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有沒有用過「寒水石葯王枕」如有用過的請給我個建議好嗎不勝感激!
騙人的,吹的和什麼一樣,和普通的差不多,我朋友買了,只得了和心裡上的安慰,其實有還是沒有都一樣
㈡ 寒水石的功效和作用
寒水石是石膏的別名:石膏首載於《神農本草經》、為清解氣分實熱的首選葯因其氣味辛甘大寒、臨床又被列為峻葯和猛葯清代名醫陸懋修雲:葯之能起死回生者、惟有石膏、大黃、附子、人參有此四葯之病一劑可以回春舍此之外則不能陳士鐸在《本草秘錄》中指出:石膏救死之葯也。
它的作用:解肌發汗、主溫邪郁肺 《名醫別錄》論石膏解肌發汗後世醫家張錫純通過長期臨床驗證、發現石膏確有此功效並明確指出:解肌者、其力能達表、使肌膚松暢、而內蘊之熱息息自毛孔透出也、其解肌兼能發汗者、言解肌之後、其內蘊之熱又可化汗而出也張氏治溫病初得、脈浮而有力、身體壯熱;並治感冒初起、身不惡寒而心中大熱者、即用石膏粳米湯、生石膏60g、生粳米75g、得清汁兩大碗、乘熱盡量飲之、使周身皆汗出、病無不愈者張氏治一初春得溫病患者、前醫以溫葯發其汗、然汗出而病益加劇其憑脈察證、投以大劑白虎湯加連翹、蟬衣、服葯後遍體得涼汗而愈孔伯華在《石膏葯性辨》中指出:石膏是清涼退熱、解肌透表之專葯有解肌發汗的功效
㈢ 寒水石有副作用嗎
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忌服。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詳細記錄,寒水石可用於心煩、神昏等濕熱上亢症,有清熱安神之功效。
現代《中草葯手冊》、《中國醫學大辭典》進一步指出「寒水石用於失眠、高血壓、內熱、目赤、頭痛等症狀的治療……有極高的醫用價值。」
《清史演義》記載:康熙晚年常夜不能寐。湖北官員李紀珂尋來寒水石製成枕狀,獻給康熙。康熙枕上後,不知不覺睡著了。醒來感覺通體舒泰,神清氣爽,揮筆寫下「酣睡石」。此後寒水石成為皇室專用枕品。
寒水石 辛,咸,寒。歸心,胃,腎經。
功效作用 清熱瀉火:內服用於溫病邪在氣分,壯熱煩渴,脈洪大者;研末外用於目赤腫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水火燙傷。
用法 10-15g。
㈣ 寒水石靈磁石滑石都是什麼功效
這個寒水石是石膏的原型 主要作用的是清熱瀉火,利竅,消腫,有性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的,建議你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吧 這個令慈石呢具有具有鎮靜安神、益腎補血、潛陽納氣、平肝息喘,明目聰耳,止金瘡血等作用,這個滑石是具有利尿利水消腫 ,還有收濕聯創的作用的,建議你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吧
㈤ 寒水石有什麼用處在葯店能買到嗎
簡介
拼音HANSHUISHI
拉丁名Calcitum,GypsumRubrum
別名凝水石、水石、鵲石
類別清熱瀉火葯
來源本品為硫酸鹽類礦物的天然晶體。
葯用部位硫酸鹽類礦物
採收全年均可採挖
加工採挖後,除去泥沙及雜石。
性味歸經辛、咸,寒。歸心、胃、腎經。
功能清熱瀉火,利竅,消腫。
主治用於熱病煩渴,丹毒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摻或調敷。
貯藏置乾燥處。
用葯禁忌脾胃虛寒者慎服。
主產地山西、河北
葯材性狀多為規則的塊狀結晶,常呈斜方柱形,有稜角白色或黃色,表面平滑,有玻璃樣光澤,透明或不透明。有完全的解理,故晶體可沿三個不同方向劈開。質堅硬而脆,硬度3,比重2.7,條痕為白色或淡灰色,敲擊時多呈小塊斜方體碎裂。斷面平坦,用小刀可以刻劃。氣微,味淡。
