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殲-20的出現意味著什麼
殲20研製成功意味著我國戰機技術水平確實達到世界一流,但同時也要看到規模和發動機瓶頸上還存在的問題,我軍與美軍差距在大幅縮小,但還是有些差距,仍需繼續前行,仍要有危機意識。
但運20目前還一直使用俄制發動機,最近,又需要從俄羅斯購買224台D-30KP2發動機,其中170台用於製造運20,起碼可以滿足製造40架運20,但這依然不能滿足中國空軍對於戰略投送能力的需求。國產渦扇發動機什麼時候能夠成熟使用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作為一個綜合力量非常全面的大國,中國在穩步前進。只要努力了,成績就不會拖延前來回報我們。空中預警、空中加油,這些曾經令我們羨慕的關鍵性技術如今都已被中國空軍使用。中國空軍並非把未來的寶押在某一個殺手鐧上,我們在努力做的是系統性追趕。
② 殲-20性能介紹
中國殲-20原型機的出現,註定是要讓世界嚇一跳的。殲-20擁有傾斜雙尾翼,而這也是五角大樓自己的隱形戰斗機F-22「猛禽」的顯著特徵。雖然美俄都號稱擁有第五代戰機,但美國的F-22的的造價每架高達2億多美元,並且它的原型機是上世紀70年代論證的,很多技術都已經老化。俄羅斯雖然在幾十年前研製出過五代機的原型機,也同樣面臨技術老化和資金缺乏問題。現在,中國獨立製造出五代機,意味著中國將大踏步地進入世界航空的第一梯隊。殲20究竟具備什麼樣的革命性能?它的橫空出世經歷了怎樣的研發歷程?我們來連線中國之聲軍事觀察員梁永春。主持人:首先想請您介紹一下殲-20的性能,這究竟是一件什麼樣的空軍武器,為什麼會引起國際社會的巨大反響呢?梁永春:現在在網上被稱為殲-20的這款飛機是我軍下一代主戰飛機的實驗型號,從外形上看,它和美國的F-22隱形戰機,包括俄羅斯前不久推出的特-50都有點相似,說明它從設計上具有一定隱身能力,它的雷達反射能力比較小,一般的雷達不容易發現它.而且它安裝了兩台國產大功率的發動機,那麼它的動力性能要比空軍現役的殲-10飛機強很多,但是它能不能具備西方稱的第四代戰機俄羅斯稱第五代戰斗機所應該有的超音速巡航能力,現在還沒有經過驗證,因為昨天的首次試飛只持續了18分鍾左右,也沒有安排什麼高難度的科目。這一款飛機的設計目標是要達到美軍F-22戰斗機,也就是西方統稱的第四代戰斗機的水平。中國是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拿出這個水平戰斗機的國家,所以這當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當然要真正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特別是在高性能發動機和特種航空材料方面,中國和美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這些方面如果突破不了的話,我們還談不上真正擁有第四代戰斗機。 梁永春:對,但是我在這里首先想借用中國領導人接受美國記者采訪時說過的一句話,千萬不要低估了中國人的智慧和保衛祖國的決心。其實從新中國成立60多年,包括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們已經有了相當雄厚的實力積累。中國的科技人員的數量現在居世界第一位,GDP總量居世界第二位,我們的領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位,綜合科學實力居世界第四位,像這樣一個國家在軍事科技方面取得一些新的突破,我想沒有什麼可值得大驚小怪的。