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朝鮮韓國的戰爭是怎樣引發的
1945年美蘇軍隊分北緯38度線南北分別受降日軍,然後分別在自己佔領區扶植了相應的政府。
1950年6月戰爭爆發,現在美韓的說法是北方首先開火,是「侵略」,而我國、朝鮮、俄羅斯的一貫態度是南韓首先開的火。
不過,在下覺得,這里誰開火並不重要——當時的朝鮮南北雙方就好比內戰中的國共雙方,誰侵略誰?能分出來嗎?不能!因為是內戰,內戰就不存在侵略的問題!同樣,朝鮮原本為一個國家,即使南北朝鮮之間的戰爭也是國家統一戰爭,跟我國1945-1949年解放戰爭性質相同,爭論「誰開第一槍?」這個問題有何意義?
只有到後來美軍參戰,朝鮮戰爭擴大化,也是美國人首先參戰,所以只能說是美國人「侵略」了朝鮮!而我國出兵只是為了保衛我國的邊境,建立戰略緩沖帶。
㈡ 抗美援朝時,怎麼韓國也參戰了呢,那我們是不是也打過韓國啊!
抗美援朝韓國當然會參戰,因為戰爭就是因為朝鮮和韓國引起的,朝鮮和韓國在二戰之前同屬於一個國家,二戰結束之後,國際上打出了兩個陣營,一個社會主義陣營,一個資本主義陣營。而朝鮮也因此分裂,形成了兩個政權,一個是社會主義陣營蘇聯扶持起來的金正日政權,另一個是資本主義扶持起來的李承晚政權。
影視作品中的朝鮮戰爭
朝鮮戰爭主要的作戰國家其實就是中國、美國、朝鮮、韓國,因為這四個國家付出最大,出兵最多。從這四個國家來看,韓國毫無疑問應該是弱的,從戰爭的發展來看一目瞭然,韓國打不過朝鮮,而朝鮮又打不過美國,美國又被志願軍重創,所以韓國的作戰實力一目瞭然。
韓國最強的就是白善燁的白馬師和李承晚親授虎頭旗的白虎團,其中白虎團這支王牌部隊被我軍消滅,至今我軍繳獲的白虎團團旗還在我們的博物館中陳列。
㈢ 朝鮮和韓國會發生戰爭嗎
推測戰爭幾率為10%,關鍵點倒並不在於朝鮮的核武器,而是在中國,中國是不會允許韓美幹掉朝鮮的,而美國絕對不可能和中國開戰,所以接下來就是不停的政治交易了,再黑暗也比戰爭好,然後表現出來的就是嚴厲制裁等等。不過還是要等20號李明博把證據拿出來再說。
㈣ 韓國和朝鮮會發生戰爭嗎
暫時不會
㈤ 為什麼韓國和朝鮮打仗呢
原因是:朝鮮向韓國一側的延坪島附近發射200多枚炮彈,數十建築損毀,2名韓國海兵陣亡,16人受傷。韓軍隨即向朝鮮一側發射80枚炮彈還擊。
朝鮮和韓國先後建立以後,朝鮮在工業能力和經濟實力上要遠遠強於韓國。這是日本殖民時期留下的底子,在1945年之前,日本把朝鮮北部當做工業區來建設,而把朝鮮南部當做了產糧區。不過1945至1948年這段時間里,由於美國的扶植,韓國在軍事實力上要優於朝鮮。
不過這點不重要,朝鮮的金日成有強大的後援這就是中國和蘇聯。在1950年年初,中國的毛澤東和朝鮮的金日成幾乎同時到達蘇聯首都莫斯科,這兩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都需要蘇聯的幫助。中國希望蘇聯能夠援助中國一些海軍艦船,解放軍正在厲兵秣馬,三野幾十萬大軍准備進攻台灣島。
