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舟曲泥石流
擴展閱讀
400059股票價格 2025-08-09 00:38:54
騰訊股票交易系統 2025-08-09 00:09:39
股票還能買漲買跌嗎 2025-08-09 00:06:02

舟曲泥石流

發布時間: 2021-10-16 00:57:34

❶ 舟曲泥石流是怎麼形成的

這次發生泥石流的地方是在舟曲縣縣城,時間大約是晚上10點。超級泥石流發生的原因有:

1.地形因素。舟曲縣城的基本地勢結構是山大溝深,兩山夾一河,縣城就建在河灘地上,而此次泥石流正是從高聳的北山山谷灌入縣城的。

2.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舟曲由於擁有大量的原始森林而被稱為「甘肅江南」。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砍伐,使得森林覆蓋率從67%降到了20%。1981年舟曲就曾因此發生了一場特大泥石流災害。從1985年開始,砍伐數量遞減,同時加強了造林計劃。但由於常年乾旱,加上防風林在先前被砍伐掉了,新栽種的樹木成材率非常低。從2001年開始,舟曲開始在白龍江及其支流上大興水電站。而修水電站要炸山征地,岩體被松動,植被被破壞,會引起新的滑坡,棄渣堵塞河道,在溝道中胡亂堆放為泥石流提供了鬆散固體物質。與此同時,金礦的採掘也隨之跟進。

3.汶川地震的影響,我就不多說了。

造成巨大人員傷亡的原因還有:

1.不充分的天氣信息。根據南方周末的相關報道,發生泥石流與天氣預報有關。當日,天氣預報說舟曲縣城的降雨量在10mm左右,這也與實際情況相符,但當日山脈里的降雨量達到了90多mm(一年降雨量的近四分之一)!雖然有人在相關地區值守,由於該地降雨量不突出也就沒有進行匯報,當發現泥石流時舟曲縣城已經停電,無法聯系了。

2.災害發生的時間因素。當時是晚上10點,在小縣城裡的人應該要睡下了,而且當時縣城裡面的雨量也不大,當然他們會認為不會出事的。

3.泥石流的破壞方式。泥石流和洪水對建築的破壞是不同的。泥石流是混著沙石的巨大土流,建築是被沖擊倒掉的,不是被泡壞的。也正因為是土流,所以人被掩埋得結結實實,人無法呼吸,造成瞬間的大量死亡。所以,這次受災人口少,但死亡人數很多,這跟地震和洪水是很不同的。

❷ 甘肅舟曲泥石流的原因是什麼

泥石流是一種自然災害,是山區特有的一種自然地質現象。由於降水(包括暴雨、冰川、積雪融化水等)產生在溝谷或山坡上的一種夾帶大量泥沙、石塊等固體物質的特殊洪流,是高濃度的固體和液體的混合顆粒流。它的運動過程介於山崩、滑坡和洪水之間,是各種自然因素(地質、地貌、水文、氣象等)、人為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泥石流災害的特點是規模大、危害嚴重;活動頻繁、危及面廣;且重復成災。 一般情況下,泥石流的發生有3個條件: 1、 大量降雨; 2、 大量碎屑物質; 3、 山間或山前溝谷地形。 連續降暴雨或突降大暴雨,山區會發生山洪暴發。如果山高坡陡谷深,亂石成沙土遍野,大量土石混入山洪之中,就形成粘稠渾濁的泥石流。泥石流經常突然爆發,來勢兇猛,可攜帶巨大的石塊,並以高速前進,具有強大的能量,因而破壞性極大。它不僅可以沖毀所經路程碰到的一切,還可掩埋鄉鎮農田,阻塞河流。泥石流災害的特點是規模大、危害嚴重;活動頻繁、危及面廣;且重復成災。 世界上發生泥石流的區域分布廣泛。除南極洲外,各大洲都有泥石流的蹤跡。泥石流最多的地區是歐洲阿爾卑斯山區、亞洲喜馬拉雅山區、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山區和歐亞美各大洲內部的一些山區。 我國是多山之國,受岩層斷裂等地質構造的影響,許多山體陡峭,岩石結構不穩固,森林覆蓋面積不多,遇到季風氣候的連陰雨、大暴雨天氣,常發生嚴重的泥石流災害。黃土高原、天山、昆侖山等山前地帶、太行山、長白山泥石流危害都很嚴重。我國的台灣省也經常有泥石流發生。