我們有如此廣闊的領土和領空需要保衛,當然應該掌握比較先進的戰斗機,其實大家現在從網上看到的這款戰斗機,從立項、研發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很多年,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剛才你提到的殲-10飛機其實也是這樣,只不過中國社會的開放程度這些年以來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就拿它跟殲-10做對比的話,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當時殲-10飛機進行了首次的試飛,那會是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的,新聞媒體都不知道。而十多年後的今天這款殲-20首次試飛的時候,幾乎被現場觀眾通過手機、互聯網來了個現場直播,這個現象其實是很值得有關部門去反思的。我們要再做一個對比的話,在最提倡新聞自由的美國,它的F-117,包括F-22這些超級戰斗機,當初首次試飛的時候都是在嚴格保密狀態下進行的,為什麼我們中國的戰斗機看起來無密可保呢?我們現在可以隨便上網在網路上搜一下,網路詞條上對殲-20已經有了非常詳細的介紹。所以我認為殲-20首次試飛被曝光這件事這一幕是不應該發生的,這種戰斗機還遠沒有達到成熟的狀態就被公之於眾受到熱炒,實際上對中國沒有任何好處,它只是為敵對勢力製造中國威脅論補充了炮彈而已。
③ 殲-20性能參數
殲20是成都飛機製造廠研製的中國第五代隱身重型殲擊機,採用兩台國產渦扇10B發動機、DSI兩側進氣道、全動垂尾,鴨式布局。
④ 中國殲-20戰斗機
你的說法並不準確,其實最早在97年外媒就准確報道了當時進行中的J10研製項目。考慮到我們對內保密對外公開的傳統,中國百姓不知道的事情其實老外知道的很清楚,基本都是完全同步的,03年開始外媒大量報道J10,和J10進入部隊做最後測試的時間基本吻合。最終服役開始批量生產那已經是06年的事情了,到現在最多也就是生產了200多架J10而已。因此我們的習慣並不是保密,而是讓某些人誤以為我們已經秘密使用了很久,其實是全新的東西剛剛使用而已。
J20目前還是空殼子,公開時間沒有任何保密,而且是官方授意下的公開。沒有核心技術的空殼子怎麼裝備部隊?J20服役至少得2020年後。遼寧號的進程也是一樣,現在依然還是測試中,很多問題依然還在解決中,人員的經驗積累更是剛剛破0而已。這種情況下就建造第一艘國產航母,無異於閉門造車。更何況瓦良格號本來就是個破爛。我們也就是用來研究而已。
從來不糊突然冒出新東西,只能說那是因為你獲取信息的渠道問題。比如WZ10曝光都10年以上了,中國網路上熱議也至少2,3年了,和WZ10現在剛剛批量生產服役的時間完全吻合。
⑤ 殲二十和三十一的主要區別!
1、研發企業不同:
殲-20是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研發的,殲-31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
2、氣動布局不同:
殲20是首款採用鴨式氣動布局的隱身戰斗機,採用DSI鼓包進氣道。殲-20採用單座、雙發、全動差動雙垂尾、DSI進氣道(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上反鴨翼帶尖拱邊條的鴨式氣動布局。
鴨式氣動布局使飛機擁有較優秀的超音速控制率,良好的大仰角升力特性,較大的瞬時攻角與滾轉率。但鴨式布局最大的缺點為最大攻角與持續攻角的矛盾性,並且鴨翼偏轉時產生強度較大的鏡面反射回波,對飛機頭向RCS(雷達散射截面)影響甚至比常規布局飛機大。
殲-31採用正常布局,機身兩側布置DSI進氣道,中等後掠角、後緣前掠的小展弦比機翼,兩台發動機中間裝有中型尾椎,兩個蝶形垂尾向外傾斜。從側前方看,310驗證機與F-22戰斗機較為相似。
