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經濟學講義
擴展閱讀
win7看股票軟體迅雷下載 2025-07-28 09:07:07
騰訊蘋果股票行情查詢 2025-07-28 08:53:14
山西汾酒股票歷史價格 2025-07-28 08:14:25

經濟學講義

發布時間: 2021-10-23 01:57:34

❶ 求 薛兆豐的經濟學講義TXT

已發。。。

❷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麻煩發我一份

鏈接:

提取碼:ee6d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我們每天收到無數紛繁復雜的信息,看到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世界是復雜的,世界又並不復雜,只是你需要一雙慧眼。經濟學是一種幫助你成為明白人的智慧,它是觀察世界的視角和態度,而不是一堆函數、公式和圖表。

❸ 經濟學講義 李俊慧 百度雲(txt 或pdf)收到會追加謝謝

出版日期不同的兩個版本

❹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書與得到里的音頻課程有什麼區別

講義書是精華版的濃縮,我聽過60%,如果用心聽,價值很大!看你自己想收獲什麼,直接加我就行了,加答題的賬戶名就可以了。給你們一起分享

❺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讀後感

鏈接:

提取碼:ee6d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我們每天收到無數紛繁復雜的信息,看到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世界是復雜的,世界又並不復雜,只是你需要一雙慧眼。經濟學是一種幫助你成為明白人的智慧,它是觀察世界的視角和態度,而不是一堆函數、公式和圖表。

❻ 如何評價李俊慧的《經濟學講義》

李俊慧的《經濟學講義》一書,大多結論引自張的觀點,文風卻是小學老師灌輸的方式,把別人的結論拿出來當自己觀點來批駁前經濟學大師以及巨著的方式,本人不敢苟同。雖然古典經濟學存在歷史局限性,但並不能抹殺前人的貢獻。缺乏辯證,通篇立論定義在自私的這一前提下,是一葉障目了。讀者不如直接去看《經濟學解釋》對自利行為的定義,以免被李俊慧誤導。

若讀者對張五常感興趣,亦可以從多角度了解一下楊小凱對張五常的評價。
關於楊小凱對經濟學的貢獻,從他曾獲得兩次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可知。

現在的主流是講新古典經濟學。基本是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馬歇爾開始,經濟學上有一個說法叫邊際革命。傑文斯和歐洲其他經濟學家把微積分引入到經濟分析裡面,實際上新古典成為邊際學派的源頭在這兒。1776年的國富論是現代經濟學鼻祖,和新古典經濟學的焦點不一樣。古典經濟學中斯密強調分工的作用,而新古典就轉向了,關注資源稀缺性和分配的問題,資源是給定的,比如這塊土地,到底是生產糧食、工業品還是建房子呢?這塊土地多生產糧食,那生產工業品或者建樓房資源就會減少,都是這種在邊際上面的調節。楊小凱做的新興古典的工作,把新古典有關資源分配核心的東西納入到分析框架裡面,把這兩塊統一在一起。楊小凱的貢獻使經濟學的定義發生了差別。主流經濟學的定義是研究資源稀缺性的一門學問,楊小凱是這樣定義的,經濟學應該是研究不同經濟活動之間的沖突的一門學問,把資源稀缺性統一在裡面,傳統新古典,收入是給定的,口袋裡面有一千塊錢,到底買衣服還是買糧食,有一個選擇,涉及到邊際成本的問題。生產方面,產量給定,到底是多用機器設備還是多用勞動力,也是一個選擇的問題。資本和勞動都要考慮,都是邊際問題,都是變數大於零的,產量對資本K和勞動L進行邊際調節在數學上是可為的,可求導的。在資源給定的情況下,比如說現在這塊土地是生產糧食還是工業品,也是邊際上的調節。在交易方面新古典講的是價格,側重資源稀缺性給定時,討論邊際的分析範式。

模型核心——分工帶來的正效益須超過交易費用帶來的損失
新興古典經濟學要把資源稀缺性這一黑箱打開,這就回到亞當斯密的思想,因為亞當斯密的思想核心就在於分工可以降低資源稀缺性。楊小凱抓住了一處兩難的沖突——分工和交易費用之間是存在沖突的,所有的模型裡面肯定包含著這一沖突,這也是符合經濟直覺和現實的觀察。生產分工跟專業化相關了,肯定產量會提高;分工市場有交易,有交易就有交易費用,會抵消分工帶來的生產力提高。到底分工結構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獲得的正效益必須要超過交易費用帶來的損失,這是模型里邊最核心的一點,這樣就可以探討分工為什麼會演變。楊小凱提出問題:分工是如何產生的?而斯密僅僅強調了分工的作用,盡管在國富論里斯密提到有些產業設在港口和海濱是為了節省運輸費用和交易費用,實際上沒有真正解決這個問題,一直到後面經濟學從邊際革命到新古典都把這個問題忽略了,因為很多問題沒辦法解釋。專業化選擇和不同專業之間的相互作用決定分工網路規模,反過來,專業化規模和分工網路模式決定需求和供給,需求和供給不是孤立的,而是統一體,是硬幣的兩面,阿里巴巴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案例。既然供給和需求是一體的,如何在經濟學模型里邊刻畫呢?楊小凱給我們提供了基本的工具。

❼ 看完薛兆豐的《經濟學講義》,你有哪些啟發

拍賣會上,你想買的東西被出高價的人買走了,對此,你久久不能釋懷。

你喜歡的明星新拍的電影上映了,你花了不少的零用錢買了門票去看首映,看了差不多一半,發現這部電影索然寡味,沒什麼看頭,很想轉身離開電影院,回家完成今天未完成的事情。

可你又覺得,既然花了錢,不把電影看完那就虧大了,所以還是硬著頭皮把後半部分看完。

久久不能釋懷,強硬把自己不喜歡的電影看完這兩種情況都讓我們覺得難受。如果懂得運用經濟學當中的一些知識來思考類似問題的話,我相信,他們就會很快做出理性的決定了。

就如薛兆豐在他的《經濟學講義》中講的:它(這本書)讓你變得更理性,悅納和進取。

薛兆豐,他原來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曾為美國西北大學法學院博士後研究員,為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博士。

他還是得到APP《薛兆豐的經濟學課》助理人,他寫有兩本書,一本是《經濟學通識》,另外一本是《商業無邊界——反壟斷法的經濟學革命》。

經濟學講義這本書主要通過通俗的方式,將大家普遍認為深奧的經濟學知識,與生活中的常見問題聯系起來,為我們講解經濟學核心的概念,幫我們繞過可以繞過的經濟學花招。

還可以啟發我們把經濟邏輯思維運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幫我們構築經濟學思維,培養經濟學品位,讓我們變得更理性,越難和進取。

這本書裡面的哪一些思維,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困頓呢?我想談談這本書給我自己的一些啟發。



結語:

人生存在許多未知,所以我們很多時候都是處於迷茫無知的困境中。

有些困局是無法用三兩句雞湯便可以解決的。我們必須要知道一些雞湯以外的知識,如經濟學知識,因為良言解決不了的問題,經濟學往往幫到你。

❽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兩個版本有什麼不同

兩個版本除了版本不一樣

還有如下: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的內容來源於薛兆豐在「得到」APP上開設的在線經濟學課堂《薛兆豐的經濟學課》,在《薛兆豐經濟學講義》出版時,已經有超過26萬學員參與其中,一年期間學生留言總量達到7000萬字。薛兆豐本人在得到課堂上的原創文字量接近110萬。

在這個基礎上,《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精選最有代表性的內容,並將專欄環境下的口語邏輯,轉化為正式的書面語言,提純精編為30萬字。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