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沙烏地阿拉伯的女人為什麼會蒙著臉
麥加其是我在沙特認識的第一個好朋友。一天,他熱情地邀請我和翻譯去他家做客。
這天上午,我們來到位於沙特首都市郊公路邊上的麥加其家。在他家的客廳里,我被牆上一幅精美的人物畫吸引住了。真是太美了,畫中的老人栩栩如生,像孔聖人那樣威嚴、安詳。我目不轉睛地觀賞著,禁不住連連誇道: " 這副畫真的不錯,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人物畫。 " 話音剛落,我的腰立即被翻譯狠狠碰了一下,我陡然一驚,馬上想起了在當地做客的一個大忌:不能隨便誇贊人家的擺設或死死盯住物品,否則主人會以為你想要,就會把這件東西送給你。而且主人送的東西客人必須收下,不收等於瞧不起他。
想到這兒,我馬上閉上嘴巴,然而已經遲了,麥加其看我贊嘆不已,微微一笑,就把這副畫拿下來,用紙包好,塞在我手中。麥加其告訴我,畫中的人物是他先父。他父親已經去世 10 年了,他至今還無時無刻不在思念他。我聽了,一時愣在那裡:這是他先父的遺像啊,我怎麼能收?可又怎麼退回去呢?
還是翻譯機靈,他馬上說道: " 他在國內是個裝裱師,專門裝裱畫。剛才看見你這畫有點舊了,想拿去修理一下。 "麥加其喜出望外,忙說: " 我的朋友,太好了,我正想拿去修一下,現在好了,拜託你了。 " 我只好硬著頭皮應承下來,其實,我哪會裱畫啊!
飯後,我們又在聊天,不知不覺天漸漸暗了下來。我沒有戴錶,心有點急,這時我又犯了一個同樣的錯誤:向麥加其問時間。他二話沒說,又十分慷慨地把表給了我。望著麥加其,我真是哭笑不得,只好胡說道: " 我看見你的表有點問題,看能不能修理一下。 " 這下麥加其奇怪了: " 這表沒問題,它一直走得很准時。 " 我張口結舌,於是信口開河: " 這表在你們看來是沒問題,但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就一定有問題。 " 翻譯笑了,趕緊圓場: " 這樣吧,這表先放在麥加其這里走幾天,如果沒問題就不要修了。
有此教訓,我再也不敢把目光停留在物品上了,而是把頭朝上仰著,死死盯住天花板,我想:你總不能把天花板拆下來給我吧。麥加其看我不斷朝上張望,十分納悶地說: " 我的朋友,你是不是想要那吊燈,等一下我把它拆下來吧。 "
我只好苦笑道: " 我的朋友,吊燈我真的不想要,因為它沒問題,不需要修理。 "
現在明白了,阿拉伯人都把自己媳婦的臉蒙著!
2. 阿拉伯的女人是什麼樣子
都很好看,但不會給外人看
3. 為什麼阿拉伯女人要戴面紗
阿拉伯婦女大多信仰伊斯蘭教,她們受伊斯蘭教規的束縛。伊斯蘭教戒律認為,婦女全身全是羞體,假如男人看見陌生婦女的面孔,則被認為是不吉祥的。因此,婦女戴面紗不但是保護男人,同時是對婦女的保護。 另外一部分阿拉伯國家的教規則更加嚴厲,女孩子長到六歲則要深居閨房,到十歲就要整個身體遮蓋起來。如果要出門,就得戴上面紗,並且只可以在僻靜的小巷裡匆匆而過,日落之前必須回到家裡。很多阿拉伯婦女不參與工作,就是少數部分在政府機關任職的女性也要隔著面紗和男同事打交道。假如那些必須得由婦女擔任的職業,像空中乘務員等,就聘請其它國家的小姐來擔任了。 當然,各個阿拉伯國家的婦女戴面紗也是不同的。一部分國家的農村或是牧區,婦女不只不戴面紗,並且還和男子一塊下地勞動。另外有的地方的婦女,用戴草帽代替戴面紗。還有的區域的婦女,用頭巾或者披肩代替面紗。 如今阿拉伯婦女受到婦女思潮開放的影響,很多大城市裡的婦女也逐漸拋棄面紗及長袍,穿著時裝,和男子一同參與社交活動。