❸ 舟曲泥石流

中國網路電視台消息(新聞聯播):截至下午4點,甘肅舟曲特大滑坡泥石流災害已造成127人遇難,近兩千人失蹤。災害發生後,有關部門全力組織力量搶險救災。國家減災委、民政部今天下午四點決定將國家救災應急響應等級提升至二級。

從昨晚10點開始,舟曲縣上游突降強暴雨,雨量達到93.8毫米,大暴雨引發滑坡泥石流沖進舟曲縣城,截斷了城中的白龍江,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形成後,白龍江通過的流量只有平時的四分之一,大量積水沿排洪溝進入舟曲縣城區,導致縣城三分之二被淹,白龍江兩岸大部分樓房浸水至三樓,城區供電線路中斷、部分地區停水,通訊部分中斷,一些房屋倒塌,城區部分街道出現1米多厚的淤泥。

災情發生後,當地黨委政府迅速組織群眾避險。今天凌晨兩點,一棟7層家屬樓被泥石流沖掉了一半,6樓1家5口被困在不到一米的狹窄空間里,武警舟曲中隊官兵立即趕到現場展開救援,經過12個多小時的救援,5名被困者成功獲救。今天凌晨2時30分,蘭州軍區緊急啟動應急指揮機制,迅速派出由某集團軍防化團、工兵團、步兵旅以及醫療等部隊官兵近3000人,向舟曲縣急進救災。

本台記者劉震:經過兩個小時的飛行,直升機已經到達了舟曲縣城的上空,直升機現在正在上空盤旋,查看災情。

武警部隊緊急組織近1500名兵力,攜帶近百台大型專業救援設備全力投入搶險救災。公安部迅速啟動應急機制,目前已緊急協調四川、陝西等省區的1780名警力攜帶救援器材馳援災區。

公安部消防局局長陳偉明:截至到下午16點,已緊急轉移安置4.5萬人,由於縣城部分街道被淹,這給救援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本台記者劉龍:原來的街道現在已經不太可能過去了,因此即使現在進來的大型救援設備現在也派不上用場,因此只能徒步帶著一些簡單的工具,從那個江的對岸過去後,一方面從廢墟中抓緊時間救人,另一方面盡快把堰塞體炸開,迅速降低水位。

據甘肅省防指初步統計,特大滑坡泥石流災害已造成2萬多人受災。國家防總決定自8月8日14時起緊急啟動防汛Ⅱ級應急響應,國家防總專家組也趕赴現場,協助搶險。國土資源部航空物探遙感中心正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加緊開展航片資料解譯和災情評估。蘭州軍區某陸航旅先後派出6架直升飛機,運送爆破專家和官兵執行爆破排險任務。據現場估測,滑坡泥石流在白龍江河谷形成長3公里、水面平均寬100米、水深9米、蓄水量約150萬立方米的堰塞湖。目前,堰塞體頂部已經沖開缺口過流,堰塞湖水位開始緩慢回落。經電力人員緊急搶險,截止下午四點,舟曲災區主要電源已經恢復。

❹ 甘南舟曲泥石流災害是怎樣的

2010年8月7日夜,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發生特大泥石流,致使1434人遇難,失蹤331人。舟曲5千米長、500米寬區域被夷為平地。

舟曲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是全國「5•12」特大地震的重災縣,也是全國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質災害多發區。此次發生特大山洪地質災害的三眼峪溝、羅家峪溝、硝水溝和寨子溝位於縣城的北部。

8月7日晚11時左右,舟曲縣城東北部山區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達97毫米,持續40多分鍾,引發三眼峪、羅家峪等四條溝系特大山洪地質災害,泥石流長約5千米,平均寬度300米,平均厚度5米,總體積750萬立方米,流經區域均被夷為平地。

此次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質災害共造成舟曲縣城區1850多間商戶被掩埋或遭受水淹,總面積超過了4.7萬平方米,經濟損失高達2.12億元人民幣。

