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隨筆寫什麼好
寫作思路及要點:真情實感表達
正文:
隨筆這類文章,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寫法上,它們往往旁徵博引,而不作理論性太強的闡釋,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結構自由而不失謹嚴,因此,富有「理趣」是它們的突出特色。
閱讀這類文章,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風格,提煉作者的主要觀點品味妙語佳句,還要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寫隨筆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松,沒有任何的負擔,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嚴密的結構。隨筆的形式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
可以一事一議,也可以對同類事進行綜合議論。隨筆也不受字數的限制,短的幾十字,長的幾百字,篇幅長短皆由內容而定。
寫隨筆最重要的是要表達出寫作的意圖:或者是一種快樂的心情,或者是一點小感悟,或者是一個新觀點……總之,隨筆之「隨」字,正是突出了其如同鄰家大嬸般親切與平易近人的特點。
生活隨筆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觀點、新發現……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寬廣,時時處處事事都可以寫成文章。
「五四」新文學時代,現代隨筆的創作繁榮一時,但「隨筆」的命名與內涵尚未及統一,隨筆這一文體便被左翼文學排斥至文學邊緣。這給當代隨筆的文體研究帶來了一定困難。
從現代隨筆的濫觴、朱自清的「散文觀」、周作人和魯迅的「隨筆觀」等角度入手,在現代散文眾多的命名中尋找隨筆的源頭,以期為當代隨筆的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依據。
Ⅱ 隨筆一篇,600字
若能靜聽歲月。光陰留香
生活永久是無休止的戰爭,遍布壓力。當駐落窗前,看著夜涼如水輕輕滑過,總是在心間牽起萬種情絲。
一個人活於世間,總是要一路磕磕碰碰、起起落落之後方才能領會生命的真諦。眼前的生活雖然平凡的不起漣漪,但經年歷月壓力卻愈久彌新。總是在這一個路口告訴自己什麼事過去了就好,卻不曾想下一個路口更大的壓力在等著自己。於是,我們一路不停的奔波,漸漸地也忘了這一路跋涉到底是為了什麼?
沒來由的堅信我有一個光明的前途,自始至終。從不曾把自己當普通人看,我有理想,有自己所追求的東西,可是,我又如此淺薄,不願用名譽來負累其身。鄙視一切為了私利的爾虞我詐、鉤心斗角,也從來不與強權為伍急功近利。人生的旅程,免不了就是從這一站到下一站的轉折,看慣了四季輪回、歲月變遷,不過就是「盛年不再來,時間不饒人」的無奈吧!
窗外仍是夜色撩人,透出了半點微涼。看遍了人世間的種種變遷、世態炎涼,也明白了三毛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種坦然的生活方式。在我年輕的血液里,一直沸騰著一種不安分的因子。夢想著有一天,我可以帶著一顆淡然的心,去很遠的地方旅行,一個人,沒有壓力,沒有負累。可是,現實的生活總是讓你有著種種牽絆,這樣一種「流浪」的氣息總是在還沒有成氣之前便煙消雲散了。於是,這個美好的願望最終還是成了一個不可企及的高度,只可瞻仰,不能褻瀆。
我們每個人都在不停的追逐一些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軌跡,為了自己心中的那點信念,年輕時,總覺得自己血氣方剛,有的是那一股子不屈的拼勁。於是,無所畏懼,縱然是撞得頭破血流也義無反顧。很多人,就在這種拼搏中放棄了,也有很多人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漸漸地,在這種人生的追逐中,彷彿已經忘卻了當初那單純的付出到底是為了什麼?也忘了自己用時間的枷鎖套住自己休息的空閑到底是為了什麼?這一生,便忙碌的追尋,從不停歇,待到一日,你躺下了,沒辦法往前走了,你安靜了,你開始回顧了,這一生我到底是為了什麼?看著一個個陌生的、熟悉的軀體入土為安之時,你是否想過,你這一生有沒有枉到世界走一遭,你幸福嗎?