但從俯視圖看,310的機身明顯短粗,更類似執行攻擊任務的F-35戰斗機,只是採用雙發布局;從側面看,310的機身厚度單薄很多,因此機身容積遠低於F-35,考慮到該機採用雙發布局,因此機內電子設備艙、彈艙和燃油艙的體積會更小。
3、動力系統不同:
殲-20採用的是國產發動機,並且基本滿足殲20的格鬥需求。而渦扇-15正在研製中,等2019年渦扇-15服役後,將明顯提升殲-20戰斗機的性能。
殲-31戰斗機採用的是兩台RD-93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其也是FC-1「梟龍」戰斗機的標准動力。RD-93是在前蘇聯MIG-29戰斗機使用的RD-33渦輪風扇發動機基礎上,將附件機匣從頂部更換到底部,以方便單發飛機維護的改型,其也適合於從底部進行維護的雙發戰斗機。
4、目的不同:
殲-20是用於接替殲-10、殲-11等機型的中國第五代戰斗機,採用了單座雙發、全動雙垂尾、DSI鼓包進氣道、上反鴨翼帶尖拱邊條的鴨式氣動布局。頭部、機身呈菱形,垂直尾翼向外傾斜,起落架艙門為鋸齒邊設計,機身以高亮銀灰色塗裝。
殲-31是針對國際市場需求研發的隱身多用途戰斗機,綜合作戰效能優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該機採用單座、雙發、外傾雙垂尾、全動平尾的常規氣動布局,兩側布置大S彎進氣道,設有內置彈艙。
(5)殲二十擴展閱讀:
殲-20總體評價:
殲-20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五代戰斗機,它的研製實現了既定的四大目標——打造跨代新機、引領技術發展、創新研發體系、建設卓越團隊。打造跨代新機,是按照性能、技術和進度要求,研製開發中國自己的新一代隱身戰斗機。
殲-20在態勢感知、信息對抗、協同作戰等多方面取得了突破,這是中國航空工業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必由之路。創新研發體系,是指建設最先進的飛機研製條件和研製流程。
通過一大批大國重器的研製,中國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化研發體系。建設卓越團隊,是指通過型號研製,錘煉一支優秀的研製隊伍,這些擁有報國情懷、創新精神的優秀青年是航空事業未來發展的生力軍。未來,中國將在戰斗機的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征程上不斷前行
殲-31總體評價:
殲-31戰斗機從總體上來講,在氣動、隱身設計等方面,具備了五代戰機的所有特徵,在空戰方面對任何第四代戰斗機,無論是F-15SU-27還是所謂的四代半戰斗機台風陣風都具有絕對優勢,但是其面對第五代戰斗機的效果則難以確定。
殲-31的重量與美國的F-35戰機差不多,二者的隱形能力也不相上下,綜合作戰能力比較接近,殲-31的機翼和起落架等方面改進之後,完全可以成為中國未來具有隱形性能的航母艦載戰斗機,屆時殲-31將成為世界上第二款中型隱形航母艦載機,中國軍隊整體的戰鬥力也將大大提升。
網路-殲-20
網路-殲-31
⑥ 殲二十有多厲害
殲二十即殲-20。
]殲-20,代號「威龍」,北約代號「烈焰獠牙」(FIRE FANG),是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研製的最新一代(歐美舊標准為第四代,新標准以及俄羅斯標准為第五代)雙發重型隱形戰斗機,用於接替殲10、殲11等第三代空中優勢/多用途殲擊機的未來重型殲擊機型號。該機將擔負我軍未來對空、對海的主權維護任務。殲-20採用了單座、雙發、全動雙垂尾、DSI鼓包式進氣道、上反鴨翼帶尖拱邊條的鴨式氣動布局。機頭、機身呈菱形,垂直尾翼向外傾斜,起落架艙門為鋸齒邊設計,機身以墨綠色塗裝,遠觀近似於黑色。側彈艙採用創新結構,可將導彈發射掛架預先封閉於外側,同時配備國內最先進的新型格鬥導彈。
