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勿忘在莒本意是什麼意思
勿忘在莒:意思是不要忘了在莒國的那些日子。比喻不忘本,不忘初衷,不忘家鄉,不忘崢嶸歲月。
莒,即莒國,現在的莒縣城即為莒國古城所在地。莒國為周朝諸侯國,國君為己姓。
「毋忘在莒」在祖國寶島台灣也家喻戶曉,具有勿忘家鄉,勿忘祖國,統一祖國,兩岸一家親的民族大義。在陽明山上,在光復樓旁邊,有一處石刻,上書「勿忘在莒」,蔣介石到台灣後,終生念念不忘「勿忘在莒」,以此自勉也以此提振民心。
「毋忘在莒」出自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直諫》。
原文:
齊桓公、管仲、鮑叔、甯戚相與飲。酒酣,桓公謂鮑叔曰:「何不起為壽?」 鮑叔奉杯而進曰:「使公毋忘出奔在於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縛而在於魯也,使甯 戚毋忘其飯牛而居於車下。」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與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 則齊國之社稷幸於不殆矣!」當此時也,桓公可與言極言矣。可與言極言,故可與為霸。
譯文:
齊桓公、管仲、鮑叔牙、寧成在一起喝酒。他們喝得正高興的時候,桓公對鮑叔說:「你為什麼不起身敬酒祝壽呢?」鮑叔捧起酒杯敬酒,說:「希望您不要忘記逃亡在莒國的情景,希望管仲不要忘記被囚禁在魯國的情景,希望寧成不要忘記自己喂牛住在車下的情景。」
桓公離席對鮑叔再拜,說:「如果我和各位大夫能都不忘記您說的話,那麼齊國的江山也許就不危險了!」在這個時候,桓公是可以盡情進言的了。正因為可以盡情進言,所以可以跟他一起成就霸業。
(1)勿忘在莒擴展閱讀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戰國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
《呂氏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以道家思想為基調,堅持無為而治的行為准則,用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觀念、名家的思辨邏輯、法家的治國技巧,加上兵家的權謀變化和農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學說。
戰國晚期的呂不韋,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商人。他由商入政,扶立國君,進入政治高層。他志向宏大,主編《呂氏春秋》,留下了「一字千金」的典故,後人一般把《呂氏春秋》歸入雜家。
在管理思想史上,這部書有著特殊的價值,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從學術角度觀察,它具有濃厚的自然主義色彩;從管理角度觀察,它充滿了功利主義色彩。
《呂氏春秋》通過對先秦諸子的修正,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管理思想的全局性、整體性和深刻性上,都有自己的建樹。從陰陽五行的理論架構,到經驗主義的具體論證;從養生和貴己的「內聖」,到君臣之道和善治天下的「外王」;從個人和國家、社會和政權之間的關系調適,到自然之道支配下的生理、物理、事理和心理的互相配套,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呂氏春秋》總括先秦諸子,開啟秦漢先聲,在管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 勿忘在莒的英文翻譯是什麼准確點的
勿忘在莒的英文翻譯是:Forget not to forget,見下圖網路翻譯
3. 「勿忘在莒」是什麼意思
勿忘在莒
勿忘在莒,該成語出自春秋戰國時期。比喻不忘本,不忘記曾經的艱苦歲月。山東莒縣,就是「勿忘在莒」的古莒國。中國現代史中提到的「勿忘在莒」,敗退台灣的蔣中正經常用這個歷史典故,以此鼓勵國民黨軍隊實現反攻大陸。
4. 勿忘在莒文言文翻譯
勿忘在莒,成語,出自春秋戰國時期。比喻不忘本,不忘記曾經的艱苦歲月
5. 勿忘在莒的成語出處
《呂氏春秋·直諫》:「使公毋忘出奔於莒也。」
原文:齊桓公、管仲、鮑叔、甯戚相與飲。酒酣,桓公謂鮑叔曰:「何不起為壽?」 鮑叔奉杯而進曰:「使公毋忘出奔在於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縛而在於魯也,使甯戚毋忘其飯牛而居於車下。」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與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 則齊國之社稷幸於不殆矣!」當此時也,桓公可與言極言矣。可與言極言,故可與為霸。
俗話說: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尤其酒桌上,喝得正在興頭時。可這次,鮑叔牙竟揭了一圈,頭一個就是手握己身政治前途的「頂頭上司」——位列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姜小白:今天赫赫有名了,當年也曾和喪家犬一樣躲在莒國寄人籬下;緊接著,「提醒」公布令上印在自己前邊的管仲:別忘了綁在囚車里等死時的滋味;最後是排名不分先後的寧戚:趕車喂牛的,記著自己的出身。
此即成語「勿忘在莒」的出處。
例句--《宋史.張商英傳》 (按:張商英注《素書》行於世)
哲宗親政,召為右正言、左司諫。商英積憾元祐大臣不用己,極力攻之,上疏曰:「先帝盛德大業,跨絕今古,而司馬光、呂公著、劉摯、呂大防,援引朋儔,敢行譏議。凡詳定局之所建明,中書之所勘當,戶部之所行遣,百官之所論列,詞臣之所作命,無非指擿抉揚,鄙薄嗤笑,翦除陛下羽翼於內,擊逐股肱於外,天下之勢,岌岌殆矣。今天清日明,誅賞未正,願下禁省檢索前後章牘,付臣等看詳,簽揭以上,陛下與大臣斟酌而可否焉。」遂論內侍陳衍以搖宣仁,至比之呂、武;乞追奪光、公著贈謚,仆碑毀冢;言文彥博背負國恩,及蘇軾、范祖禹、孫升、韓川諸人,皆相繼受譴。又言:「願陛下無忘元祐時,章惇無忘汝州時,安燾無忘許昌時,李清臣、曾布無忘河陽時。」其觀望捭闔,以險語激怒當世,概類此。
6. 勿忘在莒 拼音
勿忘在莒 拼音
勿忘在莒拼音
[wù wàng zài jǔ]
[釋義]:比喻不忘本。
[出處]:《呂氏春秋·直諫》:「使公毋忘出奔於莒也。」
7. 「勿忘在莒」是什麼意思
不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