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硬體工程師40歲後的出路是什麼
繼續干硬體工程師,一般硬體的工程師是能幹到55~60歲的。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1999年3月9日發布《關於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定辦理企業職工專提前退休有關問題的屬通知》,通知指出:國家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
硬體工程師從業要求:
1、熟悉電路設計、PCB布板、電路調試,能熟練使用PROTEL等電路設計軟體。
2、熟練應用常用電子元器件,熟練檢索各種元器件材料。
3、掌握常用的硬體設計工具,調試儀器儀表的使用方法。
4、熟悉嵌入式系統的硬體及軟體開發。
5、工作態度積極,責任心強,良好的溝通與團隊配合。
6、獨立設計過完整的電子產品,能讀懂英文產品規格書。
Ⅱ 感覺硬體工程師的日子越來越苦逼了,有木有
我想成為硬體工程師
Ⅲ 硬體工程師真的沒前景了嗎
硬體工程師有好多分類:硬體維護工程師,硬體維修工程師,硬體技術支持工程師等等,還有單片機方面。 看你想對應什麼樣類型的工作了。越後面越難。 如果只是修修電腦,裝裝機。考個硬體維護工程師足夠了。
Ⅳ 硬體工程師以後發展怎樣有必要轉行人工智慧嗎
由目前情況來看,以及可預見的未來來看,確實,軟體工程師比硬體工程師更容易找工作,以下是一點看法:
第一點,一個初創公司,哪個不需要幾個軟體工程師來寫代碼,但卻不一定需要自己來做硬體。所以總的來看軟體就業機會多的多。但是一般做硬體的企業平台都比較高,相對穩定利於發展。
第二點,要歸功於創業潮。不管是美國還是在中國的互聯網創業都是趨勢,但是可以說很大部分的初創互聯網公司做的都是軟體。有個點子,有點技術,找幾個合夥人抱著電腦就能開幹了。但是初創公司要專注做硬體比較難了,因為成立設計硬體公司的門檻和起步開銷比較大。所以這導致大部分初創公司以互聯網為主,能做的了硬體設計的公司基本上都是處於壟斷地位的大企業。
第三點,這是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硬體設計在現在來看已經是相對成熟的技求(相比人工智慧而言)。甚至有的同學說大部分硬體的東西已經步入夕陽產業的范疇,因為很多東西已經成了規范,也因為很多東西被自動化所取代。前一陣子全球大牌的硬體公司才裁了不少人,intel更是裁掉了接近20%的硬體工程師。但是互聯網熱從90年代開始到現在熱頭還沒過,而且未來諸多產業如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圖像識別,大數據都才剛起步,所以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
雖然一直在強調的優勢,但是硬體工程師的優勢是軟體工程師不可比擬的。軟體工程師的職業發展說白了就是拼體力,而硬體工程師拼的是經驗,越老越吃香。相對於軟體四處可尋的工作,硬體工程師需要的平台相對較高。
其實這兩個崗位之間的差別就像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一樣。人工智慧產業必將落地,當落地製造業的同時也是硬體發光發熱的時候。非要說哪個好,如果能腳踏實地熬個十年,硬體工程師因為經驗的積累會使後面20-30的工作都相對來說比較舒服。而軟體工程師比較吃體力。在賺足了錢後需要考慮以後的生活和工作。
Ⅳ 電子工程師的出路在哪裡幹了兩年電子工程師(硬體開發),不知道以後方向在哪裡,挺迷茫!
(一)可以做技術,切不可沉湎於技術。千萬不可一門心思鑽研技術!給自己很大壓力,如果你的心思全部放在這上面,那麼註定你將成為孔乙己一類的人物!適可而止為之,因為技術只不過是你今後前途的支柱之一,而且還不是最大的支柱,除非你只願意到老還是個工程師!
(二)不要去做技術高手,只去做綜合素質高手!在企業里混,我們時常瞧不起某人,說他"什麼都不懂,憑啥拿那麼多錢,憑啥陞官!"這是普遍的典型的工程師的迂腐之言。8051很牛嗎?人家能上去必然有他的本事,而且是你沒有的本事。你想想,老闆搞經營那麼多年,難道見識不如你這個新兵?人家或許善於管理,善於領會老闆意圖,善於部門協調等等。因此務必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包括管理,親和力,察言觀色能力,攻關能力等,要成為綜合素質的高手,則前途無量,否則只能躲在角落看示波器!技術以外的技能才是更重要的本事!!從古到今,美國日本,一律如此!
(三)多交社會三教九流的朋友!不要只和工程師交往,認為有共同語言,其實更重要的是和其他類人物交往,如果你希望有朝一日當老闆或高層管理,那麼你整日面對的就是這些人。了解他們的經歷,思維習慣,愛好,學習他們處理問題的模式,了解社會各個角落的現象和問題,這是以後發展的巨大的本錢,沒有這些以後就會笨手笨腳,跌跌撞撞,遇到重重困難,交不少學費,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
(四)知識涉獵不一定專,但一定要廣!多看看其他方面的書,金融,財會,進出口,稅務,法律等等,為以後做一些積累,以後的用處會更大!會少交許多學費!!
(五)抓住時機向技術管理或市場銷售方面的轉變!要想有前途就不能一直搞開發,適當時候要轉變為管理或銷售,前途會更大,以前搞技術也沒有白搞,以後還用得著。搞管理可以培養自己的領導能力,搞銷售可以培養自己的市場概念和思維,同時為自己以後發展積累龐大的人脈!應該說這才是前途的真正支柱!
