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中越邊境沖突
擴展閱讀
萬寶龍手錶怎麼樣 2025-08-08 17:44:19
跟著國家社保基金買股票 2025-08-08 17:31:15
股票看k線看幾日線 2025-08-08 17:26:47

中越邊境沖突

發布時間: 2021-10-16 19:14:03

㈠ 中越邊境沖突事件有何感想

這世界說穿了都是自私的人們組建的,所以國家間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朋友,哪怕是好同志,好兄弟,好夥伴,好鄰居。。。。。。。。

如何一個政府不顧這個客觀規律去搞價值觀外交,也許會獲得一時的好處甚至好評,但在歷史的跨度上看,就是SB,而且是不用任何解釋只看結果就能說明的。

㈡ 1984年中越邊境沖突還叫反擊戰嗎

其實大的戰爭1979年一個月就打完了,當時從越南撤軍,表示第一時期的對越反擊戰結束,此後雙方進入長期的武裝對峙。1984年我們開始「兩三輪戰」,標示對越反擊戰進入第二個時期。廣義的中越戰爭一直到1989年結束,長達十年,狹義的對越反擊戰就是1979年那一個月。

㈢ 中越邊境沖突中國得到多少領土

中越戰爭後十年期間,中方一直占據著越方400多平方公里的地盤,99年勘界之後雙方解決了領地爭端,這四百多大致平分中方略多(而且很多要隘、制高點沒有吐出來)。

㈣ 大家對4·18中越邊境暴力沖突事件有啥看法

到今天為止中國從越南已撤回大多數華人,還在繼續。這是什麼前奏已經一目瞭然了。

㈤ 中越打仗是怎麼回事

中越戰爭

中越戰爭是於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之間的一場戰爭。中國方面稱之為對越自衛還擊戰。在短暫侵入越南北部之後,中國軍隊在一個月之內撤出了越南。中方和越方都宣布取得了戰勝的勝利。這場戰爭使中、越兩國關系惡化,並使大量華裔越南人逃亡。

起因:中-蘇分裂

在與法國開戰的越南戰爭初期,共產主義的中國也和越南有著很緊密的關系。雙方都對越南的統治者法國不信任。在戰爭期間,中國和蘇聯都為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對殖民主義敵人。

冷戰後期,中國與蘇聯關系依然緊張,而中美關系則開始正常化。蘇聯出於牽制中國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與越南簽訂了帶有軍事援助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支持越南實施「地區霸權主義」,建立「印度支那聯邦」。越南在蘇聯的默許下侵略了與中國的盟友之一柬埔寨,推翻了紅色高棉政權。同時在越南國內進行大規模的「排華」;對中國的領海、領土提出主權要求,宣布把屬於中國領海范圍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范圍,並出兵佔領南沙群島的部分島嶼;在中越邊境集結大量軍隊,製造邊境沖突,侵犯中國領土。中國當局稱「上述種種舉動威脅了中國的邊境安全和影響了東南亞的局勢穩定」,「為了捍衛主權,懲治侵略者」而發動了「自衛還擊戰」。但當時的國際上多數國家卻認為是中國入侵越南,當時的聯合國人權組織還對這場戰爭進行了指責。

戰爭過程

戰爭分別由中國的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雲南省作戰由當時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廣西壯族自治區作戰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總共動用了9個軍(分別為:11軍、13軍、14軍、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及20軍第58師)、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兩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約20萬兵力的解放軍部隊,在約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攻擊。戰爭中一度攻佔了越南約20多個城鎮和軍事據點。越軍以6個步兵師(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師),十六個地方團及四個炮兵團,總兵力約十五萬人應戰。由於當時的解放軍戰斗素質、武器裝備和戰術思想受到文化大革命的破壞,與越軍相差甚遠。雖然基層指戰員驍勇善戰,但參戰部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後才完成各個階段的作戰任務。

第一階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擊退了入侵中國雲南、廣西兩省邊境的越南軍隊;殲滅了以越南境內的高平、老街兩地區為據點的越南侵略軍預備隊。

第二階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攻克了越南境內的軍事要塞諒山市;殲滅了沙巴地區的越南軍隊。

第三階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政府稱:該階段中國軍隊以交替掩護,邊清剿邊撤退的方式,於1979年3月16日全部軍隊撤回中國境內。