4. 阿拉伯女人為什麼要蒙面
在伊斯蘭的教義中規定人有「羞體」,男人的羞體是下半身(大約是從要到腳,現在至少要包裹住從肚臍到膝蓋);
而女人的羞體比男人要多「一點點」——從頭頂到腳,所以她們不但要四季長衣長衫,還要包住面頰。
根據古蘭和聖訓,『面紗』有六項基本准則:
1、第一準則是身體的哪些部分應當被遮蓋起來。就這一點,男子與女子有一定的區別。對於男子:必須最少將肚臍和膝蓋之間的部分遮蓋住。
而對於婦女:除臉和手之外,所有其它的身體部分都必須被遮蓋起來。如果她們想遮蓋所有的身體(包括臉和手部)也是可以的,這是由於有些伊斯蘭學者認為臉和手也是應當被的遮蓋部分。至於其它准則,對於男女都相同。
2、 穿著的衣服應寬松,而不宜顯現出體型。
3、 穿著的衣服不宜透明。
4、 穿著的衣服不宜具刺激和吸引異性。
5、應穿著表現異性的衣服。
6、不應穿著代表非穆斯林的衣服,即所穿著的衣服不應代表異教的身份或象徵異教徒。
關於婦女使用『面紗』的原因,以下古蘭章節給予了明確的闡述:「先知啊!你應當對你的妻子,你的女兒和信士們的婦女說:她們應當用外衣蒙著自己的身體。這樣做最容易使人認識她們,而不受侵犯。真主是至赦的,是至慈的。」
古蘭:第三十三章——第五十九節在此節經文中闡述了『面紗』對婦女的重要性,因為人們會視那些用『面紗』遮蓋羞體的婦女為貞潔的,正派的,並且它也會保護她們免遭性騷擾。
(4)阿拉伯女人擴展閱讀:
阿拉伯女人因其受嚴格的伊斯蘭教宗教信仰約束,很少拋頭露面。男人身著拖地白長袍,女人天天是黑長袍,面紗將女人臉部裹得嚴嚴實實,只留下一 雙明眸大眼睛。
在公共場合里,女人決不輕易與外人講話,阿拉伯女人可以不工作,憑政府補貼足夠維持生活。在像醫院、郵局、電信局等公共機構,女性都不需排隊,連外國女性都可以享受優先辦理待遇。
如果女性覺得某個男人對自己眼神、言語、行為等有所冒犯,或未經預先許可,男人對著女人擅自拍照,只要撥通 一個特定電話號碼,馬上就有宗教警察來援助,並且毫不留情地將冒犯者帶進警察局,無論你是今天拍或留存著其他旅遊照片,將一律被刪除。
5. 沙烏地阿拉伯對女性的具體要求
阿拉伯民族的婦女服裝,更是花樣繁多,色彩艷麗,有長袍、西服、連衫裙、短裙等。長袍為阿拉伯婦女的傳統服裝。這種長袍肥袖寬腰,長垂及地,一般多用黑色棉布或絲綢織成。
在不少阿拉伯國家裡,無論老人還是少女,個個從腳到頭都是用黑色長袍裹著,即便是很熱的天氣,也絕不露出胳膊和小腿,尤其是臉頰和嘴巴更是不願輕易被人窺見。
不少阿拉伯婦女還戴面紗。面紗用黑絲綢織成,形狀各異,有三角形、正方形和五角形等。殷實之家的婦女還在面紗上綉上金銀絲,或在面紗上配掛五光十色的金銀首飾,金銀首飾對於不少阿拉伯婦女來說是梳妝打扮的必需品,她們有的全身佩戴金銀飾品。
(5)阿拉伯女人擴展閱讀
沙烏地阿拉伯的禁忌
嚴禁崇拜偶像。不允許商店出售小孩玩的洋娃娃, 不得攜帶人物雕塑進人公共場所,在他們的心目中真主只有一個。男女間的接觸很忌諱。嚴禁飲酒,飲酒和私自釀酒都會受到嚴刑制裁,輕者一般要受6個月徒刑或鞭笞之刑。
