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知道目前國內工業用天然氣價格大概是多少
不同地區不同渠道價格有很大的差異,不同於汽柴油,隨著市場進行調節,在我們這工業氣價是2.02元Nm3。
2. 天然氣工業的先例是什麼
天然氣的解禁在許多途徑上都先於電力的解禁,包括美國國內以稅收為基礎的方式與服務付費的法律等方面,但天然氣工業的重建工作尚未完成。除了將一些聯邦初期的工作給予仔細的調整之外,FERC第636條法令實施的主要目的就在於推進競爭和用戶對城市供氣站的選擇,這些是非常活躍的領域。而且,FERC的第888和889條法令的補充使得電力批發市場開始運作,這些對天然氣工業和其他的立法者都產生了有用的啟迪。
雖然天然氣與電力市場都已經形成並以其特有的風格運行,但在兩種市場也都實施了競爭機制。電力也正在開展競爭,比如,與天然氣工業相類似的運行模式、零售服務的方式,以及管線的商業功能的擴展等。一種工業學習另一種工業的進程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電力與天然氣的交易幾乎是在同一個能源市場上進行的。隨著這兩大市場的合並,兩種曾經涇渭分明的工業正在變得更為相似,彼此之間最大限度地借鑒對方。
對天然氣工業而言,其發展的步伐似乎較慢,但是進行著更為迅速解禁的電力工業可以提供一種關於競爭機制的對策,這也促進了天然氣工業的解禁。尤其是ISO的電力工業概念為天然氣工業提供了一種模式,使其可以將業已存在的競爭機制應用於天然氣管線輸送能力與相關的服務等領域。電力工業中已經對其產生沖擊的就是互聯網的使用,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市場信息的吸收與交流。原因之一就在於電力工業工作的高峰時間非常短暫,所以眾多的電力部門有史以來彼此之間的工作聯系是非常緊密的,它們共享關鍵的運行信息。為電力公共輸送的能源至少應在輸送的前一天儲存起來,但對能源運行時間表以小時為單元進行修訂是有可能的,也是常見的。這也帶動了「開放通道時間信息系統」(OASIS)的發展。
天然氣工業也正在尋找一些輔助性服務項目,這些服務與燃料的銷售觀念相似,包括「存放」、運載及其他來自管線公司的服務項目,而這些概念並不僅僅為天然氣工業一家單獨認可。在管線公司之間存在一種趨勢——在眾多的功能中確定盡可能多的「提高性」或者「附加值」服務並分別從中收取費用。絕大多數這類努力由不同等級服務的提供者們以「中心」或「市場中心」的概念進行推進。這一努力可以幫助市場更加具有彈性並可滿足用戶需求。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通過生產一些非指令性的價格來吸引市場。
天然氣工業與電力工業的「圈內人士」都反對在與那些不規范的競爭者們在一種「同一層面上」的競爭。
3. 中國現在有多少城市通了天然氣
我國天然氣工業的發展與現狀 我國天然氣利用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但天然氣工業起步較晚,1953年天然氣消費量僅佔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0.02%,此後相當長時間內發展極為緩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天然氣開發和利用有了很大發展,尤其在東北、西北、四川和沿海地區。1990年至2001年我國天然氣產量及占能源消費的比重見圖3。1996年產量首次突破200億立方米大關,開始進入產量快速增長期。"九五"期間天然氣產量年均增幅達到10%,2001年天然氣產量達到303億立方米,是1995年的1.6倍。以四川為例,2000年天然氣總資源量達7.4萬億立方米,生產天然氣100億立方米,消費量為90億立方米,佔一次性能源消耗的14%,高於日本、法國的天然氣消費水平。全省60%工業產值與天然氣有關,70%企業使用天然氣,天然氣在四川GDP增長中占重要地位。近年來,北京、天津、重慶、成都等大中城市先後把天然氣作為清潔燃料用於工業和居民生活,並已開始使用天然氣汽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城市大氣環境的惡化。 目前,我國已建成天然氣輸送管道約2萬公里,其中主要有:陝北-北京、天津;陝北-西安:陝北-銀川;鄯善-烏魯木齊;四川盆地;南海崖城13-1--香港、海南;東海平湖-上海;渤海錦州20-2-錦西;渤西一塘沽。