時光匆匆,朋友久別重逢,早已退卻了昔日的熱情。一張口,便發現了已經是物是人非,每個人的眼眸中有了不同的色彩,那歷史性的記憶終究是不在的追憶。可是,就像那泛黃的書頁,即使許久不曾碰觸,再翻開時也依然余留墨香。
在這片蔚藍的的天空下,若能用心淡然,你就能事事坦然。
我們要有追求,要有理想,要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堅定的追尋。可是,也要時時記住,光陰如梭,歲月經不起我們成年累月枷鎖的牢籠,我們需要放鬆,需要享受生活的樂趣,需要用心去感悟人生的真諦。
用明媚的笑臉去迎接同樣明媚的明天,彼時,你將發現,你若笑之如陽,生活必將陽光普照;你如能靜聽歲月,便發現光陰留香。
作者: 陌雪嫣然
Ⅲ 散文與隨筆的區別 散文和雜文有什麼區別
散文是表達作者主觀感情的,不一定有什麼情節。形散神不散。
雜文一般是反映一些社會問題啊,講些自己對某些東西的看法之類的小品
隨筆屬於比較隨便寫的一些,類似小品文那樣的。
簡單說來散文側重抒情描寫
雜文以議論見長
隨筆形式較為自由可書感想,評所讀,寫回憶
散文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在現代,廣義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詩歌、小說、戲劇、影視文學之外的一切敘事性、議論性、抒情性的文體,這樣,就有了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和議論散文等的分類。
狹義的散文則專指抒情散文。這是因為隨著文體的發展,敘事散文中的通訊特寫、傳記文學、報告文學等,已經發展成為獨立的文體,各成一類;議論散文則有了專門的名稱——雜文,也從散文中分了出來,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這就是狹義的散文。形散神不散
隨筆,1.猶言隨手下筆。 2.一種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 3.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
Ⅳ 隨筆和隨感有什麼區別
區別一、釋義不同:
隨筆:散文的一種。隨手筆錄,不拘一格。一般以借事抒情、夾敘夾議為其特色。篇幅短小,形式多樣。
隨感:隨時產生的感想(多用於標題)。
區別二、用法不同:
隨筆:寫隨筆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松,沒有任何的負擔,沒有華麗的辭藻,嚴密的結構。
隨感:隨感是隨時隨地的感想,隨手就記下來,不一定要多麼正規,隨感是屬於自己的言語。
(4)雜文隨筆擴展閱讀
一、隨感的近義詞:感想[ gǎn xiǎng ]
解釋:由接觸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思想反應。
引證:巴金 《家》十五:「 覺民看見梅的這些舉動,起了種種感想。」
二、隨筆的近義詞:雜文[ zá wén ]
解釋:散文的一種。是以議論為主,夾以敘事、抒情的文藝性論文。以短小精悍、明快鋒利見長,樣式較多,如隨筆、雜感、雜談、筆記等。
引證:毛澤東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魯迅 後期的雜文最深刻有力,並沒有片面性,就是因為這時候他學會了辯證法。」
Ⅳ 散文 隨筆 和 雜文的分別…
是散文
狹義的雜文指現代散文中以 議論和批評為主 而又具有文學意味的一種文體。
而且雜文是時代感是很強的 看雜文不看時代背景是不行的哦
但是散文隨筆就比較隨便點了 不一定要是批判的 是你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的
不是很拘束的一種文體 , 比較隨意 就是屬於想寫什麼寫什麼的,一般來說 是靈感突發 寫下的文章
註:我剛剛說的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還是圍繞一個主題的 不是很散的...