據戰後中國軍方發表的統計:中國軍隊死6954人,傷14800多人;殲滅、擊潰越南人民軍的第3師、345師、356師,越軍死傷約52000人。越南官方沒有正式發表傷亡人數,只在官方的人民報上羅列了中國軍隊在撤退時對攻佔過的城鎮做出的大規模破壞項目。包括基建設施、廠礦等。而當時負責該項破壞任務的中國軍人透露,被中國軍方破壞的設施多數是中國在抗美援越期間為越南援助和修建的。

戰爭評述

這場戰爭表面上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由於邊境糾紛而引發的局部戰爭。但從其發動背景來看,應該是一場中國對內凝聚民族向心力以鞏固其政權;對外展示軍事實力和政治決心的戰爭。

對內:當時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剛結束,新一屆領導集體開始執政。由於文化大革命對國內人民造成的對統治階層的信任危機,中國的領導人有必要發動一場「打擊侵略者」的戰爭,以重新凝聚其國民的民族向心力。

對外:由於當時還處在冷戰時期,中國在世界上代表第三世界弱小國家,在國際上的政治觀點與美國、蘇聯兩超級大國在多個領域多有不同。同時美、蘇對中國周邊國家的軍事支援形成了在戰略上合圍的態勢。為了顯示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統治能力和對軍隊的指揮能力;中國不對外國勢力低頭的一貫強硬態度。當時越南的「後台老闆」蘇聯發動了入侵阿富汗戰爭,暫時無暇對中國施加壓力。而美國由於剛剛與中國改善緩和了關系,也樂於袖手旁觀讓中國教訓一下蘇聯的「小嘍羅」越南,以報其侵越戰爭被打敗的「一箭之仇」。中國抓住了這個時機發動了戰爭。

按照戰後綜合各方發布的戰爭評述:「中國軍隊在戰爭發動後僅用了不到兩小時,就將越軍逐回國內」來看。越南確實是占據了中國的部分領土,只不過占據是象徵性和少量的。不然以當時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沒可能在120分鍾後就能將越軍逐出國境。而且中國在「教訓越南」的目的達到後,在越南國內沒有「占據一寸土地,留下一兵一卒」,雙方都退回到實際控制線內,不存在「侵略佔領越南領土」的情形。但是該次戰爭並沒有使中越邊境恢復到和平態勢。中國軍隊在撤軍後,越南軍隊重新回到邊界線上,中越邊境的沖突一直延續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期間兩國還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邊境戰斗(如1984年4月28日的老山戰役)。戰後中國軍方總結了戰爭帶來的經驗教訓,開始了大規模的軍隊現代化建設。

這場戰爭為中國西南地區創造了比較穩定的周邊環境。

後果

戰爭的後果仍在持續,特別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維持著世界上最大的陸軍之一,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於對中國的恐懼。1980年代,在雙方的邊界上仍有小的沖突,並造成一千多人死亡。中越的雙方關系直到1990年代早期才得到改善。

這場戰爭還造成在越的華裔受到歧視並被迫移民。他們從新在一些唐人街定居,或移居到澳大利亞、歐洲或北美的其他亞裔社區。

㈥ 中國與越南的邊境沖突戰爭為何歷時十年之久

我不敢說回答,只是發表個人看法。
第一個問題:自衛反擊戰的導火索應該說是南海焦島,西沙島嶼的主權問題,說的直白一些是資源爭奪。從這點上來看越南國民確實不怎麼樣,從早期越南被(好像是法國)殖民越南人民反抗到後來兩越戰爭,美國從中作梗,到最後美國約翰遜爭權對越南的狂轟亂炸,應該說中國從中給予的幫助是最大的,我們的民生物資,大米糧食這些源源不斷的運進越南,但是越南統一後黎筍政權自認為傭兵150W又有老毛子給撐腰,還有四個全蘇式裝備的式,就開始列印支半島其他國家的主意,而且盡然公開在中國南海進行邊界侵犯,還有重要的一點越南之所以反華還有俄羅斯的原因,老毛子的承諾是你反華反的越好,我就對你支持的越大,所以這些見利忘義的小人,就開始對自己的師傅下手了,鄧爺爺看的很清楚,給越南一記向亮的耳光。但是你所說的10年之久,我並不十分熟悉,最後沖突還取決於南海資源問題 現在越南在南海好像有19個島嶼,而中國好像不到10個,我想這是10年沖突的原因,包括到現在也在因為資源問題經常交涉。
第二個問題 79年的戰爭如果說不分輸贏,原因我個人是這么理解的,首先當時中國是25個師 越南在邊境是11個師9個團,其中把那四個全蘇式裝備的師掉來了三個,應該說進攻的時候就是3月5日以前,東西兩線打的很快當然死亡人數自然不會少,越南兵和中國兵都是戰場老柚子,況且我們是客場,主要是我們宣布回撤的時候 就是打到越南首都我們就不打了 體現大國風格嗎!!回來的時候越南本身全民皆兵,導致我們的戰士死傷很多,也是後來說的在越南實施三光傳言的出處。給國內百姓的印象包括給世界的印象很多認為雙方損失慘重,所以不分輸贏
第三個問題
也許是我對歷史知識的缺乏 反擊戰的時間並不長,後期的沖突也不上規模,之所以打原因有二,第一我們必須打回尊嚴,曾經那麼幫他們回頭他們打自己的恩人,民心不讓。第二,主權問題,南海資源問題,畢竟起沖突 你看看地圖就知道了。有不明白的可以再問

