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香港股神曹仁超
擴展閱讀
西安標准股票行情 2025-08-09 09:07:08
期貨為什麼不如股票賺錢 2025-08-09 09:06:28
st金山開發股票行情 2025-08-09 08:54:25

香港股神曹仁超

發布時間: 2021-10-15 06:59:39

『壹』 請介紹下香港股神曹仁超和大衛韋伯

曹仁超,原名曹志明,曾任職《明報》資料室,一九七三年與林山木創辦《信報財經新聞》。現為《信報》董事及專欄作家,每周六天在《信報》撰寫《投資者日記》專欄,以輕松有趣的筆觸,分析香港股市以至政經形勢。文章甚有娛樂性之餘,亦醞含投資哲學及處世智慧,因此獲得不少讀者支持,特別是部份香港股市投資者追捧。其作品亦有結集成書。曹仁超曾獲《信報》創辦人林行止贈一住宅單位。
曹仁超投資戒條
一、無論情況如何緊記溝上唔溝落。
二、股票市場系賺錢地方 , 因此絕對要跟紅頂白而非鋤強扶弱 , 幾時都應吸納強勢股,沽出弱勢股。
三、持有蝕本股不放有兩大損失: A、股價上既損失 , B、失去將資金投資其它項目既損失。因此絕對要止蝕。
四、股市唔系低價買入高價賣出既地方 ( 冇人做得到 ) , 應該高價買入更高價賣出 , 因此宜高追不宜趁低買入。
五、牛市中錯失獲利機會冇有怕 , 因為下一浪更高 ; 熊市中寧可賺少D, 亦不應太遲離市。
六、股市表現可能同自己想法背馳好耐 , 所以淡市莫估底 , 旺市莫估頂。
七、第一次出現裂口上升時不妨買入 , 如出現制裂回落系時候離開。
八、旺市時不妨膽大D, 因為形勢在我 , 淡市時少玩 , 因為?仔浸死人。
九、投資成功先了解基本因素 , 再利用技術分析決定買賣時機 , 只識技術分析唔了解基本因素者 , 只系花拳綉腿 ( 睇得但唔打得 ) 。
十、升市將盡小心「單日轉向」或「單周轉向」走勢 , 通常幾有用。最簡單的技術分析最有用 , 太復雜的技術分析只系用黎嚇初學者。
十一、 了解群眾心理亦十分有用 , 因群眾常常睇錯市。
十二、止蝕唔止賺 , 通常賣出之後股價才大升 , 我地少賺 50% 或以上。獲利回吐易 , 止蝕賣出難 , 只有克服上述心理 , 才能在股市立足。

『貳』 有名的股票大師

建議你去讀香港股神--曹仁超的《論勢》、《論戰》《論性》再結合實際操作。曹sir貧民散戶出身、5000港幣起家,屹立股壇40年不倒,現在身價至少2億港幣。他把他40年的經驗濃縮到這三本書里教我們廣大散戶少走他的彎路、吸取他的經驗。同時版稅全捐給內地的幾個希望學校、回饋給社會。支持正版吧,也沒多少錢。《論性》的簡體本還沒出,前兩本加起來70幾塊錢吧。

『叄』 大家幫忙分析一下中國聯通現價5.73豐原生化現價9.69股票能否長期持有

應按照香港股神曹仁超的名言「止損不止賺」操作,你的交易軟體里有個股票盈虧統計。這兩只股票聯通在跌,如果沒虧損到%15就繼續持有、到%15堅決斬倉。
豐原生化在漲(反彈),就不管他等他繼續漲。讓利潤向前跑嘛!其實你現在相當於做了個對沖,一直在漲一隻在跌。如果豐原生化的盈利超過了聯通的虧損可以拋出聯通,讓豐原生化的利潤繼續向前跑。

『肆』 香港股神曹仁超哪年出生

曹仁超生於1948年,希望採納。

『伍』 中國股神是誰

中國真正的股神":股神江林、股神林園、楊懷定(自稱不是股神)、帶頭大哥王曉、最牛股民劉芳、彭興國(有點象劉芳)、殷保華(花天價和股神巴菲特一起吃過飯)、張煜傑(不詳)、王敏(不詳)、李嘉城、李兆基、,龍少18(不詳)、《股神柳峰》(是一本書),《大話股神》是一部電影,《股神大戰華爾街》是一個電腦游戲。