[編輯本段]
中葯化學成分
1.北寒水石主要成分為硫酸鈣(CaSO4·2H2O),尚含有鐵、鋁等雜質。
2.南寒水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尚含鎂、鐵、錳、鋅等雜質。
功效
清熱降火;利竅;消腫
[編輯本段]
考證
出自《吳普本草》。《本草》所載的寒水石,據考證應為芒硝的天然晶體,但近代寒水石葯材的商品,有紅石膏與方解石二種,前者多用於北方,後者多用於南方。原礦物參見石膏及方解石條。
1.《名醫別錄》:凝水石,色如雲母,可拆者良,鹽精也。生常山山谷又中水縣及邯鄲。
2.陶弘景:常山屬並州,中水縣屬河間郡,邯鄲即趙郡並屬冀州域,此處地皆咸鹵,故雲鹽精,而碎之亦似朴硝。此石末置水中,夏月能為冰者佳。
3.《綱目》:寒水石拆片投水中,與水同色,其水凝動可夏月研末煮湯,入瓶倒懸並底,即成凌冰,故有凝水、水、寒水、凌水諸名。生於積鹽之下,故有鹽精以下諸名膏亦有寒水之名,與此不同。凝水即鹽精石也,一名泥昔人謂之鹽枕,今人謂之鹽根。生於鹵地積鹽之下,精液滲入土中,年久至泉,結而成石,大塊有齒棱,如馬牙消,清瑩如水精,亦有帶青黑色者,皆至暑月回潤,入水浸久亦化頌注玄精石謂解池有鹽精石,味更咸苦,乃玄精之類。男食鹽,謂鹽枕作精塊,有孔竅若蜂窠窠,可緘封為禮贄者,皆物也。唐、宋諸醫不識此石,而以石膏、方解石為注,誤矣寒水石有二,一是軟石膏,一是凝水石。惟陶弘景所注,凝水之寒水石,與本文相合。蘇恭、蘇頌、寇宗奭、閻孝忠家所說,皆軟石膏之寒水石。王隱君所說,則是方解石。家不詳本文鹽精之說,不得其說,遂以石膏、方解石指為水石。唐、宋以來,相承其誤,通以二石為用,而鹽精之水,絕不知用,此千載之誤也。石膏之誤近千載,朱震亨始明凝水之誤,非時珍深察,恐終於絕響矣。
科屬分類
鈣化合物類
拉丁文名
GypsumRubrum;Calcitum
主治
時行熱病;壯熱煩渴;咽喉腫痛;水腫;尿閉;口舌生瘡;癰疽;丹毒;燙傷
[編輯本段]
生態環境
1.廣泛形成於沉積作用,如海盆或湖盆地中化學沉積的石膏,常與石灰岩、紅色頁岩、泥灰岩等成層出現。
2.方解石Calcite參見「方解石」條
[編輯本段]
各家論述
1.《綱目》:凝水石其氣大寒,其味辛咸,入腎走血,除熱之功,同於諸鹽。古方所用寒水石是此石,唐、宋諸方寒水石是石膏,近方寒水石則是長石、方解石。用者詳之。
2.《本草經疏》:凝水石,《本經》味辛氣寒,《別錄》加甘,大寒無毒。《經》曰,熱之氣,涼以和之,大熱之氣,寒以取之。又曰,熱淫於內,治以咸寒。大寒微咸之性,故主身熱邪氣,皮中如火僥,煩滿,及時氣熱盛。五臟伏熱,胃中熱也,易飢作渴,亦胃中伏火也,甘寒除陽明之邪熱,故能止渴不飢。水腫者濕熱也,小便多不利,以致水氣上溢於腹,而成腹痹,辛咸走散之性,故能除熱利竅消腫也。療腹中積聚者,亦取其辛散咸軟之功耳。凝水石,按本文雲鹽之精,則與石膏、方解石大相懸絕矣。因石膏有寒水石之名,而王隱君復雲寒水石又名方解石,以致混淆難辨,其功能各不同,用者自宜分別。生鹵地,味辛咸,碎之如朴硝者,是凝水石。其氣大寒,能除有餘邪熱。《經》曰諸腹脹大,皆屬於熱者宜之,諸濕腫滿屬脾士者忌之,大宜詳審,慎勿有誤。
3.《本經逢原》;寒水石,治心腎積熱之上葯,《本經腹中積聚,咸能軟堅也;身熱皮中如火燒,咸能降火也。匱》風引湯,《局方》紫雪,皆用以治有餘之邪熱也、如無者,戎鹽、玄精石皆可代用,總取咸寒降泄之用耳。
4.《本經》:主身熱,腹中積聚邪氣,皮中如火燒,煩滿,水飲之。
5.《本草經集注》:解巴豆毒。
6.《別錄》:除時氣熱盛,五臟伏熱,胃中熱,煩滿,口渴,水腫,小腹痛。
7.《醫學入門》:治小兒丹毒,燒為末,醋調敷之。
8.《綱目》:治小便白,內痹,涼血降火,止牙疼,堅牙明。
