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一語道破
擴展閱讀
張文宏微博 2025-08-03 09:23:47
神預言 2025-08-03 09:18:15

一語道破

發布時間: 2021-10-19 10:00:24

A. 「一語道破」和「道不拾遺」的「道」分別是什麼意思

一語道破 ( yī yǔ dào pò ) 話;道:說.一句話說穿.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但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話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語道破,必弄到滿盤皆空.」 出處清·戲確《與張考夫書》:「自唐虞至戰國二千餘年,聖人相傳心法,一語道破.」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指一句話說穿 示例 張一弓《山村詩人》:「侯木匠~了詩人不幸的根源.」 近義詞 一針見血、入木三分、切中要害 反義詞 言不及義、輕描淡寫、言之無物 說的意思 道不拾遺 ◎發音 dào bù shí yí ◎成語釋義 遺:失物.原意是道路上有東西遺落,卻沒有人拾起來,占為已有.形容人民生活富裕,社會風氣淳樸.◎成語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國無盜賊,道不拾遺.」《戰國策·秦策一》:「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強大,諸侯畏懼.」 示例 人人稱贊~,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風氣.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好的社會風氣,社會極太平.故事 戰國時期衛國人商鞅因逃難到秦國,主張法制國家,受到秦孝王的重用,他先後制定一系列新法,廢除維護貴族特權的舊法,主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執法嚴明,不循私情.經過一段時間,秦國社會安定,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國力強盛 ◎成語故事 商鞅,原名衛鞅,衛國人,戰國時期政治家.他在秦孝公時任秦國的宰相,因功勞顯赫而封賜商地十五邑,故稱商鞅.他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廢除了維護貴族特權的舊法.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商鞅變法".他堅決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什麼人,只要對國家有功,就應該予以獎勵.他鼓勵耕織,生產多的可免去徭役,他認為,貴族世襲的制度應該廢除,應當按軍功的大小給予不同的爵位等級,執法應該嚴明,不講私情,以法為准.商鞅的變法遭到了貴族勢力的反對,但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變法很快就推行開了.一年以後,由於商鞅積極地推行變法,老百姓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了,軍隊紀律嚴明,民風也變得純朴起來,人們不隨意拿取,夜不閉戶,道不拾遺,秦國一天天強大了起來,別的諸侯都對秦國心存畏懼.應該是道路上的意識.

B. 字謎:一語道破

字謎:一語道破
謎面:一語道破
謎語類型:(打一字)(打一字謎)

謎底:謎底:吾

C. 一語道破的破什麼意思

【解釋】:道:說;破:揭穿。一句話就說穿了。【出自】:清·戲確《與張考夫書》:「自唐虞至戰國二千餘年,聖人相傳心法,一語道破。」
【示例】:而發之又必若隱若見,欲露不露,反復纏綿,終不許~。(清·陳廷棹《白寸齋詞話》卷一)
【近義詞】:一針見血、入木三分、切中要害
【反義詞】:言不及義、輕描淡寫、言之無物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指一句話說穿

D. 一語道破什麼意思

一語道破 [yī yǔ dào pò]
基本釋義
道:說;破:揭穿。一句話就說穿了。
出 處
清·戲確《與張考夫書》:「自唐虞至戰國二千餘年,聖人相傳心法,一語道破。」

E. 一語道破的意思是甚麼

畫龍以後再點上眼睛。比喻在關鍵地方簡明扼要地點明要旨;使內容生動傳神。也比喻在整體中突出重點。 查看更多答案>>

求採納

F. 一語道破的意思是什麼

一語道破,成語,作謂語、賓語。道:說。破:揭穿。一句話就說穿了。出自清·戲確《與張考夫書》:"自唐虞至戰國二千餘年,聖人相傳心法,一語道破。"

G. 一語道破了中的道是什麼意思

【解釋】:道:說;破:揭穿。一句話就說穿了。
【出自】:清·戲確《與張考夫書》:「自唐虞至戰國二千餘年,聖人相傳心法,一語道破。」
【示例】:而發之又必若隱若見,欲露不露,反復纏綿,終不許~。◎清·陳廷棹《白寸齋詞話》卷一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指一句話說穿

H. 一語道破是什麼意思

道:說。破:揭穿。一句話就說穿了。說話簡短,抓住了要害。

I. 詞,一語道破大道坦然,一語道破是什麼意思

一句話就說穿。比喻話說到了本質上或擊中要害。

一語道破

拼音:yī yǔ dào pò

用法:作謂語、賓語。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但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話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語道破;必弄到滿盤皆空。」

造句:小明一語道破了其中關鍵。

(9)一語道破擴展閱讀:

一語道破近義詞:

1、一針見血

拼音:yī zhēn jiàn xiě

意思:一針刺下去就見到血,形容醫生醫術十分高明。現在多比喻說話直截了當,切中要害。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郭玉傳》:「一針即瘥。」

譯文:一針刺下去就見到血。

2、言必有中

拼音:yán bì yǒu zhòng

意思:是指一說話就能說到點子上。

出自 :春秋孔子弟子《論語·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譯文:夫人要麼不說,一說就說到了點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