『陸』 曹仁超的采訪實錄

曹仁超暢談三十年馳騁金融市場
龐:很多讀者和我有很多客戶,都一直看曹生你的專欄,你過去提出很多好建議,一直都賺了錢。個人理財為何如此重要呢?年青一代在學校又無學習,我們應該何時開始制定個人理財計劃?個人理財的范圍應該怎樣呢?
曹:在現代商業社會,如果你要生活愉快,我相信最好是擁有一定數量的金錢。譬如說,你想約女朋友渡過一個很好的燭光晚餐;或者你突然間決定暑假去海外旅行;當子女長大了,他們希望去外國讀書;甚至談婚論嫁,你都希望搞得富麗堂煌;如果你手上有筆錢,我相信,起碼令你生活更加愉快。 龐:但怎樣得到第一筆錢?即所謂的第一桶金呢?
曹:我個人經常有個願望,最好有父蔭。如果上一代努力辛勤,留下一筆遺產給我們,這是很開心的事。不過,我相信,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父蔭,所以,自己努力去建立一筆財產都好重要。
龐:嗯。
曹:記得我離開中學時,看到電視上,有一間銀行買廣告叫人儲蓄,說儲蓄可以致富,儲蓄有亭台樓閣,積少成多,日後富甲一方。那時候,我覺得這個是天大的笑話,因為由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後,凱恩斯的信徒,就已經主宰全世界所有自由經濟國家的決策權,他們經常利用赤字預算,去刺激經濟成長,這成為了中央銀行既定的政策。長期來說,存款利率一定低過通脹,以一百元為例,銀行給你五厘息,你一年後收回一百零五元;但香港的通脹率有百分之八,所以你得回來的實質購買能力祇得九十六點六元。
如果你成世都希望儲蓄的話,根本是參加一場永遠打不贏的仗;靠儲蓄致富,只是銀行家的口吻,這就是個人理財慢慢興起的最大理由。
龐:如果個人理財照你所講,是希望投資能夠高過通脹,當然有兩種做法。有些人可能拼搏一些,拚命工作去創業,甚至主動拿出資金找投資機會;但有些人卻不會那麼拼搏,有多餘錢才去投資,其實兩種做法有甚麼分別呢?
曹: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很多人都想做老闆。
龐:對呀!
曹:坦白說,上市公司只得五百幾間,想成功,機會率不是那麼高;所以,各位在做老闆之前,最好自己問一問,本身是不是大富大貴的人。以普通人來講,我都主張做「人中人」好些,「人中人」即是說做中產階級,打份工。儲蓄十萬元,三幾年間都應該可以達到目標,剩下來的就是福利的問題;如果你將十萬元,每年希望升值百分之二十的話,十年之後已經變成六十二萬、二十年後是三百八十萬、三十年後就二千三百萬。
龐:很厲害!
曹:換言之,我相信很多朋友,大部分在自己有生之年,都可以成為千萬富翁,不過要清楚,三十年後的二千三百萬元購買力,至於說,何時開始做投資理財,我認為越早越好,二十歲開始、五十歲已經是千萬富翁;相反來說,如果你五十歲才開始的話,到八十歲才做到千萬富翁。 龐:我自己都試過,二十歲的時候賺到一些錢,就去買架靚車,或者花掉所有錢,這樣又如何儲蓄得到第一筆錢?對年青人來說,有時的確很難做,又要慳、不要亂花錢、不要帶女朋友去看戲、去行街、這樣,年青人如何儲到足夠的投資本錢?
曹:做「人上人」就辛苦,如果你想做「人下人」的話,便很容易。我自己打開電視機,見到很多老人家靠公援金過活,內心有時都感到幾悶。相信大部分的老人家,他們過去都很努力,為何如今會如此凄涼?最大的原因是他們不懂得個人理財,結果辛辛苦苦儲蓄的錢,在通貨膨脹蠶食之下,已經完全失去購買能力,變成年老無依,的確很可憐。我自己認為,傳媒有責任告訴讀者或聽眾,如果你越早開始捱那三幾年,你這一世都會很開心;相反來說,如果你一開始的時候,便胡亂花錢,那麼,我就好擔心,到你六、七十歲的時候,大有可能淪為「人下人」。
龐:曹生、七十年代跟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比較,個人理財究竟有什麼不同?其實,過往有什麼經驗。
曹:七十年代,可以說經歷了高通脹時代,最主要一點,我相信與一九七一年美元同黃金脫?有關,所以,一切實物都成為投資對象,好像黃金、古董、名畫、物業、股票,可以說整個方針是在保值方面。
