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四大書法家是哪四個
擴展閱讀
股票股東盈餘哪裡看 2025-08-08 19:06:02
龍泉股份 2025-08-08 18:55:20

四大書法家是哪四個

發布時間: 2021-10-16 16:24:13

① 宋代四大書法家是哪四位

楷書四大家,是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也稱四大楷書,楷書四體,他們是:唐初歐陽詢、盛唐顏真卿、唐朝柳公權、元朝趙孟頫。
1.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最,筆力險峻,結構獨異,後人稱為「歐體」。
唐朝歐陽詢:其楷書法度嚴謹,筆力險峻,世稱「唐人楷書第一」,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
2.顏真卿(709-784),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 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草聖」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取,一變古法,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
唐朝顏真卿(顏體) :其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世稱「顏體」,代表作《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
3.柳公權(778-865),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今陝西銅川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後世以「顏筋柳骨」並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
唐朝柳公權(柳體) :其楷書清健遒勁,結體嚴謹,筆法精妙,筆力挺拔,世稱「柳體」,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
4.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吳興(今浙江湖州)人。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鮮於樞《困學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
元朝趙孟頫:其楷書圓潤清秀,端正嚴謹,又不失行書之飄逸娟秀,世稱「趙體」,代表作《玄妙觀重修三門記》。[1]

② 北宋四大書法家是哪四位

米芾,黃庭堅,蘇軾,,蔡襄。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詞豪放一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以詩文稱著於世,世稱"三蘇"。 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山穀道人,後世稱他黃山谷,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書法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王安石為宰相,實行新法遭到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猛烈反對。後來新舊兩黨斗爭愈演愈烈,一直延續到北宋滅亡。在這場斗爭中,黃庭堅站在舊黨一邊,他雖然沒有積極參加這場斗爭,但他的一生一直卷在斗爭的旋渦里。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鹿門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後定居江蘇鎮江。因他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人稱"米南官"。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於一身,他在"宋四書家"中首屈一指。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宋史·文苑傳》說:"芾特妙於翰墨,沈著飛,得王獻之筆意。 蔡襄(1012-1067),字君謨,興化(今福建仙游)人。天聖八年(1030)進士,先後在宋朝中央政府擔任過館閣校勘、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並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今河南開封市)和杭州府事。卒贈禮部侍郎,謚"忠惠"。蔡襄為人忠厚、正真,講究信義,學識淵博。 書法史上論及宋代書法,素有"蘇、黃、米、蔡"四大書家的說法,他們四人被認為是宋代書法風格的典型代表。

③ 中國古代四大書法家分別是誰

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書法家」的是唐代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和元代的趙孟頫。人們通常說歐體、顏體、柳體、趙體分別是用他們的姓來命名的,也可以稱他們四人為「楷書四大家」。

趙孟頫是宋太祖第11世孫,成就最高的是楷書和行書。他作品最主要的特點,無論楷書還是行書,都很工整,四平八穩。溫和、典雅是他書法的主要特色。可以說,他是個上承晉唐,下啟明清的一個重要的橋梁式人物。晚年,趙孟頫用古文、篆書、隸書、章草、楷書。今草六種書體各寫了一卷《千字文》,創造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記錄。趙孟頫是繼王羲之、顏真卿之後中國書法史上第三個影響深遠的大師。

④ 四大書法家是哪四個

蘇軾,他又被稱為東坡居士。古時候有個著名的組合,名為「 三蘇」 ,就是指他和他的父親蘇洵以及弟弟蘇轍。而三蘇是因為詩文稱著於世,蘇軾的書法是從顏真卿,柳公權等人的書法中吸取精華,去其糟粕學習來的。然而他每次說自己書法的時候,總是說自己的見識淺薄,也是十分謙虛的。

黃庭堅也稱為山穀道人,他書法十分的蒼勁有力,氣勢雄健。他的書法筆勢變化多端。他也是開創了自己的江西詩派,他的草書書法深得張旭草書的神韻,但是他的書法也是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米 芾 ,他又被人們稱之為米南官,也有人稱他為米顛,他的書法是繼承二王書法。但是他也是經過勤奮的學習,然後他的書法也是才有後來的成就才可以登堂入室的。他可以寫草書,隸書等等書法,但是他的行草尤為其長。

