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春江水暖鴨先知。這首古詩的全文是什麼
宋·蘇軾《惠崇春江曉景》其一 [今譯] 綠竹蕭疏,掩映著幾樹桃花。一江春水,鴨子首先感到了暖意。 [賞析] 惠崇是北宋能詩善畫的僧人,以工於小景見你。東坡此詩題在他的《春江曉景》畫上,非但狀其形,而且傳其神。桃花在竹外,寫出了相互襯托的藝術效果。蘇軾另外《和秦太虛梅花》一詩中也有「竹外一枝斜更好」之句,可見是他的得意之筆。春江水暖,鴨子先知,寫鴨子對水溫的感覺,完全是由畫面上鴨子的嬉水神態聯想出來。雖然清人毛奇齡譏之為:「鵝也先知,怎只說鴨?」許多人並為此爭論不休(見《漁洋詩話》),但這一名句不得不為人們所稱道。 [原作]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B. 「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全文及作者誰知道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宋·蘇軾《惠崇春江曉景》其一
[今譯] 綠竹蕭疏,掩映著幾樹桃花。一江春水,鴨子首先感到了暖意。
[賞析] 惠崇是北宋能詩善畫的僧人,以工於小景見你。東坡此詩題在他的《春江曉景》畫上,非但狀其形,而且傳其神。桃花在竹外,寫出了相互襯托的藝術效果。蘇軾另外《和秦太虛梅花》一詩中也有「竹外一枝斜更好」之句,可見是他的得意之筆。春江水暖,鴨子先知,寫鴨子對水溫的感覺,完全是由畫面上鴨子的嬉水神態聯想出來。雖然清人毛奇齡譏之為:「鵝也先知,怎只說鴨?」許多人並為此爭論不休(見《漁洋詩話》),但這一名句不得不為人們所稱道。
[原作]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C. 春江水暖鴨先知原文詩句
出自北宋詩人蘇軾的《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簍篙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題畫。作者因為懂畫、會畫,所以他能緊緊抓住惠崇這幅《春江晚景》的畫題畫意,僅用桃花初放、江暖鴨嬉、蘆芽短嫩等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優美畫境。尤其令人叫絕的是「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一句,他把畫家沒法畫出來的水溫冷暖,描繪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傳神!此外,他的高妙還表現在幽默的想像上,他能看到畫外,以畫上並沒有的「河豚欲上」,來點染初春的氣息,深化畫中的意境。如果說惠崇的畫是「畫中有詩」的話,那麼這首詩便是「詩中有畫」了。難怪它能作為一首人人喜愛的名詩而傳誦至今!
惠崇是個和尚,宋代畫家。這首詩是蘇軾題在惠崇所畫的《春江曉景》上的。
蘇軾的《惠崇春江曉景二首》,後人往往只引這一首,忘了後面還有四句: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這是一首題畫詩,惠崇的《春江曉景圖》沒有流傳下來,不過從蘇軾的詩中,我們可以想個大概:一片竹林,三兩枝桃花,一條江,幾只鴨子,河岸上滿是蔞蒿,蘆芽剛剛破土,天上還有兩兩歸鴻。河豚是看不到的,是蘇軾在想:河豚該上來了,用蔞蒿和蘆芽一燉,比東坡肉鮮多了。
惠崇為宋初「九詩僧」之一,跟蘇軾不是一個時代的人。蘇軾是只見其畫,未見其
人。此僧詩畫俱佳,尤其擅長畫水鄉,再放上幾只飛禽走獸,人稱「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畫,在《純甫出僧惠崇畫要予作詩》中贊到:「畫史紛紛何足數,惠崇晚年吾最許。」
明清兩朝眼裡只有唐詩,從不把宋詩放在眼裡。康熙年間大學者、大詩人毛希齡就批評蘇軾這首詩說:「春江水暖,定該鴨知,鵝不知耶?」
D. 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古詩全文
出自北宋詩人蘇軾的《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簍篙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賞析(轉載自第一範文網http://www.diyifanwen.com,請保留此標記。)
這是一首著名的題畫詩。作者因為懂畫、會畫,所以他能緊緊抓住惠崇這幅《春江晚景》的畫題畫意,僅用桃花初放、江暖鴨嬉、蘆芽短嫩等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優美畫境。尤其令人叫絕的是「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一句,他把畫家沒法畫出來的水溫冷暖,描繪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傳神!此外,他的高妙還表現在幽默的想像上,他能看到畫外,以畫上並沒有的「河豚欲上」,來點染初春的氣息,深化畫中的意境。如果說惠崇的畫是「畫中有詩」的話,那麼這首詩便是「詩中有畫」了。難怪它能作為一首人人喜愛的名詩而傳誦至今!