作為香港人,最好的投資當然是黃金,七零年的時候,黃金二百幾元一盎斯,到一九八零年已經升至四千八百元,升幅接近二十倍,可以說,除了石油之外,沒有其它的投資有這么大的升幅。但是,到了八十年代,美國的貨幣政策改變了,美國聯邦儲備局利用高息去壓制通脹,所以高通脹時代便告結束了。另一方面,利率亦由高峰期一步一步回落,在息口向下的情形下,當然買樓、買股票最好。記得在八四、八五時,當我叫人買樓時,那時樓價六百幾元一呎,但到九四年第一季,每尺樓價已經見六千幾元。
龐:十倍升幅!
曹:對。恆生指數當時是八百點,九四年時已經見萬二千點,升幅十五倍。雖然比不上七十年代金價的升幅,但相信是另一個致富機會。問題是到了九十年代,香港經濟亦進入了成熟期,那些有十幾倍升幅的投資已很難存在,好像大家坐纜車,坐了上山頂之後,就打圈圈,望落太平山下,景色無限,但是你想更上一層樓便相當困難了! 龐:這個比喻真是很貼切!如果我整日在山頂打圈,又要做個人理財,通脹雖低但仍然存在,有百份之七左右。究竟在現時來說,應如何投資?應該投資中國,或是放眼世界呢?
曹:可以說,香港高速增長期已成過去,相信最後踏入穩定增長期,未來當然還有機會,但不容易把握,以香港的發展經驗,我相信亞太區已經遍地開花了,如果我們用從香港獲得的經驗再看南韓、台灣、馬來西亞,泰國,印尼,他們是正在重復過去一、二十年香港發生的事,我們以過來人的身份去到這些地方投資,相信佔了很大的便宜。
龐:今天,很多香港人都去過星馬泰旅遊,經常看到這些地方,譬如過去我們去台灣的時候,當地的發展與今日比較已經不同,其它東盟的市場亦一樣。我想問一問。
曹:我自己就相信「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的話,所以,我很鼓勵年青人一離開學校的時候,省吃儉用三、幾年,儲蓄第一筆資金,就開始制定理財計劃;因為人到壯年時,通常負擔相當大,譬如結了婚、有子女、或者正在供層樓呀︰︰︰
龐:這樣很難儲蓄的?
曹:儲蓄就很辛苦。至於老人家,到年紀大的時候再開始計劃理財,我擔心時間方面對他們很不利,所以,我很鼓勵年青人一開始的時候,就訂立自己的個人理財計劃,這樣到中年、老年,你就可以享受黃金歲月,當你年紀大的時候,你再將自己二、三十年的經驗傳給下一代,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理財方法,一家大小的生活都好愉快。龐:這就是說,我們先苦後甜,先吃少少苦頭,後來的果實應該不錯了!
曹:對。
龐:打工仔同創業的人有什麼不同?不同性別對個人理財有沒有影響和分別呢?
曹:打工仔同創業的人根本是兩類人。一般的創業者,除了你有父蔭之外,開始創業的時候,資金通常都不足夠,如果在那一刻,叫他再拿一些錢作其它投資的話,便相當辛苦。所以,我唯一的忠告是希望他埋頭苦幹,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努力的話,我相信創業都可以成功的。
至於男與女之間,香港基本上已經到了男女平等的階段,所以分別不大。然而性格方面,男女始終有別,所以,我主張,最好夫妻檔,以免日後為了金錢而傷腦筋,最好採用有限公司,因為香港組織一間有限公司成本不大;這樣,男的性格就進取,女的性格就穩健,組合最完美。
龐:對。這樣就有平衡的作用。
曹:是。
龐:如果有財產,即已經有一筆錢的人又應如何理財?
曹:這個世界上,不同的人最大的分別,就是你有錢和無錢。假設你有一千萬以上的話,可以說錢的作用就越來越小。譬如你住的房屋可能大一些,或者說你坐Benz、我就駕日本車;你有遊艇、我沒有。至於有一億元以上,我的感覺就只不過是數字游戲,可以說,錢能夠買的東西你已經可以買到;至於錢買不到的東西,你更富有都無辦法買到。
我的想法是,以普通人來講,當你的財富打破了一千萬關之後,我認為人生追求的目標,應該由金錢轉移到其它的地方,例如你自己的健康、你家庭生活是不是愉快、對子女之間的關懷是否足夠,對朋友之間的幫助有無做到等,以免勞碌一生,除了金錢之外,一片空白。 龐:所以,個人的理財,除了金錢方面安排得好之外,其實都要有一個平衡的人生,這樣生活才是愉快。