蘇軾的書法好比是天然,黃庭堅的書法更加的有魄力。然而米 芾 他的書法比較的飄逸, 蔡襄的書法比較穩健。他們四人的書法各具形態都堪稱精品。他們四人的書法很多人看到了文字另外的一種形式。
蔡襄他的行書,草書,隸書也都是十分的出眾。然而,世人都評價蔡襄的書法是行書是寫的最好的,然後就是他的楷書和草書。這四個大書法家的名聲十分大,這也是大眾最統一的答案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心中最有名的四大書法家,所以說這樣的答案也是褒貶不一的,我們也不用來找一個統一答案。

⑤ 四大書法家是誰

他們是: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顏真卿(顏體)、唐朝柳公權(柳體) 、元朝趙孟頫(趙體)。

歐陽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最,筆力險峻,結構獨異,後人稱為「歐體」。
唐朝歐陽詢(歐體) :其楷書法度嚴謹,筆力險峻,世稱「唐人楷書第一」,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 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取,一變古法,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
唐朝顏真卿(顏體) :其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世稱「顏體」,代表作《多寶塔碑》。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後世以「顏柳」並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
唐朝柳公權(柳體) :其楷書清健遒勁,結體嚴謹,筆法精妙,筆力挺拔,世稱「柳體」,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鮮於樞《困學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
元朝趙孟頫(趙體) :其楷書圓潤清秀,端正嚴謹,又不失行書之飄逸娟秀,世稱「趙體」,代表作《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歐陽詢
[編輯本段]
字信本,潭州臨湘人(今湖南長沙),唐朝著名書法家,曾任太子率更令,所以人們稱他為「歐陽率更」。在隋代歐陽詢的書法享有較高的聲譽,到了唐代,年近古稀的歐陽詢還在「宏文館」教授書法。歐陽詢早年學習王羲之的書體,傳說他曾以重金購得王羲之教子習字用的《指歸圖》,日夜揣摹、刻苦鑽研。還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見到晉代書法家索靖寫的一塊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細心觀察描摹學習了3天,可見歐陽詢對書法愛好之深。後來他又廣泛地學習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時吸取了當地一些書家的長處,再融入隸書筆意,形成「剛健險勁,法度森嚴」的「歐體」(也稱「率更體」)。
(二)歐陽詢書法風格特點
歐陽詢的書法由於熔鑄了漢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又參合了六朝碑書,司以說是廣采各家之長。歐陽詢書法風格上的主要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字形雖稍長,但分間布白,整齊嚴謹,中宮緊密,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備,八面玲瓏,氣韻生動,恰到好處。點畫配合,結構安排,則是平正中寓峭勁,字體大都向右擴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穩固,無欹斜傾側之感,而得寓險於正之趣。
歐陽詢楷書碑版多為中楷,主要有《化度寺邕禪師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九成宮醴泉銘》等。
(三)歐陽詢書法用筆特點
歐陽詢書法用筆方整,略帶隸意,筆力剛勁,一絲不苟。清包世臣曾說:「歐字指法沉實,力貫毫端,八方充滿,更無假於外力。」就是說歐字強調指力,寫出的筆畫結實有力,骨氣內含,既不過分瘦勁,又不過分豐滿。每一筆畫都
是增一分太長,減一分太短,輕重得體,長短適宜,恰到好處。歐字的用筆還講究筆畫中段的力度,一些橫畫看上去中段飽滿,得「中實」之趣;一些字的主筆都向外延伸,更顯中宮緊密,尤其是右半邊的豎畫,常向上作誇張延伸,顯示其超人的膽魄。這些都是歐字用筆的獨特之處。
(四)《九成宮醴泉銘》簡介