惠崇是個和尚,宋代畫家。這首詩是蘇軾題在惠崇所畫的《春江曉景》上的。
蘇軾的《惠崇春江曉景二首》,後人往往只引這一首,忘了後面還有四句: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這是一首題畫詩,惠崇的《春江曉景圖》沒有流傳下來,不過從蘇軾的詩中,我們可以想個大概:一片竹林,三兩枝桃花,一條江,幾只鴨子,河岸上滿是蔞蒿,蘆芽剛剛破土,天上還有兩兩歸鴻。河豚是看不到的,是蘇軾在想:河豚該上來了,用蔞蒿和蘆芽一燉,比東坡肉鮮多了。
惠崇為宋初「九詩僧」之一,跟蘇軾不是一個時代的人。蘇軾是只見其畫,未見其 人。此僧詩畫俱佳,尤其擅長畫水鄉,再放上幾只飛禽走獸,人稱「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畫,在《純甫出僧惠崇畫要予作詩》中贊到:「畫史紛紛何足數,惠崇晚年吾最許。」
明清兩朝眼裡只有唐詩,從不把宋詩放在眼裡。康熙年間大學者、大詩人毛希齡就批評蘇軾這首詩說:「春江水暖,定該鴨知,鵝不知耶?」
E. 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全文
《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這是蘇軾為僧人惠崇的畫題詩的前兩句。桃花既在竹外,可知竹多桃花少。竹子一片,桃花疏疏落落三兩枝,橫出竹林外,臨水而開。蒼翠竹幕上點綴著數枝腥紅桃花,分外艷麗。春來冰開,群鴨戲水,冷暖只有鴨子首先領略,這是詩人對鴨子感受的揣測。實際上詩人把鴨子人格化了,像人一樣知寒知暖,並設身處地為之著想。畫中既有竹子桃花的自然景色的靜穆,又有鴨子戲水的活潑動態,動靜和諧,一幅畫圖宛然呈現眼前。
F. 春江水暖鴨先知。全文是神馬
惠崇春江曉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G. 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全文是什麼啊
一、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作者】蘇軾【朝代】宋
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其二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二、譯文
其一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
其二
大雁北飛,就像要回到北方家鄉的人那樣,但是由於依戀,差一點掉了隊。還沒有飛到北方時,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渡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7)春江水暖鴨先知全文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蘇軾於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為惠崇所繪的《春江晚景》兩幅所寫的題畫詩。一說此詩作於江陰。
二、作品賞析
其一
首先,它顯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細密,就無法見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節,點出了一個「早」字。春寒剛過,還不是桃花怒放之時,但春天的無限生機和潛力,已經透露出來。詩的三四兩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兩句詩仍然緊扣「早春」來進行描寫。
那滿地蔞蒿、短短的蘆芽,黃綠相間、艷麗迷人,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這一首詩成功地寫出了早春時節的春江景色,蘇軾以其細致、敏銳的感受,捕捉住季節轉換時的景物特徵,抒發對早春的喜悅和禮贊之情。全詩春意濃郁、生機蓬勃,給人以清新,舒暢之感。
其二
許多選本只看中第一首,因而第二首已鮮為人知,實際上,第二首也寫得很好。第一句大體寫惠崇所繪的「飛雁圖」,大雁北飛,有幾只雁依依不捨,差點掉了隊。並且在下一句,把這幾只雁比作了「北歸人」,是非常形象的,這就畫活了景象。
詩到了第三、四句,就更進一步給大雁以人的情感。「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詩人的想像力是豐富的。大雁戀戀不舍是因為南方比北方溫暖,所以詩人就寫下了大雁認為北方很冷,而且遠遠地就知道了沙漠風多雪多。
H. 春江水暖鴨先知全文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作者: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I. 春江水暖鴨先知 的全文和作者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