曹:對。
龐:但是,怎樣可以快一點賺到第一桶金呢?其實從事哪一個行業較好?或者,每年有十幾個百份點的增長,這樣,我不如去中國做事?或到一些新興市場工作,包食包住,我們就容易儲到錢?
曹:我在過去一、二十年常常收到讀者的來信,問相同的問題,通常我的答復都認為:「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我相信,二十五年前譚詠麟先生都不知道唱歌原來可以發達的。
龐:有個紅館呀。
曹:我相信成龍都不知道,原來打功夫亦可以發達。今時今日,張德培先生的成就,已清楚告訴我們,原來打網球也可以發達的。所以我認為,不要勉強自己做一些自己不喜歡做的事。這個世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至於你努力專心於自己有興趣的事業,我想遲早都有時來運到的一天。如果你一味只望發達,一時好彩,你賺到少少錢,但我相信始終不是長遠之計。
龐:所以最好是自己勤力些,同找到自己的興趣,一路發揮,遲早有機會出頭,所謂行行出狀元。九七以後,中國已收回香港的主權,我們個人理財的策略有沒有改變呢?會不會放眼中國更有作為?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每年都有百份之十,高速增長。你的看法如何呢?
曹:我相信,香港回歸中國之後,英治時代在香港結束,大家希望見到的,是港治時代的開始。過去因為政治因素,英資在香港經濟及投資方面佔了不少便宜,日後這個優勢肯定會失去。但是,我們希望見到香港可以建立一個公平競爭的社會,即是許家屯先生同我們寫那篇文章所講:「白晉敬酒、能者絕歡」,我不希望見到中資企業取代了英資的地位,走了一班舊人,來了一班新貴。
如果九七年香港還保持公平競爭的制度,我相信,未來香港的前途還是光明的。如果今時今日良好的公務員制度受到影響,我們堅信的法治精神受到動搖,一步一步走向金權政治,有財的人與有勢的人勾結在一起,令到社會充滿不公平的話,這樣,我便擔心九七後,香港的前途是悲觀的。到目前為止,我還未確知道香港走哪個方向,所以我相信,理財策略要遲一兩年後,才可以跟大家深入討論。 龐:暫時是不是應該按兵不動呢?
曹:我相信亞太區提供了很多良機,因此,大家不妨利用一兩年的時間,建立自己對整個亞太區經濟發展的了解,這對大家將來一定有幫助。
龐:個人理財有沒有什麼必勝的投資法?怎樣做法可使到自己起碼立於不敗之地呢?
曹:必勝術我就無啦!不敗之地我就有,其實做法很簡單,善用止蝕。任何投資,如果說,價格跌破了百分之十或者百分之十五,你就止蝕。我自己就很喜歡利用十八日平均數,任何股票投資了後,如果股價跌破十八天平均數,通常我都會賣回出去。
龐:賣回出去?
曹:對。
龐:曹先生、你對大家在投資方面有什麼忠告呢?
曹:我記得胡漢輝先生跟我說過:「能知三日事富貴萬千年」,所以,這個世界是無先知的。真正成功的人都有良好策略,而不是盲目跟大隊;所以,在事前對事件了解多一些,就好過事後後悔。
龐:大家在投資之前一定做好功課啦!
曹:對。
龐:做足功課,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曹:對啦、對啦!
龐:這個是很重要的。在個人理財方面,剛才曹生講了,當有蝕價的時候就應該止蝕,有句說話大家都聽過:「賺就賺粒糖、蝕就蝕間廠」。這一點值得大家記取。
曹:是。
龐:賺錢的時候,大家賺少少就賣出;但蝕的時候,就死持不放,於是蝕得更慘了!
曹:對!
龐:所以止蝕這個方法很重要。曹生、你覺得個人理財怎樣算成功?怎樣算失敗呢?
曹:有人喜歡搵快錢,我記得以前幫香港電台做一個「雄財偉略」的節目時,在最後一輯,我對他們講過幾句說話,就是「種樹與種花」。
龐:種樹和種花又與投資有什麼關系?
曹:一個人如果想生活愉快,擁有一棵樹是會幾開心的,這棵樹每年能夠提供很多果實,而且還源源不斷,替你照顧下一代!
龐:有樹蔭了!
曹:對!