其中,被泥石流沖毀掩埋650間,面積1.2萬平方米,經濟損失3200萬元人民幣;被洪水淹沒商鋪1200間,面積3.5萬平方米,經濟損失高達1.8億元人民幣。

❺ 舟曲泥石流詳情

時間:2010年8月7日22點左右
地點: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
事件:泥石流沖進縣城,並形成堰塞湖 ,以前舟曲山上多是鬱郁蔥蔥的大樹,很少發生泥石流,由於伴隨著亂砍亂伐和毀林開荒之風的盛行,舟曲周圍的山體幾乎全變成了光禿禿的荒山,加上民用木材和倒賣盜用,全縣森林面積每年以10萬立方米的速度減少,植被破壞嚴重,生態環境遭到超限度破壞,水土流失極為嚴重,又遇突如其來的強降雨,導致較嚴重的泥石流發生。
傷亡:截至28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造成1463人遇難,失蹤302人,受傷住院人數72人,其中轉院治療59人,治癒出院10人,現有住院3人,累計門診治療2244人,已解救1243人。

❻ 為什麼舟曲泥石流

首先,地貌和特殊地質構造,是導致災害發生的重要原因。

該區在大地構造上屬南秦嶺復合褶皺帶,斷裂構造十分發育(白龍江沿深大斷裂呈「之」形彎曲),新構造活動頻繁。地勢起伏大且坡度較陡、谷坡穩定性差,過半地方坡度大於25度,南部許多地方甚至達到35度-50度。調查發現,谷坡坡度大於30度的溝谷有一半以上發生泥石流,谷坡坡度在20度-30度之間的溝谷亦有三分之一強發生泥石流,可見地面坡度是泥石流的重要成因之一。

這些地區或覆蓋黃土,或分布著板岩、灰岩、頁岩、千枚岩、砂岩等比較軟弱易受風化侵蝕的岩層。地表風化物和鬆散堆積物深厚,是滑坡、泥石流強烈發育的地質基礎。

舟曲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的持續乾旱,造成城區周邊岩石解體,部分山體、岩石裂縫暴露在外,使雨水容易進入,導致滑坡。

其次,降水量較大,暴雨頻率和降水強度大。

本區泥石流多為降雨型泥石流,降水是泥石流形成的激發因素和泥石流組成的水分來源。據前人研究資料,降水強度在小流域10分鍾雨量超過10毫米,或30分鍾雨量超過20毫米,就有可能爆發泥石流。該地區年降水量是500毫米到800毫米,經過連續降水或大強度暴雨之後,極易發生滑坡、泥石流。而此次舟曲特大泥石流發生時,降水強度達到97毫米/40分鍾,為泥石流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再次,「山大溝深」是舟曲地區主要的地形特徵。

山地海拔在1500-3000米之間,是山地垂直坡面中氣候營力作用最強盛地段,而該地區海拔在1173米-4505米之間,大山聳峙、溝谷縱橫,也是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爆發的有利因素。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該帶在山地空間中處於由濕潤、半濕潤氣候向乾熱河谷的過渡帶,氣候變幅大,加之人類開發破壞超過回歸補償。所以植被最差,生態環境最脆弱,坡面破壞率高達50%-70%,呈現出草木不生,石骨嶙峋的荒漠景觀。

(2)該帶位處山地縱剖面中的陡緩轉折區,為高位地下水的出露帶。上游地表水下滲多,地下水出露點也相應增加。不僅將岩土層中可溶鹽瀉出,還將鬆散土體含鹽量沖洗消失,大大降低土體抗鹼強度和抗蝕性能。

(3)此帶接受大量前期降水,不便及時排泄蒸發,使土體含有較多水分,致半飽和、飽和狀態。

(4)該帶又為坡面徑流集中區,水流的絕大部分功能消耗於沖蝕溝床。由此引起溝側連續滑坡和崩塌,為泥石流提供物質。

在山地垂直帶中,泥石流源地通常處於特殊部位,包含多項結構面,既是山地氣候界面,又是生態環境差異面。由山地寒溫帶向乾熱河谷過渡,生態環境極其脆弱,斜坡重力侵蝕強烈,物質輸移最活躍。