我國天然氣管網已具一定規模,為天然氣工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總的來說,我國天然氣的開發利用尚處於初級階段,與世界發達國家或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目前我國天然氣年生產量僅300多億立方米,僅占能源消費結構的3%,遠低於24%的世界平均水平和8.8%的亞洲平均水平,即使到2005年,天然氣產量達到預測的500-600億立方米,仍低於亞洲及世界平均水平。 我國是世界能源消費大國,但我國能源結構矛盾十分突出。在我國的能源消耗結構中,煤炭比重過大,佔70%,而天然氣的比重只有3%左右。煤炭在帶給我們大量能源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污染。我國二氧化硫總排放量已超過美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位居世界第二。根據有關國際公約,今後我國減排溫室氣體的壓力日益加大,盡快改善我國的能源結構,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是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中國將重點開發利用天然氣和水力資源等優質能源,實行"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將有效地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逐步優化能源結構,從而達到逐步改善環境,保護生態,實現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加快天然氣的開發利用,不僅是實現能源供應多元化的需要,也是適應世界能源發展趨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隨著我國現代化的逐步實現,天然氣這個巨大的市場也將逐步啟動。有專業人士預計今後10-20年間將是我國天然氣開發利用呈現跨躍式發展的時期,天然氣的利用和天然氣工程的建設等各方面都將會有較大的增長和發展。 在未來20年中國的經濟發展仍然是快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率仍然可達7.0%-8.0%,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為0.40-0.50,煤炭消費彈性系數約為0.3,石油約為0.5,天然氣為1.4-1.5,一次電力為0.5-0.6,有關專家篩選的中國能源消費結構變化趨勢預測情況見表1。在未來20年,中國能源消費構成中,天然氣的消費增長速度最快,預計平均每年增長速度可達9%-10%,水電等一次能源增長率為3.7%-4%,石油的消費增長率為4%-5%,煤炭的消費增長速度仍然高於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而低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相當於全球平均增長速度,約為1.6%。由於工業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大和國家對環保要求的提高,使天然氣在整個能源消費結構中所佔比例明顯提高。
4. 天然氣工業組織有哪些
美國和加拿大天然氣工業支持一些組織,它們與立法者共同提高安全與維修法規標准、開發新技術並傳播信息。這些組織和其會員包括:
(1)美國天然氣協會 (區域性的配氣公司);(2)美國公共天然氣協會 (地區性公共部門);(3)加拿大天然氣協會 (天然氣公共部門);(4)加拿大天然氣研究所 (分布在天然氣工業內的會員制組織);(5)天然氣設備製造者協會;(6)天然氣研究所 (天然氣工業內的非贏利性會員制組織);(7)天然氣技術研究所 (天然氣工業內的非贏利性能源教育與研究性組織);(8)美國州際間天然氣協會 (管道公司);(9)天然氣供氣協會 (天然氣生產者組織)。
此外,還有許多與天然氣工業這一領域合作的各種商業團體,比如:
(1)美國天然氣製冷中心;(2)工業中心;(3)天然氣汽車聯盟。
5. 《天然氣工業》是核心期刊么謝謝