就立刻進入美國一樣的民主社會,韓國全國都無法適應。在韓國建立的初期,韓國一口氣出現了113個各種類型的政黨,這些政黨相互對抗,根本無法達成某種協議。在麥克阿瑟的眼裡,此時的韓國就是一團麻,搞得他暈頭轉向。那段時間,麥克阿瑟不止一次建議美國從韓國抽身出來。
從這一點來看麥克阿瑟是標準的軍事家,而缺乏政治頭腦,這和艾森豪威爾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韓國當時在各個方面都不如朝鮮,首先是經濟上,由於朝鮮是日本殖民時期工業基地,擁有不錯的經濟基礎,在50、60年代,朝鮮的經濟一直優於韓國。
還有軍事軍事實力上的差距,在得到蘇聯和中國雙方支援以後,朝鮮軍隊的數量達到了12萬人,清一色的蘇式裝備,戰鬥力也遠遠在韓國之上。而韓國就寒酸多了,韓國當時只有4萬軍隊,裝備的還是二戰時期的日軍武器。更加扯的是這些軍隊大多是都是日本殖民時期的日偽軍。
這種軍隊的戰鬥力當做不敢恭維。所以說在戰爭爆發之前,朝鮮在各個方面都擁有優勢。最關鍵的是蘇聯和朝鮮都誤判了美國的戰略決策,蘇聯和朝鮮都認為美國不會為了一個韓國而大動干戈。美國當時在韓國的駐軍並不多,蘇聯方面認為只要朝鮮軍隊的動作足夠快。
完全可以在美軍干涉之前滅掉韓國。這些事情當時都瞞著中國,中國對這場戰爭幾乎沒有任何准備。蘇聯顯然高估了朝鮮軍隊的實力,在朝鮮軍隊越過三八線,主動向韓國發起進攻之後。雖然攻克了漢城,並且將韓國最後的家底包圍在了釜山地區,但是卻久攻不下。
在然後美國等16國組成了聯合國軍,在仁川實施登陸。朝鮮半島的占據發生了大逆轉,朝鮮軍隊大敗虧輸,軍隊被俘將近10萬,幾乎全軍覆沒。
(5)朝鮮韓國戰爭擴展閱讀:
朝鮮人民軍西南前線司令部發言人發表談話,警告韓方勿忘延坪島炮擊事件的教訓,不要在西部敏感海域發動新的「挑釁」。朝中社援引發言人的話說,韓方計劃在白翎島和延坪島一帶舉行面向朝鮮水域的「挑釁性海上射擊」,欲藉此提振軍隊士氣。
發言人說,朝鮮人民軍西南前線部隊官兵比任何人都珍愛和平,絕不容忍破壞和平的行為。如果韓國軍方在西部敏感水域向朝方實施海上射擊,將遭到朝方「無情報復」。韓朝雙方在半島西部海域有爭議的「北方界線」附近發生相互炮擊事件,雙方都指責對方首先開炮。
朝韓在朝鮮半島西部海域的邊界劃分上一直存在分歧。韓國在包括延坪島在內的「西海五島」與朝鮮西部海岸之間單方面設定了名為「北方界線」的海上分界線,但朝鮮對此不予承認。雙方已多次因此發生海上沖突。
㈥ 朝鮮和韓國之間的戰爭
只是小打小鬧,放心打不起來。說實話朝鮮現在就像一條瘋狗,咬到誰就想從那裡得到好處(韓國有顧慮,想想兩國本一國,且有相鄰,朝鮮窮成那樣,不敢真正打)朝鮮近期在搞導彈試驗無非為自己提高說話全,說的不好聽就是能得到更大好處
㈦ 朝鮮和韓國為什麼要內戰
內戰的結果!
