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高溫氣冷堆它有哪些主要特點
高溫氣冷堆是一種用較高富集度鈾的包覆顆粒作核燃料、石墨作中子慢化劑、氦氣作為冷卻劑的先進熱堆,具有下列與眾不同的特點:
第一,由於採用耐高溫的包覆顆粒核燃料,並用耐高溫石墨作堆芯結構材料,因此允許反應堆冷卻劑的出口溫度達到750~950℃。
第二,採用傳熱性能較好、化學性能穩定、中子吸收截面小的氦氣作冷卻劑:主要優點是不會發生相變;氦氣是一種惰性氣體,化學性質不活潑,容易凈化,不引起材料的腐蝕;氦氣的中子吸收截面極小,反應堆的中子經濟性好;氦氣是透明的,便於裝卸料操作。
第三,安全性好:溫度系數是對反應堆安全運行具有重要意義的堆芯反應性系數之一。定義為:由堆芯內溫度的變化所引起的反應性的變化;為了使溫度系數對固有安全性有貢獻,該系數必須是負值。也就是說,溫度增加時,引入的必須是負反應性,即引起反應性下降;高溫氣冷堆就具有很大的負溫度系數,而且堆芯熱容量也大,因此在事故工況下溫度上升緩慢,即使在失去氦氣冷卻的情況下堆芯結構也不至於熔化,增大了採取相應安全措施的裕度。
第四,有綜合利用的廣闊前景:高溫氣冷堆不僅可以用於發電,在反應堆冷卻劑的出口溫度提高到1000~1200℃時,還可將反應堆的高溫工藝供熱直接應用於煉鋼、制氫、煤的液化或氣化等工業生產中,達到綜合利用的目的。
第五,堆芯工作壓力需要提高:由於氣體冷卻劑的密度低,導熱能力差,循環時消耗的功率大,因此工作壓力需要提高。
第六,當前還有限制高溫氣冷堆發展的因素:包括高燃耗包覆顆粒燃料元件的制備和輻照考驗,高溫高壓氦氣迴路設備的工藝技術,燃料後處理及再加工等問題。
㈡ 中國高溫氣冷堆技術已經領先世界了嗎
據報道,核科技作為重要的科技領域,備受社會關注,目前中國在高溫氣冷堆技術領域保持著國際領先地位。
據悉在2006年,全球首座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被列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目前,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聯合清華大學,通過一系列優化、改進工作,立足提升經濟性,開發、設計了60萬千瓦商用高溫氣冷堆。
此外,國內重點推進的後續商業化項目——浙江三門6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項目已經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由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清華大學等組成的聯合團隊,已經啟動沙特高溫氣冷堆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等工作,並與印尼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合作備忘錄,啟動了項目前期合作。
希望中國的核電技術可以取得更多的技術突破!
㈢ 反應堆的球床型高溫氣冷堆得控制棒布置於堆芯的什麼位置
反射層的導向管中。
球床堆由於堆芯內難以設置控制棒導向管,控制棒的插入難度大,通常控制棒插於設置在反射層的導向管中。柱床堆在堆芯內雖可設置控制棒導向管,但由於堆芯溫度高,控制棒工作環境惡劣,通常也把控制棒設置在反射層內,用於正常運行時的反應性控制和堆功率調節,對於小型堆也可作緊急停堆用。
對於反射層控制棒不能提供足夠停堆裕量的大型堆,需設置插入堆芯的控制棒,作為長期停堆時插入堆芯的安全棒。