《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的代表作之一。銘文由魏徵撰,記載了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湧泉的事。歐陽詢奉敕書。
此碑書法,高華莊重,法度森嚴,筆畫似方似圓,結構布置精嚴,上承下覆,左揖右讓,局部險勁而整體端莊,無一處紊亂,無一筆松塌。明陳繼儒曾謂:「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所可方駕
也。」
原碑24行,1108字,由於年久風化,加之椎拓過多,斷損嚴重,後人又加以開鑿修補,以至筆畫鋒芒全失。傳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舊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顏真卿
[編輯本段]
唐中宗景龍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貞元元年(公元785年),終年77歲,琅邪臨沂(山東臨沂)人。字清臣。是中唐時期的書法創新代表人物,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遭勁舒和,神彩飛動。他的書法,既有以往書風中了氣韻法度,又不為古法所束縛,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規,自成一幅,稱為「顫體」。宋歐陽修評論說:「斯人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宋朱長文《續書斷》中列其書法為神品。」並評說:「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態,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
魯公是書史上居承先啟後地位的偉大人物,他的正書,向以博厚雄強著稱,「鋒絕劍摧,驚飛逸勢」,以顏世家廟碑為代表;至於摩崖大家,氣勢磅礴,以大唐中興頌最著;至最高境界,表現沖和淡遠之韻致者,則推李玄靖碑。行草道勁秀挺,古意盎然,以祭侄稿為第一。
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書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後輝映的,就是顏真卿了。他的書法,以楷書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書所寫之碑,端正勁美,氣勢雄厚。他生於楷書流行之際,與王羲之之典型相對,導開書法新風氣。
顏真卿是進士出身,他是在任平原太守時始聞名於世。安祿山起兵范陽時,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顏真卿固守平原城,為義軍盟主,為唐朝盡力。最後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將李希烈處勸降,不幸遇害。而他一生忠烈杯壯的事跡,更是提高其於書法界的地位。顏真卿的字宛如其人,自始至終均用正鋒,因此所謂顏法的定型化筆法其藝術價值較少,但此筆法卻能充分發揮男性的沉著,剛毅。
中唐以後,由於藩鎮割據,兵連禍結,舊有的制度已經呈現瓦解之勢。顏真卿起而建立楷書新典範,正是重建新秩序的一種心經呈理反映。但是,規矩森嚴的楷書與當時的社會背景畢竟是有距離的,因此唐末以後,書法藝術的發展便集中表現在行草書方面,古典的典範終於讓位給個人主義的抒情作風了。
顏真卿的書法,號稱顏體,有他獨特的風格和筆法。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後世的書法家認為從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圓筆」的痕跡,和其他書法家的「方筆」不同。
顏真卿被使用圓筆的書法家奉為開創者。他和使用方筆的王羲之,都對後世產生既深且遠的影響。
顏真卿現存的書法作品有: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顏勤禮碑,麻姑仙壇記,祭伯文稿……等。他和唐詩另一位以楷書成名的書法家柳公權,被人合稱為「顏柳」。
他的書跡作品眾多,據說流傳下來的有130多種。為後人重視的楷書有楷書《多寶塔》、《東方畫贊碑》、《麻姑仙壇記》、《郭家廟碑》,《顏勤禮碑》等,這些碑刻楷書,有個性,有特點,有正面不拘,庄而不險的氣勢,但筆畫橫細豎粗及捺腳空腹過大之處,在學習時應求其神韻,不應單純追求形似。他的行書《祭侄季明文稿》是懷著悲憤的心情創作出來的佳作,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行書還有《爭座位帖》、《裴將軍帖》等。
《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文》:楷書,岑勛撰文,徐浩題額。字體勻稱,豐腴。唐玄宗天寶十一年(公元725年)四月立。碑存陝西西安碑林。