預計殲-20將在2017~2019年間投入使用,2020年後逐步形成戰鬥力。首架原型機於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實現首飛。
隱身設計
殲-20將在未來的信息化作戰中發揮巨大作用
對於外軍研製隱形戰機的經驗,隱形能力和氣動外形往往不能兼備,而普遍認為「鴨式」布局會影響戰機的隱身效果,所以外軍已裝備或在研的隱身戰機都無「鴨式」布局先例。這種理論是否會在「J-20」上得到印證,還不得而知,但用常規眼光來看,「J-20」戰機空中機動時前端鴨翼的偏轉,以及機尾固定的腹鰭,都會在飛機前方和側面形成較大的雷達反射面。或許這也是「J-31」保持常規氣動布局的原因。
不過可以期待「J-20」研製廠商掌握更高的材料科技,來彌補「鴨式」布局對隱身效果的影響。有消息稱已經採用的局部等離子體隱身技術、反無源探測塗料,可以使中國四代重殲隱身性達到和超越F22隱身方面。
但是也有部分軍事專家曾有觀點認為殲-20作為重型空優戰機,「鴨式」布局在平飛時鴨翼可能不會偏轉,故而不影響其隱身能力。但當空中機動時,戰機互相間的距離都以達到雙方雷達可准確捕捉到對方,而這時戰機的隱身能力已沒有戰機的機動性來得重要,故此時鴨翼對隱身能力的影響即可忽略不計。單詞觀點也有待考證。
座艙系統
屏幕化
在2010珠海航展上,中航工業展出了國產第四代座艙模擬器,這也是殲-20首次的官方曝光,座艙內部裝有兩個連在一起的多功能大屏幕顯示器,這種布局國外是從F-35才開始應用,而中國新一代座艙與之類似,從中可以看出中國航電技術突飛猛進的進步。從圖中判斷,單個屏幕大小應該在12寸左右,兩個顯示器之間無連接框,可以用來合並顯示較大的圖像。
觸摸化
多功能顯示器周圍的按鈕基本消失不見,而傳統的多功能顯示器必須依靠外圍的按鈕操作,由此可知,這個顯示器系統應該使用了和F-35一樣的觸摸感應技術。不過這兩個屏幕的大小比起F-35的顯示器還略小,且兩側和下方還帶有顯示飛行參數等的小型輔助顯示器,這一方面說明對於新技術的自信還略有不足,不像F-35那樣大膽。另外此方案還保留了平視顯示器,也不如F-35這樣大膽的躍進。F-35已經將所有信息集中在兩個大型顯示器上呈現,連平視顯示器也一並省略。不過中國新一代座艙環境已經優於大部分戰斗機,如歐洲戰斗機EF-2000的座艙還使用三台分離的多功能顯示器,也沒有採用觸摸屏等技術。當代最先進的F-22戰斗機,因航電系統設計較早,所以也採用了多功能顯示器加按鈕的設計,不過在未來的改進中應該也會採用觸摸感應設計。
操縱系統
光操縱系統簡介
有未經證實的消息來源稱該機型並未採用J-10所使用的電傳操縱,而是採用了更為先進的光傳操縱系統。
光傳操縱系統是以光代替電作為傳輸載體,以光導纖維作為物理傳輸媒質,在計算機之間或計算機與遠距離終端(如舵機等)之間傳遞指令和反饋信息的飛行控制系統。光傳操縱系統是在電傳操縱系統上發展起來的,也是後者的發展趨勢。電傳操縱系統的致命弱點是易受雷電和電磁干擾及核輻射的影響。現代飛機性能不斷提高,電子設備日趨復雜,這必然導致電纜用量的增加以及線路布局的復雜化,從而加大了線路之間的干擾,使電傳操縱系統不能正常工作。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辦法就是採用光傳操縱系統。
採用光纖作為傳輸介質,以光信號的形式傳輸,使得光傳操縱系統具有很多優點。首先,它具有抗電磁干擾、抗電磁脈沖輻射和防雷電等特點,且光纖本身不輻射能量,這就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其次,光纜可減輕控制系統的重量、縮小體積,從而大大改進飛機的穩定性和可操縱性。再次,光纖的故障隔離性好,當一個通道發生故障時不會影響其他通道。光傳操縱系統的研究始於上個世紀70年代。1975年,美國空軍試驗中心在A-7D飛機上利用光纖作為傳輸線。1979年,洛克希德公司在一架噴氣滑翔機上試驗了光傳操縱系統,取得成功。前期光傳操縱系統的研究重點是開發各類光感測器、光處理器等。
