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漏報和瞞報的區別
您好!漏報不是故意的,瞞報是故意的,是明知道應該報而故意不報的。謝謝閱讀!
『貳』 報關時漏報了怎麼辦,急等
報關時候漏報了?漏報了什麼?需要具體說清楚的,沒有說清楚是無法幫到你的。
『叄』 增值稅漏報了怎麼辦
可以申請補報。
填寫納稅申報表,到徵收機關補申報,並按規定繳交罰款和滯納金。
隔月的發票不能作廢只能開具紅字發票,按正常流程操作是撤銷九月份申報重新補報一份正確的申報表,撤銷報九月份估計會產生罰款和滯納金。建議跟管理員商量一下是否可以補報到這個月,這樣就免罰款與滯納金。最好打一份報告給管理員說明情況。
(3)漏報擴展閱讀:
(一)納稅人未按規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二條的有關規定處罰。
(二)納稅人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按偷稅處理,並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的有關規定處罰。
(三)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條的有關規定處罰。
『肆』 個人所得稅全部漏報怎麼辦
有以下三個辦法:
1、個人所得稅全部漏報的需攜帶資料前去地稅局補申報。
2、需攜帶的資料有:稅務登記證副本、經辦人身份證明、蓋有公章的個人所得稅申報表。
3、漏申報個人所得稅需要繳納滯納金。稅人未按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表示,個人所得稅征稅模式將改革:提高起征點並且增加專項扣除。
『伍』 什麼是漏報,瞞報,虛報,假報
對於安全事故報告的其他的情形,在《〈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罰款處罰暫行規定》中第五條也有所規定:「《條例》所稱的遲報、漏報、謊報和瞞報,依照下列情形認定:(一)報告事故的時間超過規定時限的,屬於遲報;(二)因過失對應當上報的事故或者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類別、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等內容遺漏未報的,屬於漏報;(三)故意不如實報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初步原因、性質、傷亡人數和涉險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等有關內容的,屬於謊報;(四)隱瞞已經發生的事故,超過規定時限未向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經查證屬實的,屬於瞞報。」所以在事故發生後,事故單位應當及時報告事故情況,以便有關機關及時採取有效的方法減少損失,建立健全相關的安全措施預防事故單位以後的安全事故的發生。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罰款處罰暫行規定》
第五條《條例》所稱的遲報、漏報、謊報和瞞報,依照下列情形認定:(一)報告事故的時間超過規定時限的,屬於遲報;……
(四)隱瞞已經發生的事故,超過規定時限未向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經查證屬實的,屬於瞞報。
生產經營單位在發生安全事故後應當及時向負有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事故信息,不隱瞞,不虛報。以便負有安全監督管理職能的部門掌握事故發生的全面信息,立即展開救援工作,組織救援。
『陸』 漏報是什麼意思
漏報就是沒有按照規定時間上報。比如說院感感染病例,要求發現以後24小時上報院感科,如果沒有及時上報,那就視為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