柳公權
[編輯本段]
唐代宗大歷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終年88歲。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宮至太子少師,故世稱「柳少師」。他初學王羲之並精研歐陽詢、顏真卿筆法,然後自成一家。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較之顏體,柳字則稍清瘦,故有「顏筋柳骨」之稱。穆宗嘗問柳公權用筆之法,公權答雲:「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穆公為之改容,如其筆諫也。宋朱長文《墨池編》中說:「公權正書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於顏,而加以遒勁豐潤,自名家。」他初學王羲之筆法,以後遍閱近代書法,於是極力變右軍法,學習顏真卿,又溶匯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橫細豎粗的態勢,而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後世學書者不少以柳字為楷模。
他二十九歲進士及第,在地方擔任一個低級官吏,後來偶然被唐穆宗看見他的筆跡,一時機為書法聖品,就被朝廷召到長安,那時,柳公權已四十多歲。他的為人既有骨氣有一絲不苟,同樣地,他的字也顯露了他這部分的特質。也因為如此,提高了他在長安的聲望與地位,一般王公貴族都不惜鉅金爭相請他。
晚唐書法經歷盛中唐之後,盛極而衰,柳公權雖號一時中興,但與顏書相比,仍略有高下之分。唐代書法隆盛一時,至此已見式微。柳公權的楷書參有歐陽詢的筆法,往往將部分筆畫緊密穿插,使寬綽處特別開闊,筆畫細勁,稜角峻厲,雖用筆出自顏真卿,而與顏真卿的渾厚寬博不同,特別顯得英氣逼人。
柳公權享年八十歲,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後以太子少師死於任上。
他的傳世書跡很多,影響較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軍碑》、《金剛經》等。
1、《神策軍碑》:楷書,唐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立。是柳公權的代表作之一,較後世熟知的《玄秘塔》書體風格更有特色,結體布局平穩勻整,左緊右舒,也是較好的臨寫範本。
2、《柳書金剛經》:楷書,唐長慶剛年(公元824年),四月刻。原石毀於宋代。有甘肅敦煌石室唐拓孤本傳世,一字未損,今在法國巴黎博物院。評論家認為楷書金剛經,具備了鍾(繇)、王(羲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陸(東之)各體之長,有很高藝術價值。
3、《玄秘塔碑》:楷書。唐會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原碑現存陝西西安碑林。此碑在傳世的書跡中,最為著名。是歷來影響最大的楷書範本之一。

趙孟頫
[編輯本段]
(公元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是元代最顯赫的畫家,也是在當時、並在後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的畫家。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後裔。宋滅亡後,歸故鄉閑居,後來奉元世祖徵召,歷仕五朝,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謚文敏。擅長篆、隸、楷、行、草各體、冠絕古今。著有《松雪齋集》。
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元史》本傳講,「孟俯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贊譽很高。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
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諸家之大成。誠如文嘉所說:「魏公於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所以,趙氏能在書法上獲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分不開的。尤為可貴的是宋元時代的書法家多數只擅長行、草體,而趙孟頫卻能精究各體。他的文章冠絕時流,又旁通佛老之學。後世學趙孟頫書法的極多,趙孟頫的字在朝鮮、日本非常風行。
趙氏楷書中也有上乘之作,如《三門記》結體寬博深穩,運筆酣暢圓潤,最適合當字帖。趙氏傳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多用筆精到,結字嚴謹,如《赤壁賦》堪稱經典之作。
他是趙宋一個沒落貴族,後來與元朝合作。趙孟頫等二十餘人是至元二十四年(公元一二八七年)第一批被徵召,其後,屢次徵召江南士大夫,也有通過趙孟頫而求得利祿職位的。趙孟頫受到元代皇帝的寵愛,「榮際五朝,名滿四海」,官至翰林學士,藝術上成為元代文人畫的領袖人物。

各位大大們,不得抄襲喲!

⑥ 楷書四大書法家是哪四個

楷書四大家: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顏真卿(顏體)、唐朝柳公權(柳體)、元朝趙孟頫(趙體)。

代表作:

1、唐朝歐陽詢:其楷書法度嚴謹,筆力險峻,世稱「唐人楷書第一」,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

2、唐朝顏真卿(顏體) :其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世稱「顏體」,代表作《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

3、唐朝柳公權(柳體) :其楷書清健遒勁,結體嚴謹,筆法精妙,筆力挺拔,世稱「柳體」,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

4、元朝趙孟頫:其楷書圓潤清秀,端正嚴謹,又不失行書之飄逸娟秀,世稱「趙體」,代表作《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⑦ 四大書法家是哪四個