光操縱系統優勢
1、在強電磁干擾下飛行。電磁干擾通常可分為外部干擾(來自飛機外部的不期望的各種導航、通訊設施和所有人為或天然的電磁干擾源)和內部干擾(由機身內部的通訊、導航、感測器變送系統和能源系統等引起的輻射或傳導雜訊)。由於現代數字電子技術、多電(more electric)飛機作動系統和現代空戰中電子干擾戰術的應用,以及全球范圍內高強輻射源的劇增,使得飛機安全飛行環境的電磁干擾和核輻射的問題更為突出。同時越來越多地採用復合材料將導致系統中的電子元器件失去傳統飛機金屬蒙皮的屏蔽保護,即使是具有良好屏蔽的復合材料蒙皮,其對外部環境的干擾亦僅可提供不超過70dB的衰減。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採用纖維光學系統,由於依賴於光進行工作,因此具有固有的抗電磁干擾能力,可使對飛機的電磁干擾衰減若干個數量級。此外,由於光纖內傳播的光能幾乎不向外輻射,因此不會造成同一光纜中各光纖之間的串擾及故障擴散。
2、減輕機載設備重量。飛機的重量與飛機的機動性和整體性能緊密相關,進一步減輕機載設備的重量是十分有益的。以光纖一對一地替換FBW系統中的電導線,所需光纖的總重僅為原電導線總重的1/20,在運輸機(如MD-12)上,僅此一項即可減重500kg左右,如果再將除操縱系統之外的其它系統的信號傳輸線(電纜)以光纜代替,並考慮到由於光纖的使用大大減少了FBW系統所必需的屏蔽設施,飛機的整體重量還可大大減輕。即使在戰斗機上,藉助光纖的多路傳輸(如頻分復用、波分復用或光載波復用/解復用)技術,在1根光纖中可傳輸多路不同的信號,因此可以大大減少所需光纖的總量,例如F/A-18的每一個作動筒平均
有15路分立的信號線,改用FBL技術後只需1根光纖即可實現15路電導線所完成的信號傳輸功能。
3、數據傳輸速率高和傳輸容量大。對於大多數飛控系統來說,1Mbps的導線式應答匯流排傳輸速率是足夠的,但先進的UMS和VMS系統對於傳輸速率的要求高達5~20Mbps,只有滿足美國標SAE AS-1773A的光纖數據匯流排才可勝任。由於光傳輸的高速率,可以採用分時的方法在一根光纖中傳遞多路信號,同時也為應用頻分和波分等復用技術提高數據傳輸容量提供了很大的潛力。如字長為20位時,一路光纖傳輸10000路信號的頻寬可達100Hz.。
4、改善系統的動態特性。隨著飛機電子系統的日益集成化和復雜化,電傳操縱系統已不能滿足進一步改善系統性能的要求,而光傳系統高速率、大容量的特點為提高系統頻寬提供了相當的潛力,同時,FBL系統的減重亦可改善軍用機的機動性。此外,光纖與神經網路技術的結合為有效地實施最優控制設計提供了可能。5. 提高飛機的總體性能及燃油經濟性。無論是商用飛機還是軍用飛機,其總體性能的改善與飛機整體的減重總是緊密相關的,FBL系統重量輕這一特點將可直接增加飛機的有效荷載和續航能力,或減少燃油消耗。
5、降低驗證費用,改善成本-效益指標。驗證航空電子設備和飛行控制系統的復雜程度及所需費用急劇增加,用於MD-11(裝備有傳統的FBW操縱系統)上的EME整機驗證費用約達1200萬美元。由於光纖固有的抗電磁干擾特性,對於光纖介面和光纜傳輸系統則僅需要進行部件級的EME驗證實驗,而無需再進行昂貴的整機EME驗證。此外,由於光纖匯流排頻寬高,因此可以在飛行控制系統驗證中提供更迅速的方法辨識飛機的飛行動力學和穩定性參數,大大減少飛機控制律的研製開發周期,進而減少驗證費用。研究表明,FBL與FBW的結合使飛機的可靠性、可維護性和易損性均得到10%~14%不同程度的改善,而FBL與神經網路技術的結合可實現控制系統故障的實時辨識,有效地減少維護費用。
5武器系統
彈倉設計
殲-20在機腹部位有一個主彈倉,機身兩側的起落架前方各有一個側彈倉。
殲-20的側彈艙門為一片式結構,這個彈艙艙門向上開啟,彈艙內滑軌的前端向外探出,使導彈頭部伸出艙外,再直接點火發射。