朝鮮戰爭,是一場朝鮮(DPRK)與韓國(Korea)之間的國家和民族統一戰爭,同時也是美蘇兩強爭霸在朝鮮半島(韓半島)的體現。美國、蘇聯與中國三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戰爭於1950年6月25日朝鮮軍隊入侵韓國開始,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半島軍事停戰協定》。由於沒有簽訂和平協議,「技術上講」這場戰爭仍然沒有結束,朝鮮和聯合國軍依然處於戰爭狀態。主要的參戰者除了南北韓外,還包括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和美國,以及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法國、土耳其、泰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衣索比亞、南非、盧森堡共15個國家根據聯合國的決議派小規模部隊參戰。蘇聯空軍的航空兵部隊與高炮部隊參加了朝鮮戰爭防空作戰。
朝鮮戰爭在世界上不同國家/地區的稱呼:
美國:韓戰〔Korean War〕
南洋、港台: 韓戰
中國大陸:朝鮮戰爭 ;抗美援朝戰爭
韓國: "�6�3�7�0�3�7�3�0(韓國戰爭);北伐戰爭�3�0�3�3�2�7 �1�7�1�3
朝鮮: �3�5�7�0�6�7�0�2�3�7�3�0(祖國解放戰爭)
編輯本段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原本是日本殖民地的朝鮮半島被以北緯38度線為界劃分為兩個部分,由蘇聯、美國分別駐軍,以解除朝鮮半島上的日本軍隊武裝與日本的政治經濟殖民統治。
早在1945年12月29日,美軍政府公布了12月27日由美、英、蘇三國外長會議簽署的關於對朝鮮半島進行託管和建立臨時朝鮮半島民主政府的莫斯科協定。這個協定宣稱「高麗人(Korean)沒有自治能力」,決定戰後對朝鮮半島實行多國託管。這使朝鮮半島民眾極為反感。無論是在南方還是北方,都掀起了「反託管」運動。當然,朝鮮半島政府的組建問題並沒有由於託管而置之不理,為了爭取早日成立朝鮮半島臨時政府,同樣也是在1945年12月27日,美蘇英三國達成協議,設立蘇美聯合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在46年3月組成。目標是以在這個委員會監督下盡快使朝鮮半島選出自己合法民主的政府,但是操作起來卻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這是由於蘇聯在北面扶持金日成,而美國在南面扶持李承晚,雙方都想培植自己的勢力,在朝鮮半島組建傾向於自己的政府,這就無法消除彼此之間的矛盾與利益沖突。
在北方〔北朝鮮〕,民族主義領袖曹晚植因反對託管而被蘇軍軟禁,1950年被殺害;蘇軍在朝鮮平北龍岩浦鎮壓了右翼學生運動,在新義州鎮壓了「反託管」學生運動;北朝鮮民族主義分子和右翼分子被掃除干凈,在北方政黨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共產黨或左翼團體,右派基本消除,不但是右派,在共產黨內部也有清洗,玄俊赫的關西共產主義者以及朱寧河、吳琪爕關北派,不是被暗殺就是被驅逐出黨,他們的消亡正是由於反對金日成路線有關。
在南方〔南韓〕,1947年7月左翼民主派呂運亨被暗殺,該派作為一支政治力量便不復存在了。朝鮮半島的共產黨各派解放後一度聯合重建,但在美國佔領軍和右翼勢力打擊下活動空間越來越小,1946年年5月8日,美佔領當局以「精版社偽幣事件」為借口,取消南韓共產黨等左翼政黨合法性,1947年南韓共產黨主要領導人逃往北方,它在南韓影響也就消失了。右翼民主黨領袖人物宋鎮禹,因為他宣稱配合政府軍的託管行為於1945年12月被暗殺(註:也有人認為是反對託管,但刺客留下殺宋的理由紙條,上面寫著是殺宋是由於他贊成託管)。金九的「臨政派」雖然一度得到廣泛支持,但他密謀奪取南韓警察的管制權,遭到了失敗,於是美國政府把他作為民族主義分子,排除在外;於是美國要想扶植一位傾向於美國政府的代言人,只能是李承晚集團了。
由於兩國不斷培植自己的勢力,蘇美聯合委員會無法在朝鮮半島如何組織統一選舉達成協議。美國指責蘇聯在北方鎮壓右翼黨派和反對派,而蘇聯則指責美國在選舉問題上弄虛作假,鑒於如此,1947年9月17日,美國將朝鮮半島問題提交聯合國。主張:聯合國設立聯合國朝鮮半島問題臨時委員會,負責觀察、監督分別在南北韓舉行的大選,組成全朝鮮半島的國民議會,由國民議會再召集會議建立國民政府。10月31日,盡管蘇聯持反對意見,但聯大政治委員會以投票方式通過美方提議。
由不包括美、蘇在內的九國組成「聯合國韓國臨時委會」(UNTCOK),監督建立全韓國議會並選舉統一的政府。1948年1月,印度代表梅農率聯合國委員會赴韓,安排統一選舉事務。蘇聯禁止在北朝鮮進行選舉,不允許聯合國人員入境,他們只得在漢城考察後返回。1948年2月26日,聯大臨時委員會通過決議:「允許韓人在盡可能到達的地方繼續選舉。」1948年5月10日,在軍警的嚴密戒備下,南韓舉行了單獨選舉。據10日夜各投票點關閉後的統計,南韓800萬選民中,大約85%以上的人參加了選舉。選舉的結果是李承晚以略優的優勢當上南韓總統寶座,8月15日,大韓民國政府正式宣告成立,而北方在沒有中立國的監督下,則採取了自己單獨選舉的措施,據蘇聯稱在北朝鮮,參加這次選舉的選民佔99.98%,金日成當選北朝鮮的最高領導人。1948年9月成立了最高人民會議,它宣布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於是朝鮮半島整個民族邁向了分裂,在不同意識形態下相互走向了對抗的道路。無論是在意識形態上,還是在強調各自國家的合法性上,韓朝雙方都無法以和平對話的方式解決問題,這也是朝鮮戰爭爆發的最初原因。