是核心期刊 很牛的刊物
刊名: 天然氣工業
Natural Gas Instry
主辦: 四川石油管理局;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語種: 中文;
開本: 大16開
ISSN: 1000-0976
CN: 51-1179/TE
郵發代號: 62-14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天然氣工業
創刊時間:1981
該刊被以下資料庫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百種重點期刊
中科雙獎期刊
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
6. 天然氣工業是怎麼發展的
天然氣的發現歷史已達數千年,但是,作為一種燃料,它直到最近才在我們的生活中變得重要起來,這種情況始於20世紀30年代。到了20世紀後期,天然氣已經成為絕大多數工業化國家的一種獨立的燃料資源。
早在公元前940年,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利用一些空竹筒插入濱海來獲取天然氣了。當時人們用天然氣煮沸海水,然後收集鹽。一些專家說,當時的中國人可以鑽深達2000ft(600m)的井。 日本人的鑽井記錄大概出現在公元前600年。
還有一些古代的人們注意到了從地下散發出來的天然氣並發現它們可以燃燒。人們在這些神秘的「永恆火焰」處特意蓋起了廟宇,以供那些信仰和崇拜這些火的人們一同頂禮膜拜。後來的報道注意到「火柱子」和一種發泡的神奇水,它可以「像油一樣燃燒」。無獨有偶,喬治·華盛頓描述了一種「可以燃燒的噴泉」。但是,這種現象出現得並不廣泛,直到最近,天然氣才得到了實際利用。
天然氣工業的誕生
天然氣工業在美國和歐洲的出現並不是起源於天然氣本身,而是「人造」天然氣,這是一種加熱煤炭而產生的氣體。這種「煤氣」(又被稱為「城市氣」)出現在 19世紀早期,被用來點燈照明,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工廠從此可以有更多的工作時間,家庭成員可以在天黑以後在家中閱讀報紙和書籍,而不必使用昂貴而危險的蠟燭照明。
William Murdon是一位英格蘭發明家,他是最早認識到煤氣是一種比煤炭更為方便的能源的人士之一,因為天然氣可以用管線進行輸送而且更加容易控制。在 1792年,他就用煤氣在家中點燈照明,當時他四周的鄰居還以為發生了爆炸。Murdon繼續從事他的開發、儲存和純化煤氣的工作,他所在的公司(Boulton & Watt公司,以蒸汽機出名)開始在英國與法國的工廠中實現煤氣照明。1802年,為了慶祝英國與法國締結和平條約,伯明翰市全部用煤氣燈照明,引發了天然氣工業發展的風暴。
同時,在法國,Phillippe Lebon進行了通過加熱鋸木架、木頭和木炭而產生氣體的實驗。在 1799年,他獲得了從木材中製得蒸餾氣體的專利,他發明的天然氣燈是最早的此類燈具之一,稱為「熱燈」,並於1802年在法國巴黎公開展示了自己的這一發明。然而,法國政府拒絕了Lebon關於大范圍使用煤氣燈照明的提議。而在歐洲大陸其他國家及英國,人們卻對煤氣照明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一位德國企業家Frederick Winson,提出了關於生產更多的煤氣並通過一套中心系統輸送的工程方案。他創辦了一個投資企業,以保證投資安全,並用這種煤氣燈照明為英國女王祝賀生日。1807年,Winson在英國倫敦第一次展示了街頭路燈照明,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煤氣燈裝置之一。在與William Murdon爭議之後,Winson於1812年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天然氣配氣公司。
早期的天然氣配氣系統採用木製管線,後來被金屬管線 (與海軍的機槍槍管相似的方法製造)代替。一些城市和鄉鎮安裝了中心氣站並鋪設管線,到1819年,倫敦已經鋪設了近300mile(482.7km)的天然氣管線,為50000多個灶具提供天然氣。