不可隨意照相,嚴禁對女人、宗教設施和皇室建築等拍照。旅遊者最好向周圍人詢問,獲得肯定答復再拍照。禁食豬肉及一切外形醜陋和不潔之物,如甲魚、螃蟹等。忌諱左手遞送東西或 食物,認為這種舉動有污辱人的含義。
6. 阿拉伯少女的特徵
阿拉伯少女在外形上(可觀察):面部結構突出,而且發育年齡早,性器官比較大,看起來性感而且性慾高,喜歡纏男人。在生活上(多種事實報道可了解):智力偏低,喜歡帶面罩,因為不戴可能會被判死刑,在少女時代就結婚,因為當地是一夫多妻制。
阿拉伯,可指阿拉伯民族,也可指阿拉伯世界。阿拉伯民族起源於閃米特種族,是閃族最年輕的一支,親緣上與希伯來人相近。阿拉伯世界泛指阿拉伯人居住的地區,阿拉伯國家共有23個國家和地區。
7. 阿拉伯女人長得好看嗎,描述的清楚一點,謝謝
可以確定的是,絕大多數當地阿拉伯女性的印象是臉部輪廓立體,五官精緻,笑容甜美。身披黑紗又給她們平添了一份神秘的美感。阿拉伯女性都非常會化妝,用化妝突出她們的美麗。阿拉伯人無論男女,人人都擁有一雙大眼睛。許多阿拉伯女人只允許露出兩隻眼睛和一雙手,雖然這樣無法看見她們的長相,但,只要看看沒蒙面的阿拉伯的小孩,就能知道阿拉伯人真的都很漂亮。
8. 阿拉伯女人為什麼蒙臉
伊斯蘭宗教傳統。
女性在伊斯蘭社會地位非常低下,一個男人可以娶好多老婆,同時家族中男性有權隨時休妻而女性不行。
女性被作為男性私人財產,包括其容貌。無論是是否出嫁的女性,必須用面紗包裹面容,以示其面容也屬於男人。
只有伊斯蘭國家有這樣傳統。
簡介
「阿拉伯」作為民族指代詞最早出現於西元前九世紀亞述征服亞蘭時期的阿卡德文文獻「庫爾恩獨石」上。
歐洲人稱之為「薩拉森人」。以阿拉伯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包括沙烏地阿拉伯、阿曼、葉門、阿聯酋、卡達、巴林、科威特、伊拉克、敘利亞、約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還有大部分分布在茅利塔尼亞、蘇丹、吉布地、索馬里和葛摩等國,少數的分布在伊朗霍爾木茲甘省。
9. 為什麼阿拉伯人要閹割女人
伊斯蘭教崛起於阿拉伯辦到的之前,閹人並不多,只是西亞薩比教教徒有將家裡男人閹割送到教堂的風俗。
伊斯蘭教崛起後,禁止阿拉伯婦女拋頭露面,不準同別的男人說話,但是閹人例外。王公貴族家裡大量的女眷,只能使用女奴,於是閹割男人的習俗開始大量的盛行起來。閹割的奴隸比一般奴隸高。
閹割的過程是,先割掉男性生殖器,用費油湯過傷口止血,再上葯粉。伊斯蘭教禁止實行閹割,之行這項工作的一般是猶太人和基督徒。
阿拉伯民族非常崇拜陽剛和胡須,男人留胡須是好的,所以閹人的地位極其悲慘。只能服侍婦女,久而久之成為不吉利的象徵,如果一個古代阿拉伯人出門碰到的第一個人是閹人,就要趕緊去清真寺做禮拜消晦氣。閹人一般在一個家族幹完一輩子,一旦犯錯被趕出家門,年紀輕的還能幹點力氣活,年紀大的只能做乞丐或者自生自滅,幾乎沒有其他出路。
王宮中的閹人比較復雜,有的相貌好的被哈里發當成男寵。據說阿巴斯王朝的哈里發穆格台迪爾一次接見年輕的君士坦丁七世的時節,一次動用了7000多黑白閹人。
接近最高統治者的機會,使得古代阿拉伯世界也發生過類似於中國古代王室一樣的閹宦專權的現象,甚至像穆尼斯、卡夫爾這樣的閹人甚至掌握了最高的統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