了145.5公斤。由於高指標帶來了高征購,挖了農民的口糧。1961年春天,每人每天只有半斤米,只能吃三餐稀粥;有的小隊甚至斷糧,出現了餓、病、逃荒和非正常死亡。一天黃昏,調查組的同志聞到一陣煙味,「農村已經食堂化了,誰家還在燒飯,難道老百姓家裡還有餘糧嗎」?他循著煙味進入幾戶農家,揭開鍋蓋一看,鍋子里是羊頭草、胡蘿卜加上從食堂打回來的稀粥。事實說明這里的農民已經無米下鍋。從調查中還了解到近三年來,這里的生產力遭到了嚴重破壞,豬、牛、羊大批死亡,農具大量損壞,土地肥力下降,勞動者體質變弱;社員一年收入只有21.27元,辛勤勞動一年,到頭還成了「倒掛戶」。對於出現這些嚴重問題的原因何在?許多基層幹部講不清楚。田家英在同嘉善地縣委負責人談話時指出:「從和合生產隊來看,生產破壞是嚴重的,為什麼生產年年下降呢?怪天,沒有災害,怪人,老百姓是好的」,「不能怨天尤人,也不是什麼民主革命不徹底,病根子是『五風』問題。」田家英一語道破了當時農村問題的症結所在。其實,長期在基層工作的同志,對此並非一無所知,只是因為怕反「右傾」、「拔白旗」,悶在心裡不說而已。田家英說出了他們不敢說的真話。這不僅是尊重事實、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也是他對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高度負責的表現。
經過10天的調查研究,2月6日在杭州,毛澤東聽取了田家英的匯報,在場的還有當時浙江省委的江華、霍士廉、林乎加、李豐平和薛駒等。田家英如實地匯報了所見所聞,懇切地陳述了自己的意見,建議中央搞一個人民公社條例。田家英的匯報震動了毛澤東,他當即就糾正「五風」問題、退賠問題、生產隊規模和體制問題、自留地問題、食堂問題、幹部問題提出許多重要意見,並且採納田家英的建議,准備起草一個人民公社工作條例,由3月在廣州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研究制定。
黨的八屆九中全會以後,大批領導同志深入基層,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這不僅促進了幹部作風的轉變,而且集中了群眾幹部的智慧,制定了一系列切合實際的政策辦法。《人民公社工作條例》(簡稱「六十條」),就是調查研究的一個主要成果。這是廣州會議的最大收獲。
田家英在浙江的調查,從1961年1月23日開始到5月5日結束,歷時整100天。他在調查研究和制訂「六十條」中所作的貢獻,對黨中央糾正1958年以來農村工作中的錯誤,扭轉農村以至整個國民經濟的局勢起到重要的作用。盡管「六十條」還有不少缺陷,沒有突破政社合一、一大二公的公社體制,但它的歷史作用仍然應當充分肯定。田家英功不可沒。
1961年6月在北京,田家英曾經在他家裡,給我們展示他的藏硯,其中有一方端硯的銘文是:「守其白,辨其黑,潔若玉,堅若鐵,馬列之徒,其如斯耶!」這銘文是他自己起草並請其他同志為他書寫和刻石的。他還對我們解釋說:「共產黨員就是要這樣子做人。」當時我們還不甚理解,現在回憶起來,這銘文正是他的自畫像,是他心境的自白,寫出他的是非分明,愛憎鮮明,高潔的品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也刻畫出他的骨氣和風格。即使在30年後的今天,他的光彩形象依然是一身正氣留在人間。
(林乎加 薛駒文 載《人民日報》1996.08.29)
⑹ 田家英的介紹
田家英(1922年—1966年),本名曾正昌,筆名田家英,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人。1936年在成都參加抗日救亡工作。次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8年入陝北公學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延安馬列學院教員、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研究員、中共中1央宣傳部歷史組組員。1948年至1966年任毛澤東秘書;1954年後,兼任國家主席辦公廳、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田家英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田家英作為毛澤東的五大秘書之一,是毛澤東的總管家、日常秘書,他擔任秘書期間的表現,是應用寫作關注的重要內容之一。
⑺ 求問葉永烈的一本書名,有田家英之類的
您好,歌曲為All By Myself-Eric Carmen
中國好聲音上曾經唱過,
⑻ 田家英的子女
田家英,兩個女兒,一個兒子,曾自,曾立為女兒,曾翼為兒子,兒子在經歷父親去世後諸多壓力下自殺,去世時非常年輕
⑼ 毛主席日常秘書田家英是那裡人
田(1922年-1966年),本名曾正昌,筆名田家英,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人。
1948年至1966年任主席秘書;1954年後,兼任國家主席辦公廳、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田家英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