龐:但樹需要很久去培育,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完成短期的目標,或者說,如何運用短期的資金,賺到第一桶金呢?
曹:所以這就需要去種花了!種花的好處是一兩個月的辛勞,你立刻見到成果,但是一場風吹雨打,又可能使你的成果一敗塗地。因此,在一棵樹未成長的時候,你需要種些花去幫補一下自己。
龐:而且還要分散投資,種植很多種花。
曹:對呀!
龐:有些花可以在不同季節生長、也有不同的價錢、希望確保你的利潤比較好一些。
曹:是!
龐:世界上有一些著名的投資專家,譬如華倫巴菲特,他自己都強調長線投資,他的威水史就是在四十年內,賺到一百四十億美金的資產。其實你給他一萬元,一萬元的投資,在四十年內賺了八十倍,已經八千萬了。他覺得,每個人都可以投資致富,祇要勤力、堅毅、理性、自律!有這些性格就行!曹生個人對此有何看法?
曹:聽你所講好像很驚人,因為你所講是八十倍回報。資金有幾百億!其實這不外是福利。祇要你每年令自己的財產增長百份之二十五,四十年後你就是第二個巴菲特。關鍵是持之以恆,不是一年,而是年年百份之廿五,四十年後,你的財富已經可以同巴菲特媲美。
龐:甚至比他更厲害!
曹:相信如此。
跟投資項目拍拖或做人世
龐:好的信息就等於財富,使你很容易賺到錢。但因信息爆炸,譬如,報章又有那麼多投資專家,他們之中,有些看好、有些卻看淡,作為普通投資者如何揀選這些信息,幫助自己去投資?你有什麼忠告?或者有什麼心得?
曹:我覺得,太多信息反而累事。各位都有拍拖的經驗,兩人不見面的時候,真是天下美女何其多;但可以做你太太的,我相信祇有一個。你未結婚之前比些心機去揀,揀一個同你性格、理想方面都相當匹配;這樣,你跟她/他共同生活,我相信婚姻才會愉快。另一方面,若你朝秦暮楚,我相信到今時今日,你的婚姻生活都不會愉快。
揀選信息好、揀選投資基金經理也好、或者揀股票亦好,道理一樣。你面對幾百隻股票,信息爆炸;過千的基金,總有些是適合你的。你慢慢揀到適合自己的項目,你去與它長期相處,我相信未來二、三十年,大家會好愉快。
龐:即是說,自己開首的時候要花多些時間,去看一下、揀選一下、同時跟它拍一拍拖,了解清楚,然後先慢慢委託終身,長期相處。
曹:拍拖時就不妨多心,結了婚之後就應該一條心。
龐:最後,我就想問曹生一個問題,你自己在報紙上寫專欄教人投資,其實同你自己的投資有什麼不同?如何做到言與行一樣,如出一轍,而且能夠收賺錢效果呢?
曹:我剛剛開始寫投資專欄時,犯過所有今時今日投資者應該犯的錯誤,經過自己痛苦的摸索後,我才知道短線與長線的分別。可以說,經過二十幾年之後,經驗這樣的東西需要時間去累積。年青人不妨多嘗試,看有哪一樣東西適合自己。但經過一段時間後,你會摸索到自己的投資策略,然後持之以恆,相信到了老年階段,各位的身家都應該不會少!
龐:日本有一位賺錢之神丘永漢,其實我覺得很多謝曹生透露了那麼多投資心得。
曹:多謝、多謝。 2010年股市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滬深兩市雙雙收獲兩根分量十足的大陽線。滬指報收2808.08點,漲幅1.76%;深成指報收2458.55點,漲幅2.63%。滬深兩市成交合計2006億元,較周四放大近兩成半。
仔細觀察滬指年終的收盤點位:2808.08點。一連串的8字是巧合?
曹仁超,原名曹志明。他說,給自己改名叫曹仁超是因為希望能成為超人曹。因為在內地,股民們將他奉為香港股神。
牛市二期特徵
A股由2010年7月到2012年下半年仍是牛市二期,市場表現以板塊輪動為主。牛市二期通常以個股發展為主,部分股票可以在牛市二期上升100%到200%,有些股票可回落50%或以上,直到牛市三期再次進入全面上升期。但牛市二期時間十分長,一般長達兩年或以上。
參考70年代及80年代香港兩次牛市走勢,70年代香港牛市二期長達兩年,80年代牛市一期因受香港主權回歸影響,股市發展不清晰。如以1984年7月作為香港牛市二期起步,至1986年4月大約有兩年。因此,有理由相信,由2010年7月2日開始的上證指數牛市二期可維持到2012年年中,2012年下半年開始進入牛市三期。 2013年或2014年完成牛市三期,達到2007年10月16曰A股高點,即6124點才完成整個牛市。