在大西洋區域,美國的企業跟上了歐洲企業的發展。1802年,Charles Peale於設在Philadephia的獨立大廈的歷史博物館中試驗了天然氣照明。他的兒子Rembrand Peale於1816年受僱到Baltimore天然氣裝配照明系統公司,在那裡,美國建立了第一個天然氣公用設施。與英國的情況相似,天然氣的配氣系統也使用木製管線。許多天然氣公司很快就在美國東部幾個大城市中成立了。新奧爾良建立了美國南部第一個天然氣公司,加拿大的第一家天然氣公司在蒙特利爾成立。
到了19世紀後期,在美國有近千家銷售煤氣的公司,所出售的煤氣主要用於照明,而煤氣已經在世界上許多大城市中使用了。煤氣燈已經不僅限於工廠和街道的使用,而且進入了家庭、教學樓、公共場所,在這些地方,人們可以盡情地享受夜生活。
遭遇競A
雖然,早在 1815年,一種用於天然氣測量的計量表就已經發明了,但絕大多數天然氣用戶所消耗的天然氣在最初是不計量的。當時是根據用戶所使用燈的種類和使用時間來記賬付費的。用來測量用氣量的煤氣表於 1862年在英國倫敦被發明,而這種早期計量表的基本原理目前依然在使用。在 19世紀90年代,人們發明了一種投幣式計量表,可以適應不同等級的煤氣燈的計量和大量增加的煤氣用戶。
在1855年,當代最有意義的發明之一誕生了,這就是Bunsen燃燒爐,它可以產生灼熱的藍色火焰。這種爐具可以在燃燒前將空氣與煤氣預先混合在一起,在爐內煤氣可以更加充分地燃燒,能夠釋放出更多的熱量。這一原理向著天然氣更大用途邁進了一大步。在 19世紀,還出現了更加復雜的煤氣製造工藝,它可以使煤氣的照明性能更加出色。
但是,到了19世紀後期,這種新生的煤氣工業險些被電力照明所扼殺,這包括Thomas Edison(愛迪生)的電燈泡。Karl Auer (Baron von Welsbach)於1885年及時地發明了白熾天然氣燈罩,才使得天然氣工業免遭滅頂之災。這種圓錐形的氣罩 (圖1.2)安裝在煤氣燈的火焰上,可以產生更加明亮的白色光,而早期的電燈泡發出的光則相對要暗一些。即使到了1920年,人們所生產的煤氣中有 1/4的還是被用於照明,而這種燈罩依然被人們使用著,同時也可以裝飾煤氣燈。
圖1.5早期管線中向Rochester輸送天然氣的木製管子
當得克薩斯州、俄克拉何馬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發現了大量的天然氣後,人們就採用了管線輸送,將天然氣輸送到附近的市場。出於經濟和技術上的原因,長距離的天然氣輸送依然沒有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而且,向美國的東部和西部的天然氣輸送依然受到了鐵路和其他一些將會因燃料競爭而失去市場的人們的抵制。
但是,當20世紀20年代引入無縫鋼管以後,天然氣的輸送就開始了蓬勃的發展。採用無縫鋼管製成的管線可以將天然氣在更高的壓力下輸送,因此可以使輸送的天然氣量大增。1911年,氧乙炔焊接技術的引入實現了鋼管的長距離焊接,而且還開發了大體積天然氣的測量技術。A.O.Smith在1927年發明了高強度的電焊接管線技術。
天然氣的長距離輸送使天然氣的價格下降並使其具備了與其他燃料更大的競爭性,這也使得天然氣的用途大增,可用於空間加熱。
當然,天然氣的這種運輸證實了鋪設更多輸送管線的必要性,包括鋪設並行的雙管線,以便為已經使用了天然氣的城市提供更多的用氣。為了避免那些早期產出天然氣田的枯竭,並進一步滿足用戶對天然氣的需求,一些聯合公司應運而生,實現了從天然氣開采、輸送、分配再到用戶的一條龍服務。在 1925年之前,最長的輸氣管線為300mile (500km),而到了1931年,人們就修建了多條長距離輸送系統。
由於 1929年的經濟衰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鋼鐵使用的限制,在20世紀30—40年代,天然氣的管線建設出現了暫時的停頓。在這一時期,美國的天然氣工業幾乎全部限於對人造煤氣的配送方面,而那些容易發現大型天然氣田的區域則是例外。
在那次經濟衰退時期,幾乎沒有製造什麼與天然氣工業有關的設備,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燃料的極大需求,使得絕大多數生產天然氣的公司極度缺乏。那些曾經被斥責為過時的工廠也紛紛重新上馬。但是,二戰結束之後不久,經濟迅速復甦,而且長距離的輸氣管線的鋪設也得到了大力發展。到 1950年,天然氣管線的長度就超過了輸油的管線。
參考文獻