(3)高溫氣冷堆擴展閱讀
核反應堆的開、停和核功率的調節都由控制棒控制。控制棒內的材料能強烈吸收中子,可以控制反應堆內鏈式裂變反應的進行。控制棒也組裝成組件的形式。反應堆不運行時,控制棒插在堆芯內。開堆時將控制棒提起,運行中根據需要調節控制棒的高度。一旦發生事故,全部控制棒
核反應堆的開、停和核功率的調節都由控制棒控制。控制棒內的材料能強烈吸收中子,可以控制反應堆內鏈式裂變反應的進行。控制棒也組裝成組件的形式。反應堆不運行時,控制棒插在堆芯內。開堆時將控制棒提起,運行中根據需要調節控制棒的高度。一旦發生事故,全部控制棒
如果把控制棒拔出一點,反應堆就開始運轉,鏈式反應的速度達到一定的穩定值;如果想增加反應堆釋放的能量,只需將控制棒再抽出一點,這樣被吸收的中子減少,有更多的中子參與裂變反應。要停止鏈式反應的進行,將控制棒完全插入核反應中心吸收掉大部分中子即可。
㈣ 高溫氣冷堆的簡介
【英文名】:high temperature gas cooled reactor
高溫氣冷堆具有熱效率高(40%~41%),燃耗深(最大高達20MWd/t鈾),轉換比高(0.7~0.8)等優點。由於氦氣化學穩定性好,傳熱性能好,而且誘生放射性小,停堆後能將余熱安全帶出,安全性能好。 10兆瓦高溫氣冷實驗堆:
在國家「863」計劃的支持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中國開展了10MW高溫氣冷實驗堆的研究、開發,於2000年12月建成臨界,2003年1月實現滿功率並網發電, 中國對高溫氣冷堆技術的研發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基本掌握了核心技術和系統設計集成技術。這一科技成果在國內外引起廣泛的影響,使我國在高溫氣冷堆技術上處於國際先進行列。2006年1月,國務院正式發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將「大型先進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列為國家重大專項。
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
第四代核能系統國際論壇(GIF)於近日正式發布2013年度報告。年報涵蓋了GIF成員國所取得的研發進展、超高溫氣冷堆、鈉冷快堆、超臨界水冷堆、氣冷快堆、鉛冷快堆、熔鹽堆等6個系統的進展報告。 國際上提出了「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的概念,這種核能系統具有良好的固有安全性,在事故下不會對公眾造成損害,在經濟上能夠和其它發電方式競爭,並具有建設期短等優點,高溫氣冷堆是有希望成為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的技術之一。
我國高溫氣冷堆的研究發展工作始於70年代中期,主要研究單位是清華大學核研院。 高溫氣冷堆是國際核能界公認的一種具有良好安全特性的堆型。三里島核事故後世界核反應堆安全性改進的趨勢,其堆芯融化概率有了顯著的改進。目前世界上的核電廠堆芯融化概率均能達到圖2中實線所表示「滿足要求的電廠」的水平,而且一些核電廠達到了「優異安全性電廠」的水平。美國電力研究所(EPRI)制定的《電力公司用戶要求》文件提出的先進輕水堆的堆芯融化概率設計要求為10-5/堆.年。模塊式高溫氣冷堆(MHTR)為革新型的堆型,其估計的堆芯熔化概率低於10-7/堆.年,遠小於先進輕水堆堆芯熔化概率的要求。