9.《醫林纂要》:除妄熱,治天行大熱及霍亂吐瀉,心煩口渴,濕熱水腫。
10.《本草求真》:敷湯火傷。
11.《本草求原》:治心腎實熱。
資源分布
1.產於內蒙古、甘肅、新疆、山東、安徽、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2.方解石Calcite參見「方解石」條
[編輯本段]
選方
①治五臟六腑積熟,天行時氣疫熱,以致煩滿消渴:凝水石、石膏、滑石各五錢,甘草二錢。研末。每服一錢,白湯調服。(《方脈正宗》)②治傷寒發狂,或棄衣奔走,逾牆上屋:寒水石、黃連(去須)各等分。上細末,每服二錢,濃煎甘草湯,放冷調服。(《本事方》鵲石散)③除熱癱癇:大黃、乾薑、龍骨各四兩,桂枝三兩,甘草、牡蠣各二兩,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兩。上十二味,杵,粗篩,以韋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溫服一升。(《金匱要略》風引湯)④治風熱心躁,口乾狂言,渾身壯熱及中諸毒:寒水石半斤(燒半日,凈地坑內,盆合,四面濕土壅起,候經宿取出),入甘草末、天竺黃各二兩,龍腦二分。糯米膏丸,彈子大,蜜水磨下。(《姚僧坦集驗方》龍腦甘露丸)⑤治男女轉脬,不得小便:寒水石二兩,滑石一兩,葵子一合。為末。水一斗,煮五升,時服,一升即利。(《永類鈐方》)⑥治小兒丹毒,皮膚熱赤:凝水石五錢,水調和豬膽汁塗之。(《本草匯言》)⑦治牙齒內血出,並有竅眼,時時吐血:寒水石粉、硃砂、甘草、腦子。上等分,為細末。每用少許,干摻有竅處。(《普濟方》)⑧治湯火傷灼:寒水石燒研敷之。(《衛生易簡方》)
[編輯本段]
用葯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服。
1.《本草經集注》:畏地榆。
2.《本草經疏》:凡陰虛火旺,咳嗽吐血,多痰,潮熱骨蒸,並脾胃作泄者不宜服。
3.《本草求真》:虛人熱浮,切忌。
[編輯本段]
動植物形態
1.晶體結構屬單斜晶系。單個晶體呈板狀,集合體呈塊狀、片狀、纖維狀或粉末狀。無色或白色、粉紅色。有時透明,具玻璃光澤,解理面顯珍珠光澤,纖維狀者顯絲絹光澤。硬度2,薄片具撓性。相對密度2.3-2.37。
2.方解石Calcite參見「方解石」條
功效分類
清熱葯
[編輯本段]
生葯材鑒定
性狀鑒別(1)北寒水石本品為纖維狀集合體,呈扁平塊狀或厚板狀。大小不一,厚0.5-3.5cm。淡紅色,有的為白色;條痕白色。表面凹凸不平,側面呈縱細紋理,具絲絹光澤。質較軟,指甲可刻劃成痕;易砸碎,斷面顯直立纖維狀,粉紅色。氣微,味淡。以粉紅色、有細絲紋、具光光澤、無雜石者為佳。
(2)南寒水石參見「方解石」條。西藏產「南寒水石」主為粗粒狀集合體,呈不規則塊狀,有稜角。主為淺棕褐色。具玻璃樣光澤;半透明。
顯微鑒別(1)北寒水石透射偏光鏡下:薄片中無色透明。光性特徵參見「石膏」條。
(2)南寒水石參見「方解石」條。
性味
辛咸;寒
[編輯本段]
中葯化學鑒定
(1)北寒水石①取本品一小塊(約2g),置具有小孔軟木塞的試管內,灼燒,管壁有水生成,小塊變為不透明體。(檢查結晶水)。②取本品粉末約0.2g,加稀鹽酸10ml,加熱,使溶解,溶液呈鈣鹽與硫酸鹽的鑒別反應。參見「石膏」條。③紅外光譜定性分析:IRλKBrmaxcm-1:3560,3410,3244,1150,1120,1004,673,663,604,455。與石膏圖譜相同。④X射線衍射分析曲線:石膏7.76(>10),4.30(8),3.82(9),3.08(10),2.88(3),2.80(1),2.70(2),2.61(1),2.54(1),2.23(2)。分析結果主要為石膏組成。
(2)南寒水石參見「方解石」條。
小的葯店沒有,得去專業葯店或者大的連鎖葯店去買啊!