「The Gas Range and How It Grew」 Control Tower 2, 6-7 (1960)First Quarter.Harper, R. B., 「Outlin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as Instry」 Unpublished notes by the author, 1942. IGT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enter.Hilt, L., 「Chronology of the National Gas Instry」 American Gas Journal 172, 29-36 (1950) May.「How Man Made a Substitute for the Sun」, Baltimore Gas and Electric News 5, 272-35 (1916) June.Hunt, C., 「Gas Lighting」, Vol. III 232, 300, in Chemical Technology, Groves, C. E., and Thorp, W., Eds.Hunt, C., A History of the Introction of Gas Lighting. London: W. King, 1907.Hyne, Norman J., Nontechnical Guide to Petroleum Geology,Exploration Drilling and Proction. Tulsa, OK: PennWell Publishing Company, 1995.Norman, O.E., The Romance of the Gas Instry. Chicago : A. C. McClurg and Co., 1922.「Step Taken in Third Era to Eliminate Gas Waste,」 Oil & Gas Journal 33. 115-16 (1934) August 27.「The Story of Gas , 」 (12-part series) . A.G.A. Monthly, July/August 1975 ff.Stotz, L., and Jamison, A., History of the instry. New York : Stettinger Bros., 1938.Suttle, R. R., 「Chronology of the Southern Gas Instry 1802-1957,」American Gas Journal 178, 29-33 (1955) May.Travers, Bridget, Ed., World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Detroit: Gale Research Inc., 1994.
7. 工業用天然氣價格
每個城市是不一樣的,只有給出了所在城市,才能確定。但肯定比民用高。
8. 中國天然氣工業的發展現狀
一、天然氣工業的特點
1.探明可采儲量穩步增長
2006年,全國累計探明天然氣可采儲量為3.84萬億立方米,比2005年增長了10%。其中,中石油累計探明天然氣可采儲量2.80萬億立方米,占當年全國探明可采儲量的73%;中石化0.72萬億立方米,佔18.8%;中海油0.32萬億立方米,佔8.2%。截至2006年底,全國剩餘天然氣可采儲量約為3.09萬億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0.24萬億立方米,增長幅度約為8.4%。其中,中石油剩餘天然氣可采儲量為2.22萬億立方米,佔全國剩餘天然氣可采儲量的71.8%;中石化0.61萬億立方米,佔19.7%;中海油0.26萬億立方米,佔8.4%
2006年,陸上天然氣儲量增長地區主要集中在塔里木和四川盆地等氣區,海上天然氣的儲量增長海域集中在南海海域和渤海海域。天然氣勘探不斷取得新成果,尤其是在四川、新疆等我國天然氣的主要產區,普光、塔里木氣田等大氣田的天然氣儲量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為我國天然氣工業發展提供了更好的資源基礎。
2.生產量和銷售量持續上升
