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農轉非人員的養老保險怎麼解決
通過你說的情況,你應該是重慶的吧。
你說情況,是可以解決的。
造成農轉非養老保險欠費的原因,是因為你之前去街道或社保局申請了參加農轉非養老保險,但並未按街道或社保局通知去按時足額繳費,造成社會保險信息系統里,你有應繳信息。
上述這種情況,確實會影響你在工作單位正常參加養老保險。
解決辦法:
1.到原申請參加農轉非的街道或社保局去完清農轉非一次性繳費金額;
2.到原申請參加農轉非的街道或社保局,申請放棄原農轉非繳費申請,也就是放棄享受原農轉非養老保險。
但考慮到農轉非人員參加養老保險的政策是相當優惠的,如果你要選擇第二種方式放棄,建議你要慎重考慮。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❷ 2019農轉非養老保險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1.可不可以在農轉非時一次性購買完農轉非養老保險,這要問當地政府;按照國家現行養老保險新政策,同時參加單位上的職工養老保險並不沖突,但是到退休時只能選擇一種保險領取退休金,另一種保險所繳納的費用的個人繳納部分和繳費年數折算到你所選擇的保險賬戶中,社保局會根據你的選擇進行折算的。
2.兩者並不相同,但不沖突,農轉非養老保險是地方政策,單位職工養老保險是國家政策,等到以後退休年齡時兩者必須合並為一領取退休金,所領取的退休金比較多一點,因為折算後保險賬戶裡面個人繳納部分比較多一點,政府繳納或者單位繳納的那部分個人是得不到的,是由國家統籌去了。
建議你到當地社保局了解明白,我是根據社保新政策作出回答的。
❸ 關於農村新型養老保險和農轉非養老保險制度
1984年,中國各地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1997年,中國政府制定了《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開始在全國建立統一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基本養老保險覆蓋城鎮各類企業的職工;城鎮所有企業及其職工必須履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義務。目前,企業的繳費比例為工資總額的20%左右,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工資的8%。企業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一部分用於建立統籌基金,一部分劃入個人賬戶;個人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計入個人賬戶。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礎養老金由社會統籌基金支付,月基礎養老金為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的20%,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為個人賬戶基金積累額的1/120。個人賬戶養老金可以繼承。對於新制度實施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的職工,還要加發過渡性養老金。
經過幾年的推進,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職工已由1997年末的8671萬人增加到2001年末的10802萬人;領取基本養老金人數由2533萬人增加到3381萬人,平均月基本養老金也由430元增加到556 元。為確保基本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近年來中國政府努力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統籌層次,逐步實行省級統籌,不斷加大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財政投入。1998年至2001年,僅中央財政對基本養老保險補貼支出就達861億元。目前,基本實現了基本養老金由社會服務機構(如銀行、郵局)發放,2001年基本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達到98%。此外,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和退休人員仍實行原有的養老保障制度。
1991年,中國部分農村地區開始進行養老保險制度試點。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以「個人交費為主、集體補助為輔、政府給予政策扶持」為基本原則,實行基金積累的個人賬戶模式。
從2009年起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
計算養老保險的計提基數:
若本人工資低於當地職工上年平均工資60%的,按當地職工上年平均工資的60%確定繳費基數;若本人工資高於當地職工上年平均工資300%的,按當地職工上年平均工資的300%確定繳費基數;若本人工資水平在當地職工上年平均工資60%-300%之間的,按本人實際工資收入確定養老保險繳費基數
❹ 農轉非養老保險和個人養老保險沖突嗎
1.可不可以在農轉非時一次性購買完農轉非養老保險,這要問當地政府;按照國家現行養老保險新政策,同時參加單位上的職工養老保險並不沖突,但是到退休時只能選擇一種保險領取退休金,另一種保險所繳納的費用的個人繳納部分和繳費年數折算到你所選擇的保險賬戶中,社保局會根據你的選擇進行折算的。
2.兩者並不相同,但不沖突,農轉非養老保險是地方政策,單位職工養老保險是國家政策,等到以後退休年齡時兩者必須合並為一領取退休金,所領取的退休金比較多一點,因為折算後保險賬戶裡面個人繳納部分比較多一點,政府繳納或者單位繳納的那部分個人是得不到的,是由國家統籌去了。