高溫氣冷堆採用優異的包覆顆粒燃料是獲得其良好安全性的基礎。鈾燃料被分成為許多小的燃料顆粒,每個顆粒外包覆了一層低密度熱介碳,兩層高密度熱介碳和一層碳化硅。包覆顆粒直徑小於1mm,包覆顆粒燃料均勻彌散在石墨慢化材料的基體中,製造成直徑為6cm的球形燃料元件(見圖3)。包覆層將包覆顆粒中產生的裂變產物充分地阻留在包覆顆粒內,實驗表明,在1600℃的高溫下加熱幾百小時,包覆顆粒燃料仍保持其完整性,裂變氣體的釋放率仍低於10-4。高溫氣冷堆具有如下的基本安全特性:
1.1反應性瞬變的固有安全特性在整個溫度范圍內,高溫氣冷堆堆芯反應性溫度系數(燃料和慢化劑溫度系數之和)均為負,具有瞬發效應的燃料溫度系數也為負。因此,在任何正反應性引入事故情況下,堆芯均能依靠其固有反應性反饋補償能力,實現自動停堆。高溫氣冷堆正反應性引入事故主要有:
①控制棒誤抽出;②蒸汽發生器發生破管,水進入堆芯造成慢化能力增強引入正反應性事故;③一迴路風機超速轉動,冷卻劑熱端平均溫度下降引入的正反應事故等。
事故分析的結果表明,在發生上述正反應性引入事故條件下,堆功率上升導致燃料元件的溫度升高,但負反應性溫度系數能迅速抑制其功率的上升,燃料最高溫度遠低於燃料元件最高溫度限值。
1.2餘熱載出非能動安全特性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堆芯的熱工設計時考慮了在事故工況下堆芯的冷卻不需要專設的余熱冷卻系統,堆芯的衰變熱可籍助於導熱、對流和輻射等非能動機制傳到反應堆壓力容器外的堆腔表面冷卻器,再通過自然循環,由空氣冷卻器將堆芯余熱散發到大氣(最終熱阱)中。
當發生一迴路冷卻劑流失的失壓事故時,堆芯的余熱已不可能由主傳熱系統排出,只能依靠上述的非能動余熱載出系統將堆芯衰變熱載出,這樣必然使堆芯中心區域的燃料元件溫度升高。為了使堆芯燃料元件的最高溫度限制在1600℃的溫度限值內,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堆芯功率密度和堆芯的直徑將受到限制。
模塊式高溫氣冷堆余熱非能動載出功能的實現基本上排除了發生堆芯熔化事故的可能性,具有非能動的安全特性。
1.3阻止放射性釋放的多重屏障縱深防禦和多重屏障是所有核電廠的基本安全原則。作為模塊式高溫氣冷堆第一道屏障的燃料元件,在所有運行和事故工況下,堆芯燃料元件的最高溫度限制在1600℃內。在此溫度以下,熱解碳層和緻密的碳化硅包覆仍保持完整性,能使氣態和金屬裂變產物幾乎完全被阻留在包覆燃料顆粒內。而且裂變材料被大量分散到許多小的燃料顆粒內,獨立形成屏障,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一迴路的壓力邊界是防止放射性物質釋放的第二道屏障。一迴路的壓力邊界由以下幾個壓力容器所組成: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壓力容器,以及連接這兩個壓力容器的熱氣導管壓力容器。這些壓力容器發生貫穿破裂的可能性可以排除。
由於在任何工況下不會發生燃料元件溫度超過1600℃而使裂變產物大量釋放的事故,而且在正常運行工況下一迴路冷卻劑的放射性水平很低,故在發生失壓事故時,即使一迴路冷卻劑全部釋放到周圍環境中,對周圍環境造成的影響也是很小的。因此,在模塊式高溫氣冷堆的設計中不設置安全殼,而採用「包容體」的設計概念。「包容體」不同於安全殼,無氣密性和承全壓的要求,無需噴淋降壓和可燃氣體控制等功能,系統大為簡化。
