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說話早和說話晚的小孩有什麼區別
有一種說法。寶寶說話早晚與舌系帶有關系。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舌系帶,即俗語說的舌根,它位於舌頭的下方,口腔的底部。胚胎發育時期,舌頭是黏著於口腔底部的,隨著胎兒日臻成熟,粘連的胚胎期細胞逐漸被吸收,使舌頭前端能逐漸脫離口腔底部並自由移動。 有些爸媽認為舌系帶造成寶寶咬字初期不清,對說話也有影響,並非如此。 寶寶說話晚並非受舌系帶的影響,說話的功能與大腦、聽覺、模仿、訓練、學習的環境、模仿的對象、聲帶的結構等等有關系。 專家指出,寶寶不說話的主要原因,除了受本身智力或疾病的影響外,環境也是因素之一,「如果周遭的人不常跟寶寶說話,他也會覺得沒有必要說話,也就失去了想說話的動力。」爸媽應該讓寶寶知道,說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當他說話時會有人給予響應、會讓他人開心,才會激起寶寶想要發聲的慾望。 每個寶寶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寶寶說話晚,有的寶寶說話早。要多和寶寶說話,盡量與她多溝通,她不理你也不怕.比如你給她玩具,叫她吃飯等等.想辦法讓她回答.如果寶寶想要什麼或想做什麼,不要馬上就給他,可以告訴他這是什麼東西,然後再放在他的手上。寶寶在你身邊的時候,不論你在做什麼,都要和寶寶交流。這個時候寶寶是聽得懂一些語句的。有可能這時候孩子只能用動作表示,這時候家長容易馬上滿足他的要求,這對孩子是不利的,那麼應該怎麼辦呢?應當把他要的東西的名稱告訴他,還要告訴他東西的特點,比如:蘋果,紅色的……這樣幾次以後,最起碼他會說「果」。 多點鼓勵寶寶,哪怕她只說出一個字,也表揚她.鼓勵孩子能夠發單字的音,比如:爸爸、媽媽,這時候就是給孩子創造一個說話的環境,給他說話的機會。 經常帶寶寶和她年齡差不多別的小朋友玩,兩個朋友一起比較容易投入.帶寶寶接觸大自然,讓她開闊視野. 家裡可以多播放音樂、兒童歌曲給寶寶聽,寓娛於樂. 如果寶寶開口說話了,有時口音不是很准,家長也不要模仿寶寶說話,要用正確的話語來糾正寶寶話。 語言是人類所特有的交流方式。當人們考查一個嬰兒的智力情況時,語言能力是其中五大領域之一。所以,語言和智力有關系。但是是否說話晚的孩子智力就差呢?這個問題就不能簡單地下結論了。 在通常情況下,小孩子到八九個月時,就能叫「爸」、「媽」,到1.5歲左右,就可以說簡短的話了,可是有些孩子一直到2、3歲才開始呀呀學語,家長的心裡很煩悶,這是什麼原因呢?孩子會不會是啞巴?是不是說話遲的孩子智力差? 有些老人可能說這樣大智若愚或包公再世,傳說包公5歲才開口說話。對於包公幾歲會說話無可考證,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說話遲的孩子原因很多: 有些是和家族的遺傳有關,上輩人說話遲,他們的孩子有的也學話遲。他們雖然一時還不會說話,可是心裡明白,智力發育也並不差。 有些孩子性格羞怯沉靜,常常由於害羞或害怕及其他特殊的心理羞於啟齒,懶於開口,這樣學說話自然也比較遲了。 有的孩子由於父母工作較忙,照料孩子的成人缺乏教養孩子的知識,只是一味地對孩子生活上照料,很少和他們說話交流,造成說話遲。 聽力障礙。如果孩子存在較嚴重的聽力障礙,那麼孩子就難以同一般孩子一樣發展語言能力,因為他們聽不清周圍的語言世界中的一切聲音。對這種孩子,如果父母忽視了孩子可能存在的聽力缺陷,那麼由於與外界不能互相溝通,語言發展遲,智力也受到嚴重影響;但如果及早地發現了孩子聽力存在的問題,給孩子戴上合適的助聽器,那麼孩子的語言能力就能同其他孩子一樣得到發展。 還有較少數的孩子曾經受到腦傷,患有腦病的他們不僅說話遲,智力水平也很差,有的孩子耳朵患有疾病,尤其是對高音聽不清楚,醫學上叫高音性耳聾,他們開始說話較遲,而且說起話來,好象唱歌吟詩似的,以上情況父母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治療。 前三種情況,小孩子智力發育並不差,家長不必著急,可採取多創造條件和他交談方法來促進孩子語言的發展。但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畢竟是智力的一個飛躍,因此提前教孩子說話好。那麼怎樣進行這一工作呢? 孩子一出生就應當有計劃的對他進行語言教育。多讓孩子聽錄音帶,與孩子經常說話是非常重要的。嬰兒2個月會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並開始記憶周圍存在的所有物和發生的一切事情。因為他們會在不知不覺是記住母親平時言談舉止,所以,在這個時期母親是否同嬰兒說話,將直接影響到嬰兒言語發生早晚,甚至其智力的發育。 