2006年,中國天然氣工業產量為585.53億立方米(其中包括地方產量10.67億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86.03億立方米,增長約17.2%。其中,中石油的天然氣產量為442.12億立方米,佔全國天然氣工業產量的75.5%;中石化、中海油的天然氣產量分別為70.63億立方米、62.11億立方米,分別佔全國總產量的12.1%和10.6%。在各氣區中,四川氣區天然氣工業產量最大,超過150億立方米,約佔全國天然氣產量的26%;塔里木氣田開發能力提高,天然氣工業產量突破100億,達到110億立方米,成為中國第二個產量超百億的大氣田,產量增長幅度高達94%,幾乎翻了一番。
2006年,全國天然氣銷售量為491億立方米,比2005年增長21.8%。其中,中石油的天然氣銷售量為370億立方米,佔全國天然氣銷售量的75%。中石油的天然氣銷售市場主要分布在西南、環渤海和長江三角洲地區。西南市場銷售量最大,為143億立方米,佔全國天然氣銷售量的29%。銷售量增長最快的是長江三角洲地區,天然氣銷售量達到75億立方米,主要是由於西氣東輸。天然氣市場的快速增長,從結構來看:天然氣消費以城市燃氣和化工(包括化肥)為主,兩者占天然氣銷售量的3/4;增幅最大的是發電用氣,天然氣銷售量47億立方米,增幅接近100%,占總銷售量的9.5%。
3.工程建設進展順利,管網安全平穩運行
截至2006年底,全國天然氣管道總長度約3.38萬千米,其中管徑大於426毫米的管道總長度為2.3萬千米。中石油的天然氣管道總長2.8萬千米,佔全國總量的80%。
2006年仍然是天然氣管道建設的高峰期。全年管道建設的總長度為1600千米。主要包括深圳LNG項目外輸管道和淮武聯絡線管道。深圳LNG項目外輸管道是配套LNG接收站的外輸管線,一期工程主要向廣州、深圳、東莞及佛山等四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發電用戶供應天然氣,全線長度385千米,主幹線管徑914毫米,設計壓力9.2兆帕,2006年管線實現全線貫通竣工投產;淮武線為連接西氣東輸管線與忠武線的聯絡線,起於西氣東輸管線淮陽分輸站,止於忠武線武漢末站,管道線路長454千米,管徑610毫米,設計壓力6.4兆帕。
與此同時,從提升現有管網輸氣能力、保障管網安全運行的角度出發,中石油還實施了西氣東輸和澀寧蘭增輸工程,建成了華北地區板808和828地下儲氣庫。
在管道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同時,2006年儲運設施的運行相對比較平穩。西氣東輸、陝京線、忠武線、澀寧蘭、崖港線等國家基幹管道以及華北地下儲氣庫全年安全平穩運行,實現了全年安全供氣。
4.天然氣市場開發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目前,中國6大氣區天然氣已實現了全面外輸,天然氣消費分布也逐漸由油氣田周邊向中東部轉移。尤其是隨著西氣東輸、陝京二線、忠武線、澀寧蘭及聯絡線和深圳LNG項目建成的投產,新的市場區域大面積擴展,新的用戶用氣條件逐漸成熟。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兩湖地區以及干線沿線省區,不斷有新的氣化城市增加,掀起了氣化高潮。2006年天然氣市場開發工作主要圍繞西氣東輸管線、忠武管線、陝京線系統、冀寧聯絡線和引進LNG等市場展開。
西氣東輸工程的目標市場為管道沿線的河南、安徽和長江三角洲兩省一市(上海、浙江、江蘇)。2006年,西氣東輸管道合同用戶均已用上天然氣,全年天然氣銷售量為80.8億立方米,為年計劃用量的116%。尤其是發電用戶的發電用氣量大幅增長,全年用氣量達到20億立方米,長三角地區的電廠基本上處於高負荷運行狀態。
忠武線的目標市場為兩湖地區。2006年管道沿線城市相繼實施了城市氣化工程。截至2006年底,約有20個城市用上了天然氣,全年天然氣銷售量達到9.1億立方米。
深圳LNG項目的目標市場是珠江三角洲地區。項目於2006年6月投產後,廣州、深圳、東莞和佛山四個主要城市以及管道沿線的部分中小城市用上了天然氣,深圳、廣州、惠州等地的電廠也相繼使用天然氣發電。深圳LNG項目全年實現天然氣銷售量5.8億立方米。
除了以上重點開發的天然氣市場外,陝京線系統的供氣市場也在不斷擴大,供氣量不斷增加,2006年銷售量達到50億立方米;冀寧線以及忠武線等聯絡管道也實現了向沿線地區部分城市供氣。
5.天然氣國際合作項目,或取得突破性進展,或正積極穩妥地推進