高溫氣冷堆的「包容體」功能是由具有一定密封性能的一迴路艙室來實現的。在10kPa壓差下的泄漏率小於10-2/天。在正常運行工況下,由排風系統保持一迴路艙室的負壓,防止一迴路艙室內放射性物質向反應堆建築內擴散,排風經過濾後由煙囪排出;當發生一迴路冷卻劑失壓嚴重事故,一迴路艙室中的壓力超過10kPa時,自動打開事故排風管道的爆破膜,放射性物質不經過濾直接由煙囪排向大氣。由於直接釋放放射性的後果並不嚴重,加之一迴路艙室內壓力經短時間後立即下降到正常壓力,系統又恢復經過濾排出,這樣可以防止事故過程中大量放射性裂變物質直接向環境的釋放,避免了大量放射性釋放的風險性。 模塊式球床型高溫氣冷堆採用了余熱非能動載出的特性,雖大大地增強了安全性,但是其單堆的功率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由於球床型高溫氣冷堆可以提供950℃的高溫氦氣,充分利用其高溫氦氣的潛力獲得更高的發電功率是提高其經濟競爭力的主要發展方向。氦氣透平直接循環方式是高溫氣冷堆高效發電的主要發展方向。
南非ESKOM公司設計的高溫氣冷堆核電廠即採用了氦氣透平直接循環方式[1,2],由一迴路出口的高溫氦氣冷卻劑直接驅動氦氣透平發電,反應堆壓力為7MPa,氦氣出口溫度為900℃,高溫氦氣首先驅動高壓氦氣透平,帶動同軸的壓縮機,再驅動低壓氦氣透平,帶動另一台同軸的壓縮機,最後驅動主氦氣透平,輸出電力。經過整個循環,氦氣的壓力將降到2.9MPa,溫度降為571℃。為了將氦氣加壓到反應堆一迴路的入口壓力,需先經過回熱器和預熱器冷卻到27℃後,再經兩級壓縮機後升壓到7MPa,而後回到加熱器的另一側加熱到558℃,回到堆芯的入口,其流程見圖5所示。該循環方式發電效率可達到47%。
該循環系統的主要優點為:系統簡單,全部電力系統都集成在同軸相連的三個壓力容器內,造價低;避免了堆芯進水事故的可能性;熱力循環效率高。 氦氣透平直接循環方式是高溫氣冷堆高效發電的發展方向。但是,目前這項技術需要研究開發的項目較多,主要有:
①研製高質量、低釋放率的燃料元件(以保證進入透平發電系統的放射性水平很低);
②研製立式氦氣透平技術,包括:磁力懸浮軸承、停機擎動軸承以及在高溫氦氣氛下相接觸金屬表面的處理等相關技術;
③研製高效(98%)的板翅式回熱器技術等。
從技術可行性角度,目前考慮的替代氦氣熱力循環方式還有以下兩種方式:
3.1直接聯合循環方式
循環流程如圖6所示,6.9MPa的900℃高溫氦氣先驅動一個氦氣壓縮機透平,帶動同軸的壓縮機,再驅動主發電氦氣透平,向外輸出電力。出口的氦氣再通過一直流蒸氣發生器,加熱另一側的水,使之產生蒸汽。產生的蒸汽推動蒸汽透平發電機,向外輸出功率。氦氣經直流蒸氣發生器後由壓縮機加壓到7.0MPa,183℃,回到堆芯入口。該系統的氦氣透平和蒸汽透平聯合循環發電效率可達48%。
這個循環系統的主要優點:不需要採用高效回熱器,避開了一個技術難點。但是,由於採用氦氣?蒸汽聯合循環,增加了系統的投資成本,故不能排除堆芯進水事故的可能性。
3.2間接聯合循環
圖7給出的間接聯合循環流程為:反應堆出口的900℃高溫氦氣經過中間熱交換器(加熱二次側的氮氣),冷卻到300℃,再經過氦風機回送到堆芯的入口。二次側的氮氣經中間熱交換器加熱到850℃,實現氣體透平和蒸汽透平的聯合循環。該循環的發電效率為43.7%。
由於採用氮氣作工質,可以採用成熟的氣體透平技術,在現有技術基礎條件下具有更好的可行性。但是投資成本增加,也不能排除堆芯進水事故的可能性。
從上述循環流程的比較可以看出,氦氣熱力循環方式都可以得到很高的發電效率,根據技術的發展水平,可以選擇合適的循環流程。 模塊式高溫氣冷堆由於採用非能動余熱載出方式,其單堆的輸出功率受到限制,最大熱功率只能達到200~260MW。其輸出電功率只能達到100MW規模容量,相比壓水堆核電廠,其容量規模較小。但是,南非ESKOM公司設計的100MW發電容量的高溫氣冷堆的經濟分析結果表明,與大容量的壓水堆核電廠相比較,其發電成本有很好的競爭力,而且可以與當地廉價的煤電成本相比較。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①高的發電效率:其發電效率比壓水堆核電廠高出約25%。
