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火焰紋章 多亞基拉776和紋章之謎的攻略(哪裡有聖戰系譜的中文版下)
紋章之迷
http://www.fireemblem.net/fe/FE3/index.htm
多拉基亞776
http://www.fireemblem.net/fe/FE5/index.htm
至於聖戰系譜么。應該是還沒有完全的漢化版。現有的是頭幾章的對話。期待中~~~~~~~~~~
2. 動畫《亞基拉》akira的哲學思考是什麼
大友克洋的那個么?
我覺得是科技和人性的沖突
3. 這很賽博朋克是什麼意思
這很賽博朋克意思是:
「這很賽博朋克」在網路上的運用,可以理解表達一種滑稽的荒誕、沖突的感覺。如在最繁華的高樓大廈下,落魄地騎著一輛小破三輪,高樓大廈與破三輪之間,就形成了一種鮮明的、滑稽的荒誕沖突。
賽博朋克(Cyberpunk)是"Cyber-"(數字的)與"Punk"(朋克)的結合詞,又稱數字朋克、賽伯朋克、電腦朋客、網路朋客,背景通常擁有高度先進的科學技術,再以一定程度崩壞的社會結構做對比,二者之間的荒誕關系是嚴肅的。
以賽博朋克為背景創作的作品有很多,故事梗概大多都是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社會中,人們的生活被大集團統治,看似金光閃閃充滿未來氣息,實則社會混亂,且大多數作品中,大量描寫人工智慧、身體智能拓展、人工晶元、仿生人等等高科技產物。
(3)亞基拉擴展閱讀:
賽博朋克的情節通常以人工智慧、黑客和巨型企業有關的沖突為主軸。場景傾向設在地球上不遠的未來,不同於阿西莫夫的基地或是法蘭克·赫伯特的Dune中的遙遠未來設定或是星系級視野。設定通常是後工業的反烏托邦,側重在文明的動盪和科技被原發明者從未預期的方式所使用。
許多這類作品的氛圍與黑色電影相呼應,書面作品通常使用偵探小說的技巧。有些評論認為賽博朋克從文學運動轉為科幻小說的樣板是因為寫作者的數量有限,風格本身往更廣泛的文化形態過渡也是原因。
4. 亞基拉的工作人員
製作:鈴木良平、加藤俊三
導演:大友克洋
助導:竹內啟雄、佐藤博暉
編劇:大友克洋、橋本以蔵
作畫監督:中村孝
作畫監督補:森本晃司
美術監督:水谷利春
美術:海老澤一男、池畑祐治、大野広司
設定:渡部隆、田中精美
色指定:山名公枝、池內道子、田中せつ子
ハーモニー:高屋法子
攝影監督:三澤勝治
作曲・指揮・音楽監督:山城祥二
音響監督:明田川進
錄音:瀬川徹夫
效果:倉橋靜男
剪輯:瀬山武司
5. 亞基拉 真人版本的電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拍攝的,大友克洋原著的那一部!
還沒拍呢...目前只是有拍攝意向而已
6. 亞基拉的真人版
據「好萊塢報道」稱,華納兄弟日前宣布,計劃將大友克洋的經典動畫片《亞基拉》(Akira,又譯《阿基拉》)改編成真人版電影搬上大銀幕,好萊塢著名影星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將出演影片中的男一號Kaneda並將首次擔任電影製片人。
《亞基拉》源自漫畫,第一次被搬上大銀幕是在1988年,導演大友克洋將其改編成了一部經典的動畫電影,影片的故事發生在2019年被稱為「新東京」的繁華都市,主要講述了一個年輕的賽車手被政府秘密地進行了人腦實驗,政府想喚起那沉睡已久並足以毀滅世界的能量——阿基拉(AKIRA),而這群賽車手的領導人則必須阻止由此將造成的大破壞。
在上世紀90年代,擁有了成熟的主題和精緻的動畫效果,《亞基拉》在動畫電影領域中有著里程碑的地位,成為當時動畫電影的主流,成功打入了歐美主流電影市場。
本次由迪卡普里奧擔任製片人的真人版電影計劃分成上、下兩部分拍攝,而上半部分將在明年的夏天與觀眾見面,故事的地點由東京移到了「新曼哈頓」——一個由日本出資重建的城市。
據悉,影片導演將由愛爾蘭籍電影人Ruairi Robinson擔任,Ruairi Robinson曾在2001年憑借著短篇動畫《Fifty Percent Grey》獲得第74屆奧斯卡電影節最佳動畫短片的提名。
7. 賽博朋克是什麼意思
賽博朋克(英語:Cyberpunk,又譯作「電馭叛客」)是「控制論」(Cybernetics)與「朋克」(Punk)的結合詞,以信息技術作為主題的科幻故事分支之一。
賽博朋克很大部分是源自1960至1970年代的新浪潮科幻運動。當時的菲利普·狄克、羅傑·澤拉茲尼、J·G·巴拉德、菲利浦·荷塞·法默和哈蘭·艾里森等作者迴避了早期科幻小說的烏托邦傾向,嘗試描繪用葯文化、科技以及性革命所帶來的沖擊。
1984年威廉·吉布森發表的代表性處女作神經漫遊者,吸取了朋克文化和早期的黑客文化,確認了賽博朋克的作為一門科幻類別的地位。其他同樣具有影響力的作者包含了布魯斯·斯特林和魯迪·魯克。
日本的賽博朋克作品始於1982年大友克洋的系列漫畫亞基拉,其後1988年改編成的動畫電影使得這門科幻類別普及開來。
(7)亞基拉擴展閱讀:
賽博朋克作者試圖從偵探小說、黑色電影和後現代主義中汲取元素,描繪20世紀最後20年數碼化社會不為人知的一面。賽博朋克的反烏托邦世界,被認為是20世紀中葉大部分人所設想的烏托邦未來的對立面。
總的來講,賽博朋克的風格主線,就是反應出科技高度發展的人類文明,與脆弱渺小的人類個體之間的強烈反差,同時外界與內在,鋼鐵與肉體,過去與未來,現實與虛幻等矛盾在其中交織。看似對立,宿命卻連結在一起。
8. 《阿基拉》它在日本國內和在美國的經歷,反映了日本和美國動畫的什麼差異
大眼瞪小眼,都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樣子,,但說實話,《亞基拉》這部大友克洋的經典真的是沒話說,可以這么說吧(呵呵,偏題了,原諒哈),現在大家追捧的EVE其實就是模仿亞基拉的形式出來的,你只要去讀讀日本漫畫文化史就明白了,,當然,亞基拉亦是在前人的文化精華升華中得來的,以之齊名的也是80年代的宮崎駿的《風之谷》
9. 日本動漫前十名
第一名:《七龍珠》 第二名:《海賊王》 第三名:《灌籃高手》第四名:《新世紀福音戰士》第五名:《亞基拉》第6名:《機器貓》第7名:《高達SEED》第8名:《鐵臂阿童木》第9名:《偵探柯南》第10名:宮崎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