但根據歷次大韓民國憲法以及歷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憲法,南北韓雙方都認為朝鮮半島上只存在一個國家,國家處於分裂狀態之中,國家統一是雙方努力追求的目標。
編輯本段戰前南北雙方軍事力量
當時的韓國軍隊武器匱乏,沒有重炮、坦克以及空軍,軍官多為二戰時期日本或滿洲國軍事學校出身,如後任總統的朴正熙,歷任師長、軍長、參謀總長的白善樺等。美國國務卿 艾奇遜在1950年1月所發表的講話中,將朝鮮半島北部排除在美國的防禦范圍之外。美國遠東軍隊總司令道格拉斯�6�1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將軍在接受訪問時,也將朝鮮半島北部和台灣劃在美國在東亞的防禦范圍之外。而副國務卿迪安�6�1臘斯克(Dean Rusk)在6月20日接受國會質詢時也表示戰爭不太可能爆發。
朝鮮人民軍1948年2月精心准備建立起了一個規模龐大的軍隊。在蘇聯的幫助下,朝鮮很快就建立起了有效的步兵、摩托化旅和邊防警察,而蘇聯還向朝鮮人民軍提供了大量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從1946年起蘇聯就培訓了幾千名朝鮮軍官,每個師還配約有十五名蘇軍顧問,再加上大批曾在中國東北與中國關內參加過中國抗日戰爭與內戰、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官兵,朝鮮軍隊的實力確實是韓國所無法匹敵的。為保證軍隊的政治向心力,朝鮮人民軍軍官均由抗日老兵或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未與日本合作的人擔任。
朝鮮10個師,前六個師,每師1.1萬人,第7師1.2萬人,超出1000人,第10師和第13師不足滿員,每師只有6000人.第15師也是1.1萬人.2個獨立團:約8000人.5個警備旅共18600人。朝鮮有一個105裝甲旅:120輛蘇制T-34,一個獨立裝甲團:30輛蘇制T-34。火炮:600門,飛機:180架,戰斗機40架,轟炸機70架,偵察機10架。總兵力約13.5萬人
韓國9個師:每個師的兵力都不一樣,其中以第1師和7師為最多每個師約9600餘人,其次是第6師9112人,第2師約8000人,其餘的3,5,首都師均為7000人左右。而第8師不足7000人,只有6866人。無坦克,裝甲車27輛。火炮:129門,火箭筒1900具。飛機30架:10架戰斗機,10架聯絡機,10架教練機,無轟炸機。總兵力約9.8萬人。
編輯本段戰爭爆發
1950年6月7日,朝鮮領導人向南北韓人民發出呼籲,要求在8月5日至8日在整個半島舉行大選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並且號召為此目的於6月15日至17日在海州召開協商會議。6月11日朝鮮三名代表越過三八線,打算向韓國各政黨領導人遞交和平統一國家的呼籲書,被韓國政府逮捕。(此事是否屬實還有所爭議)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聲稱,李承晚在美國操縱下突然向三八線以北地區進行了全面的武裝侵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平壤外國文出版社1958年)。蘇聯解體後,隨著前蘇聯檔案的公開,目前廣泛流行的觀點認為1950年6月25日凌晨,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之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首相兼朝鮮人民軍司令官金日成下令軍隊越過三八線,發動了對大韓民國的突然進攻。當時大韓民國國防軍三分之二的軍隊尚未進入戰備狀態,根本沒有招架之力,三天之後首爾就失守了。
㈧ 在抗美援朝以前,朝鮮和韓國是什麼關系怎麼發生的戰爭
1910年8月,朝鮮半島淪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15日獲得解放,同時,蘇、美兩國軍隊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進駐朝鮮半島北、南半部,朝鮮半島從此處於分裂狀態。1948年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因為這場戰爭並沒有打完,作戰雙方經過談判後簽的是《停戰協定》,表示戰爭的進行狀態暫停,並不是說哪一方承認失敗或投降,就是說這場戰爭沒有正式打完。當然,在談判的基礎上暫停一場戰爭,雙方就都有條件可談。(朝鮮和韓國這兩個國家是打仗前就有的,不是戰後才分的,不知道親是否知道)至於「抗美援朝戰爭勝利」是針對中國來說的,我們是勝利了,「抗美」及「援朝」的基本目的都達到了,美國沒有能夠繼續(通過韓國)占據朝鮮,更不能搔擾中國;反之,中國的軍隊在世界上打出了威風,使國家獲得了一定時期的和平發展空間和國際地位、影響力,這又何不是一種勝利!