值得注意的是,殲-20的側彈倉門,為一片式結構和起落架倉門是銜接的,共用一條鋸齒縫,兩個倉之間相互被隔斷,但是表面蓋板卻是相鄰的。這樣的設計減少了一條散射縫,對隱身有利。殲-20在彈出導彈發射架後,彈倉艙門依然可以關閉。這樣的設計有利於減小阻力和飛機的雷達反射面積,是一種非常好的隱身設計。西方的隱形戰機在空中發射導彈時,必須打開導彈艙門,然後導彈發射掛架伸到艙外實施發射。這個過程雖然短暫,但是卻是最致命的,因為正是在這個時刻,暴露的艙門和艙內結構使得隱形戰機不再隱身,雷達反射截面突然增大,從而使得敵方的防空雷達有機可乘。科索沃戰爭時,美國一架F-117戰機,就是在發射導彈時暴露了自己,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架被擊落的隱身飛機。
殲-20主彈倉
這個結構非常簡單,只需要一個旋轉機構和一個液壓作動筒,就完成了全部發射動作,如圖所示,新型格鬥導彈被安裝在一個旋轉機構的掛架上,當導彈發射時,側彈艙艙門打開,導彈掛架被旋轉機構轉出艙外,然後側彈艙艙門關閉,導彈在掛架上發射。應該說,殲-20的格鬥導彈發射方式設計的更聰明,避免了很多氣動和強度上的麻煩。一般來說,格鬥彈鎖定時機往往只有2至3秒的時間,從按電鈕-電機啟動-艙門全開-導彈發射這4個步驟下來耗時至少得3秒,確實會貽誤戰機。殲-20的格鬥導彈可以事先放在艙外,這就是巨大的發射時機優勢,可以比F-22更早發射。如果格鬥戰全過程打開側彈艙對氣動效果影響較大,飛機的顫動和亂流導致的阻力增大會降低機動性能。
武器配置
據推測,殲-20的可選裝備如下:
遠程空對空導彈:霹靂-21
中程空對空導彈:霹靂-12D
近程空對空導彈:霹靂-10
近程空對空格鬥導彈:霹靂-8
精確制導滑翔炸彈:雷石-6
機炮:一門23毫米雙管航空機炮
2013年,殲-20帶彈試飛,根據試飛照片顯示,殲-20的側彈倉則各攜帶1枚導彈,而主彈艙只能攜帶4枚導彈,少於美國F-22的載彈量,但鑒於其尚處研發階段,彈倉布局、掛彈種類可能還會存在一些變化,加上殲-20裝有外掛點,可在犧牲隱身能力的情況下加大帶彈量,殲-20未來服役後的實際載彈能力尚不得而知。
據悉,由於渦扇-15發動機研製進度嚴重落後,目前這種發動機還沒有進行高空台試飛,已基本不可能裝備首批量產型殲-20戰機。據悉,根據殲-20戰斗機「螺旋提升」發展計劃,首批殲-20量產型戰斗機將在2015年左右交付解放軍空軍滄州試訓中心,2017年左右交付解放軍空軍一線部隊,2019年左右實現IOC能力。這個批次的殲20戰機將准備俄制99M2發動機或117S發動機,到2020年左右,隨著渦扇15發動機的成熟,殲20戰斗機將發展出第二個批產型號——裝備國產發動機的殲20A。
⑦ 殲十與殲二十的區別是
按照中俄的劃分方法,殲十屬於三代機(在歐美屬於四代),殲二十屬於四代機,應具備4S功能,即超音速、超機動、超隱身、超視距。目前中國的殲二十在發動機和雷達技術方面有待提高和完善,相信通過不斷的試驗改進,大概在三四年後會達到相關的技術標准,期待中國的「黑絲帶」早日列裝部隊,期待中國戰機早日翱翔藍天。哪個更強,當然是殲二十了!:。
⑧ 殲二十的載彈量
殲-20還是試飛中,全機空重17噸,最大起飛重量37噸,武器最大裝載(最大載彈量)能力11噸,詳細性能參數請參考後面的數據。
殲-20(英文:J-20,北約代號火牙(Fire Fang))是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研製的一款第五代(我國國內仍採用歐美四代戰機的劃分標准)雙發重型隱形戰斗機,用於接替殲10、殲11等第四代空中優勢戰機,首架工程驗證機於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實現首飛。(億之聖)