㈥ 寒水石有什麼功效
寒水石又被稱為石膏,是含水硫酸鈣的礦石,具有以下幾種作用:第一種,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用來治療肺熱咳嗽、高熱、氣喘;第二種,具有解渴生津的功效;第三種,具有凝血止血的功效,可以縮短人體的凝血時間;第四種,具有生肌的作用,用來治療燙傷、燒傷;第五種,有鎮靜消炎的功效;第六種,有良好的補鈣作用,可以防止骨質疏鬆或者是佝僂病的發生。
㈦ 寒水有什麼作用
石膏,為含水硫酸鈣的礦石,全國23個省都有石膏礦產出,其中以山東省石膏礦最多。生用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效;煅用具有斂瘡生肌、收濕、止血之功效。常用於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喘咳、胃火亢盛、頭痛、牙痛。
1.清熱瀉火
石膏用於肺熱咳嗽、氣喘。邪熱襲肺,身發高熱、咳嗽、氣急鼻煽、口渴欲飲等症,可用石膏清泄肺熱,佐以麻黃、杏仁等宣肺、止咳平喘等品(即麻杏石甘湯)。石膏用於胃火亢盛所致的頭痛、齒痛、牙齦腫痛等症。石膏能清泄胃火,故胃火亢盛所引起的疾病,可配合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2.解渴生津
生石膏水煎液能明顯減少脫水大鼠的飲水量,表明生石膏有明顯的解渴生津作用。
3.凝血止血
石膏上清液能促進血液凝固,縮短凝血時間,故有止血作用。
4.收斂生肌
石膏用於濕疹水火燙傷,瘡瘍潰後不斂及創傷久不收口。石膏研末外用,治療以上諸外科病,有清熱、收斂、生肌的作用,常合升丹、黃柏、青黛等同用。
㈧ 寒水石枕頭的功效 寒水石枕頭有哪些好處
1、據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第九卷記載「石膏亦稱細理石,又名「寒水石」,寒水石枕頭實際上就是石膏枕頭,這種枕頭是湖北應城的特產,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效果是經過歷史檢驗過的。這種傳統的石膏枕頭是整塊的「寒水石」切割而成,絕對的是真材實料。
2、寒水石在中葯中確有應用,但本身所具有的功效是清熱降火、通竅、消腫,能夠適於應用的症狀有水腫、葯閉、牙出血、丹毒、鼻塞、高燒不退、燙傷(外用)、解巴豆毒。其適應的症狀雖然不少,惟獨對於治療失眠、提高睡眠質量沒有任何療效,寒水石雖然功效不少,但是脾胃虛寒者使用的話,就有一定的負面作用,如果長期使用,搞不好還會加重病症。
3、寒水石枕頭的設計非常適當,它的設計曲線和人體頸椎貼合緊密。高度可根據自己的睡眠習慣自己調整姿勢,但是頭應該盡量的放在拱面上,後腦勺枕在寒水石枕頭的凹面。
4、寒水石枕頭相對這些普通的枕頭,寒水石枕頭的設計精巧,符合人體工程學,凹凸有致,和人體的生理曲線貼合,比較實用。另外寒水石枕頭的清潔也很方便,用濕抹布做簡單的清潔就可以了,可以不用水洗。——漢高機械
㈨ 寒水石有什麼功效,作用
寒水石是石膏的別名,是一種礦石中葯材,中葯名,清熱瀉火葯, 又稱凝水石、水石、鵲石,本品為天然沉積礦物單斜晶系硫酸鈣或三方晶系碳酸鈣礦石。產於湖北、山西、河北等地,廣泛形成於沉積作用,如海盆或湖盆地中化學沉積的石膏,常與石灰岩、紅色頁岩、泥灰岩等成層出現。多發現於鹵地積鹽之下。全年可采,研細用。採用天然石膏礦石中的精品(寒水石)為原料,手工精心雕刻磨製而成的膏都 石膏枕。 具有降壓護脊 、除煩鎮痛 、助眠安神等多重保健葯用之功效,對高血壓、頸椎病、偏頭痛、神經衰弱、失眠等熱症有很好的療效。
㈩ 寒水石和北寒水石有區別嗎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寒水石和北寒水石沒有區別。為硫酸鹽類礦物硬石膏族紅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鈣,具有降壓護脊 、除煩鎮痛 、助眠安神等多重保健葯用之功效,對高血壓、頸椎病、偏頭痛、神經衰弱、失眠等熱症有很好的療效。祝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