㈨ 朝鮮和韓國戰爭會用核武器嗎
韓國沒有,不會用,美國有,但朝鮮的核武器現在打不到美國和日本的美軍基地,所以也不用,朝鮮的核武器主要作用是威嚇,數量質量都不夠,所以也不太會用,當然如果快亡國了也就可能會用一把
㈩ 中國和韓國朝鮮歷史上所有的戰爭
分太少,給你列一些:
1,箕子建立朝鮮:商朝滅亡後,貴族箕子不願意當西周的臣民,率領5000商朝人逃到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建立了政權,名曰「朝鮮」,史稱「箕子朝鮮」。這是朝鮮一詞的由來。
2,衛滿建立朝鮮政權:漢朝時期,燕地人衛滿逃難到朝鮮,被箕子朝鮮的後人接納。但衛滿確把朝鮮王趕到南方,自己霸佔朝鮮北部,建立政權,史稱「衛滿朝鮮」。箕子朝鮮的後人分布在半島的西南各地,後來六個村聯合起來,建立了新羅國。而遼寧北部的扶餘人南下建立了高句麗和百濟。此外,朝鮮半島上還有無數國家,這些國家有的是華人建立的,有的是日本人建立的,還有很多是其他不知道什麼民族建立的。他們國家互相吞並,最後只剩下新羅百濟和高句麗三個國家。
3,隋唐多次與新羅聯盟,進攻高句麗和百濟。隋朝對高句麗的大規模進攻引起了全國人民的不滿,導致了隋朝的滅亡。唐朝多次進攻高句麗,最後,唐朝和新羅瓜分了高句麗,而新羅則吞並了百濟。
4,新羅後是高麗。高麗舍棄遼國,當宋朝的屬國,被國人稱道。後來蒙古多次入侵高麗,高麗成為了蒙古的屬國。
5,明朝建立後,高麗的官吏和人民無法容忍高麗王(蒙古大汗的外甥)的親蒙反華政策,於是推翻了高麗政權,建立了新的親華政權。明朝賜其國名為「朝鮮」,意思是按照箕子朝鮮的傳統,宣揚華夏文明。明朝晚期,日本入侵朝鮮,明朝動用全國力量進行抗日援朝斗爭,趕走了日本侵略者,保住了朝鮮,朝鮮王對此非常感激,認為萬曆皇帝對他們有再造之恩。
6,滿洲興起,對此入侵明朝。而朝鮮作為明朝屬國則幫助中國攻打滿洲。後來,滿洲酋長多次入侵朝鮮,只換來朝鮮的表面從屬關系。滿洲入侵中國,佔領北京後,朝鮮才被迫當其屬國。清國後期,日本入侵朝鮮,清國動用大部分武裝力量與日本作戰,最後失敗了,承認朝鮮獨立,且把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後逐漸吞並朝鮮。
7,二戰後,美國和蘇聯分別在朝鮮半島扶植傀儡政權。中國幫助被朝鮮打南韓以及聯合國軍,是為「朝鮮戰爭」。最終以雙方停戰而結束戰爭。朝鮮半島分裂狀況一直持續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