殲-20採用了單座、雙發、全動雙垂尾、DSI鼓包式進氣道、上反鴨翼帶尖拱邊條的鴨式氣動布局。機頭、機身呈菱形,垂直尾翼向外傾斜,起落架艙門為鋸齒邊設計,機身以深黑色塗裝,而殲20(2011號及以後)採用類似於F22的高亮銀灰色塗裝。側彈艙採用創新結構,可將導彈發射掛架預先封閉於外側,同時配備中國國內最先進的新型空空導彈。
性能參數(參考網路)
⑨ 國產殲二十
目前還不好說,只有它們都出了啦!那才有比的可能。4代戰機其最大特點就是隱身效果,這一點美國無疑擁有世界最先進技術。老美已經在這個領域發展了30多年,它的技術積累何其深厚不是其他國家一朝一夕可以追上的。提起俄羅斯的T50雖然他自己說很多地方超越了美國,但是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它設計上的不合理之處,一家飛機的研製測試周期加起來差不多要10——15年的時間,但是對於經濟有所復甦急需在軍事上迅速崛起的俄羅斯顯然是等不及的。面對美國的領先差距加大,和緊鄰中國的快速發展,讓曾經無限輝煌的蘇聯老大哥感到了危機,他要重新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強大,所以優先發展了一項擁有技術優勢的軍工業。這裡面的政治因素很濃,使得俄羅斯的T50是否真的強大還是只是政治上與美國博弈對抗的一個籌碼很難定論。
俄羅斯的確在很多方面擁有世界頂級技術優勢甚至超過美國。但是我們要看到他所提出的等離子隱身,這種技術從來沒有得到過應用,跟沒有人測試過他究竟如何因此我認為T50在隱身方面應該不如F22.但是俄羅斯的飛機速度,靈活性,操縱性上一直保持優勢。這一點他那個樣重要。反倒是說J20,它的出現更顯倉促,同樣讓人懷疑它的動機是否是在為政治服務。拋去這點不談,中國戰機隱形技術是建立在研究美國的基礎上的,因此這方面不太可能超過F22.而提到操作性和空中搏鬥能力,國產發動機還不成熟,依靠進口俄羅斯的發動機試問一下,俄羅斯可能把最先進的東西賣給仿製能力超強的中國嗎?所以說J20的動力肯定不如T50.另外從J20的照片上看它的提醒太大了,一定影響空戰靈活性,所以綜合上述J20相比F22和T50在兩個重要領域都有所差距啊
我們一起為祖國加由吧!
⑩ 殲二十與F22的區別
1:首先從氣動外形上雙方就不一樣,J-20是鴨翼布局,機動性好、升力高,對飛控的要求比較高,另外隱身性不如傳統布局。F22是傳統布局,就像上面說的,機動性不如鴨式布局,但隱身能力更好。
2:J-20的發動機目前還是AL-31、WS10,沒有矢量噴口,也無法做到不開加力的情況下達到超音速,所以目前J-20還無法做到4S標准中的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還不能稱為真正的4代機。這方面和F-22還有很大的差距,只有等到J20換證WS-15才能和F-22有一拼之力。
3:雷達,J-20目前推斷為無源相控陣雷達,和F-22的有源相控陣還有不小的差距。(不過最近具說J20也使用了有源相控陣,不知真假)
4:武器,J-20使用的PL-12空空導彈和F-22使用的AIM-120C/D還有一定的差距。
5:隱身塗層,目前還是迷。
6:RCS,也就是雷達反射面。F-22為0.01平方米,J-20據說為0.05平方米和T-50相同。也就是說在隱身方面F-22比J-20和T50強5倍
總之,J-20就目前來看和F-22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特別是在發動機上,有代的差距。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J20現在還只是原型機,具正式服役還有很多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內J20會不斷改進,相信WS-15在4-5年內也會研製成功,到那時J-20才真正有實力去挑戰F22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