Ⅵ 隨筆應該怎麼寫
可以寫當天發生的有趣的事情,或者心靈感悟
Ⅶ 雜文和散文隨筆的區別
「雜文」和「隨筆」的區別
首先,表現在「題材」選取上:雜文取材多為抨擊時政、針砭時弊,往往是「小中見大」;「隨筆」在取材上比雜文要「軟」「淡」一些(多為二、三流題材),往往是「小中見趣」。其次,表現在「筆調」區別上:雜文「犀利」,常常寸鐵殺人,「當頭一擊」即制強敵於死地,誠所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隨筆」則較為「閑適」,常常從容道來,溫文爾雅,總不失「紳士」風度。另外,還表現在「語言」色彩上:雜文多用「諷刺」,比較辛辣;「隨筆」推崇「幽默」,較為愜意。總之,雜文和「隨筆」是十分親近的兩姊妹,在「思想啟蒙」上曾並肩作戰,而在「階級搏殺「中又兩相生分。實際上,「隨筆」順理成章地只能歸屬於雜文,它們的「共同性」(如重說理、講個性、富理趣等)遠遠大於「差異性」。甚至不妨這樣認為:雜文是硬性「隨筆」;隨筆是軟性「雜文」。二、「隨筆」和散文的區別「隨筆」主「理」,是說理的,呈「講談」色彩,較為冷靜;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呈「自由」色彩,較為熱烈。「隨筆」面向人生,咀嚼人生況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內心,剖露人性奧秘,重生命體驗。「隨筆」講求「文化」品位,讀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盡;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讀之能開啟性靈,使人凈化靈魂。祝願「隨筆」在「文體復興」中得到日益興隆的長足發展!企望散文在「文體凈化」中得到除舊布新的真正繁榮!
所以到現在為止,散文與隨筆仍然是放在一起,是一個文體范疇。各大文學網站開辦的欄目,也往往把散文與隨筆放在一起叫「散文隨筆」,很少有把它們分開的。個別的有把「雜文隨筆」放在一起的。理論界也總是把隨筆稱為大散文的一種。因此,讀者容易把它們混淆是可以理解的。
關於隨筆的准確概念。《辭海》的解釋是:「隨筆,文學體裁之一,散文的一種。隨手筆錄,不拘一格的文字。中國宋代以來,凡雜記見聞,也用此名。五四以來,隨筆十分流行。一般以借事抒情,夾敘夾議,意味雋影為其特色。形式多樣,短小活潑。」其它的各種解釋可以忽略不計,因為一人一個說法。再說,隨筆何時能夠徹底從散文中脫離出來,也要看隨筆的發展程度,現在不好下結論。
隨筆的特徵,也是眾說紛紜,筆者認為,從形式上來看,基本上還是以《辭海》的解釋為准。隨筆隨筆,第一是隨意,第二是筆錄。也就是隨時筆錄所感所想所思的文體。從所反映的內容上來看,思想性、知識性和社會性是它的本質特徵。有的人從隨筆作家的思維方式切入,提出非系統、閑筆、機智、反諷、詼諧是中國現代隨筆藝術表現形態的五個審美特徵。這是從其表現手法來概括的。還有的人認為思想性是隨筆的核心,隨意性是它的外在表現。這些說法都可以理解。於光遠的解釋是:「隨筆即自由之筆,自由則自在。」這又是從其風格上來概括的。
隨筆內部也分若干種。有文化隨筆、經濟隨筆、哲學隨筆、影視隨筆、書法繪畫隨筆、讀書隨筆、閑適隨筆等。如果從表達方式來分,又有:記敘性隨筆、議論性隨筆、說明性隨筆、繪景性隨筆、狀物性隨筆等等。
Ⅷ 隨筆怎麼寫
1、記敘性隨筆
記敘性隨筆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的片斷或作者的偶然經歷,基本內容是敘事寫人。隨筆的主旨是寫情見性,它的抒寫往往融入作者的主觀感受,有時直截了當說出,有時是隱藏在文字背後;它描寫的往往是人人類似經歷的平凡小事,但經過你仔細體味後,會使你察覺世俗風情、感悟人生道理。
2、議論性隨筆
這類隨筆又叫「隨感」或「雜感」。所謂「隨」,有隨手記下而非刻意為文之義;所謂「雜」,是指內容廣泛,包羅萬象,大至社會問題、人生哲理,小至身邊瑣事,風花雪月,鳥蟲寵物,校園風情,學習心得,書籍品評,親人友人,無可不寫。但隨筆的重點還是個「感『字,作者要有感而發,哪怕是一點思考、一點感受、一點閃光的意念都可帶到文章中去,不擺做文章的架子,保持一種隨意漫談的風格。
3、說明性隨筆
