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特朗普對華政策
擴展閱讀
新三板的公司股票能買嗎 2025-07-23 20:29:44
這幾年股票行情好嗎 2025-07-23 20:23:45
股票的集中度怎麼看股 2025-07-23 20:05:04

特朗普對華政策

發布時間: 2021-10-25 19:59:55

㈠ 特朗普上台後都頒布了什麼政策

特朗普上台,美地緣政策或將出現兩大轉變

經過一番極其激烈的競爭,白宮迎來了它的新主人:唐納德·特朗普。這位素以口無遮攔聞名的美國總統盡管其施政綱領尚未出台,然而根據其以往的言論,我們不難推測出美國在各個領域的新動向,尤其是地緣政治領域。

首先是從一些地緣政治熱點地區收縮。比如在朝鮮問題上,特朗普曾經指出,美國維持在東北亞的軍事合作既費錢,又無用。他還進一步指出: 「我們不可能保證朝鮮半島局勢未來的和平……(如果美軍在1953年的停戰協議後就撤出朝鮮半島)可能我們現在就可以看到一個統一的國家……我們可能保衛了和平,但是朝鮮卻越來越強大起來,並且發展核武器……你說我們維護了和平,但是只是部分朝鮮半島的和平。朝鮮已經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核武器,他們也在進一步進行研究。」這說明特朗普已經開始考慮減輕美國的霸權成本,有從朝鮮半島抽身撤退的打算。

其次是避免與歐亞大陸的大國直接對抗。這里的大國特指世界上最大的大陸國家俄羅斯和最大的陸海復合型國家中國。作為一個衰落中的大國,美國無力承擔與上述大國在其鄰近地區的對抗成本。此外,從空間上看,實力擴散遵循著距離衰減規律。近年來,美國與上述兩國的地緣政治摩擦都是在距離美國遠而距離中俄近的地方發生,其結果不言而喻。所以特朗普的外交顧問卡特·佩奇曾聲稱,美國不能不尊重俄羅斯的利益,否則是危險行為,而特朗普本人則聲稱不會為了任何國家對華開戰,充分說明特朗普避免與上述兩國在地緣政治領域的對抗。

㈡ 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對中國經濟有哪

特朗普上台後,其美國優先政策對中國經濟帶來沖擊如下:

川普希望能因阻擋製造業外流並促使其迴流美國而名垂青史,而迫使中國讓步是其中的關鍵所在。
為實現這一目標,川普正以挑戰「一個中國」原則威脅中國,以作為交換條件。而台灣,則是川普對中國的手段之一。
另外:美軍中將麥克·福林將擔任川普的國家顧問,他認為中國與「I++S」聯系密切,並且意圖攻擊美國。這一無稽說法簡直令人震驚。
還有,當前美國在中國者和商人正越來越抱怨在華業務利潤太低而且知識產權遭到竊取。這些人很多是川普的支持者,所以,川普必須敲打一下中國。
當然了,結局可想而知。川普必然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㈢ 評述川普執政後的美國對華外交政策,比較其與奧巴馬對華政策的不同

首先,川普是個孤立主義。簽署的第一號總統令,就是槍斃奧巴馬的丅PP(泛太平洋經濟合作區),接著又簽署了「禁穆令」,反對經濟區域合作,阻止移民。本月又退出;巴黎協定,是它典型的孤立主義,美國至上的理念。接下來會提高關稅,實行貿易保護。川普愛國,國家是他的生命。
川普這樣做,主要是阻止移民,把醫療、教育、就業等稀有的社會資源,服務於美國民眾,讓民眾有切實的福利享受。

㈣ 拜登稱對華政策和特朗普不同,他會比較友好嗎

不會,拜登只會改變手法,而且,拜登更危險

①根基已變

  • 特朗普:開水燙青蛙(不僅針對中國,還有歐盟、東南亞、印度、南美等);
  • 拜登:溫水煮青蛙(聯合北約、日本、東南亞、印度等盟友,再造TPP,遏制中國);