在中國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中國石油企業積極地尋求對外合作,穩妥地開展工作。在天然氣引進方面,中國石油企業多線出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液化天然氣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
一是廣東LNG項目投產。2006年6月28日,總投資290億元的我國第一個進口液化天然氣試點工程———廣東LNG項目正式投產。項目一期規模370萬噸/年。廣東大鵬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和澳大利亞西北大陸架合營項目25年資源供應合同開始實施。
二是福建、上海LNG項目資源得到落實。福建LNG項目與印度尼西亞簽署了資源購銷協議。根據協議,從2009年年初起,印度尼西亞東固項目每年向福建省提供260萬噸液化天然氣。這標志著中海油和福建省在引進液化天然氣、開拓國際能源供應渠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上海液化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與馬來西亞液化天然氣第三公司於2006年11月簽署了《液化天然氣購銷合同》,合同期限為25年。根據協議,馬來西亞將從2009年開始向上海供應液化天然氣,數量自110萬噸起逐年增加至2012年後的每年300萬噸(約合40億立方米天然氣)。這標志著上海液化天然氣項目開始啟動。
(2)其他相關的天然氣合作正在積極推進。
2006年3月,中國與土庫曼簽署了中土天然氣管道總協議,中國計劃每年從土庫曼進口300億立方米天然氣,此前中國已與哈薩克簽署了「關於聯合開展哈薩克至中國天然氣管道可行性研究的協議」。
2006年,中國三大石油公司與伊朗方面加強了合作。中海油與伊朗簽署了一項新的諒解備忘錄,旨在開發伊朗的北帕爾斯(NorthPars)天然氣田,並建造生產液化天然氣的相關裝置。2006年12月,伊朗國家天然氣出口公司宣布,每年將向中石油供應約300萬噸液化天然氣。此外,中石化在伊朗有一個更為龐大的計劃,開發和進口包括石油和天然氣在內的資源。
此外,中俄雙方正在共同推動中俄兩國已簽署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合作項目,積極落實雙方已經簽署的協議
二、天然氣工業存在的問題
1.中國天然氣資源豐富,但探明程度較低
根據第二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結果,中國天然氣資源總量為38.04萬億立方米,其中陸上29.9萬億立方米,海上8.14萬億立方米。而累計探明儲量只佔其資源量的6%,同世界平均探明程度(42.6%)相比,要低得多
2.天然氣資源分布與市場分布的矛盾突出
根據目前的評價,中國80%以上的天然氣資源集中分布在四川、鄂爾多斯、新疆和青海等中西部地區和海域;而經濟較發達和發展速度較快、能源短缺、大氣污染較為嚴重、對清潔能源需求大的城市和地區主要集中在與資源地區相距上千千米乃至數千千米以外的中國東部和東南沿海地區;海域發現的天然氣資源也不可能完全滿足上述經濟發達地區對清潔能源的需求,由此造成資源分布與市場分布的矛盾十分突出。
3.天然氣資源分布地區的自然條件較差
中國天然氣資源大部分分布在條件較差的地區,其中沙漠地區26%,山區25%,黃土塬12%,海域21%,合計達84%。同時,天然氣儲層埋藏深,物性不好,中國大陸有32.5%的天然氣資源分布在地下3500~4500米的范圍內,24.8%的天然氣資源分布在4500米以下的地層內。
4.天然氣產量較低,導致儲采比較大
目前,天然氣年產量僅有270億立方米,以人均來看,天然氣產量20立方米左右,同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如英國人均天然氣產量為1300立方米以上);與此同時,中國尚有10000多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剩餘可采儲量沒有動用,儲采比達到70以上。
5.天然氣消費構成不合理
中國天然氣消費的構成,發電佔15%,工業佔16.8%,化工原料消費佔50.8%,城市和商業用佔17.4%;天然氣在能源一次消費結構中僅佔2.1%。而世界各地天然氣的消費構成,北美地區依次為發電13%,工業34%,化工原料4%,城市與商業39%,天然氣占能源消費的27.2%;西歐國家依次為發電17%,工業24%,化工原料4%,城市與商業45%,天然氣消費占能源消費的19.2%。顯然,同世界各地的天然氣消費構成相比,中國化工原料用氣過大,天然氣消費構成極不合理,消費結構亟待優化,且天然氣在能源消費構成中的比例也亟待提高。