建議你到當地社保局了解明白,我是根據社保新政策作出回答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❺ 農轉非戶口養老保險
農轉非被征地的,都要參加社保的,所以可以辦理的。
一、農村新型養老保險政策如下:
參保人群: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可以在戶籍地自願參加新農保。
參保手續及流程:1、參保辦理以村(社區、居委)為單位,參保單位辦理登記手續,首次參保時應填寫《參加養老保障(險)單位登記表》。2、符合參保條件的人員隨帶戶口簿、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一寸免冠照片一張,到村(含居委、社區,下同)勞動保障管理服務站提出參保申請,由村負責初審參保資格並填寫《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公示單》公示一周,無異議的人員填寫《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基本情況登記表》(以下簡稱」《登記表》");參保人員若為現已軍人或退伍軍人,提供人武部出具的從軍證明,填寫《農民基本養老保險服役士兵政府補助申請表》,報鎮(街道)勞動保障管理服務所。
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有戶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
新農保制度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距領取年齡不足15年的,應按年繳費,也允許補繳,累計繳費不超過15年;距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於15年。
新農保試點地區,凡已參加了老農保,年滿60周歲且已領取老農保養老金的參保人,可直接享受新農保基礎養老金;對已參加老農保、未滿60周歲且沒有領取養老金的參保人,應將老農保個人賬戶資金並入新農保個人賬戶,按新農保的繳費標准繼續繳費,待符合規定條件時享受相應待遇。
新農保繳費標准
參加新農保的農村居民應當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標准目前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個檔次,地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國家依據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等情況適時調整繳費檔次。
二、農轉非養老保險政策如下:
1、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以上的原征地農轉非人員(以下簡稱老齡人員),本人自願的,可按每人15000元的農轉非養老保險標准一次性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不滿75周歲的,在15000元的基礎上,再按其不足75周歲的年限,每相差1年(不足1年的,按1年計算)增加1300元的標准,一次性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2、老齡人員一次性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完清後,按現行的城鎮企業退休人員最低基本養老金標准按月發給養老待遇。年滿70周歲以上的,同時按規定享受高齡增發養老金待遇。
不少人群由於土地的被徵用,成為農轉非人員。而農轉非養老保險的出台為他們解決了後顧之憂,切實做好了養老保障。讓他們鬆了一口氣。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農轉非老齡人員在領取養老待遇期間死亡的,按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規定支付死亡待遇。扣除已支付養老待遇和死亡待遇後的農轉非養老保險余額一次性退還給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繼承人。
3、男年滿50周歲不滿60周歲、女年滿40周歲不滿55周歲的原征地農轉非人員(以下簡稱「4050」人員),本人自願的,可按以下規定辦理:
(一)「4050」人員每人按41000元的標准一次性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二)「4050」人員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未繼續繳納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的,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從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次月起,按我市城鎮企業退休人員最低基本養老金標准按月發給養老待遇。年滿70周歲後,同時按規定享受高齡增發養老金待遇。
農轉非養老保險政策的出台,對農轉非人員來說,真可謂雪中送炭。讓他們最大限度的感受到政策的優越性。為他們解決了今後的生活保障問題。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❻ 農轉非養老保險怎麼續交
1、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以上的原征地農轉非人員(以下簡稱老齡人員),本人自願的,可按每人15000元的農轉非養老保險標准一次性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不滿75周歲的,在15000元的基礎上,再按其不足75周歲的年限,每相差1年(不足1年的,按1年計算)增加1300元的標准,一次性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2、老齡人員一次性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完清後,按現行的城鎮企業退休人員最低基本養老金標准按月發給養老待遇。年滿70周歲以上的,同時按規定享受高齡增發養老金待遇。