②建造周期短:100MW容量高溫氣冷堆採用模塊化建造方式,建造周期可縮短到兩年,與壓水堆核電廠5~6年的建造周期相比,降低了建造期的利息,可使建造比投資減少20%左右;
③系統簡單:高溫氣冷堆具有的非能動安全特性使系統大為簡單,不必設置壓水堆核電廠中的堆芯應急冷卻系統和安全殼等工程安全設施,節省了建造投資。
④安全性高:具有固有安全特性,在最嚴重事故情況下不會發生堆芯融化等傳統風險。
㈤ 二十世紀的高溫氣冷堆有哪些優點
二十世紀的高溫氣冷堆是一種熱中子堆,它用石墨作慢化劑與堆芯結構材料,用不與任何物質起反應的惰性氣體——氦作為冷卻劑,核燃料採用碳化物包殼,不含金屬,因而堆芯能夠承受高溫,有很好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高溫氣冷堆的先進性,首先表現在安全性好,它是國際上公認的具有固有安全性的下一代新堆型。
㈥ 高溫氣冷堆和超高溫氣冷堆是一個意思嗎
不是。高溫氣冷堆優點很多,但是有一點足以秒殺它,那就是體積。高溫氣冷堆嗎,當然是用氣體來進行冷卻,冷卻劑要麼比熱大,要麼導熱性好。比熱大,可以減少工質用量;導熱性好,可以加快散熱速度。水本身的密度比氣體大得多,而且氣體的比熱容超級的低,因為比熱容極其低,為了達到冷卻效果,只好用巨大體積氣體,導致反應堆體積是一般壓水堆的幾百倍。一般的壓水堆,高壓水不僅用於冷卻,水本身就是極佳的中子慢化劑,氣冷堆還需另用大量石墨。氣冷堆的特點決定了它適合民用,軍用就不好。還有就是氣冷堆體積一大,安全殼就大,超強高壓使外殼體積厚度極大,重量極重。潛艇那麼小一地方,就算是ssbn,撐死一萬六七千噸,根本裝不下。對於潛艇來說,體積小功率密度高是最主要的,所以主要用壓水堆,也有用液態金屬冷卻堆。還有啊,核潛艇的工作條件是非常苛刻的,在高壓環境下的管閥老化和損壞的速度很快,安全性是大問題啊,而管閥線路的加是我國的弱項。
㈦ 高溫氣冷堆的原理是什麼
高溫氣冷反應堆是由普通的石墨氣冷堆發展而來的反應堆。工作原理是:用石墨做為慢化劑,用氣體氦作為冷卻劑(這就是「氣冷」),氦氣的溫度高達800度左右(這就是「高溫」)
具體過程是:當反應堆內的核燃料進行核反應時,放出中子,速度太快的中子經過石墨碰撞便慢下來(因為在此堆里只有慢中子才能與鈾燃料發生有效反應),以維持核反應。核反應時要釋放出大量的熱量,如果不把熱量帶走,就會燒毀反應堆,所以用氣體(氦)流經堆芯,把熱量帶到熱交換器,再由另一路冷卻劑把氦氣冷卻,降溫後的氦氣又回到堆芯繼續冷卻反應堆,形成閉式循環迴路。
這就是高溫氣冷堆的最簡單原理。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是壓水堆,特別是核潛艇上基本都是壓水堆,目前各國核潛艇上絕對沒有高溫氣冷堆,它的體積太大。
補充:
道理上應該是液體的比熱大,輸出功率也應大,實際不然,因為水堆的溫度只有300度,而氣堆達到800度,反而熱效率更高,被利用的更多,使輸出的功率更大。
㈧ 清華搞的那個高溫氣冷堆是不是要黃了
看看這種謠傳小道消息是如何被打臉的:
清華搞的那個高溫氣冷堆是不是要黃了
發表於 2011-1-23 20:39
最近在xx河上看到,「山東石島灣那個原本是打算上高溫氣冷。後來改了AP1000,CAP1400。
石島灣的高溫氣冷一直拖著,清華還在忽悠著上。」
「清華惡劣的是,本身那個小試驗堆就出了問題,無法保證滿功率正常運轉。(開了一陣,就一直停機。)還忽悠建大的。」
引號內的都是西西河裡的文字,具體情況不了解。前幾年聽說是要在山東建示範堆,但是現在一直沒消息,是不是真的黃了?