6.天然氣儲運設施落後
由於長期以來受「重油輕氣」思想的影響和國家基本建設投資資金緊張等原因,中國天然氣儲運管網等基礎建設較為落後。到目前為止,中國只建成天然氣輸送管線1.3萬千米,且以地區性干線為主,除四川和重慶地區連成輸送管網外,其他均為由獨立的氣田直接向少量用戶供氣的輸氣管道組成,沒有連接成為輸氣管網;同時,中國至今為止尚沒有建設供調峰用的貯氣設施。
7.天然氣市場機制不完善
目前中國天然氣從生產到消費,存在四個利益主體:油氣田企業、管道輸氣公司、城市天然氣開發銷售商和終端用戶。其中前三者的利益都要從用戶消費中得到,而市場的最終載體只有一個———用戶。此外,中國天然氣的生產經營全部被國有企業獨家壟斷。這種壟斷經營,以「個別成本+利潤」的定價方法,將企業應當消化的費用轉嫁給消費者,直接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這種以個別成本定價的方法是「本末倒置」的,它違背了價格形成的機制,不利於企業技術進步,最終也損害了企業自身的利益。
9. 天然氣工業雜志是什麼級別的期刊
《天然氣工業》是 中文核心期刊 和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雙核心期刊,算是 國家級核心期刊 級別了。
10. 天然氣工業用戶、商業用戶、公福用戶是怎麼區分的請高手指教。謝謝。
天然氣用戶一般分為三類:工業戶-企業、公福戶-商業、民用戶-家庭,其中工業用戶用氣量最大,佔到了總消費比例的71.1%。價格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能有效提升城市燃氣項目供銷氣量和利潤率。企業生產用氣稱為工業戶。
工業用戶指的是純粹的企業用戶,商業用戶指的是飯店、食堂和洗浴等,公福用戶指的是公共福利用戶,基本上和商業是一個概念,近些年來國家投巨資建成了繼陸路,鐵路,航空,水運之後,第五大運輸體系天然氣管網,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西氣東輸,川氣東輸,北氣南下,海氣登陸等獨特的運輸模式。
(10)中國天然氣工業網擴展閱讀
具體用途:工業燃料以天然氣代替煤,用於工廠採暖,生產用鍋爐以及熱電廠燃氣輪機鍋爐。天然氣發電是緩解能源緊缺、降低燃煤發電比例,減少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且從經濟效益看,天然氣發電的單位裝機容量所需投資少,建設工期短,上網電價較低,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天然氣發電,通過處理天然氣以後,然後安裝天然氣發電機組來提供電能,工藝生產如烤漆生產線,煙葉烘乾、瀝青加熱保溫等天然氣化工工業天然氣是製造氮肥的最佳原料,具有投資少、成本低、污染少等特點。天然氣占氮肥生產原料的比重,世界平均為80%左右。
城市燃氣事業特別是居民生活用燃料,包括常規天然氣,以及煤層氣和頁岩氣這兩種非常規天然氣。主要是生產以後並入管道,日常使用天然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環保意識的增強,大部分城市對天然氣的需求明顯增加。天然氣作為民用燃料的經濟效益也大於工業燃料。
壓縮天然氣汽車以天然氣代替汽車用油,具有價格低、污染少、安全等優點。國際天然氣汽車組織的統計顯示,天然氣汽車的年均增長速度為20.8%,全世界共有大約1270萬輛使用天然氣的車輛,2020年總量將達7000萬輛,其中大部分是壓縮天然氣汽車。
天然氣是優質高效的清潔能源,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僅為煤炭的一半和五分之一左右,二氧化硫的排放幾乎為零。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化石能源,其開發利用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全球范圍來看,天然氣資源量要遠大於石油,發展天然氣具有足夠的資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