㈦ 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所有有關中國的戰爭、邊境沖突的原因、經過、結果及其影響。

1、1950年朝鮮戰爭:平局!戰爭初期北朝鮮軍隊幾乎打下全部南朝鮮,接著美軍加入,北朝鮮岌岌可危,這是中國以志願軍名義參戰。

中朝軍隊在付出10倍與敵(這個數字也許很多人是第一次看到)的傷亡後,雙方停戰,南北朝各自回到自己的控制線以內。可以說我們是用人海戰術擋住了裝備領先我們20年美韓聯軍,付出的犧牲太大了!

2、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從軍事上講大勝!印軍戰鬥力無法和我軍相比,戰斗一打響印軍一潰千里!連當時西北的土匪都不如。大軍長驅直入。

印度總理尼赫魯悲觀的認為連孟買即將陷落,印度要亡國。但是遺憾的是戰後政治斗爭沒到位!沒能守住成果,反而印軍後期又進駐爭議地區。

3、1969年的中蘇珍寶島戰爭:只能說捍衛了主權!不能說取勝,因為根本沒有大打。雙方還是很克制的將戰斗縮小在沖突范圍。

4、1973年的中國與南越的西沙群島海戰:戰斗一小時後,南越四艘軍艦中三艘受到重創,先後離開作戰區域,剩一艘完好。

中國的的271艇和396艇也負了傷,彈葯已經不多用完,要擊沉南越10號艦,只有靠271和274艇上的一百發深水火箭彈了。但是11點32分,中國281編隊趕到增援,一排重炮彈將位於羚羊礁以南1.5海里處的南越10號艦擊中起火,該艦的彈葯庫爆炸,右傾下沉。戰斗至此結束。



(7)中越邊境沖突擴展閱讀:

建國之初,由於中國經歷了長期的動亂與戰爭,社會矛盾尖銳,經濟水平落後,貨幣貶值,交通運輸不暢。建國後,一個全面模仿蘇聯工業化模式的共產主義社會便迅速建立起來。

在1950年代早期,政府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和農村土地集體化以及社會改革。從1953年開始。

中國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對農業、手工業與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三大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到1956年,中國基本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㈧ 中越邊境戰爭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從政治上講,其一,當時越南完成統一後投向蘇聯,持反華態度。對中國的南翼形成威脅,中國從原先的北方單獨面對蘇聯危險,變成了腹背受敵。為了改善戰略態勢,必須除去一個,在打不過蘇聯的情況下,以越南為對手不錯。其二,當時中美交好,為了維系關系,必須交上投名狀,而越南當時對東南亞國家造成威脅,正好拿他下手。
從社會影響角度上看,當時文革剛結束不久,內部社會矛盾眾多,需要尋找一個重大事件轉移民眾注意力,加強凝聚力。而越南正好被選中(接收中國人民無償援助達200億美元;現在翻臉投向蘇修;侵佔我國領土、打傷我邊民)
從軍事角度上看,自49年後,部隊已有30年沒有打過打大仗,大批野戰指揮官和參謀軍官缺少大兵團指揮經驗,急需一個對手檢驗TG當時的軍事指揮能力和戰爭潛力。越南軍隊是TG幫助建立的,可視為解放軍的影子,正好拿來試手。
基於上述幾方面的考慮,最終決定給開戰

㈨ 中越邊界問題最後怎麼解決的

陸地邊界勘測結束,已簽定協議,海上邊界正在談判!

㈩ 中越邊境戰爭時候,中越為啥沒有斷交

除了軍事斗爭,政治博弈也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畢竟是局部沖突,並不是全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