相比於特朗普式的America First,所有內容皆可談、皆可交易,為了選票可以不惜一切。民主黨拜登可能就“陰險”的多,奧巴馬時代差點成功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是一項完全孤立中國的政策,如若簽署,對中國影響深遠。幸而特朗普上台後即廢止,由中國主導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則今年可能簽署。

美國向左(孤立主義)、中國向右(全球化)在繼續上演。

特朗普只是個喜歡敲竹杠的商人,拜登是眼神銳利思路清晰的政治家

㈤ 特朗普上台後對中國的政策簡介

特朗普上台後對中國的政策:

特朗普執政後,以謀求基於「公平、互惠」和「以結果為導向」的中美關系為名,大幅調整美國對華政策的基本前提、框架和互動方式,重構中美關系的一系列舉措涉及面廣。

顛覆性強,出手刁鑽兇狠、不計後果,嚴重削弱了中美戰略互信,破壞了兩國關系的重要基礎,扭轉了雙邊關系的發展方向,加劇了兩國關系的緊張、摩擦與動盪,中美走向對抗與沖突的風險顯著上升。

(5)特朗普對華政策擴展閱讀:

特朗普直接以商人身份問鼎白宮,並將商戰思維與行事特徵直接帶入美國政治之巔。一來精於談判,尤其擅長極限施壓與議題打包談判。

二來精於聲勢浩地大宣傳,堅持以敏銳的直覺而非機制化的考量,最低成本地攫取最大程度的美國利益。特朗普的執政風格與手腕固然帶有鮮明的個人烙印,但深度契合當前的時代背景。

對民粹主義情緒的喚醒和集結,正是特朗普競選與執政的重要根基。特朗普對美國進行的前所未有的民粹主義改造,使美國陷入了內外交亂的局面。

㈥ 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和看法

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和看法完全取決於什麼樣的政策和言論有利於他的政權的穩固,特朗普懇求中國大量購買美國農產品,目的是提升他在關鍵州和特殊利益集團的選舉運勢。而最近,特朗普有時會發表強硬的反華言論,以轉移人們對他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不力的批評。

特朗普對華態度與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由有利於他競選連任的短期利益決定的。其結果是,美國的對華立場反復無常,特朗普的個人野心,而不是任何連貫的戰略決定了他如何對待對美國而言最重要的對外關系。

特朗普為了贏得連任,頻繁打出"中國牌",用各種方式來對中國施壓,企圖以此來展示自己的強硬,從而獲得國內激進派的支持。然而,特朗普的支持率仍舊落後於拜登,競選團隊的資金也快用完。競選問題沒有得到本質上的解決,而中美關系卻被特朗普破壞殆盡。

(6)特朗普對華政策擴展閱讀

特朗普對華態度主要受兩股勢力影響

在對華政策上,特朗普經常在溫和派和鷹派官員之間搖擺不定。溫和派的官員包括了他的女婿庫什納,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美國財長姆努欽;強硬派包括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國務卿蓬佩奧,當然還有波廷傑。

不過波廷傑與鷹派代表人物之間還是有些細微的區別,他更偏實用主義,對上級指示絕對服從,並且非常低調,避免與上級發生相互矛盾的表態。波廷傑與特朗普的「首席中國問題專家」白邦瑞也交情不淺。白邦瑞告訴《華盛頓郵報》,波廷傑處事謹慎,如果沒有得到特朗普明確的批准,他不會試圖去推動任何議程。而且波廷傑與各個陣營的人相處都比較融洽,包括與民主黨人士。

在波廷傑的辦公室里,放著一塊大白板,上面詳盡地描述了中國在全球范圍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看過這幅圖的人說,上面還有一些軍事術語,包括Lines of Efforts (聯合行動中的努力), Strategic goal (戰略目標)等等。

波廷傑所主張的對華政策在美國國內也遭到了批評。拜登的外交政策顧問,新美國安全中心執行副總裁拉特納(Ely Ratner)說,特朗普政府構想的對華政策與實際政策之間存在巨大差距。如果不與盟國協調一致,加大美國外交政策的投入,一味的追求對抗和單邊行動,這樣的政策根本不會奏效。