不少人群由於土地的被徵用,成為農轉非人員。而農轉非養老保險的出台為他們解決了後顧之憂,切實做好了養老保障。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農轉非老齡人員在領取養老待遇期間死亡的,按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規定支付死亡待遇。扣除已支付養老待遇和死亡待遇後的農轉非養老保險余額一次性退還給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繼承人。
3、男年滿50周歲不滿60周歲、女年滿40周歲不滿55周歲的原征地農轉非人員(以下簡稱「4050」人員),本人自願的,可按以下規定辦理:
(一)「4050」人員每人按41000元的標准一次性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二)「4050」人員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未繼續繳納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的,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從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次月起,按我市城鎮企業退休人員最低基本養老金標准按月發給養老待遇。年滿70周歲後,同時按規定享受高齡增發養老金待遇。
農轉非養老保險政策的出台,對農轉非人員來說,真可謂雪中送炭。最大限度的感受到政策的優越性。解決了今後的生活保障問題。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❼ 關於農轉非養老保險和單位職工養老保險
1.可不可以在農轉非時一次性購買完農轉非養老保險,這要問當地政府;按照國家現行養老保險新政策,同時參加單位上的職工養老保險並不沖突,但是到退休時只能選擇一種保險領取退休金,另一種保險所繳納的費用的個人繳納部分和繳費年數折算到你所選擇的保險賬戶中,社保局會根據你的選擇進行折算的。
2.兩者並不相同,但不沖突,農轉非養老保險是地方政策,單位職工養老保險是國家政策,等到以後退休年齡時兩者必須合並為一領取退休金,所領取的退休金比較多一點,因為折算後保險賬戶裡面個人繳納部分比較多一點,政府繳納或者單位繳納的那部分個人是得不到的,是由國家統籌去了。
建議你到當地社保局了解明白,我是根據社保新政策作出回答的。
❽ 農轉非養老保險和社保的關系
農轉非養老保險和社保的關系如下
1、被征地農轉非人員,需參加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將在原有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以征地安置時間為節點)基礎上一次性補足5年。
2、在辦理征地人員養老保險後,可以以個人身份或者工作單位接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加的征地人員保險以及接續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二者可以合並計算。
(8)農轉非養老保險擴展閱讀
農轉非養老保險辦理流程如下:
一、農轉非養老保險受理條件:
1982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間,市行政轄區內農村居民因土地被政府依法徵收(用)進行了城鎮居民身份登記,且在2007年12月31日前年滿16周歲及其以上人員。
二、農轉非養老保險申請材料:
1、身份證復印件,雙面4份
2、1寸登記照4張
3、戶口本2套
4、委託書1張
5、審批表2張
三、農轉非養老保險辦理程序:
1、帶上上述材料,填寫申報表和委託書,到街道公共事務中心窗口申請參保。
2、社區公共事務中心受理後,進行條件初審,並將初審結果張榜公示。
3、將資料交到由南岸區社保局和派出所,進行集中審核認定。
4、符合條件的消費者可以到指定銀行繳納應由個人承擔的費用。
5、繳費後,當地社會保險局將發給《重慶市按月領取養老待遇資格證》或《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接續卡》。
各地普遍提出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戶口的性質區別,客觀上順應了城市化、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拆除了城鄉身份的壁壘,使得行政區域內的人口統一為居民,促進了身份的平等。
其實,戶口本上不再出現「農業」與「非農」的字眼,只是技術層面上的問題,並不是什麼難題事,真正的難題還是在於如何廓清長期以來捆綁在戶籍上的不同利益。
❾ 農轉非關於養老保險年限問題
1、被征地農轉非人員基本養老保險規定的一次性繳費,不是對以前養老保險的補繳。2、被征地農轉非人員在征地前已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不足征地農轉非基本養老保險規定一次性應繳費年限的,要先補足到規定年限。比如說,如果按渝府發[2008]26號文件規定,你參加征地農轉非基本養老保險一次性應繳納5年的基本養老保險費,但你從2007年起已參加了1年的城保,那麼在辦理征地農轉非基本養老保險時,你需要一次繳納4年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給你補足到了5年。首次參保時間仍然以你以前參加城保的開始時間為准,只是繳費年限有5年。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❿ 農轉非怎麼買社養老保險
農轉非後,可在戶口所在地的城鎮,以個人自由職業身份,去社保辦理職工養老保險交費的手續,也也辦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