調整看支撐位
2010年11月11日上證指數創下的高點3186點,在2011年遲早會被升穿,下次支撐位是2800點以下2573點之上,即每次上證指數回落到2600點至2800點之間都可作為吸納機會。
在當前這個點位,會選擇買入還是賣出,倉位又是如何?
在外國或香港股市是容許拋空的,在牛市二期最適宜做對沖,即同時買入看好行業內的股票,拋空看淡行業內的股票;或同時買入偏低股票及拋空升幅過高的股票,在個別發展中獲利,這方面散戶一般做得不好,應投資表現出色的基金。
操作板塊個股
由於不在內地生活,無法對板塊作深入分析。這方面可參考當地分析師見解,為投資者尋找合適板塊作投資之用。但我認為,2011年中國股市仍是板塊輪動為主,炒個別行業升降,以及炒偏低股回升、偏高股回落為主。
聖誕節央行突然加息,對股市會有什麼影響?
再次強調加息、減息應同CPI升幅一起看。 2010年11月中國CPI升幅5.1%,估計2011年上半年見6%。老利率低於6%,代表仍是負利率,資金是不肯迴流銀行存款收息的,仍將在股市、樓市中找尋機會。老利率上升至6%,則全球熱錢都湧入中國賺息兼賺人民幣升值利潤,中國人民銀行已陷入兩難局面,看來只有繼續維持負利率(即利率低於CPI升幅)。在負利率環境下,樓價跌幅極其有限,股市亦只會進入箱體震盪而不會大幅下滑。
朝韓矛盾升級,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對中國股市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歐債危機相信仍會進一步蔓延,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已十分肯定,朝韓矛盾繼續存在,但上述因素對中國股市影響有限。因為從2009年起,中國已進入內需帶動型經濟。這表明中國大大減少對美國及歐洲市場的依賴,內需型經濟對經濟的拉動大約有10-15年,也就是說從2009年到2024年,中國經濟都是看好的。這也成為支持上證指數能夠在2010年7月起進入牛市二期的基礎。
散戶操作策略
但是,由於政府對房地產持續調控,黃金價格也已處歷史高位。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應該如何理財,比如說是否應該繼續買房,買黃金,或者有其他更適合的理財策略?
通脹是對抗不了的,但通脹對樓價、黃金、股票影響非一般人想像一樣。例如1976年至1981年香港通脹率一度高達15%,但該年,樓價、股市同金價齊升。 1984年 7月至1987年10月,香港通脹率十分溫和,同期樓價上升、金價牛皮、股市狂升。再以2002年至2004年為例,當時通脹率極低,股市、樓價、金價皆上升。換言之,通脹同樓價、金價、股市關系十分復雜。
樓價不會因為政府打壓而回落、政府支持而上升,因樓價有本身循環周期。例如,1990年到1997年,香港政府不斷打壓香港樓市,但本港樓價出現最大幅度上升;1994年至2008年,日本政府不斷支持日本樓價,希望它止跌回升,但日本樓價在這14年內頂多維持不跌。除非政府大量供應土地,例如1981年,香港政府才可令樓價回落;或限制土地供應,如1985年4月至1997年6月香港政府限制每年只可賣地五十公頃,令香港土地供應大減才使樓價下降。總言之,樓價受供求因素而升降,而非政府臨時打壓措施而改變,金價、股市亦一樣。好好研究各項投資的循環周期,不要人雲亦雲。
投資目的是為了賺錢,不是對抗通脹。由於政府有增加貨幣供應的能力,因此通脹永遠存在。投資應學習如何把握各項投資的盛衰循環而非對抗通脹。以美國為例,自1945年至今,美元購買力平均每年失去3%。但美國樓價、金價及股市並不是每年上升3%,而是有些日子大起,有些日子大跌。中國自1978年採取改革開放政策後,人民幣購買力亦不斷下降,在中國樓價、金價及股市也是有些日子上升,有些日子回落,上述投資項目升降大部分同CPI升幅關系不大。