如:一對年青夫婦在狹小的屋子生下了長子,所以,無論母親干什麼事情都可以聽到嬰兒的聲音。這位母親經常和嬰兒說話。不久,他們搬進了居室的住宅。由於住房多了,他們雙生了一個女孩,而且單獨給她布置了一個房間。結果,哥哥七、八個月時就會說話了,而妹妹1歲多還幾乎不會說話,並且沉默寡言。 我們知道,嬰兒比成人獲得語言能力強。那是因為他們不是靠理性去學習一種語言,而是憑一種感覺。當他們在聽成人講話時,盡管語言本身是不懂的,但他們有一種感覺,憑著對方的神態及動作等方面信息,使他們能領會其中的含意。這種奇妙的感覺,是建立在互相學習的基礎上的。當母親向嬰兒說話,嬰兒以微笑回報;當嬰兒咿咿呀呀學語,母親回報他以微笑與語言鼓勵,這種交流會引發其用語言交流的興趣,進而激發他早日開口說話。 此外,對0-3歲左右的孩子講話沒必要使用兒語,如果周圍的大人們總是認為嬰兒只能聽兒語,而用兒語對孩子講話的話,那麼,孩子就很難掌握規范的語言,進一步說,嬰兒之所以能夠掌握規范的語言,並不完全是在父母同自己講話的過程中掌握的,而是經常聽父母與周圍人們交談的結果,如果孩子接受能力很強,那麼,幾個月後,即使不用兒語對孩子講話,孩子也應該能理解一般的話。 因此,我們要在孩子嬰兒期就用規范的語言對他們講話。如果等孩子上幼兒園以後再去糾正他們說兒語的毛病,則會加重幼兒的負擔,不利於幼兒身心的發育。 希望以上答案可以幫助到您 :)
⑵ 小孩子說話晚是怎麼回事
嬰兒的語言發展有個體差異,說話有早晚,而且一般男嬰兒比女嬰兒開口稍微晚些。這是正常現象,不主張家長拿寶寶做比較。給嬰兒充分的語言環境,有一天,他會給你欣喜的。嬰兒開口說話的能力主要受兩類因素影響,一是生理條件,如先天性聽覺器官或大腦某些部分受損、先天體質差、遺傳等,都會影響語言能力發展。二是嬰兒所處的外界環境,包括良好的語言氛圍,幼兒語言的互動對象和交流的機會等。
⑶ 孩子說話晚是怎麼回事
一般正常兒童1歲左右開始說話,喊"爸爸、媽媽",但語言發展遲緩的兒童可能要到二三歲才開始開口說話,有的甚至到了四五歲還一句話都不會說。有些父母可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開口晚。確實,由於語言學習需要較好的注意,而一些活潑、好動的孩子難以在一件事情上注意較長時間,因此"開口"的時間相對要晚。民間也常有這樣的說法:如果孩子先會走路,那麼說話就晚;而先學會說話的,學會走路則要晚。但如果孩子到了兩三歲還不會說話,父母最好還是帶孩子去專門的機構做一些檢查。一些專家列舉了一些常見的語言發展遲緩現象,比如:不會說話或者說話令人費解;只說一個音,如語首音或語尾音;說話有前後顛倒、混淆或省略的現象;詞彙少、說話很幼稚,沒有組織,沒有頭緒;常常使用娃娃語或擬聲語如用"汪汪"代替"狗",用"喵喵"代替"貓"等;說話斷斷續續,語句不連貫,只有單字,不成句子;從某一時候開始不再開始學習說話;發音含糊不清,令人難以理解;
說話不合語法,沒有助詞、連詞、形容詞、副詞等修飾詞;沒有時間概念,無法區分句子中的昨天、今天、明天的含義等。當然,判斷一個孩子是否存在語言發展遲緩還必須結合其生理年齡,並進行詳細的檢查與評估。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即使存在上述一些語言症狀,父母也不要盲目地認定他存在語言發展遲緩,最好送他到專門機構進行檢查。
通常,語言發展遲緩是伴隨其他問題出現的,如顱腦損傷、智力落後、聽覺障礙或聾、情緒困擾及呼吸器官、發聲器官的運動機能障礙等,因此,在檢查時,應盡量確定造成兒童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因為原因不同,語言干預的措施也不同。
如果孩子確實存在語言發展遲緩,家長應在專家的指導下盡可能地消除或減少造成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雖然針對不同原因語言干預的措施有所不同,但有些原則卻是相同的。
不管是哪類原因造成,父母都應該牢記:你們是孩子學習說話的最好的老師。因為你們有充分的時間可以與兒童相處,給予可模仿的語言對象,而且你們也是孩子最親的人,只有你們才能給予孩子充分戰勝困難的信心,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堅信孩子通過努力是有可能追趕上同齡正常兒童的。
每天固定時間訓練孩子說話...
⑷ 孩子說話晚是什麼原因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可能是缺少與家人的互動和周圍環境太過於安靜,少了可以學習的地方,家長平時應該多跟孩子交流,叫他說話,或是經常到環境較為熱鬧的地方,孩子耳濡目染,便會開始牙牙學語。
⑸ 小孩說話晚是什麼原因是什麼情況
小孩子說話晚的話,這個和她的體質有關系的,或者說是大腦的發育快慢有關,不用太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