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日本銀行的利率一直是負利率嗎
日本地產泡沫從1991年自東京開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直到今天都沒有起色。
日本電子行業、汽車行業失去競爭優勢。
資金需求不旺盛,只能維持低利率刺激經濟。
馬克思的利率決定理論是從利息的來源和實質的角度,考慮了制度因素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的利率理論,其理論核心是利率是由平均利潤率決定的。
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利息是利潤的一部分,是剩餘價值的一種轉換形式。利息的獨立化,對於真正顯示資金使用者在再生產過程中所起的能動作用有積極意義。
(1)日本負利率擴展閱讀:
利率的調整,實際上是各方面利益的調整。中國人民銀行在確定利率水平時,主要綜合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物價總水平
這是維護存款人利益的重要依據。利率高於同期物價上漲率,就可以保證存款人的實際利息收益為正值;相反,如果利率低於物價上漲率,存款人的實際利息收益就會變成負值。因此,看利率水平的高低不僅要看名義利率的水平,更重要的是還要看是正利率還是負利率。
二是利息負擔
長期以來,國有大中型企業生產發展的資金大部分依賴銀行貸款,利率水平的變動對企業成本和利潤有著直接的重要的影響,因此,利率水平的確定,必須考慮企業的承受能力。
例如,1996年至1999年,中國人民銀行先後七次降低存貸款利率,極大地減少了企業貸款利息的支出。據不完全統計,累計減少企業利息支出2600多億元
三是利益
利率調整對財政收支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影響企業和銀行上交財政稅收的增加或減少而間接產生的。因此,在調整利率水平時,必須綜合考慮國家財政的收支狀況。
銀行是經營貨幣資金的特殊企業,存貸款利差是銀行收入的主要來源,利率水平的確定還要保持合適的存貸款利差,以保證銀行正常經營。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銀行利率
❷ 日本央行負利率驚呆全球 負利率究竟是什麼意思
我也是猜的。基準利率為負。存款還扣錢吧……
❸ 為什麼歐洲和日本的國債都負利率了,還有人買
因為歐洲資本家們認為你的錢是放在銀行里保管的,是要保管費的,所以說國債負利率但比保管費低當然有人買,這樣的事十多年後中國也會這樣的,因為中國現在的銀行都學西方的。
❹ 為什麼日本經濟下行,股市暴跌,銀行負利率,仍然無法
這有六大原因:
一是貨幣持有成本並不完全和銀行利率關聯,周小川就曾經談過這個問題,現在人們完全可以不把現金存在銀行,二是囤積在家中保險櫃里,這樣銀行負利率就沒有意義了;
二是與流動性陷阱的邏輯類似,當市場風險偏好顯著降低,尤其是經濟下行和股災期間,市場投資者大都是風險厭惡型,覺得投資的風險太大,寧願錢損失也不願意投資;
三是當經濟下行的時候,人們對投資的盈利預期非常低,投資者普遍認為找不到足以盈利的項目,大部分項目預期收益甚至是負的,甚至比負利率還低,寧願享受負利率;
四是時常出現流動性黑洞,這個在日本身上沒想到恰當的例子,舉中國的例子吧,比如中國的房地產,通過各種手段(包括降低利率)發掘出的市場資金都流入了房地產市場,這個行業就像黑洞一樣吸收流動性,對其他產業來說,並沒有得到資金流入,銀行負利率就沒有意義了。
五是考慮日本的外匯管制比較弱,銀行負利率時,企業完全可以換美元等外幣,負利率產生的能量大部分耗費在了使日元貶值上,增加的資金走了,沒有資金流入國內產業,自然負利率沒有效果。
六是負利率的反作用,一方面,日本央行使出負利率大招,恰恰反映了央行已經沒有其他招數可用了,市場反而更加恐慌,更加失望;另一方面,負利率引發日元貶值,劇烈貶值,進一步引發市場恐慌,形成惡性循環。
❺ 日本實行負利率是什麼意思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視覺中國資料日本實施負利率以來,外界對此頗有微詞,但日本方面堅持表態或繼續下調利率。
❻ 歐盟與日本等經濟體為何要實施負利率
歐盟與日本等經濟體之所以要實行負利率,是因為發揮利率,這種貨幣政策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有利於刺激經濟的增長。
❼ 日本正在施行負利率政策,那麼什麼是負利率
現在瑞士銀行也是的,錢存銀行需要每年給交百分之多少的錢作為管理費,另外存錢取錢還要利息
❽ 如何看待日本最新實行的負利率政策
並非只有日本央行這樣做。瑞典、瑞士、丹麥和歐盟的央行都嘗試過對准備金存款實行負利率。截至2016年7月,沒有一家企業的經濟表現有明顯改善。貨幣當局似乎已經彈盡糧絕。
全球范圍內,有超過12萬億美元的政府債券以負利率交易。這對負債累累的政府沒有什麼幫助,對提高企業生產率或幫助低收入家庭負擔更多商品和服務的幫助就更少了。超低利率不會改善資本存量,也不會改善勞動力的教育和培訓。
負利率可能會刺激銀行提取儲備存款,但不會創造出更多有信譽的借款人或有吸引力的商業投資。日本的負利率政策當然沒有讓資產市場變得更加理性。截至2016年5月,日本央行是日經225指數90%股票的十大股東之一。
在借款人、投資者和企業管理者對貨幣政策和現實世界做出靈活反應的標准宏觀經濟理論之間,似乎存在脫節。歷史記錄並不能善意地反映政府和銀行試圖印刷和操縱貨幣來實現繁榮。
這可能是因為貨幣作為一種商品,並不能提高生活水平。只有更多更好的商品和服務才能做到這一點,而且應該清楚的是,流通更多的鈔票並不是製造更多更好東西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