『柒』 現在的銀行再融資屬於利好還是利空

銀行再融資就是在向股市圈錢(再融資是指上市公司通過配股、增發和發行可轉換債券等方式在證券市場上進行的直接融資。)也就是說股市流動資金減少了,似乎是大利空。
但這不是絕對的,要看股市的技術面,和融資公司的基本面,股市若不在熊市和虛高狀態下,小幅度的合理的融資是公司發展的必要,應該是利好。而在熊市和虛高狀態的市場下大幅融資會是大跌導火索。

一位教授是這么說的:
再融資是大利好 分紅是利空

我在多本著作中,以及課堂上,一再強調:
對於凈資產收益率高於10%的公司而言,
再融資(包括增發、配股、發行轉債或普通債券)是大利好;
分紅是利空。

可是市場與一般的教科書,卻恰恰與我的觀點相反。
所以,我的觀點只得作一些修正如下:
對於凈資產收益率高於10%的公司而言,
再融資(包括增發、配股、發行轉債或普通債券)是中長期大利好;

正像一樓說的現在農行、興業、民生的融資是可以接受的,對股市的影響不會很大。未來2年上市銀行合計再融資規模約為1600億,但是A股流通股股東和H股流通股股東分別僅需負擔約100億和200億元,遠小於2010年783億和1417億的規模。

中小盤股,去年漲了一年,已經虛高,如今多數板塊周線,月線均已經死叉向下,成交量急劇縮小,又伴隨著全年加息0.75%-1%的鞋子,還能有多少機會。。。。。去年看到中小盤股狂漲,大盤股表現較差,一些網友發出這樣的評論:「這輩子去我再也不買大盤股了!」………… 似乎有點像香港股神曹仁超說的用鼻子去思考問題了--

『捌』 如何判斷個股的背離,有哪個比較好的技術指標謝謝

個人認為震盪指標比較好的是RSI和KD,我是使用KD。不過香港股神曹仁超是使用RSI的,但用法有點特殊:

上海證券報:這些年投資經驗中,您一般選用什麼技術指標判斷個股?

曹仁超:我一般常用RSI相對強弱指標,從大盤看,一旦與股指走勢相背離,說明大勢會轉向。就個股而言,與整個市場相比,該股票RSI走勢是否強於大盤,即看RSI的升幅大小顯示強弱,應該尋找RSI強的股票。
這與國家在全國挑選運動員一樣,要在全國各隊尋找最優秀的運動員。

『玖』 40年4萬倍香港股神曹仁超是怎麼炒股的

股市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復利,炒股想要賺錢是需要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