1、王羲之

他的書法被譽為「龍跳天門,虎卧鳳闕」,給人以靜美之感,他的書法圓轉凝重,易翻為曲,用筆內厭,全然突破了隸書的筆意,創立了妍美流便的今體書風,王羲之楷、行、草、飛白等體皆能,被尊為「書聖」。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據說被唐太宗李世民用來陪葬,所以今天看到的《蘭亭序》都是後世所作的贗品。

2、顏真卿

王羲之以後成就最高的書法家當屬中唐時期的顏真卿,擅長行、楷。在前人基礎上自創一種方嚴正大,撲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代表作《多寶塔碑》,《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3、歐陽詢

書則八體皆能,尤工行、楷。筆力險勁瘦硬,意態精密俊逸,自成「歐體」。歐陽詢最大的貢獻是對楷書結構的整理,歐陽詢總結了有關楷書字體的結構方法共36條,名為「歐陽詢三十六法」,他的研究已經完全擺脫了不穩定字形的無規律性變化,而進入了造型分析的層次,書法結構的成熟觀念,至此才算真正成立。

4、柳公權

以楷書著稱。民間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他的書法瘦勁嚴謹,骨力道健,被譽為「柳體」,柳公權與顏真卿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稱。

⑧ 四大書法家是誰

初唐四大書法家
——
歐陽詢、諸遂良、虞世南、薛稷
楷書四大家
——
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頫

⑨ 宋代四大書法家指的是哪四位

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書法史上論及宋代書法,素有「蘇、黃、米、蔡」四大書家的說法。他們四人被認為是宋代書法風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別指蘇軾(東坡)、黃庭堅(涪翁)和米芾(襄陽漫士)。

從書法風格上看,蘇軾豐腴跌宕,天真爛漫;黃庭堅縱橫拗崛,昂藏郁拔;米芾俊邁豪放,沉著痛快。他們都善學古人又富於創新精神,書風自成一格,時人推崇備至,列於四家,向無異議。

一般認為所謂蔡是指蔡襄(君漠),他的書法取法晉唐,講究古意與法度。但亦有人認為是蔡京,究竟指誰,卻歷來就有爭議。

(9)四大書法家是哪四個擴展閱讀

書法比較

宋代的書法藝術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其最主要的實踐者是北宋的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四人。盛時泰《蒼潤軒碑跋》中說:「宋世稱能書者,四家獨勝。然四家之中,蘇蘊藉,黃流麗,米峭拔,而蔡公又獨以渾厚居其上。」

「宋四家」與唐書的淵源

雖然宋代「尚意」是對唐代「尚法」的否定,但時代發展總是相連的,「宋四家」對唐代書法並不完全否定,因而不能將「法」和「意」對立起來看。唐代書家中,對宋代影響最大的是褚遂良和顏真卿二人。顏真卿對「宋四家」都有影響。

蔡襄入宋已是暮年,筆下多是唐法。蘇軾對顏真卿《東方朔畫贊》極為垂青,評其「清雄深遠」。留心蘇軾書法,意態肥厚之處是顏真卿字態。黃庭堅說:「東坡道人少日學《蘭亭》,故其書姿媚似徐繼海……中歲喜學顏魯公、楊風子書,其合處不減李北海。」

王澍說:「『宋四家』書,皆出魯公,東坡得之為甚,姿態艷溢,得魯公之腴。」米芾認為顏真卿行書有篆籀氣,對其「三稿」極為稱贊。米芾大字轉折肥美,顯出顏姿。

黃庭堅書法對顏真卿反其道而行,中宮收緊,四面擴張,將顏書中短促的筆畫加以誇張伸長,施以顫筆,形成真力彌漫的線條。至於褚遂良,其影響只針對米芾而言。

米芾認為「褚遂良書舉從動人,而別有一種驕色」。從褚遂良處以窺《蘭亭》,這是米芾「入魏晉平淡」和「備其古雅」的捷徑。

⑩ 四大書法家

中國四大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和趙孟頫
.(本人覺得你要找的應該是這4位)
宋四大書法家: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
初唐四大書法家:歐陽詢、諸遂良、虞世南、薛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