還有,人為活動也是造成本區滑坡、泥石流頻繁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區自明朝以來,一直沿襲刀耕火種、毀林開荒、陡坡耕種等掠奪式地利用自然資源,造成生態平衡失調。同時,人類不合理的開采活動,使坡體失穩,誘發滑坡,直接為泥石流補給物質。

最後,汶川地震的影響是重要因素之一。

舟曲縣是汶川地震的重災區之一,地震導致舟曲縣城周邊山體松動、岩層破碎。因地震造成的山體松動等需要3年到5年時間才能消除,但目前距離汶川地震發生僅2年多時間。

❼ 舟曲泥石流原因

以下幾個因素導致舟曲特大山洪地質災害發生。 一是舟曲當地地形地貌和特殊地質構造,是導致災害發生的重要原因。專家分析認為,舟曲縣城附近的地質構造岩性松軟、比較破碎,風化程度也很厲害,比較容易發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災害。二是汶川地震的影響是重要因素之一。舟曲縣是汶川地震的重災區之一,地震導致舟曲縣城周邊山體松動、岩層破碎。因地震造成的山體松動等需要3到5年時間才能消除,但目前距離汶川地震發生僅2年多時間。三是舟曲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的持續乾旱,造成城區周邊岩石解體,部分山體、岩石裂縫暴露在外,使雨水容易進入,導致滑坡。

❽ 舟曲泥石流到底死了多少人呢

甘肅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
搶險指揮部最新通報,截至15日16時,泥石流致使1248人遇難,496人失蹤,受傷住院
66人,累計門診1498人,解救1243人。

❾ 舟曲泥石流發生原因是什麼

舟曲屬於西秦嶺山區,這一山區是全國四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多發區之一,也是全國泥石流密度最大的地區。

所以這次舟曲地區發生泥石流災害並不讓人意外,在歷史上,該區就有過多次滑坡、泥石流災害的記錄。如今的舟曲縣城以及武都城就建在以前的泥石流災害頻發區。

該區域的位置決定著它避免不了洪水泥石流災害的威脅,其過去就是同洪水泥石流災害斗爭的歷史,而未來還將永遠地同洪水泥石流災害斗爭下去。

秦嶺山區成為全國泥石流密度最大的地區,其根本原因還在於該區的自然條件。

首先,地貌和特殊地質構造,是導致災害發生的重要原因。

該區在大地構造上屬南秦嶺復合褶皺帶,斷裂構造十分發育(白龍江沿深大斷裂呈「之」形彎曲),新構造活動頻繁。地勢起伏大且坡度較陡、谷坡穩定性差,過半地方坡度大於25度,南部許多地方甚至達到35度-50度。調查發現,谷坡坡度大於30度的溝谷有一半以上發生泥石流,谷坡坡度在20度-30度之間的溝谷亦有三分之一強發生泥石流,可見地面坡度是泥石流的重要成因之一。

這些地區或覆蓋黃土,或分布著板岩、灰岩、頁岩、千枚岩、砂岩等比較軟弱易受風化侵蝕的岩層。地表風化物和鬆散堆積物深厚,是滑坡、泥石流強烈發育的地質基礎。

舟曲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的持續乾旱,造成城區周邊岩石解體,部分山體、岩石裂縫暴露在外,使雨水容易進入,導致滑坡。

其次,降水量較大,暴雨頻率和降水強度大。

本區泥石流多為降雨型泥石流,降水是泥石流形成的激發因素和泥石流組成的水分來源。據前人研究資料,降水強度在小流域10分鍾雨量超過10毫米,或30分鍾雨量超過20毫米,就有可能爆發泥石流。該地區年降水量是500毫米到800毫米,經過連續降水或大強度暴雨之後,極易發生滑坡、泥石流。而此次舟曲特大泥石流發生時,降水強度達到97毫米/40分鍾,為泥石流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再次,「山大溝深」是舟曲地區主要的地形特徵。