(六)逐漸克服自己的心裡弱點和性格缺陷!多疑,敏感,天真(貶義,並不可愛),猶豫不決,膽怯,多慮,臉皮太薄,心不夠黑,教條式思維。。。這些工程師普遍存在的性格弱點必須改變!很難嗎?只在床上想一想當然不可能,去幫朋友守一個月地攤,包準有效果,去實踐,而不要只想!不克服這些缺點,一切不可能,甚至連項目經理都當不好--盡管你可能技術不錯!
(七)工作的同時要為以後做准備!建立自己的工作環境!及早為自己配置一個工作環境,裝備電腦,示波器(可以買個二手的),模擬器,編程器等,業余可以接點活,一方面接觸市場,培養市場感覺,同時也積累資金,更重要的是准備自己的產品,咱搞技術的沒有錢,只有技術,技術的代表不是學歷和證書,而是產品,拿出象樣的產品,就可技術轉讓或與人合作搞企業!先把東西准備好,等待機會,否則,有了機會就可以一展身手。
(八)要學會善於推銷自己!不僅要能幹,還要能說,能寫,善於利用一切機會推銷自己,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很必要!要創造條件讓別人了解自己,不然老闆怎麼知道你能幹?外面的投資人怎麼相信你?提早把自己推銷出去,機會自然會來找你!搞個個人主頁是個好注意!!特別是培養自己在行業的名氣,有了名氣,高薪機會自不在話下,更重要的是有合作的機會... [10]該出手時便出手!永遠不可能有100%把握!!!條件差不多就要大膽去干,去闖出自己的事業,不要猶豫,不要彷徨,幹了不一定成功,但至少為下一次沖擊積累了經驗,不幹永遠沒出息,而且要干成必然要經歷失敗。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Ⅵ 感覺身邊程序員朋友越來越多了,沒人做硬體么
因為做硬體的門檻比程序員高很多,需要學習的能力要多的多。
程序員只要有書有電腦就可以達到。
而硬體設計不單需要書籍學習,還需要實踐,必須在實踐中來吸收消化理論學習才行。。並且硬體設計的面是多方面的,有機械傳動、電子電路、pcb板電路圖與布局走線(需要幾年的實踐),各種元器件原理與選型、軟體編程等等。。一個可以獨立完成系統硬體工程的硬體工程師,最少要經過10年以上不斷在現場和設計中穿梭實踐,才能修煉而成。。可以勝任和獨立出來。
而一個人又有幾個十年放棄所有興趣、生活而全力搞硬體的實踐的時間,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有這個環境和條件。。真正好的硬體工程師很少很少,都是只會某一段能力而組合起來的設計,所以真正硬體開發是最耗費時間和金錢的。。國外一個硬體開發最少要耗費幾百萬美元到幾十億美元。
Ⅶ 現在硬體工程師怎麼這么難招啊
工程師是需要磨練的,獲得工程師的職稱是很困難,所以說硬體工程師很難招,要麼你就是工資水平沒達到他們的要求。
Ⅷ 現在做硬體工程師還有前途嗎
有。
硬體工程師是這樣一種奇特的工作:在中國大多數從事這個行業的人都沒有入門。那些宣稱由於上游晶元廠家的DEMO越來越成熟,導致硬體工程師成為了「裱糊匠」,到處抄參考設計的,他們自己確實就是這樣,也確實沒有見識過什麼是真正資深的硬體工程師。
簡介
互聯網的高價吸引了許多優秀人才,使得硬體行業的總體人才水平偏低,更加重了第一條的現狀。其實我也挺看好機械行業的,越是被互聯網抽走了人才的窪地,越是存在巨大的需求。
硬體專家的資質要求很高,沒有上上之資、又有一定的毅力苦功,有高手在起步時帶一下,幾乎不可能有什麼成就。如果說學軟體對數學邏輯功底要求高的話,學硬體還得加上物理、以及特定行業相關的工程應用知識。
Ⅸ 硬體工程師有前途嗎
我認為電子硬體工程師更有前途,因為:
smt工程師屬於工藝技術,工藝技術相對是比較簡單,單一的,一般只需面對某幾款smt機。多數人經過培訓即可掌握smt技術,技術難度比較小,即沒有太大的技術優勢。
電子硬體工程師多數從事硬體開發,不僅要精通電子技術,還要熟悉生產工藝,以及熟悉各種零器件,這樣才可以設計出精簡,可靠,高性價比,易於加工生產的電子產品。電子工程師需有全面的知識,要有理論基礎,還要有實踐經驗,其技術難度是smt工程師無法相比的。相信在人才市場上,smt工程師如能拿工資2000,硬體工程師可以拿3000,呵呵.
Ⅹ 為什麼都說硬體工程師都不如軟體
這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硬體的更新周期長,一個硬體產品可能一年才更新一次,有幾個工程師干一年,時間充足,人員需求量小。軟體更新周期短,現在基本都是按天計算的,工作量大,需求的人數多。對於說軟體工程師技術含量高,我不能苟同,硬體設計技術含量也很高,可能畫PCB的相對技術含量低一些。只是供求關系決定了人員的需求量,然後決定了工資待遇等等。一個真正牛逼的硬體工程師還是很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