黎先耀寫人和自然關系的隨筆《天之驕子》,著筆於形態各異的自然景觀,表達自己熱愛大自然的情趣,著力加強人們的生態意識。因此,說明性隨筆不同於純粹的說明文,它看重的是事物中的意趣,帶有鑒賞的性質,有時則借物抒懷,另有寄託。模山范水,往往以片斷的文字,把大自然的千姿百態准確形象地描繪出來。練習這類隨筆,要以精細而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到事物特色的生命,筆調輕靈,不刻意為文。正如王國維所說的那樣:「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Ⅸ 隨筆800字
初三隨筆800字:走在這路上
既然選擇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汪國真
你堅強方可成功
那年不知怎麼就愛上了自行車。看著一個個同齡人騎著自行車像風一樣刮過我的身旁,我的心更是隨著那左搖右晃的自行車一起飛起來。我哀求爸爸為我買輛自行車,爸爸只是敷衍的答應。「過幾天就會給你買。」我不知道這「過些天」會是多久,或者會在哪一天。我只能懷著憧憬想像著騎著自行車翱翔的景象。
後來,我發現家裡有一輛很破的自行車。我滿懷希望的來到爸爸面前想讓他教我騎自行車。可是,他卻寧願睡覺也不願教我騎車。或許我骨子裡就是倔強的,越是不讓我做的事,我就越想做,越想做得漂亮。所以,我決定自己學騎車。我不知道爸爸是不是也像電視劇里演的那樣,在遠方靜靜的看著孩子鍛煉著孩子。我只是咬緊牙關努力著,一次次摔倒,一次次流淚。可是我愣是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學會了。當然,我也付出了代價——右腿膝蓋上一條醜陋的疤。
你努力便能勝利
小學二年級,我最大的願望便是考個「雙百分」。小孩的天性和成績總是在我腦海里打架,直到期中考試。那次期中考試,兩門功課總分考了還不到180分。他一言不發的看著我的成績,搖了搖頭。我盯著地上那棵蔫了的小草,狠狠地哭了。爸爸為什麼不批評我?他對我已經吝嗇到了如此地步了嗎?
我是一個倔強的孩子,我不會輕易服輸。哭完之後,就用那雙沾滿泥巴的小手使勁的擦了擦眼淚,我要好好學習,我要考雙百分。小小的我,就這樣第一次懂了「目標」這個名詞我成功了,期末考試我考了全年級第二名,兩門功課差三分就是雙百分。不僅爸爸就連老師也對我刮目相看。
你執著便有希望
學校開辦了表彰大會。那天真不是個好天氣,天氣冷的能將血液凝固在血管中,還有那呼呼的小風...所有學生就這樣在操場上曬人干。不過天特別藍,還有幾片夢幻的白雲點綴在上面。很久沒有見過這么美的天了。或許是因為自從上了初三,我就沒見過藍天,因為印象中初三的天空總是灰色的。
陽光從衣服的縫隙里透出,灰塵在陽光下舞蹈,頒獎台上矗立著一個個驕傲的人。我的名字只不過在台上停留了兩秒。台上兩秒鍾的停留就是我台下二百多天的努力。我,何時才能走上這莊重嚴肅的頒獎台?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坐在人群中羨慕他們。
Ⅹ 小說,散文,雜文,隨筆到底有什麼區別
小說是在虛構故事中,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並將其訴諸散文化語言文字的敘述藝術。
什麼是散文呢?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在現代,廣義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詩歌、小說、戲劇、影視文學之外的一切敘事性、議論性、抒情性的文體,這樣,就有了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和議論散文等的分類。
狹義的散文則專指抒情散文。這是因為隨著文體的發展,敘事散文中的通訊特寫、傳記文學、報告文學等,已經發展成為獨立的文體,各成一類;議論散文則有了專門的名稱——雜文,也從散文中分了出來,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這就是狹義的散文。形散神不散
隨筆,1.猶言隨手下筆。 2.一種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 3.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