山地海拔在1500-3000米之間,是山地垂直坡面中氣候營力作用最強盛地段,而該地區海拔在1173米-4505米之間,大山聳峙、溝谷縱橫,也是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爆發的有利因素。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該帶在山地空間中處於由濕潤、半濕潤氣候向乾熱河谷的過渡帶,氣候變幅大,加之人類開發破壞超過回歸補償。所以植被最差,生態環境最脆弱,坡面破壞率高達50%-70%,呈現出草木不生,石骨嶙峋的荒漠景觀。

(2)該帶位處山地縱剖面中的陡緩轉折區,為高位地下水的出露帶。上游地表水下滲多,地下水出露點也相應增加。不僅將岩土層中可溶鹽瀉出,還將鬆散土體含鹽量沖洗消失,大大降低土體抗鹼強度和抗蝕性能。

(3)此帶接受大量前期降水,不便及時排泄蒸發,使土體含有較多水分,致半飽和、飽和狀態。

(4)該帶又為坡面徑流集中區,水流的絕大部分功能消耗於沖蝕溝床。由此引起溝側連續滑坡和崩塌,為泥石流提供物質。

在山地垂直帶中,泥石流源地通常處於特殊部位,包含多項結構面,既是山地氣候界面,又是生態環境差異面。由山地寒溫帶向乾熱河谷過渡,生態環境極其脆弱,斜坡重力侵蝕強烈,物質輸移最活躍。

還有,人為活動也是造成本區滑坡、泥石流頻繁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區自明朝以來,一直沿襲刀耕火種、毀林開荒、陡坡耕種等掠奪式地利用自然資源,造成生態平衡失調。同時,人類不合理的開采活動,使坡體失穩,誘發滑坡,直接為泥石流補給物質。

最後,汶川地震的影響是重要因素之一。

舟曲縣是汶川地震的重災區之一,地震導致舟曲縣城周邊山體松動、岩層破碎。因地震造成的山體松動等需要3年到5年時間才能消除,但目前距離汶川地震發生僅2年多時間。

劫難之後,舟曲應該如何防治泥石流?

舟曲縣片區本就出在泥石流多發地區,因此,對於泥石流災害應該提前做好防治工作。

第一,加固、重建各泥石流溝道、北峪河與白龍江防洪大堤,將堤加高5米-8米,可以抵禦百年一遇的洪水泥石流災害。

第二,公共建築先砌1米-3米高的砂石地基,整體抬高地面。

第三,在泥石流溝道、洪積扇溝床中挖砂、拉砂。

第四,城郊區進行水土保持,保護生態平衡。

❿ 舟曲泥石流具體情況

甘肅舟曲泥石流已經導致96人死亡,另有近2000人失蹤。具體傷亡情況仍在統計之中。

甘肅舟曲縣今晨突發特大泥石流災害。圖片來源:中國網

8月8日,被泥石流沖毀的車輛。

8號 07:54 消息 甘肅南部舟曲縣今晨突發特大泥石流,一個村莊整體被沒過,已經導致65人死亡,失蹤者預計較多。目前全城斷電,通訊部分中斷,當地武警派出多支隊伍趕赴現場救援。

甘肅南部舟曲縣今晨突發特大泥石流災害,目前已確定遇難65人,搜救和援助工作正在進行中。

據甘南州州長毛生武介紹,昨晚十點鍾,當地發生強降雨,十二點左右縣城遭受泥石流災害。泥石流沖進縣城,並截斷河流形成堰塞湖,初步估計有五萬人受災。

舟曲縣縣城位於峽谷之中,總人口達四萬多人,加上周邊人口數聚集起來約有五萬多人。目前已經確定有65人遇難,當地政府對於失蹤的人員,正在積極展開搜救。

目前,舟曲縣的降雨已經停止,無線通訊可以保持部分暢通,應急通訊車輛正在調往受災地區。

8號凌晨甘肅省甘南州舟曲縣上游突降強暴雨,形成的泥石流致使舟曲縣縣城附近的一個村莊整體被沒過,舟曲的一條街道受災也比較嚴重,泥石流還沖毀了縣城周邊的一些民房,舟曲縣應急辦介紹,初步估計有五萬人受災,具體傷亡數字目前正在統計當中。目前降雨已經基本停止,不排除還有新的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