山東,西西
----------------------
網路
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
模塊式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具有固有安全性,系統簡單,發電效率高,用途廣泛,具有潛在經濟競爭性,在國際上受到廣泛重視,是能夠適應未來能源市場需要的第四代先進核反應堆堆型之一。由清華大學自主設計建造的10MW高溫氣冷實驗堆核電站,已於2003年1月實現滿功率運行發電,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具有模塊式高溫堆特點的實驗電站。
為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商業化示範工程建設,2006年2月,《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將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列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06年6月,國務院成立了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重大專項領導小組;2007年9月,國防科工委組織編制了《高溫氣冷堆核電站重大專項總體實施方案》並通過了專家評審;2008年2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查通過了重大專項實施方案,標志著該重大專項進入啟動實施階段。
2008年4月1日,示範工程"五通一平"工程開工,核島基坑負挖工作已完成,並通過國家核安全局檢查驗收,正在進行核島底板鋼筋綁扎,為工程開工、澆築第一罐混凝土做准備。
---------------
【圖賞】
山東石島灣核電站高溫氣冷堆吊裝雄姿
2016/7/21 8:39:16
所屬頻道:核電關鍵詞:核電核電站高溫氣冷堆
網訊:近期,山東榮成石島灣核電站建設現場,伴隨著三千二百噸巨型履帶吊的起升、平移和就位,我國自主研發的世界首座具有第四代核電特徵的高溫氣冷堆核電站首台金屬堆內構件堆芯殼順利吊裝就位。
該工程採用的吊索具產品均為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設計製造,包括為該工程量身定做的大型十字吊梁(額載400噸),配套吊裝帶、鋼絲繩索具以及高強度鍛造索具連接件產品,先進的吊裝方案和高質量的吊索具產品,為重要構件吊裝成功,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㈨ 高溫氣冷堆將帶來哪些好處
一是適應國家積極發展核電的需求。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固有安全性好,發電效率高:單一模塊反應堆功率規模較小,通過多個模塊組合可以形成不同規模的電站。在廠址選擇及電網要求上有靈活性。在我國核電市場上,大型壓水堆核電站將起主導作用。模塊式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可作為大型壓水堆核電站的補充,以滿足國家積極發展核電的戰略需求。
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具有第四代安全特徵,對於促進中國核能技術進步,實施核電走出去,使中國從核電大國邁入核電強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㈩ 高溫氣冷堆是什麼
高溫氣冷堆是一種熱中子堆,它用石墨作慢化劑與堆芯結構材料,用不與任何物質起反應的惰性氣體——氦作為冷卻劑,核燃料採用碳化物包殼,不含金屬,因而堆芯能夠承受高溫,有很好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
高溫氣冷堆的先進性,首先表現在安全性好,它是國際上公認的具有固有安全性的下一代新堆型。
到此,人們不免要問:什麼是固有安全特性呢?
具體說來,就是當核反應過強、功率過大、堆內溫度升高時,它能自動地降低反應性;當發生冷卻劑流失、傳熱系統和控制系統失效、水進入堆芯等事故時,它能自動停堆;而堆芯的余熱也不會超過容許的限值,還能非能動地載出堆外。
同時,還具有阻止放射性釋放的多重屏障,使放射量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值得說明的是,高溫氣冷堆在任何情況下絕不會發生像美國三里島和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那樣溶毀堆芯、放射性外泄等嚴重事故。
或許是受到人們喜愛的「傻瓜」相機一詞的啟發,有人將高溫氣冷堆稱為「傻瓜堆」,形象地比喻中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安全可靠的。
高溫氣冷堆的先進性,還表現在是惟一能提供高溫工藝熱的多用途核能源。
高溫氣冷堆氦氣的出口溫度可達950℃或更高,是現有各種反應堆中工作溫度最高的堆型。它產生的熱量既能用來發電,又可作為其他工業的能源。
高溫氣冷堆的發電效率還特別高,如果直接用氦汽輪機發電,則產生的電量要比同等功率的一般核電站多50%。
高溫氣冷堆可以使用的核燃料,是其他反應堆所望塵莫及的。它既能「燒」鈾,又能「燒」釷,還能將這兩種燃料混在一起「燒」。
鑒於高溫氣冷堆的優越性,它在國際上很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